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河州

河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旧称河州,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历史上是大禹治水的源头,沟通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蕃古道之重镇,享有“河湟雄镇”之美誉。前凉张骏太元二十一年(344年),分武威郡地置河州,以《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故而把积石州的地界,命名为河州。也有人:州以河名,河州因黄河得名。河州之名自此始。

古城简介

古城河州(甘肃省临夏市西南)位于甘肃南部,世代生活居住着回(元朝随蒙古大军迁徙而来)、汉、东乡、撒拉、土等民族。

相传河州是大禹治水的极地。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

另有《河湟赋》写道:“维雍州之西陲,壮矣哉,得地势之形胜!”生动地描写了河州壮美俊秀的山川景象。

河州是古老的黄河文化的早期发祥地之一。以“马家窑文化”为主的各类古文化遗址相继发现。河州还是有名的“彩陶之乡”。

中国国家博物馆内珍藏的国宝“彩陶王”就是聪明智慧的河州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宝贵遗产。

历史沿革

古代

战国时,现河州市境为罕羌侯邑,后秦国灭罕羌侯,置县,市地属之。

西汉初,建枹罕县,属陇西郡

昭帝始 元六年(前81),枹罕县改属金城郡。市地为县辖。

东汉建武十二年(36),撤金城郡,枹罕县又改属陇西郡。中平元年(184)十一月,枹罕宋建割据自立,建元置百宫,号”河首平汉王“。建安十九年(214),曹操夏侯渊讨灭宋建。

三国时,市境属魏枹罕县,初辖于秦州陇西郡。惠帝时,市地属枹罕护军。

黄初年间枹罕县属雍州陇西郡。

晋朝永年中(301-302),枹罕县属晋兴郡市地属之。十六国时,前凉张骏太元二十一年(344),分武威郡地置河州,河州之名自此始。

枹罕属河州兴晋郡,州、郡均治枹罕。

县治设于今临夏回族自治州境。

前秦建元三年(367),枹罕属前秦凉州,州治枹罕;建元七年(371),枹罕属河州兴晋郡,州、郡增治于枹罕。

西秦太初二年(389)枹罕属乾归分设之北河州、北河州,仍治枹罕。后秦弘始二年(400),姚兴攻西秦取枹罕,属河州,州治枹罕,仍归乞伏氏统辖。

西秦更始九年(409),乾归复夺地兴国。西秦炽磐永康元年(412)十月乞伏炽磐自谭郊迁都于枹罕。

乞伏暮末永弘四年(431),被夏攻灭,西秦亡,地归吐谷浑

魏国以后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改河州为枹罕镇。北魏太和十六年(492),撤镇复置河州。市境属之。

西魏复置枹罕镇县,属河州枹罕郡,州、均治枹罕。

北周如西魏制,枹罕县仍旧。

隋朝

隋开皇三年(583)废枹罕郡,枹罕县属河州,州治枹罕。大业三年(607),河州改枹罕郡,枹罕县属之。隋末为金城校尉薛举所据,李轨、薛举臣服于突厥,该地被突厥纳入势力范围。

唐代

唐武德元年(618),平李轨复置河州,辖枹罕县,治所枹罕。天保元年(742),改河州为安乡郡,辖枹罕县。

宝应元年(762)福柑为吐蕃占领。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张议潮击吐蕃,占据河西、陇右诸州。吐蕃将领尚延心以河州、渭州投降于天宝

宋朝

北宋初,吐蕃王族后裔厮啰之孙木征据河州。熙宁六年(1073),王韶率宋军收复河州,置枹罕县,属熙河路。

在州西一十五里置阎精堡(今枹罕拜家庄古城址)。熙宁九年(1076)省枹罕县,县地属河州安乡县。州治迁宁河区。南宋初因之。

金天会九年(1131),金取河州。皇统二年(1142),州 治枹罕,属熙秦路总管府。

贞元二年(1154)复置枹罕县于河州治。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枹罕县属临洮路。

蒙古

蒙古帝国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7),蒙古攻占河州。初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路。蒙古汗国李纯三年(1253)在河州设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至元六年(1269)河州改河州路,省枹罕镇县,地属安乡县,吐蕃等处宣慰使司、河州路均治枹罕。

明朝

明洪武四年(1371),废县置河州卫,属西安行都卫。六年(1373)置河州府辖安乡县,市境属之,州府治今市区。

七年(1374)七月,置西安行都卫置于河州,十年(1377)分河州为左、右二卫,属陕西行都指挥使司。

十二年(1379)七月废河州府并安乡县。并河州左卫于洮州,升右卫为河州卫军民指挥使司,统管军民,治今城区,仍属陕西都指挥使司。

成化九年(1473)十二月,复置河州,属陕西临洮府,改河州军民指挥使司为河州卫。

近现代

1953年6月14日,甘肃省政府决定临夏回族自治州为省辖市,委托临夏专员公署领导监督。

1956年11月19日,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辖临夏市。州府驻临夏市。

1958年12月20日,国务院决定,撤销临夏县永靖县建制,将两县区域划归临夏市。

1961年12月15日,恢复临夏、永靖县建制。后临夏市辖12个公社及城关镇。

1973年12月15日,甘肃省革委会通知,执行国务院1964年6月5日‘撤销临夏市,将行政区域划归临夏县,县址设在韩家集镇’的决定,撤市并县,但县址由韩家集改迁临夏市。

1983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复恢复临夏市建制(县级),以原临夏县的城关镇及城关、折桥、枹罕、南龙四个乡为临夏市的行政辖区。县政府移至韩家集

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1949年设临夏专区,专署驻临夏县。辖临夏(驻韩家集)、和政县、夏河、宁定、永靖县(驻莲花城)、康乐县(驻辛集)、洮沙、临洮等8县。

1950年由临夏县城区设临夏回族自治州,专署驻临夏市。撤销洮沙县,并入临洮县。将临洮县划归定西专区。1950年9月25日由临夏、和政、宁定、永靖4县部分地区设立东乡自治区(驻锁南坝)。

原岷县专区所属临潭县划入临夏专区。辖1市、6县、1自治区。

1952年临潭县驻地迁至旧城。

1953年临夏市改为省辖市。广河县改设广通回族自治区,将临潭县划归甘南藏族自治州;东乡自治区改为东乡族自治区。临夏专区辖5县、2自治区。

1955年广通回族自治区改设广通回族自治县。东乡族自治区改设东乡族自治县。临夏专区辖4县、2自治县。

1956年撤销临夏专区,设立临夏回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临夏市。

将临夏市和临夏、和政县永靖县康乐县4县及东乡族自治县、广通回族自治县划归临夏回族自治州;广通回族自治县改设为广通县。辖1市、5县、1自治县。

11月19日,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

1957年广通县改名为广河县。

1958年撤销永靖、临夏2县,并入临夏市;撤销广河、康乐2县,并入和政县。临夏回族自治州辖1市、1县、1自治县。

1961年恢复临夏县(驻韩家集)、康乐、永靖(驻莲花城)、广河(驻太子寺)4县。辖1市、5县、1自治县。

1962年永靖县由莲花城迁驻小川。

1973年撤销临夏市,并入临夏县。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驻临夏县。临夏县驻地由韩家集迁城关。临夏回族自治州辖临夏、永靖(驻小川)、和政、康乐县、广河(驻太子寺)5县及东乡族自治县(驻锁南坝)。

1983年,恢复临夏市(县级),以临夏县的城关镇和城关、南龙、折桥、枹罕镇4个公社为临夏市行政区域。临夏县人民政府驻地迁至韩家集。

宗教人文

作为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和商市,河州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从秦汉开始,曾设县、州、郡,为烽烟时起,兵家必争之地,故有“河湟重镇”之称。想当年,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茶马互市”、商贾云集之地。

因而河州还享有西部“旱码头”之美誉。在河州,伊斯兰教有着十分久远的传播历史。

早在唐朝,伴随着丝绸路上叮当悦耳的驼铃声,伊斯兰教的文化和信念如同一颗生命力极强的种子,撒遍了古老的河州大地。伊斯兰教在这片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开花,代代相传,孕育出一个由回、东乡、保安、撒拉族集结而居的穆斯林群体。

他们现如今已占到全州人口的一半以上,并由此形成了伊赫瓦尼、阁的目、赛勒非耶三大教派和胡非耶、哲赫林耶、嘎的林耶、库不林耶等四大门宦以及众多的分支。

河州成为“中国西北回教圣地”,被誉为中国的“小麦加”,每年吸引着大批外地穆斯林慕名前来接受伊斯兰教经堂教育。虔诚的河州穆斯林青年,每年有百余人不远万里,踏上朝圣的道路。

当你漫步在河州的大街小巷,从风格各异、建筑精美的清真寺到穆斯林男女独特的服饰;从摆满大小店铺的民族宗教用品到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都会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遥远而神秘的阿拉伯国度。

在诸多的节日庆典中,最为隆重的要数每年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届时,成千上万的穆斯林男子大清早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进清真寺参加聚礼,或选择郊外一宽阔场地聚礼,其场面蔚为壮观。

作为中国的“小麦加”,仅临夏市就矗立着八十多座清真寺。河州的清真寺从造型上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阿拉伯味极浓的圆顶廊柱型建筑,宽敞的礼拜大殿、拱型门窗、半圆的顶子,以绿、蓝、白为主色调,看上去淡雅明快,令人赏心悦目;另一种则完全是中国古典式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墨绿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亮丽的光彩,显得富丽堂皇而又古朴典雅。所有的清真寺在建筑艺术上虽各有千秋,但作为伊斯兰教神圣的象征,每座清真寺的顶部都有一串“宝瓶”,高擎着一弯淡淡的新月。

特色民俗

在河州,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东乡、保安、撒拉族等民族的装束基本相同。号帽是男性穆斯林的主要标志之一,以白色为主,其他还有黑色、绿色和铁锈红色。老人们多穿白色和黑色长衫,头缠“太斯达尔”,看上去鹤发童颜,极为虔诚。妇女的服饰则是另一番景象。老年妇女常喜欢外罩长衫,头戴白色盖头,显得庄重慈祥,和蔼可亲;中年妇女们则戴绿色印花或黑色印花盖头。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后受伊斯兰国家的影响,在少妇和姑娘中时兴戴白色绣花纱巾,使她们看上去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风味美食

在河州,每逢节日庆典或婚嫁喜事,穆斯林的油炸食品不仅花色繁多,而且香脆可口。如清香松软的油香、脆酥味美的馓子以及有各种花卉图案的“花果果”令人目不暇接,大饱口福。

闻名遐迩的河州清真风味小吃,更是以其品种多样、做工考究和味美价廉而倍受青睐。每逢夏秋两季,夜幕降临、华灯初放之时,河州的南、北广场热闹非凡。在此经营的各种风味小吃,从独具特色的“手抓羊肉”到色泽金黄的河州包子,从香辣可口的“酿皮子”到营养丰富的“黄酒肉”,还有其他的面食类、肉食类,应有尽有,清香四溢。小摊小贩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吆喝声和叮叮当当的锅碗瓢勺交响曲将古城的夜色装扮得格外迷人!

经过四十多年艰苦创业,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古城河州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来一条条新建拓宽的马路四通八达,一座座现代的商贸大厦拔地而起,一幢幢美观新颖的住宅楼鳞次栉比。昔日丝绸之路的商城明珠加快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步伐,古老的河州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参考资料

【临夏档案】《河州志》——留住身边的历史.澎湃新闻.2024-03-12

清代“河州八景”考证.澎湃新闻.2024-03-12

甘肃文化丨河州:大禹曾在此 治理黄河大洪水.今日头条.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