董毡
董毡(1032年-1083年)是北宋时期青海省东部吐蕃的首领,也是唃厮啰政权的第二代领袖。他是厮啰第三子,自幼随母乔氏居住在历精城(今青海西宁多巴镇)。九岁时,他被宋朝封为会州刺史。在父亲还在世时,他已经参与军机政事,随父亲驰骋沙场,屡立战功,备受众人敬仰。治平二年(1065年),他继位,宋朝准许他继承父亲的封爵。熙宁元年(1068年),他被加封为太保,进一步晋升为太傅。三年(1070年),他率领军队协助宋朝击败夏国相梁乙埋对环州和庆州的进攻,受到赵顼的奖赏。 由于宋朝采纳了王韶的“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之策,董毡于熙宁五年(1072年)出兵攻占了属于他势力范围的熙、河、洮、岷、叠、宕六州之地,被迫与西夏修好、联姻。七年(1074年),他派遣部将青宜结鬼章等率领数万之众,渡过黄河进攻河州,袭杀宋将景思立等人于踏白城,迫使宋朝中止熙河开边。 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董毡与宋朝恢复了友好关系。在十年(1077年)十二月,他连续派遣使者向宋朝进贡,并获得了丰厚的封赐。宋朝将他的封爵由保顺军节度使改为西平军节度使。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他派遣首领李叱腊钦向宋朝进贡,并表示已经派遣首领率领3万余人攻打西夏。五年(1082年)二月,由于他的功绩,宋朝将他封为常乐郡公,并进一步封为武威郡王。 董毡是吐蕃人,唃厮啰国第二代赞普。他的父亲去世后,领区分裂。董毡占据黄河以北,依附宋朝对抗西夏,担任保顺军节度使、加太保、太傅。他成为宋朝在西北牵制西夏的主要力量。
简介
董毡(1032--1083)北宋时青海省东部吐蕃首领。亦作董,角厮罗三子。角厮罗死,内部分裂,他嗣为保顺军节度使,独有河北省之地(今青海西宁、乐都一带),势力最强。继续执行联宋抗夏政策。熙宁三年(1070),乘虚入夏境,大获而归。元丰四年(1081),遣兵策应宋击西夏,又集十二万之众约期与宋会师。累封凉州郡王。
生平
董毡,宋时河湟吐蕃唃厮啰政权第二代主。亦译董戬。唃厮啰第三子,乔氏所生。从小接受良好教育。9岁其父就向宋请求封爵。宋于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授以会州刺史。青年时代起参与军政事务,随父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其父年老,代理国事。赵曙治平元年(1064年),宋授顺州防御史。次年十月,承袭青唐主位。遂继承唃厮啰所制定的内外施政措施,继续巩固和发展唃厮啰政权。四年二月,升检校太保。十二月,入贡宋室,宋以治平元年赐唃厮啰例回赐。不久,又加太保,进太傅。赵顼熙宁三年(1070年),率兵助宋,进攻夏境,掳获甚多,得宋嘉奖。后因宋收复熙河地区,危及河湟吐蕃上层利益,遂又与西夏结好。七年,派大将鬼章率众数万入河、岷、洮州协助赵思忠进攻宋军,先杀宋使臣张晋等7人,又投书设计,杀景思立等名将于踏白城。后被宋军击败,木征降宋。他于十年十月遣使入宋进攻“谢罪”,被宋授以西平军节度使。以后双方贡赐往来不绝。曾应宋要求出兵配合宋军攻打西夏,又由常乐郡公晋封为武威郡王。
元丰五年(1082)五月,赵顼下诏册封西蕃邈川(今青海乐都)大首领董毡为武威郡王,册封董毡养子阿里骨为酒泉市团练使,董毡大将青宜结鬼章为张掖市团练使,其于欺丁为伊州刺史。阿里骨本是金玉国人(今新疆和田),并非唃厮啰后裔,其母掌牟瞎遭曾经为董毡妃子,因而董毡把阿里骨当作养子对待,董毡患病后,将内外政事交给阿里骨处理,并非常信赖阿里骨。阿里骨在董毡之妻乔氏面前孝顺之极,深得乔氏欢心,阿里骨将此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其地位威信也逐渐提高,于是阴谋篡位。董毡本来有一个儿子,名叫欺丁,西夏人。回鹘人曾经将公主许配给他,但欺丁本人向来轻佻,喜欢变易服装,微服察访,阿里骨暗少派人将欺丁假作盗贼杀害。次年十一月,董毡死后,阿里骨与乔氏秘不发丧,突然将全族各部首领召集到西宁市(今青海西宁),谎称董毡遗诏将王位传给阿里骨。各部首领只好承认既成事实,拥立阿里骨继承王位。阿里骨继位后,贡奉宋朝和董毡在世时完全一样,赵顼也就承认了阿里骨的地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