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筑
博物馆建筑是指专门用于收集、保管、研究和展示自然、历史、文化和艺术等领域实物或标本的公共建筑。
历史沿革
博物馆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历史文物、艺术珍品及珍稀的自然标本大多被收藏在皇家宫廷、私人官邸、教堂修道院或大学中。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座专为收藏美术品而设计的房屋建筑——乌菲齐美术馆。1683年,英国建立了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阿什莫尔艺术和考古博物馆,尽管如此,当时的博物馆建筑仍然保持着殿庙宇式的风格,内部并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1793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将路易王朝在卢浮宫的收藏向公众展出,这标志着旧建筑转变为公共博物馆的开端。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许多专门为博物馆修建的建筑也是模仿宫殿寺庙的古典形式。然而,这种建筑形式在使用上存在诸多缺陷,如功能分区不明确、人流路线组织不合理、层高过高、采光照明和藏品保管条件差、辅助用房不足等。随着现代博物馆学理论的发展,博物馆建筑设计逐渐接受现代建筑原则,强调功能需求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博物馆建筑的设计理念。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博物馆建筑相继问世,如路易斯安那州博物馆、巴黎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莫斯科国家画廊等。这些新型博物馆不仅功能完善,还注重与环境的融合,提升了城市的美观度。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博物馆,如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因其独特的性质和历史背景,只有在古建筑中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因此,即使这些古建筑与合理的功能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也会通过改造来适应现代博物馆的需求。改造通常是在保持原有外观的基础上,调整内部装修,增强安全性,改善藏品保管条件。
中国博物馆建筑
中原地区的博物馆建筑始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最初并未专门修建博物馆建筑。随后,英国亚洲文会在上海建造了亚洲文会博物馆,法国人在同一地区建立了震旦博物院,这两者都借鉴了欧洲博物馆的建筑形式。1905年,南通博物苑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博物馆建筑的新阶段,其建筑采用西洋式并按照中国传统园林方式进行布局。辛亥革命后至抗日战争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数量增多,但多数馆舍利用的是古旧建筑。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展示了清朝皇宫及其收藏的艺术品,体现了古建筑作为博物馆的优势。这一时期的博物馆建筑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改装,以适应现代博物馆的需求。
30年代中期,中国兴建了两座现代博物馆建筑,分别是南京的中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前者是一座宫殿式建筑群,后者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博物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建筑设计上出现了两种趋势:一种是按照苏联展览馆模式设计,另一种则是采用中国传统古建筑形式。这两种趋势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文化大革命期间,博物馆建筑受到极端左翼思想的影响,但70年代末以来,中原地区开始探索现代化博物馆建筑的道路,如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注重环境设计,功能分区明确,流线合理,对中国现代化博物馆建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建筑组成
博物馆建筑的组成因馆的性质、规模而异。一般来说,博物馆建筑可分为四个功能分区:陈列、展览、教育与服务分区;藏品库分区;技术工作分区;行政与研究办公分区。在建筑布局上,各分区应互有联系,同时也要确保观众参观路线、内部工作人员行进路线和藏品运输路线的分离。
第一分区是博物馆对外公开的部分,包括门厅、基本陈列室、临时展览厅、教室、讲演厅、视听室、休息室、餐厅等。门厅是观众集散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社交活动的空间。基本陈列室和临时展览厅是博物馆的核心部分,占建筑面积的比例较大。现代博物馆还配备了教室、讲演厅等教育设施,以及公共餐厅、咖啡厅等服务设施。
第二分区是藏品库区,包括库前区和藏品库。库前区包含卸落台、开箱室、登录室、清理室、消毒室、编目与目录室等。藏品库根据博物馆规模和藏品种类的不同,可能分为青铜器库、陶瓷器库、书画库、织绣库等多种类型。藏品库的设计应考虑防震、防火、防盗等因素,以及防潮、防光等措施。
第三分区是技术工作区,根据不同博物馆的性质和规模,可能包含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文物修复室、标本制作室、化石修理室、模型制作室等技术工作用房。
第四分区是行政与研究办公区,包括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物资贮存库房、保安监控室、职工食堂、设备机房等行政管理用房,以及研究室和图书资料室等研究工作用房。
设计原则
博物馆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建筑设计应符合博物馆工艺设计的要求,以确保建筑功能与艺术的统一。其次,博物馆选址应在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设施完善的地段,远离污染源,场地干燥通风。具体而言,建筑设计应满足以下十个方面的要求:
1. 符合工艺设计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博物馆在提出建筑设计任务时,应先期进行博物馆工艺设计的研究。
2. 在确定工艺设计优先于建筑设计的工作程序的同时,博物馆工作者与建筑师之间应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3. 建筑方案的确定应经过科学的严密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4. 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重点在于陈列室和藏品库的设计,特别是如何妥善解决平面与空间布局的合理性、采光、照明等问题。
5. 博物馆建筑的防盗、防火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
6. 博物馆建筑外貌应反映博物馆的性质特征,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博物馆应具有个性特色。
7. 博物馆建筑设计应考虑未来发展,预留扩建增建的余地。
8. 根据博物馆的性质、级别和所在地的地质情况,确定适当的防震等级。
9. 博物馆建设经费的筹措与分配应兼顾当前和未来的使用需求。
10. 如利用古建筑改为博物馆,应保持古建筑本身的风貌,并遵守相关法规,做好防火、防盗及陈列展览等基本功能的设计。
参考资料
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探寻国博新建筑的诞生.国家文物局.2024-10-25
专家学者南京共话博物馆建筑设计与展览策划.今日头条.2024-10-25
博物馆建筑空间与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国家文物局.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