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少山

黄少山

黄少山(1881-1954年),原名世第,湖北监利人,生于黄杨村,是一位著名的汉口商人。他在家乡开办了震昌轧花厂,并在汉口建立了松茂长棉花行。黄少山以其在棉花市场的卓越表现而被称为“棉花大王”,并在房地产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拥有多处房产和大片土地。他的慈善行为也为人所称道,特别是在1931年的洪水灾害期间,他慷慨解囊,捐款并提供物资援助。晚年,黄少山移居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从事棉花贸易,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与新中国的企业建设。

早年经历

黄少山自幼接受私塾教育,13岁时因家庭原因辍学务农。1897年,他跟随父亲进入棉花行业,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此后,他利用经营所得,在家乡监利市开办了震昌轧花厂。

商业活动

1913年,黄少山带着家人迁至汉口,成立了松茂长棉花行,负责收购湖北各地的棉花,并将其销售至全国各地。1933年,他凭借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在长江水位上涨之际,大量购入棉花,随后水位回落导致棉价大涨,使他获得了巨额利润。此外,他还积极投资房地产,购买了包括汉口山川里、咸安坊、德林公寓在内的多处物业以及京汉铁路外的大片土地。这些地产位于当时的英租界内,地理位置优越,吸引了众多买家。

社会贡献

黄少山不仅在商界取得成功,还在社会公益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1929年,他向洪湖苏区捐赠了8000元银元。1931年,监利市遭遇特大洪水,他捐献了20万元用于救灾,并亲自组织船只运输粮食。他的善举赢得了当地人的赞誉,被誉为“黄善人”。他还捐赠了4500银元支持家乡朱河小学的建设。

建设咸安坊

1915年,黄少山在汉口南京路购买了一块空地,并在此建造了仿上海石库门风格的住宅区——咸安坊。为了确保品质,他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上精益求精,最终建成的住宅受到了汉口权贵的高度评价。咸安坊共包含60多栋房屋,其中15号作为样板房由黄少山本人居住。

抗战时期

1937年,黄少山的资金达到了700万元,成为汉口的富豪之一。1938年武汉沦陷后,尽管日军试图拉拢他担任商会负责人,但他坚决拒绝,并选择隐居。抗战结束后,他将松茂长棉花行更名为长康棉花行,并逐步恢复了业务。截至解放前,他的资产已达到240万美元。

新中国时期

1949年,黄少山移居香港特别行政区,并与朋友合作成立了朋亚公司,继续从事棉花贸易。后来,他响应新中国的号召,返回武汉市,并与他人共同创办了开明油厂,即今天的武汉油厂。

家族背景

黄少山出生在一个农业家庭,他的后代主要分布在台湾和香港地区。在他的故乡黄杨村,至今仍留存着黄氏家族的陵园,这些建筑是由他的子孙们捐建的。

参考资料

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黄少山在汉口咸安坊的传奇.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2024-08-20

【探访咸安坊】穿越百年时光老巷.美篇.2024-08-20

江岸区志(下)-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