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
玉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器,由墨绿色的岫岩玉制成。于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遗址,收藏于中原地区国家博物馆。
玉龙长21厘米、高26厘米,整体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龙背有对称的单孔。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因身体卷曲呈英文字母“C”的形状,也被命名为C形玉龙。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代表器物之一。
玉龙是已知红山文化玉龙中体型最大的一件,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创作背景
新石器文化重要的玉器代表之一是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分布在辽宁省、内蒙古地区的红山文化,是发现的玉器类型最多的一个文化区域。在巫灵崇拜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从女神庙的神人像到玉龙、鹰、鸟、蚕、鱼、龟、猪首兽、猪龙形兽,和巫术有一定的关系。
距今7000年前,仰韶文化在黄河中游兴起。500年后,当仰韶文化向着中原和华北地区强势扩张,横扫大半个中国时,在东北和内蒙古高原上,红山文化悄然崛起,并在之后的1500年里,与仰韶文化一北一南,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发现历史
在红山文化的分布区域的辽宁省西部山区,发现了距今大约五千多年以前建造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考古学家们根据已出土的大批文物初步推断,五千年以前,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红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1971年8月,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农民张风祥,在村后果林修梯田时发现一个石洞。在石洞底静他摸到一个质地坚硬的钩状物,带回家给弟弟当了玩具。不久发现有光泽出现。张风祥将此物带到了翁牛特旗文化馆,一位名干部用30元征集了此物,之后当作一般文物锁进箱里。直至十多年后的1984年,在辽宁省牛梁河古墓的考古对红山时期文化有了重大突破之后,得到消息的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想起了当年征集的那件“钩状物”玉器,携物远赴北京,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鉴定,确认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的红山文化遗存。至此,这件国内首次发现的纽山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1986年,《人民画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登载了C形玉龙的照片,还发表文章肯定了它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价值。此后,红山文化C形玉龙被世人熟知。
作品鉴赏
整体造型
玉龙采用墨绿色的新山玉制成,高26厘米,造型奇特。龙体蜷曲,呈“C”字型。头部向下伸探,尾部回收有力,吻部前伸,前端平齐并有两个裎钻痕迹表示鼻孔,略向上弯曲,嘴紧闭,头部有猪首特征;头上无角,鼻端前突,上端边缘起锐利的棱线,端面近似椭圆型。阴刻梭形长眼,双眼凸起,前眼角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额部及颚底均有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为规正的小菱形;颈脊起长鬣,鬣部后飘,长2l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流畅自然,富有动感,形态潇洒。龙身弯曲,末端尖锐,龙尾内卷,龙背中段有一小孔,可系绳佩挂。
材质
制作技艺
玉龙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
设计理念
玉龙伸曲刚劲有力,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长鬣高扬,生气勃勃,有激昂腾飞的感觉。
文物内涵
玉龙大体分为两例,一类因形似英文字母C而被称作C形,这类玉龙体形细瘦,有飘动的长鬃,出土于内蒙古三星塔拉的大型玉龙即属此类;另一类环体肥厚,首部硕大,有双耳,吻部有皱纹,形象似猪。
应用场景
根据形制和规格,有考古专家判断,玉龙不仅是玉饰件,也可能是重要的礼器。
远古时代,人们的衣着和服饰没有什么样的变化,红山人喜欢把玉璧佩戴在额头和身上。红山出土玉器中,大部分带有人物的玉器都是表现在面部的,其他部分都十分粗糙,只有面部表现最丰富。这证明了面部是当时审美观点的出发点。红山文化就已经开始有规模较大的坛、庙、葬一系列的典礼祭祀活动,活动中的物品和祭祀品都是以首为主,面部特征丰富,特别突出。
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首尾恰在一条线上。
作品参数
重要展览
2014年12月,主题为“五千年文明见证—敖汉红山文化专题展”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拉开帷幕,C型龙等120多件出土于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珍贵文物集中亮相,引千余名国内外爱好者前来参观。
2023年12月,中国考古博物馆上新十件文物,包括玉龙。
2024年2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 开展,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在展览中“C位”亮相。
相关器物
红山文化玉龙已在多地发现,以躯体形状分为形和C形两种形制。
黄玉龙
黄玉龙,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黄玉龙高 25.5 厘米、最宽 21.8 厘米、曲长 60 厘米、直径 2.2-2.5 厘米。由黄绿色岫岩河磨玉,首部和尾部有红色岩皮,形状与墨玉龙相似,同样中部有钻孔。
玉“C”形龙
玉“C”形龙,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代表器物之一,收藏在鲁迅美术学院。高24.6厘米,曲长55厘米,宽19.8厘米,孔径0.6-0.8厘米。
衍生产品
灯具
红山玉龙,高度为26cm,整体完整,身体弯曲,像C字形。龙背有对钻的单孔,此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又名玉雕龙,蜷体红山玉龙又称为“C”字形玉龙,可以对玉龙进行具象设计,保留“C”的形状,选取人们日常生活中台灯为载体进行设计。台灯是人们常使用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将玉龙与灯进行具象化设计,可以设计出一款灯罩,采用泥塑陶艺制作灯罩外形,用雕刻技术来给灯罩打孔,增加镂空工艺,发光孔的形状就是玉龙的形状。
LOGO
华夏银行的LOGO根据这一玉龙设计。
保护措施
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影响与价值
玉龙由属于红山文化,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赛沁塔拉玉龙发现以后,大批红山文化玉龙被发掘出土,全国许多遗址也相继发现了以龙命名的遗迹和遗物,引发了中国学术界对龙的起源以及龙文化问题的讨论。
新石器时代的龙形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有些体态近似,有些相差甚远。它们有些可能是龙的原始形态,有些可能属于别的动物。种种迹象表明,龙的起源是多源的,纷繁多样的传说不仅仅表达了龙的神性变化无常,而更多地体现了龙形动物的地域性差异,显示出新石器时代文化多源性的特点,同时表明龙在形象上也有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
在一些记载中,龙可以骑乘,可以豢养,仿佛是一种现实中的珍稀动物。但在另一些记载中,龙又充满了神性,或潜藏不露,或腾翔于天,能大能小,能短能长,幻化无端。这种彼此矛盾的表述,或许体现了神龙崇拜由具体而抽象的演化过程。在原始信仰中,崇拜的对象越是抽象,表现出来的神性也越强大,所以龙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步演化成为所有神异动物的最高代表。
社会评价
玉龙虽历尽沧桑,却依然气势磅礴,意气风发,神采飞扬,依然秉持龙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腾飞之感。(阿拉善盟政府网 评)
中国上古氏族、部落在交流融合的进程中,各自图腾中特定的意象经历了共融与共生,才渐渐显现出原始龙形图腾的模样。这样的形态也与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相呼应,成为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代代传承的人文精神。(《中华龙与和合文化》 评)
红山“C”形玉龙,由猪与蛇组合抽象而成的龙显然不同于一般的玉雕动物,蕴涵着华夏龙凤文化的最初基因。龙身卷曲富有弹性动感,凝聚着力量。躯体光洁无纹,头部精雕细琢的艺术处理更能突出主体精神风貌。
参考资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听文物讲故事|红山玉龙:中华民族团结和合的象征.阿拉善盟政府网.2023-12-30
红山见宝|玉“C”形龙.北国网.2023-12-30
玉龙.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12-30
"中华第一龙".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4-09-25
关于玉龙的小故事.国家博物馆.2023-12-30
禁止出国(境)展览国宝之—第一件:红山玉龙.文明乌达 .2023-12-30
5000年前,那一束照耀辽河流域的文明曙光.光明网.2024-08-17
揭开5000年前红山人创造文明之谜(组图).新浪网.2023-12-30
红山.红山区人民政府.2024-08-17
《五千年以前的文明》第二集《龙之溯源》(探索?发现2004-241).央视网.2024-09-24
5000年前珍贵文物玉制C型龙“亮相”内蒙古.中国新闻网.2023-12-30
寻脉中华 中国考古博物馆12月上新十件文物.华夏经纬.2023-12-30
“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国博开幕 “中华第一龙”亮相.人民网.2024-02-10
“C位”展出!“中华第一龙”亮相国博新春文化展.今日头条.2024-02-10
千年图腾:追寻龙的足迹. 经济观察报.2023-12-30
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玉龙.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