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简称:神五,英文名:Shenzhou-5)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飞船总长9.2米,总重7790公斤,由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和附加段组成。

神舟五号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其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返回内蒙古自治区主着陆场。神舟五号作为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考核了飞船载人环境,获取了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验证了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

神舟五号航天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基本技术,完成和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计划和目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能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历史背景

1986年,邓小平批准实施“863”计划,计划以载人飞船开始起步,最终建成中国的空间站。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并确定按照“三步走”的战略实施。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任务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主要是全面考核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飞船乘坐一名航天员,飞行约一天,在绕地球飞行的第14圈返回。航天员可以按照预先规定的程序和地面指令手动补发船箭分离、帆板展开等重要指令。飞船具有自主应急返回和人工控制返回以及第2天、第3天返回的能力。

系统组成

飞船系统

飞船结构

神舟五号飞船总长9.2米,总重7790公斤。神舟五号飞船与神舟四号基本相似,由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和附加段组成。所不同的是神舟五号的头部是圆柱体,而神舟四号的头部是半球体。同时,神舟五号还增加了引导伞、减速伞的“手动档”,以便自动档一旦失灵时进行手工操作,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安全性;此外,神舟五号首次进行了内装潢,舱内涂饰的是柔和、悦目的淡黄色系。

轨道舱位于飞船的最上部,内部安装了各种仪器,可进行各种空间科学实验和对地观测,返回舱着陆后,轨道舱留轨继续进行空间科学与应用试验。

返回舱位于飞船中部,它是飞船的控制中心和与地面联络的通信中心,航天员不仅在这里操控飞船,升空返回,也在此生活起居。由于神舟五号飞船是首次带航天员上天,而且返回舱空间极为有限,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和活动空间,不让空间科学实验对载人航天产生影响,这次没有安排空间科学实验。

推进舱位于飞船下部,主要是调整轨道的姿态和方向。外部有两对太阳能板,能够根据太阳的位置调整方向,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力,供飞船使用。

飞船顶部是一个高8米的逃逸救生塔,装有10台发动机,在发射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0-110公里),如发生故障,它能拽着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并落到安全地带,使飞船上的航天员转危为安。

搭载物品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因仅在轨运行一天,不便搭载一些用来科学实验的仪器设备,因此只搭载有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的物品,其中包括一面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此次为台湾搭载的农作物种子共33种,其中包括花卉、蔬菜等,还有金门县提供的千斤拔乌桕潺槁木姜子等,共100克。神舟五号飞船搭载台湾农作物种子进行空间育种试验,是两岸农业科研机构在空间育种领域的首次合作。除此之外,神舟五号还搭载有番茄、茄子、辣椒、玉米、大白菜、报春花和小麦等种子。

飞船有可能降落在高原、海洋、森林等不同环境中。为了保证安全和争取更充裕的救援时间,航天员还携带了许多救生设备,有手枪、匕首、帐篷、充气筏等,以应对荒郊野外的恶劣环境以及野兽、鲨鱼等的攻击。当飞船降落在海上时,还会释放出染色剂,让周围的一片海水染色,从而便于救援人员在茫茫大海上及时发现目标。

保障系统

温度控制

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会面临极端的温度环境,为了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神舟五号采用了特殊的隔热层降低外部热流和内部向外漏热的波动对舱内大气的影响,减少舱体结构的内外温差。其次,神舟五号还设有被动温控和主动散热两套热控制系统;被动温控系统主要有空间辐射散热器、隔热层以及外表面的涂层等;主动散热系统主要包括舱内通风系统,各种流体传热、散热回路、各种散热器和流体传输泵。此外,飞船还设有一些辅助散热系统,在热负荷达到最大值,系统不能正常满足散热要求时使用,确保密封舱内在任何时刻都能保持春天般的温度。

坐垫

飞船在升空和着陆时颠簸严重,会对宇航员脊椎、颈椎产生强大冲击。为了缓冲这种压力,研发机构运用数字化的三维设计、测量和制造技术,按照12个预备宇航员的不同体形制造出的坐垫,将宇航员的颈椎和腰椎有效地保护了起来,并达到了一次制造成型。研制周期短,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降落伞

飞船返回舱着陆是载人航天活动的最后阶段,也是航天活动成败的最后标志。降落伞对保证飞船安全返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飞船安全返回的“保护伞”。降落伞系统由引导伞、减速伞、主伞和伞包组成。降落伞有1200平方米,由1900多块小布像鱼鳞一样连接而成,这种伞学名叫做“环帆伞”。做伞筋用的布带可以耐住100℃以上的高温而不会被烧焦。引导伞是小而轻的伞,它的作用是将减速伞拉出拉直,减速伞的作用是使返回舱以每秒200米左右的速度减少到每秒80-90米,然后分离。主伞是一具面积较大的伞,它张开后使返回舱的速度进一步减小到每秒6-8米。伞包是简型,它使主伞按一定程序张开,并保护主伞衣不被吹乱和损坏。装降落伞的伞舱在航天员头部的上方,与内舱隔离,有一种特殊的排水功能。设计师在伞舱底部装了一个气囊,返回舱溅落水里气囊会自动充气,膨胀成一个体积为150升的大气包,不仅能把水挤出伞舱,还能24小时充当浮筏,让返回舱漂浮起来。

空间环境预报

神舟五号载人飞行期间所有的空间环境预报工作由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承担。该中心从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到航天员顺利返回成功地发布了6次空间环境预报信息。为保证信息准确可靠,该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前三个月,就开始对各项空间环境要素展开了全面跟踪和监测。在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前,他们已经为飞船指挥部门提供了四份安全期预报。飞船进入轨道后,工作人员对空间环境变化进行了全程紧密跟踪,做出了空间环境条件不会影响载人飞行安全的预报结论。

航天员系统

飞行乘组

神舟五号航天员培训队伍由14位航天员组成,其中2人是教练。他们均为男性,高都在170厘米左右,体重65千克左右,大学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0岁,10年以上驾龄,有1000小时的高空飞行经验。发射前16小时,从航天员三人首飞梯队中,确定首飞航天员为杨利伟,发射前约2小时45分航天员进入飞船。

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辽宁兴城人。1998年1月,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执行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2003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2011年9月,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17年10月,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空间科学奖章”。

舱内航天服

舱内航天服由多层结构组成,中间是气密层,防止服装加压后气体泄漏;最里面是散温层,有许多管道,采用抽风或通风,将气流送往头部,并带走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当航天员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保证航天员在飞船发生泄露时的安全。

运载火箭系统

本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承担发射任务。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基础上自行研制的高可靠、高安全的载人火箭,由四个助推器、一级、二级、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火箭全长58.34米;起飞质量479.8吨。针对神舟五号任务,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首次采用包括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在内的55项新技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设计的可靠性指针也由不载人的0.91提高到了0.97,即发射100次至少成功97次。

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中,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F运载火箭的逃逸系统首次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保护。在发射前15分钟,火箭上的自动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可以自动进行故障检测,一旦有问题便会自动报警。如果航天员正在塔架上尚未进舱,他们可以就近跳进塔架上的逃逸布袋,像乘软滑梯一样从上面一直滑到地下室的安全地区。假如航天员已经进舱后火箭发生了问题,这套系统还可以指挥火箭顶部的逃逸塔自动点火,逃逸塔将拽着轨道舱和返回舱与火箭分离,并降落在安全地带,帮助飞船上的航天员脱离险境。

测控通信系统

执行神舟五号任务的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海上测控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陆地测控由北京、西安市渭南市青岛市厦门市、喀什、卡拉奇纳米比亚测控站组成,海上测控由位于日本海、南美南端海域、大西洋澳大利亚海域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组成。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下,整个测控网会对飞船进行持续跟踪、测量与控制,通过航天员生理遥测参数和回传图像及语音通信,了解航天员的身体、生活和工作状态。在整个测控网中,远望3号测量船具有一项别的测控点不具备的特殊职能。在中国首位航天员环绕地球一周之后,它将向神舟五号发出返回命令。接到指令后,神舟五号将建立返回姿态,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制动发动机点火,开始从太空向中国返回。

发射场系统

神舟飞船的发射场选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系统由技术区、发射区、试验指挥区、首区测量区和航天员区组成,形成火箭、飞船、航天员从测试到发射以及上升段、返回段测量的一套完整体系。

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采用的是两个垂直总装工位和一个发射工位结合的设计方案。采用这个设计方案就是为了满足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的要求。通过双工位并行操作,可以同时准备两枚船箭组合体,先后运往发射区加注发射。由于火箭和飞船在厂房内进行垂直组装和垂直测试,船箭组合体运至发射区后3天内即可发射升空,一周内可完成两次发射,从而满足了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的需要。在空间站建设中,由于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可能要更新,而且航天器的尺寸和类型都会有所变化,到具体实施时某些设施将会有所调整、改造或新建,但整个发射场不会有整体变化。

着陆场系统

着陆场系统承担着两大任务,一是确保返回主着陆场航天员的安全;二是应急搜救,尽最大可能保证航天员安全,使风险降至最低。根据救援航天员的要求,主着陆场以空中搜索为主,飞船落地前,搜救直升飞机就必须到达预定空域,并在数小时之内完成搜索救援任务。

主着陆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木古朗草原。承担飞船搜索回收任务的有主着陆场前置雷达和测控站、空中搜索分队(配备直升机)和地面搜索分队(配备10辆特种车)。为在出现应急情况时保证航天员的安全,上升段在陆上设立了4个应急救生点,配备9架直升机及地面搜救车辆执行搜救任务。在海上设立了3个应急救生区,派出6艘救援船只,并配有2架巡逻机和1架船载直升机完成应急搜救任务,此外,在运行段,为实施自主应急返回,在中国国内外共安排了10个飞船自主应急返回救生区。

任务经过

准备工作

2003年2月,神舟五号飞船完成装船产品的交付和总装;3月完成全船供电检查和分系统匹配检查;4月完成电性能综合测试和人船、箭船、船地、人船地联合测试检查;5月完成整船振动、噪声试验,6月上旬完成真空热试验和回归测试。7月中旬完成出厂准备,7月底通过各级评审后进发射场。运载火箭在8月上旬完成所有试验并通过各级评审后进发射场。

2003年10月13日9时30分,神舟五号完成升空前的模拟发射演习,随后进入燃料加注待飞状态。2003年10月14日,杨利伟、聂海胜翟志刚三位候选航天员在发射前共同会见记者;同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确定为杨利伟。

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F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飞船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完成抛逃逸塔、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抛整流罩一系列动作。9时31分许,停泊在南太平洋的远望二号测量船捕获飞船信息,神舟五号飞船的舱内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北京指控中心的大屏幕上,航天员杨利伟首次向地面报告“感觉良好”。9时42分,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在轨飞行

2003年10月15日10时许,在神舟五号飞船进行环绕地球第一圈飞行时,地面指挥人员报告舱内环境正常后,杨利伟得到指令,打开面罩。10时31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喀什测控站检测区域,在接到地面指令后,杨利伟摘下手套,并解开系在膝盖下方的束缚带。10时40分左右,飞船开始绕地球飞行第二圈,杨利伟由卧姿改为坐姿,并通过圆形舷窗向外观测。15时57分,神舟五号飞船变轨成功,从距地球表面近地点高度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50公里的椭圆轨道,进入距地球表面约343公里的圆形轨道。18时40分,当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到第七圈时,杨利伟在飞船上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联合国旗帜,并向遥远的地球发出问候。19时58分,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到第八圈时,杨利伟和家人通话。10月16日4时19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十四圈飞行。

返回着陆

2003年10月16日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向神舟五号飞船发送返回指令,随后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轨道舱继续留轨工作半年,开展相关的科学实验。5时38分,神舟五号飞船制动火箭点火,飞船返回舱飞行速度减缓,轨道高度进一步降低,返回舱向预定着陆场降落。5时59分,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与推进舱成功分离,飞船返回舱失去动力后,按照升力控制技术向预定着陆场降落,成功进入返回轨道。6点16分,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打开引导伞,杨利伟报告身体状况良好。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标志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6时36分,搜救人员发现完好无损的返回舱,实际着陆地点距理论着陆地点仅4.8公里;搜索人员报告,杨利伟身体状况良好。6时54分,李继耐宣布,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轨道舱在轨

2003年10月22日0时4分至3时53分,神舟5号飞船轨道舱完成两次轨道维持开关机,由340公里的轨道上升至350公里的预定轨道,这次变轨将有利于轨道舱长期运行寿命的保持。

媒体评价

中国首次载人太空飞行在展示中国自主方面意义重大,在科研方面意义也非同寻常。它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望。这一成功使中国在苏联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进行载人飞行的国家。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创了建设太空站的新阶段。——罗新社(罗马尼亚国家通讯社)

神舟五号顺利进入太空,是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结果,也是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缩影。可以说,载人飞船的腾空,就是中国整体实力的起飞。同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将得到提升。——《联合早报》

继原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功地发射了载人飞船,在太空技术方面,中国已经加入了“大国”的行列。——日本共同社

中国首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尽管时间短但反响很大。美太空专家称,中国进行载人航天飞行表明中国已经在技术上取得了飞跃,中国已成为美国控制的空间探索领域的竞争者或者伙伴。——美国《华尔街日报》

这次飞行的圆满完成是中国11年载人航天计划取得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赢得世界声望的象征。——美联社

中国已成为第3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首位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也将成为新的家喻户晓人物。——香港文汇报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展示出中国航天技术能力的成熟,为未来的宇航探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它所带来的自豪感极大地振奋了整个民族的精神。——《侨报

神舟五号的成功升空,对中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的重大意义,对增强中国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怎么估量都不为过。神舟五号升空也是世界性的事件,它将被载入世界航天史册。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对人类航天事业、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的最新贡献。——《大公报

尽管中国的载人航天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需要在许多航天技术方面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中包括卫星所携带的设备的效率和质量,飞船生命保障系统的可靠性等等。新加坡部分国际战略学者也善意地指出,就此次载人航天任务的完成认定中国的太空实力已如强国尚言之过早。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比较先进的水平,是中国综合科技能力的体现,但也应该认识到,中国并非在所有空间技术方面都达到了先进水平,仍需进一步努力。——俄罗斯《新闻时报》

文化产品

2003年10月16日,为纪念中国首次成功载人航天,中国邮政、香港邮政和澳门邮政联合发行一套邮票小本票,并各自再发行一套两款的纪念邮票。该套小本票包括了三地邮政各自发行的六枚纪念邮票,即香港邮政的“腾飞”和“遨游”、中国邮政的“英姿”和“凯旋”,及澳门邮政的“待发”和“测控”。

参考资料

Shenzhou-5 Re-entry Capsule Passes to Research Institute.中国网.2023-03-28

党史百年回眸——2003年.腾讯网.2023-03-29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简介.中国新闻网.2023-03-22

从“神五”到“神十四”中国载人航天历次飞船返回大盘点.今日头条.2023-03-05

百年瞬间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今日头条.2023-03-05

神舟五号航天员确定 杨利伟成我航天第一人(图).新浪新闻.2023-03-28

总长9.2米总重7790公斤:“神舟”五号数字集纳.新浪新闻.2023-03-18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使命.中国科学院.2023-03-14

“神舟”五号飞船的巡天之旅.新浪新闻.2023-03-18

飞天梦圆.今日头条.2023-04-15

我国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能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新浪新闻.2023-03-18

载人航天扬国威——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03-18

探寻中国空间站建造之路 “太空家园”即将三舱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3-03-18

神舟之路回础.新浪新闻.2023-03-18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简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3-03-05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基本情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3-03-05

“神舟”五号啥样?圆柱形头部 内装潢是暖色调.新浪新闻.2023-03-27

沈阳新光集团热盼神五返回.新浪新闻.2023-03-18

北京青年报:解密“神舟五号”一室一厅.新浪新闻.2023-03-20

谢名苞:轨道舱留轨继续进行空间科学与应用试验.新浪新闻.2023-03-18

八大总师回首飞天之路(二).新浪新闻.2023-03-25

专家详解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复杂的三舱式结构.新浪新闻.2023-03-28

内幕: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搭神舟五号游太空.新浪新闻.2023-03-23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开舱搭载物品亮相.新浪新闻.2023-03-18

两岸科研机构将对神五搭载台湾种子展开研究.新浪新闻.2023-03-19

..2023-03-20

河南彩色小麦昨日搭乘“神舟”五号胜利返回.新浪新闻.2023-03-27

中国权威专家披露神舟五号飞船五大“护人法宝”.中国新闻网.2023-03-21

“神舟”五号的三个技术性解读.新浪新闻.2023-03-27

“神五”宇航员坐垫天津造.新浪新闻.2023-03-27

降落伞--飞船安全返回的“保护伞”(图).新浪新闻.2023-03-27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空间环境预报准确可靠.中国科学院.2023-03-14

神舟5号飞船将在白天发射 上天第一人仍然未知.新浪新闻.2023-03-27

杨利伟.复旦大学.2023-04-15

神舟5号研制单位之一--川航总公司专家抵达酒泉.新浪新闻.2023-03-27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谢名苞介绍载人航天.新浪新闻.2023-03-18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基本情况.中国科学院.2023-03-14

“神舟”5号将由中国最可靠的“长二F”火箭发射.中国新闻网.2023-03-20

“神舟五号”箭船合一 正进行最后阶段综合测试.新浪新闻.2023-03-19

“长征-2F”的逃逸系统.新浪新闻.2023-03-18

东风航天城等待创造历史 返回令将来自远望三号.新浪新闻.2023-03-28

特写:“神箭”“神舟”冲天起 中国人启程登太空.新浪新闻.2023-03-23

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新浪新闻.2023-03-18

我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已具备发射10吨空间站能力.新浪新闻.2023-03-27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情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3-03-29

“神舟”腾空前48小时纪实.新浪新闻.2023-03-27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全程纪录.中国政府网.2023-04-15

中国人首次在太空问候全世界(图).新浪新闻.2023-03-28

“神舟”五号飞船安全成功着陆.新浪新闻.2023-03-28

上海航天技术保证“神舟”五号飞船顺利上天.新浪新闻.2023-03-18

“神舟五号”轨道舱实施分离后成功完成首次变轨.新浪新闻.2023-03-19

罗新社报道说“神舟”五号圆满成功意义重大.新浪新闻.2023-03-18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社论:“历史性的飞天”.新浪新闻.2023-03-18

境外报道“神舟”成功对中国航天未来发展影响.新浪新闻.2023-03-27

外国媒体盛赞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新浪新闻.2023-03-27

香港舆论热烈祝贺神五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新浪新闻.2023-03-28

内地港澳联合发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纪念邮票(组图).新浪新闻.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