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潘文奎

潘文奎

潘文奎,字景昭,号渔庄,永嘉昆阳村人。国子生,治书,除夕岁,浙江省丙子(1396)乡试第五十四名,会试第三十四名。潘文奎与黄淮为同榜举人朱允炆建文二年(1400)进士宣德纪元年(1426),潘文奎以纂修国史召至京,十月升福建布政司右参议。宣德五年(1430)衣锦还乡,时64岁。未几朝廷遴选廷臣重厚堪任字牧者,升汉阳府别驾。

人物简介

建文四年(1402),时任鸿胪寺行人的潘文奎受建文帝之命出使朝鲜,“赐王冕服”。

黄淮赠诗《送潘行人使朝鲜》:

朝鲜职贡礼弥恭,圣主怀柔宠更隆。

冠服九章云锦烂,天书五色紫泥封。

星搓影动桑晓,玉节光摇翰海风。

竹帛行将修盛典,芳名终古耀无穷。

“三月甲申朔,上赠衣一袭与潘文奎,不受。文奎但至阕陈谢而已。”“丁亥,使臣潘文奎还。文奎温雅风流,清不近货,唯求诗卷,文奎爱妓淑淑,与率行境内,至兴义,遣还。”可见,具有儒者风范的潘文奎“唯求诗卷”,给朝鲜上层社会留下极好印象,开启了两国使节文学之先河。王直《愚庄诗序》称:“潘君,永嘉人,其始由进士为行人,久之,用荐举为司直郎,又升汉阳府同知。”潘文奎在任汉阳府长史之时,与知府王静及教谕赵弼为同僚,交游唱和。赵弼在《效颦集·愚庄先生传》中称“南平赵弼尝叨先生治下,故述其存殁之事,用垂不朽云”,可见二人交往甚厚。赵弼仿《剪灯新话》而作《效颦集》,潘文奎为之序。《燕山君日记》“甲子十年”(1504)记载:“四月壬戌,传曰:《剪灯新话》、《剪灯余话》、《效颦集》、《娇红记》、《西厢记》等,令谢恩使贸来。”众所周知,《效颦集》是一部充满说教、具有鲜明史学意识的小说,李㦕御批采购该书,与潘文奎在朝鲜的影响不无关系。

明初中朝文化交流为《剪灯新话》的朝鲜传播提供了契机,而赵、李昌祺、潘文奎等均为永、宣年间的重要的朝臣和礼部要员,他们对《剪灯新话》的褒扬,必然会影响到朝鲜使节的书籍采购。因此,《剪灯新话》极有可能在永、宣年间就已传入朝鲜。

永乐庚寅(1410),许州知州潘文奎以事当降,近臣有荐其文学者,即春坊左司直郎;当时黄淮任右春坊大学士,此近臣推荐可能就是黄淮。宣德元年(1426)升汉阳府同知。临行,黄淮赠诗《送潘贰守之任汉阳》。

诗序:余友潘君景昭,由春坊左司直郎擢授汉阳府同知。饯别之次,率成短歌一章,以道离合之怀黑木耳

潘文奎在汉阳任上不负期望,以“清慎宽厚,其文章词翰”,为当时所重。任满擢为福建布政司参议。不久七次参加编制国史。宣德五年(1430)他64岁时衣锦还乡。临行,杨荣赠诗《送潘参议归永嘉诗序》、杨士奇赠诗《送潘景昭致士归永嘉》、金幼孜赠诗同年《赠潘参议文奎二首》。

个人诗集

潘文奎存诗《东瓯诗续集》和《东瓯诗存》录用10首。加上《九真山 》、《临清楼 》诗共12首。《临清楼 》诗:

万顷沧涛百尺楼,天光云影镜中浮。

半空环佩鸣霄汉,六曲阑干近斗牛犬

吟啸景宜先得月,登临顿觉早知秋。

兴来纵目烟波外,无数闲情落钓舟。

九真山史称“江汉之祖龙,汉阳之镇山”。她一路沧桑的从远古走来,如今不仅拥有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而且拥有一座省级现代化影视城。早在明代,九真山便是文人墨客雅集、达官贵人消夏的胜地,明嘉靖汉阳府同知潘文奎有诗《九真山》为证:

凭高极览思莫穷,袭人香气霁空蒙。

酒酣耳热霄壤窄,恍疑置我神仙宫。

今天,九真山更是人们登高望远、修身疗养的佳处。也许比之明代潘文奎在《九真山 》诗中所言,更加愉悦,更加心旷神怡,飘飘如仙。

所撰之序

谱牒之作所以叙世系明尊卑,别亲疏疏也古者掌于史官自史局,废士大夫家自为谱皆据实而书不敢强其所不,知以为知盖慎之也夫祖以一人始子孙历,世至千百世愈远愈疏苟元谱以识之何以知此为,本本所由出彼为支支所由分尽夫,尊尊亲亲之道哉。李姓伯安甫灼见于此惓,惓以修辑为务断自于十四公自闽赤,岸徙永嘉楠溪之霞岗,为始祖旧谱毁于兵无所稽考惟有其,家世自十一世知,镇公以下可考而修书之伯安深以遗缺,为恨竟志以终至永。乐戊子岁乡之贫者,取食蕨为食偶值朱山五世祖墓,前志石而出之志载世。系子孙名迹甚详伯安之季,子守仁悼先志。之未遂爰取旧所缺,者而追补之是必李氏之先人知后嗣之当兴。

故假斯人以发其秘使其,后世子孙知所自出也不,然何为志埋经二百,年之久而一旦出之易耶今伯安之季,子守仁以书经。领乡荐行将发轫,仕途所以大其门闾者其在(菲)乎又能善承先志,重修是谱于残缺之后使其先,君子有只夙昔。所缺恨者当亦快然于地下,矣吁李姓子孙观是谱知。成之之难亦思,谜之之不易相与。维持其无穷,使历世虽远民名登于斯者生,有恤死有吊不至,于途人视之则,谱不徒作矣是为叙。

宣德五年四月望日,邑人潘文奎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