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议潮
张议潮(799年—872年),一作张义潮,敦煌市(今甘肃敦煌)人。唐朝归义军节度使。
张议潮,沙州豪门贵族,其父张谦逸是沙州当地职权最高的汉人官员。755年发安史之乱,河湟、陇右地区逐渐被吐蕃占据。唐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乘吐蕃内乱之机,从沙州率众起义,驱逐吐蕃镇将,顺利收复沙州地区,立即遣使向大唐告捷。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委派兄长张议潭等人携瓜、沙等十一州图籍,向大唐传递捷报。同年,唐朝在沙州设置归义军,任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管控河陇地区等十一州之地。咸通二年(861年),张议潮命其侄张淮深率兵攻克吐蕃的最后一州——武威郡(今甘肃武威),并上奏朝廷。至此,河陇地区全部光复。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入京,被任命为左神武统军,职列金吾,官居一品。之后,其侄张淮深掌管河西归义军事务。咸通十三年(872年),张议潮卒于京师,获赠太保。
张议潮多次率兵击退吐蕃与回鹘等族的虏掠,收复河陇地区,使沦落百年之久的河西人民摆脱了吐蕃奴隶主的残酷统治。他掌管河西归义军期间,重建政治秩序,积极发展生产,恢复汉族文化,同时团结境内的少数民族,为加强西北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河西人民以诗文颂赞张议潮的英雄业绩,“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李适贞元十五年(799年),张议潮出生于河西沦丧后的敦煌市(今甘肃敦煌)。张姓世代为沙州豪门贵族,属于当地实力派豪强。其父张谦逸是沙州当地职位最高的汉人官员。年少时,张议潮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少好文史,长通韬略,论兵讲剑,蕴习武经,以天宝大将封常清为自己的膜拜对象。
建中二年(781年),唐朝的边陲沙州失陷。吐蕃完全占领河西走廊,采取了残暴的统治方式。当地百姓,丁壮者则掳为奴婢,种田放牧,强迫劳作,欺压老弱妇孺。他们大肆劫掠人口,将本来世代耕种的百姓大批迁徙,分给吐蕃属部羌、浑等部落。张议潮痛恨吐蕃的残暴统治,立志要驱逐侵略者,归复唐朝。他自刻苦学习兵法和武艺。以自己的家产为军资,秘密招募、训练义军,同时不断收纳反抗吐蕃起义被镇压后的流亡者,积蓄力量。
发动起义
河陇十一州,原本是唐朝的领地,安史之乱后,吐蕃乘唐朝征调西北边兵入内地平定叛乱之际,开展军事行动,攻占河西、陇右地区。在吐蕃占领的河陇,有唐朝臣民五十多万,这些汉人遭到吐蕃奴隶主的摧残和掠夺,他们年年盼望河陇能够光复。李恒长庆二年(822年)春天,唐大理卿御史大夫刘元鼎到拉萨市会盟,路过甘青各处,沦陷区的唐人争相迎候,希望唐朝不要忘记他们,时刻盼望归复。李忱大中元年(847年),吐蕃落门川讨击使论恐热篡夺了吐蕃大权,与鄯州节度使尚婢婢在河西展开争夺,尚恐热大掠河西、廓八州,沦陷区的河西百姓处境更加艰难。
大中二年(848年)三四月间,张议潮见时机成熟,遂发动起义,率众驱逐了吐蕃守将,光复了沙州,当即派遣使者,赴京师告捷。此时,武威郡等地仍控制在吐蕃手中,东道受阻,张议潮的使者绕道东北的天德城,前往唐朝传递消息。
收复河西
张议潮整治武备,边耕边战,先后收复敦煌市(今甘肃敦煌)、瓜州县(今安西)、伊州区(今哈密市)、西州(今吐鲁番市)、酒泉市(今甘肃酒泉)、张掖市(今甘肃张掖)、兰州市、西宁市(今青海乐都)、廓州(今青海化隆)、岷州(今甘肃岷县)等十一州。大中五年(851年)八月,张议潮又派其兄张议潭和州人李明达、李明振,押衙吴安正等二十九人入朝告捷,并进献瓜、沙等十一州图籍。至此,除武威郡外,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李忱特下诏令,大力褒奖张议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升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拜晋阳公主为河西节度衙推兼监察御史,李明振为凉州司马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吴安正等亦授官武卫有差。十一月,唐朝令于沙州置沙州归义军,统领沙、甘、肃、鄯、伊、西、河、兰、岷、廓十一州,以张议潮为节度、管内观察处置、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特进,食邑二千户,实封三百户。
张议潮驱逐吐蕃守将,收复瓜、沙等州后,孤悬河西,四面皆为吐蕃、回鹘及其他势力所控制,因此不得不连年征战,抗击各方势力并壮大自己的势力。大中十年(856年)六月,张议潮又亲率甲兵,进击纳职的回鹘部族。兵行不过旬日,进至纳职附近。回鹘一时无备,措手不及,张议潮指挥大军四面围攻,奋勇冲杀,回鹘大败,张议潮收夺驼马之类一万(匹)。张议潮打败回鹘以后,仍然加强战备,积极防御,兼之富有军事才干,足智多谋,屡次击败吐蕃军,稳定了河西的政治局势。
李漼咸通二年(861年)三月,张议潮命其侄张淮深率蕃、汉兵七千人克复陷于吐蕃的最后一州凉州(今甘肃武威),并表奏朝廷。至此,河陇地区失陷吐蕃一百多年全部光复。咸通四年(863年),唐朝复置凉州节度使,统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治所在凉州,由张议潮兼领凉州节度使,凉州军镇得以恢复。咸通七年(866年)十月,张议潮上奏朝廷,差使回鹘首领仆固俊与吐蕃大将尚恐热交战,打败了吐蕃的侵犯,斩杀尚恐热,将他的首级送到京师。
人物逝世
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入朝,被唐王朝授为左神武统军,晋官司徒,职列金吾,官居一品,并赐给田地宅第。张议潮入朝后,由其侄张淮深执掌河西归义军事务。咸通十三年(872年),张议潮卒于京师,获赠太保。
此后,安西的回鹘再次叛唐,引兵进犯肃州、酒泉市、西桐地区。张淮深率河西军民英勇反击,活捉回鹘首领,俘获士卒千余人。张淮深继张议潮后尽力经营河西,多次打退了各族对河西地区的进犯。孙子张承奉相继为节度使。张承奉还在敦煌市建立了“西汉金山国”小王朝。后梁乾化四年(914年),金山国灭亡,张氏归义军政权结束。
主要成就
政治
张议潮光复河西后,由于唐王朝面临内部矛盾和藩镇割据的局面,没有力量经营河西,管理和经营河西的任务便由张议潮来担任。张议潮通过联姻的方式来加强与敦煌大族的联系,从而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废除吐蕃时期的户籍、土地、赋税制度,恢复唐朝前期实行过的“州—县—乡—里”制。将沙州归义军分派乡一级设置知乡官,负责全乡的政务。按照唐制编制新的户籍,制定新的赋税制度;归义军时期的户籍,除注明人口情况外,还注明了各户土地亩数与分布情况。针对当时沙州荒田闲地较多的特点,张议潮还实行了请田制度,允许百姓向归义军衙门申请耕种荒田闲地。对于百姓之间自愿对换土地,调整土地位置,官府一般也予以批准。
军事
对于军事方面,张议潮加强战备,积极防范吐蕃和回鹘势力,保证河西居民生活和生产的安全,同时还带领劳动人民主动恢复和建设家园,保持丝绸之路的畅通。他仿照唐朝的军政体制,设置了与中原藩镇一样的文武官吏,恢复了相应的一套文书、行政制度。如大中十年(856年)至十一年间(866年)发生的战事,吐谷浑王进犯敦煌市,张议潮出兵讨伐,大获全胜;其次是纳职县回鹘、吐蕃抄掠伊州,张议潮奔袭,全军获胜;然后是叛乱回鹘劫夺天宝册立回鹘使王端章,张义潮闻知大怒,率兵追击。张义潮为了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统治者的骚扰、劫掠,进行了艰巨的斗争。
经济
在经济方面,张议潮执政后,废除了吐蕃人统治时期的种种苛政,轻徭薄赋,恢复生产,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张议潮任命伊州刺史王和清,在伊州重振旗鼓,再度创业。由于货币极度缺乏,人们在买卖、雇工、典当、借贷时仍以麦粟、绢帛、布匹等实物计价。张议潮实行据地出税的制度,将部分税收改为征布或者其他实物。同时,在吐蕃时期被废弛的各项水利设施也被重新运作起来,张议潮在河西诸州开挖沟渠,并设立专职水利管理人员,使得河西的农业得到了大发展。
文化
张议潮在河陇地区大力传播汉族的先进文化,恢复唐朝习俗,积极推行汉文化教育。张议潮执政后,对莫高窟进行了修复,同时开凿了不少新窟。张议潮营建功德窟,助推佛教的发展,而且挽留他的老师法成(知名吐蕃翻译家、校阅师)在沙州弘法译经,扩大自己在僧俗两界的影响力。他在推翻吐蕃统治时,得到洪辩、悟真等为代表的沙州僧人的帮助,之后又借助悟真为代表的归义军使团在长安的影响力,与大唐来往密切。对辖区内的少数民族、沙州归义军政权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已汉化者编入乡里,与汉族杂居;吐蕃化较深者部分继承吐蕃制度,仍用部落的形式进行统治,尊重他们的习俗。同时吸收少数民族头面人物参加政权。
历史影响
张议潮光复河西地区,使沦落百年之久的河西人民摆脱了吐蕃奴隶主的残酷统治,屡次击败了吐蕃与回鹘等族的虏掠,维护了河西各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归义军执政期间,重建政治秩序,积极发展生产,致力恢复汉族文化,同时团结境内的少数民族,为加强西北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张议潮率众推翻吐蕃统治建立沙州归义军政权,与具有浓厚神秘气息的占卜巫术有着很深联系。在归义军政权结构和日常运作中,经常使用占卜巫术等神学。《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中记载:“(张议潮)通过论兵讲剑,熟悉武经。得到孙吴白韩的精见,看到用兵谋略的精髓,上至乾象,下到坤形。荧或(惑)而芒衰,直到吐蕃的运数已用完。六甲运孤虚之术,三宫显天一之神。”说明张议潮在推翻吐蕃统治建立新政权的过程中曾运用了占卜,通过学习过军事数术,借助占卜预测形势发动起义。晚唐五代敦煌市占卜文献的大量抄创以及占卜活动的盛行,与沙州归义军政权的认可与支撑是密不可分的。
人物评价
李忱下诏称赞:“抗忠臣的丹心,折昆夷的长角。窦融河西的故事,出现在鼎盛时期;李陵教射箭的骑兵,没有非正义行动。”大力褒奖张议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
《张议潮变文》中载有,河西人民颂赞张议潮的诗文:“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张淮深碑》记载:“(张议潮)坐筹帷幄之中,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四方犷犴,拒绝和好而求和,八方来宾,站在台阶前拜舞。北方外族,款小的骏马供奉上;南方吐蕃吐谷浑,线上昆岗的白璧。”高度赞扬他在河西重振大唐声威的功绩。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中记载:当河西汉人张议潮在沙州组建了效忠天宝的军队之后,吐蕃人在河西的影响进一步被削弱。
后世纪念
敦煌遗书中存有张议潮就学时所抄的《无名歌邓县尉判》《佛说无量寿宗要经》等,莫高窟第94窟、98窟甬道北壁、85窟甬道南壁,有他的供养像及题名。第156窟是他的功德窟。窟内有他的父兄、倒等的供养像及题名,也有他的母亲、夫人、妾的供养像和题名。其中第156窟南北壁及东壁南北两侧底部,有一幅绘于晚唐咸通六年至八年(865年—867年)的壁画,高108厘米,长855厘米,画上人物共114身,鞍马80身,出行队伍旗旗飘扬,延绵浩荡。画旁题书“河西节度使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张议潮统军除吐蕃收复河西一道行图”,简称“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这幅出行图,充分地表明张议潮统军出行抗击吐番统治者、收复河西的雄壮气势。
家族成员
研究书目
《旧五代史》
《补唐书张议潮传》
《中国通史》
艺术作品
文学作品
壁画
《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壁画》内容分为三部分:前部为仪仗,中部为张议潮,后部为骑射猎队。这幅出行图,充分地表明张议潮统军出行抗击吐番统治者、收复河西的雄壮气势,对于认识唐朝行军仪仗是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旧五代史.微信读书.2024-09-21
《敦煌传》:被遗忘的唐代孤忠张议潮,随莫高窟重见天日.今日头条.2024-09-21
中国通史 共12卷 22册.豆瓣读书.2024-09-21
大漠紫禁令 (1986).豆瓣电影.2023-09-20
【完结合集】《西北有孤忠》由唐至宋,失落的敦煌归义军时代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2023-08-30
敦煌英雄 (2023).豆瓣电影.202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