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处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对称,是中国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2003年2月,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组建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2007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改造扩建工程正式动工,于2011年3月竣工并开始试运行,次年3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中国国家博物馆南北长313米,东西宽149米,占地面积至近20万平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拥有48个标准展厅,展厅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展馆建筑由两轴两区构成,两轴为由西门到东门的东西轴线和由南到北的南北轴线;两区为以艺术长廊分隔而成的北区与南区。

中国国家博物馆打造了以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个部分组成的立体化展览体系。基本陈列包括古代中原地区陈列、复兴之路陈列等,专题陈列包括中国古代钱币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和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展等。基本陈列有三个,专题陈列每年会举办50余个。目前馆内藏品数量143万余件,藏品体系完整、历史跨度巨大、形态材质丰富。其中,较为著名有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后母戊”青铜方鼎和四羊青铜方尊等。此外,还设有各类研究机构,并开展诸多教育培训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2012年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历史沿革

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是1912年7月9日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国子监为馆址,设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18年7月,该筹备处以故宫的端门至午门处建筑为新址。筹备先后历时8年,至1920年11月,方正式成立国立历史博物馆,1926年10月对外开放。1949年10月1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1960年8月,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

1950年3月,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于北海团城设址成立,后迁入故宫西华门武英殿。1958年10月,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修建新馆,次年8月竣工,并于10月公开预展"中国通史陈列"。1960年8月,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1969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1983年初,复分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直至2003年2月,两馆正式合并,组建了中国国家博物馆。2007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动改扩建工程,历时4年竣工并开始试运行,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包括老馆的抗震加固改造和新建两大部分。新馆在旧馆的基础上改造扩建,形成了“新馆嵌入老馆并向东生长”的布局,新扩建以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占地面积增加至近20万平方米。

设计布局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该建筑东西长149米,南北长313米。修建之初,占地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使用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为中国第一座大型博物馆建筑

200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动改造扩建工程,竣工后,占地面积增加至近20万平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拥有48个标准展厅,展厅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最小的展厅面积近1100平方米,最大的展厅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新馆建筑以中央大厅为中心,南北对称的轴线对称空间格局,概括为“两轴两区”。两轴为:由西门到东门的东西轴线和由南到北的南北轴线;两区为以一条长260米的艺术长廊作为交通空间,将展厅分成北区展厅与南区展厅。

陈列展示

中国国家博物馆打造了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个部分的特有立体化展览体系。基本陈列包括“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三个陈列展览。专题展览包含中国古代钱币、佛造像、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玉器、瓷器、书画和古今科技等展览。临时展览包括自主策划展览和引进交流展览两大类,每年都会推出覆盖历史文化、考古文物展示、对外交流等不同主题的展览50余个。

基本陈列

古代中国陈列

“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的前身是历史博物馆的“中国通史陈列”。该陈列位于地下一层展厅,展厅建筑面积约1万7千多平方米,展品2520件,其中文物2026件,一级文物521件,照片、模型、复制品、墓绘品等494件。

“古代中国”基本陈列设置了序厅和结尾厅,分别位于展厅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序厅和结尾厅保持了统一、协调的设计风格,做到了陈列的首尾呼应,确保了陈列的完整性,符合“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的设计要求。

序厅和结尾厅空间均为长度22.7米,宽度16.8米,总面积达380多平方米。序厅入口的主墙面上设有资深书法家曹肇基先生亲笔题写的标题字“古代中国陈列”,字高约1.6米,采用了青铜材质立体字。

结尾厅的主立面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为主体视觉形象,侧立面以油画《黄河》为主体视觉形象。

该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通过古代文物展览,向游客呈现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变化。该陈列展览了包括人面鱼纹彩陶盆、四羊青铜方尊、骑驼乐舞俑和金缕玉衣等在内的珍贵文物。

复兴之路陈列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馆,展线长达1100米,展厅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2009年9月“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2009年11月25日,“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暂时关闭,2011年3月1日,重新面向公众开放。

该基本陈列回顾了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2011年初这170年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共分为五个部分。该陈列展出文物1280件,使用875张图片。展出的文物有:李大钊就义时的绞刑架、虎门抗英斗争中的火炮渡江战役使用的民船、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匾、神舟五号返回舱等。使用的36件美术作品,包括油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虎门销烟》《开国大典》,以及雕塑《祖国颂》《运筹帷幄》《艰苦岁月》等。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采用了数字化多媒体辅助手段,在每个部分都分别安置了多媒体辅助演示,且在青藏铁路部分设置了互动体验式场景,采用高清投影等新技术手段,营造了一个正在青藏高原上疾驶的列车车厢环境。

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陈列

“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基本陈列位于中国国家博物南馆,在南5展厅和南10展厅展出。基本陈列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主题,于2018年7月3日向公众开放参观。

该陈列展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保持国家博物馆原有“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基础上,浓缩“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精华部分,共分10个单元。多件重要展品首次亮相,包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宣誓时抚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考察时的伙食费单据、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29日在河北省阜平县调研时的晚餐菜单等。

专题陈列

中国古代钱币展

中国古代钱币展于2021年2月9日开展,地点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1展厅,该展览为长期展览。

中国古代钱币展分为“序厅”“泉林漫步”与“圜宇方圆”三部分,该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二十余万枚馆藏钱币中精选出一千八百余件,并以二百余件与历代经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文物为辅助,将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体系系统呈现。展览还设置了观众互动多媒体,其可在展厅查询各个历史时期的物价,并了解相关钱币。

展览展出了西周时期的原始布币、秦国时期的半两钱、西汉武帝时期的五株钱、唐朝时期的开元通宝、北宋时期的银锭和清代时期的乾隆通宝等珍贵藏品。

国古代佛造像展

中国古代佛造像展于2019年12月1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9展厅展出,该展览为长期展览。

中国古代佛造像展分为三个单元,分别是“古印度地区佛造像”“汉传佛造像”和“藏传佛造像”。该展览通过265件藏品叙述了中原地区古代佛造像的发展历程,系统呈现不同地域佛造像的造型和内涵。展览展出了9世纪的铜释迦牟尼佛坐像、9世纪的铜弥勒菩萨坐像、唐朝时期的苏常侍普同等造泥佛像和13世纪的鎏金铜阿閦佛坐像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佛造像。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于2021年12月2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1展厅展出,此次展览是中国首个系统展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专题展览。

该展览分为“食自八方”“茶韵酒香”“琳琅美器”“鼎中之变”和“礼始饮食”五个单元,共展出精选文物240余件。该展览中展出的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文物,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呈现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变革。

展览展出了新石器时代的炭化稻米和石磨盘、磨棒、商朝时期的青铜爵以及明朝时期的青花花果八格食盘等文物。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于2021年2月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8展厅展出,该展览为长期展览。该展览是国家博物馆首个古代服饰通史类展览陈列,部分重点展品为首次展出。

该展览按历史时期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隋唐五代服饰”“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和“清代服饰”六个部分,展出文物近130件,辅以40余件其他类型展品、170余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

展览展出了新石器时代的骨针和彩陶靴、春秋时期的六棱金带钩、汉朝时期的彩绘木雕女舞俑、唐朝时期的三彩俑以及清朝时期的天青纱多重镶滚女衫等文物,展览还绘制了大量线图、制作了15尊不同时代的复原人像,结合文物完整呈现出中国古代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展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展于2011年10月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3展厅展出。

该展览从国家文物局2010年调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所藏39万件文物中,选取了远古时期至清代的珍品,并加入了馆内不常展示的文物旧藏,共近300件展品。展览分为“走上圣坛礼玉”和”俗世珍宝一饰玉”两个单元,从”祭祀与权威””以玉比德辟邪与吉祥”“陈设珍玩”和“春水秋山”五组主题,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玉器艺术。

展览展出了龙形、兽面纹刀、璧、圭、琮、、璋、云龙佩、景宗降虎插件、玛瑙花瓣盏托、莲藕形笔架等不同时期的玉器。

中国古代瓷器展

中国古代瓷器展于2023年1月1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7展厅展出。

该展览从各个时期不同瓷窑的典型器物中遴选出300余件具有代表性的瓷器精品,通过源远流长、瓷艺匠心、瓷韵风华、瓷名远扬四个部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瓷器的演变历程,突出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艺术展

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艺术展于2020年11月2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4展厅展出,本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院第一次以馆藏文物举办的主题展览

该展览从数千件馆藏铜镜中精心挑选出260余套展品,以中国古代铜镜发展为基础,向游客展示了铜镜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文化价值。展览分为“鉴于止水”“谏治铜华”“清光宜远”“玉台影见”“刻镂文章”“莹质良工”七个单元,运用动画和多媒体等新技术手段呈现了铜镜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史。

展览展出了商代时期的弦纹铜镜、西汉时期的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漆金铜镜、天宝时期的瑞兽孔雀葡萄纹铜镜以及清朝时期的婴戏纹铜镜、青玉透雕花卉纹圆形玻璃镜和磨镜图等珍贵藏品。

中国古代书画-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展

中国古代书画-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展于2023年3月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2展厅开展。

该展览以“明清绘中的山水行旅”为主题,挑选馆藏中创作于十五至十九世纪的山水画作精品五十余件,通过“实景·佳致”和"溪山·恰情”两个部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实”与”虚”两方面的互动关系。

展览展出了《雪窗读书图页》《狩猎图页》《谈经图轴》《雪封高栈图轴》《行书七言律诗卷》《秋卉狸猫图轴》和《草书七绝诗轴》等书画名品。

科技的力量

科技的力量展于2021年9月26日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2号中央大厅展出,该展览为长期展览。

本次展览分为格物穷理、天工开物、西风东渐、走向复兴四个部分,展出文物400余件,模型50余件。展览内容包括甲骨文中的日食记录和天干地支表、以及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当代科技成就。通过图片图表、多媒体展示互动等新技术手段,展示了中国从古至今的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历程。

展览展出了日食甲骨、刻干支表牛骨、天文图碑拓片、印花对凤对马联珠人物纹中衣、铜罗盘、雷字六百四十号”铜火统、神舟五号返回舱主降落伞以及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的月球样品等不同方面的藏品。

临时展览

中国国家博物馆临时展览包括自主策划展览和引进交流展览两大类,每年都会推出覆盖历史文化、考古文物、美术作品、等不同主题的展览50余个。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引进“学院与沙龙——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云鬓珠翠——弗吉尼亚美术馆藏二十世纪珍宝艺术展”等 20 多个入境展。输送出“中国艺术的历史表达——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书法与绘画”等近 10 个出境展。

202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人民为中心 文艺攀高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等28个临时展览,以及7个巡回展览。

2024年7月22日,“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期预计3个月。本次展览分为“古法新意”“匠心铜运”“雕铜巧技”“艺出新裁”四个单元,展出100余件造型多样、题材广泛的制铜精品。9月12日,“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次展览特别展出四尊巴黎圣母院雕像原件,其中三件首次离开法国出境展出。

馆藏文物

概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0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图书古籍善本、艺术品等多种类别。其中,古代文物藏品81.5万件,近现代文物藏品34万件,图书古籍善本24万余件,共有一级文物近6000件。

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设立“藏品征集项目”,利用社会公众力量,完善博物馆收藏体系。

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每年平均征集古代文物50件套左右,近现代文物、实物和艺术品1000余件。

部分重要藏品

新石器时代

人面鱼纹彩陶盆

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分支,是黄河流域原始社会母系氏族遗址器物。

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整体由细泥红陶制成,整体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盆口由间断的黑色彩带绘制,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是由人和鱼合体而成的,人头是奇特的装束,该形象像是在进行宗教活动,由此推断出其具有巫师的身份特征。于是这类图画一般被认为象征着巫师请鱼神附体,为不幸夭折的儿童进行招魂祈福。也有说法认为人鱼合体寓意着鱼被充分神化,是作为图腾来加以崇拜的。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1980年在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

该器物是红陶砂质的,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物外壁所画的鹳鱼石斧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该图上有一把捆绑在木棒上的石斧和一只鹳鸟衔着一条鱼,故称鹳鱼石斧图。该图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史前图画。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是2003年国务院确定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陶鹰鼎

1958年在陕西省华县太平庄出土,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属于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陶鹰鼎长38.4厘米,宽30厘米,高36厘米。该器物整体像是一只雄鹰,两翼贴于腹部,双腿与尾部共同形成三个支点。鹰首仰起,两眼突出,喙部呈尖钩形。在仰韶文化中,陶鹰鼎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以鸟类为造型的陶质生活容器。

玉龙

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属于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

玉龙高26厘米,是由墨绿色新山玉雕琢成的,周身光滑整洁,头部长吻修目,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该玉龙是中国已经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

商周时期

“后母戊”青铜方鼎

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属于商朝时期,属于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该鼎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为四柱足。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装饰有一列浮雕鱼纹,耳外侧装饰有浮雕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围装饰有纹,柱足上部刻有浮雕式饕餮纹,下部刻有凸弦纹。该鼎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铸造此鼎所需的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该鼎是商王为了祭祀他的母亲“戊”而作。

经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青铜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

四羊青铜方尊

1938年湖南省宁乡市出土,属于商朝时期。

四羊青铜方尊上口最大径44.4厘米、高58.6厘米、重34.6千克,在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该器肩部、腹部和足部作为一体被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器物通体布满细密的云雷纹,颈部用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为装饰,肩部有四条高浮雕式盘龙,卷角羊前身布满长冠鸟纹,足部装饰有夔龙纹。

在商代,该物的出土地区是三苗活动区,在此地发现造型与中原近似的铜尊,表明商文化的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利簋

1976年在陕西临潼零口出土,属于西周时期,属于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利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方座长、宽20.2厘米,整体呈圆形方座两耳簋。簋内底部有铭文:“姬发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右)事(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该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克商的史实。

虢季子白盘

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川司出土,属于西周时期,属于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虢季子白盘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虢季子白整体呈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四周各有两只兽首衔环。盘的主人是虢国的公子,排行第四,因此称“季子”,“白”是他的名字。在盘底110字的铭文中记述了,虢季子白率军对作战,斩敌首500个,俘虏50人,战后受到周王宴享和赏赐,赏他车马、弓矢和斧等,以示嘉勉。虢季子白获此殊荣,因此铸此盘。

大盂鼎

1891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属于西周时期,属于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大盂鼎通高102厘米,重153.5千克,铸于姬钊23年(公元前1003年),整体为圆腹、立耳、柱足,器身各部分比例适度的造型。鼎的口沿内缘呈斜面,鼎腹下部略微鼓出,三足粗壮,足部上端也铸有兽面,且在颈部也有一圈兽面纹装饰带。鼎腹内侧铸有19行铭文,一共291个字,记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的史实。

“颂”青铜壶

属于西周晚期。

该青铜壶高50.8厘米,口长20.3厘米,口宽17厘米,盖缺失。该青铜壶为椭方形,口微微向内折叠,颈两侧是相对称的兽首衔环耳,颈部环有一圈波带纹。腹部装饰两条交龙纹,龙首为突起的浮雕。底部设宽台沿,装饰有并列式鳞纹。器颈内壁铸铭文21行152字,记述了周王在姬瑕之庙册命颂,给予颂管理洛邑的二十家商贾,所得收入供王宫使用,并赏赐颂礼服、蔽膝、大带、旗帜及马衔等。颂铸造此壶,纪念先祖,祈求安康,命运长久,作天子贤明之臣。此篇铭文详尽记载了姬静对颂的一次册命,是研究西周晚期职事任命、税收管理、赏赐制度等多方面重要的参考资料。

秦汉时期

陶俑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市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属于秦朝时期。

此陶俑是典型的秦代中下级军吏俑的形象,其头戴单版长冠,上穿长襦,外披甲,足下是方口齐头履,右手半握,原本握有长柄兵器,左手自然下垂,站立于长方形踏板上。

阳陵虎符

该虎符属于秦朝时期。

虎符长8.9厘米、宽2.1厘米、高3.4厘米。该虎符用青铜铸成卧虎状,可中分为二,是秦始皇调动兵权的凭证。虎符的左右颈背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该铭文的内容是虎符的右边一半在皇帝手里,左边一半在驻扎于阳陵的统兵将领处,使臣手里的兵符与将领手里的兵符合二为一才能调动大军。

金缕玉衣

1973年在河北省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墓出土,属于汉朝时期。此件金缕玉衣长182厘米,宽49厘米,有头罩、脸盖、上衣前后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裤简、左右足套等部分,且各部分均用玉片和金丝连缀而成,共用玉片1203块、金丝约2567克。

金缕玉衣主人是河北满城汉墓墓主刘胜的后代,即中山怀王刘修,其死于公元前55年。

隋唐时期

椭圆形绿玻璃瓶

1957年在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属于隋朝时期。

该瓶子高12.5厘米,瓶口和腹部均为椭圆形,是使用人造水晶通过吹制法制成的,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玻璃器。

三彩釉陶载乐骆驼

1957年在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属于唐朝时期。

骆驼头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其身上共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的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在旁演奏。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据夏鼐先生推断研究,演奏的4人中,应该是一人拨奏琵琶,一人吹,二人击鼓,均属于胡乐。

明清时期

孝端皇后凤冠

1957年在北京市昌平区定陵出土,属于明朝时期,属于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该凤冠通高48.5厘米、冠高27厘米、径23.7厘米,重2320克,主人是明朝万历皇帝的孝端皇后。该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以丝帛为面料,前部饰有9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8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一金凤,共9龙9凤。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此外,还镶嵌天然红宝石共计100余粒,珍珠5000余颗。

郑和铸铜钟

1981年南平市采集,属于明朝时期。

该铜钟通高83厘米、口径49厘米、厚2厘米、重77千克。铜钟整体呈褐绿色,覆釜形,葵口。上部为双龙柄钟钮,下侧装饰有十二组云气如意纹,钟腹部装饰有云水波浪纹,且铸有铭文、八卦、云雷等字纹。其中共有五组八卦纹,包含“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铭文。铜钟底部的铭文为:“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回往平安吉祥如意者。”

平定准噶尔图卷

该图卷是清代宫廷画家钱维城乾隆二十年(1755年)所作,全卷长808厘米、宽41厘米,纸本设色。

该图卷记录了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情景,展示了沿途的人民牵羊端酒慰劳平叛大军的画面,记录了准噶尔部众几千人向清军投降的场景。

近现代时期

太平天国玉玺

太平天国天王及幼天王两方玉玺,是太平天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天王玉玺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所用,该玉玺边长20.4厘米,印台高2.7厘米,钮高7.4厘米,净重3.85千克,整体是由青白玉所刻。天王玉玺中的文字是宋体正书,共刻有44个字。根据《李秀成自述》可知,该玉玺是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年)所制。

幼天王玉玺是为洪天贵福而刻。该玉玺材质同为青白玉,高4厘米,边长21.8厘米,纽高7厘米,净重6千克。

《开国大典》油画

该画由董希文1953年所作,全长402厘米,宽2230厘米。

《开国大典》展现的是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场景,左边排列五根红色柱子,为使画面中心表现空间充足,便去掉了右边的一根柱子。画面整体呈红色基调,地毯、红柱、灯笼和广场上的红旗呈现出喜庆的气氛。

《开国大典》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在问世当天,《人民日报》便在头版位置发表了该油画。人民美术出版社也将其印成年画和各种美术图片,大量发行,印数达100多万张。

学术研究

出版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学术性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考古研究》《青铜器研究》《佛造像研究》《钱币研究》《陶瓷器研究》《玉石器研究》《书画研究》《文物保护研究》等。

《博物馆管理》

2019年7月《博物馆管理》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刊物,该刊物的主要内容范围有:博物馆理论前沿、博物馆发展趋势等。并针对博物馆领域热点问题,不定期邀请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学术交流

中国国家博物馆设有国博研究院、国博书画院、国博文保院、国博考古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馆藏资源活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机构,并特设立访问学者项目,并于2019年开始接受访问学者。

这些机构组织学术研究规划、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举办各类学术研讨活动,开展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并且针对馆藏藏品进行科技保护、修复和研究的工作。实施重大考古发掘研究项目的同时,开展社会公共考古活动等。各机构专家也多次开展艺术理论研究及重大主题创作,组织多次创作成果交流和展览活动。

中国国家博物馆负责与境外文博机构和国际进行交流合作,落实国际文物避难所、“濒危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基金科学委员会”、金砖国家博物馆联盟等国际组织成员职责;策划推动出境展览、引进外展等工作,促进中外文明相互交流借鉴。

文物保护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文物保护,负责馆藏140余万件文物的保护修复。

1950年,在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成立之初便创建了革命文物复制机构,这也是首次进行革命文物复制工作。1952年,北京历史博物馆成立了文物修整室,主要进行文物保护修复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期,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引入了自然科学技术,于是革命文物复制机构和文物修整室变成文物保护实验室,后发展成文物科技保护部。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原文物科技保护部与艺术品鉴定中心科技检测室合二为一,进行工作格局重塑,正式成立了文保院。

文保院设立了环境监测研究所、藏品检测与分析研究所、器物修复研究所、金属器物修复研究所、书画文献修复研究所和油画修复研究所,拥有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文物修复师30余名。文保院积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讲解导览、馆校合作、教育活动和志愿服务,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社会教育服务,负责组织实施馆内职工培训,接受外部单位的委托,提供相应专题的业务培训服务。

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用现实条件,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类讲解服务,并承接外语接待讲解工作,面向外籍人士开展教育活动,以及馆内专家会不定期开展多元化的讲解教育活动。

中国国家博物馆还开展了从学前阶段至大学阶段的合作项目,实施了一系列的公共教育项目,并且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

2024年2月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日面向观众开放的“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以“C位”亮相,此外展出自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初的200余件(套)馆藏文物,涵盖青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漆器和绘画等多种形式,近九成文物是首次展出。展览从节俗礼制、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阐释“龙”这一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呈现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为观众献上新春祝福。

文创设计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国家博物馆自主研发的文创产品有将近5000种,包括了创意家居,办公用品,文具,服装饰品,邮品,玩具,电子产品,商业礼品等12个类别,可以满足各种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国家博物馆授权国博(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针对文创版块进行业务开拓和发展。2016年1月28日,该公司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旗舰店”入驻“天猫商城”为起点,开始进行“馆藏IP+互联网”的融合工作,目前已有上百家品牌商与国博进行授权合作,500余款授权商品公开销售。

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发设计了星空音乐水晶球、缠枝纹骨瓷咖啡杯、大观园纸雕灯、花鸟玲珑香囊套装、长乐未央系列保温杯、榫卯古代系列兵俑拼接摆件、大盂鼎大克鼎对杯、兔首文创巧克力、考古巧克力盲盒、四羊青铜方尊考古巧克力、赤壁赋中秋节月饼礼盒、击鼓说唱俑冰淇淋和大盂鼎雪糕等大量文创产品。

2025年1月,一款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珍贵馆藏“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设计灵感的文创产品——“凤冠冰箱贴”,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所获荣誉

2012年11月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7年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0年10月3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21年底,据《2020年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国家博物馆排名全球第二。

2022年12月,被列入北京市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参考资料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官网.2023-05-23

..2023-05-23

关于公示新增1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的公告.国家文物局官网.2023-05-23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2023-05-23

..2023-05-23

高政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新京报-今日头条.2024-04-18

服务-交通地理.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2023-05-23

国家博物馆新馆将于2010年底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2023-05-23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古代中国.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业务范围.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历史沿革.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展览介绍-复兴之路.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2023-05-23

来国博看中国 | 回首这一年,你曾在国博看哪些展?.国博君公众号.2023-05-23

“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大型主题展览正式展出 7月3日起向公众开放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时抚按的《宪法》等多件重要展品首次亮相.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方网站.2023-05-23

专题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透过“孔方”看历史 “中国古代钱币展”在国博开幕.新京报.2023-05-23

中国古代钱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中国古代佛造像.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2023-05-23

国博将举办“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新华网.2023-05-23

国博“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四大亮点.国博君公众号.2023-05-23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2023-05-23

中国古代瓷器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艺术.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国博用260余件展品串起中国铜镜文化.中国青年报.2023-05-23

中国古代书画-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科技的力量.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哇,“科技的力量”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 国博展讯.国博君公众号.2023-05-23

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报告(2022年度).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2023-05-23

“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在国博开幕.新华网.2024-07-24

【#永远会被巴黎圣母....新浪微博.2024-09-23

巴黎圣母院雕塑原件首秀中国,沉浸式展览亮相国博.百家号.2024-09-23

藏品征集项目.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2023-05-23

人面鱼纹彩陶盆.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2023-05-30

玉龙.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后母戊”青铜方鼎.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2023-05-23

四羊青铜方尊.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2023-05-23

吉金溢彩.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西周重器——大盂鼎 | 国博·讲述.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开国大典.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2023-05-23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征订启事.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博物馆管理》创刊一年啦!.腾讯网.2023-05-30

《博物馆管理》征订启事.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访问学者.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国博文保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社教.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C位”展出!“中华第一龙”亮相国博新春文化展.今日头条.2024-02-10

国博文创综述.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中国国家博物馆京东自营店.京东官网.2023-05-23

饮食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5-23

潮声丨小小冰箱贴,为啥成了文创“顶流”.腾讯网.2025-01-08

信息名称: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2023-05-23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2023-05-23

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 如何坚持中国特色.光明网.2023-05-23

北京市文物局关于公布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北京市文物局官网.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