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区文化玉器,是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红山文化玉器,是红山文化的主要器类,将中原地区传统礼制的起源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遗址于上世纪初在内蒙古发现,1954年被命名,但最重要考古发现则是在辽宁省朝阳牛河梁遗址,其考古成果闻名于国内外。牛河梁遗址分布范围达50平方千米,发现坛、庙、冢等祭祀和墓葬遗存,出土一批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的红山文化玉器,玉人、玉凤玉龙等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的玉器群得到确认,成为中国史前玉器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期的代表。

红山文化玉器,主要出现于红山文化晚期,距今约5500~5000年。据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公认的已发现的红山文化玉器不过数百件,与其他拥有玉器的诸史前文化相比,数量并不多,但其高等级墓葬“惟玉为葬”的特点,显示了玉器在红山时期的崇高地位。

简介

外文名

Jades of the Hongshan Culture

名称

C形玉雕龙

年代

新石器时代

国家一级文物

现藏于

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猪龙

马蹄形玉器

年代:新石器时代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红山文化“马蹄形管状玉器”

历史背景

龙,是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一直崇尚的神异动物。作为一种图腾象征,被赋予了浓厚的神秘色彩。但是,它的真相,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

而红山出土的这件c形玉雕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它代表了早期中国龙的形象。

从这件玉龙的形状,有人推测 来源于马,野猪,熊等形象。红山文化玉龙,第一,是多种动物特征的组合。神话了动物形象进行加工的。那么这件玉器是做什么用的呢?许多学者认为是氏族首领在祭祀活动中,进行礼仪活动的神器。巫师通神通天地使用的。玉龙的发现非常重要,是原始文化原始崇拜的表现。反映了早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从此,这件形状像“C”字的玉龙,成为许多杂志的压题照片,成为华夏银行的标志,更成为红山文化的象征。

也许是龙的神灵,也许是巧合,“C”形龙问世之后,红山文化玉器陆续出土。红山地区还出土有哪些有意思的玉器呢?关于它们的故事,我们就从牛河梁开始讲起……

牛河梁遗址燕山支脉努鲁儿虎山南麓的一组山坡台地,在绵延起伏十几公里的群山之中,有一条被俗称为牤牛河的河流穿山而过。因此,牤牛河两旁的山梁得名为牛河梁。

考古资料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们的脚下竟埋藏着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考古人员来到牛河梁进行考古发掘。1984年,当工作人员打开牛河梁第五地点的中心大墓。他们惊奇地发现:墓里竟然有七件随葬红山玉器。并且排列十分规整。

竖放在死者的右胸,下面压着一件马蹄形玉器,右手腕戴着一个玉镯,两件玉璧放在头部的两侧,双手各握着一个玉龟。如今,这些珍贵的红山玉器都珍藏在辽宁省博物馆里。

耐人寻味的是,墓中的玉龟为雌雄一对。那么,五千多年前的红山先民,为什么要手握玉龟入葬呢?

专家告诉我们,中国古代,乌龟作为一种神圣的灵物而倍受人们崇拜,它被看作是祥瑞之物,跟龙、凤、麟三者并称为“四神”。

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中说:“龟一千年生毛,五千岁谓之神龟,寿万年曰灵龟。”盛赞乌龟为象征和长寿的代表物。

而五千年前的红山先民,则希望他们能够像龟一样长寿,像龟一样不受侵害。

墓主人双手各握一玉龟,而且为雌雄一对,由此可见,玉龟已经成为红山文化的典型器。

放在死者胸前的是勾云型玉佩,呈长方形,它的四个边角翻卷,背面有可供悬挂的钻孔,中间有勾云形纹饰。

这件玉器是什么呢?它的形状由勾云形玉佩演变而成,又称为兽面纹配饰。它的造型比较抽象,形制繁多。鸟玉兽在器中盘旋,忽上忽下,忽断忽连,但无论正着看还是反着看,每一器鸟兽的数量都是相等的,极具神秘感。

辽宁省博物馆的玉器展厅内,还陈列着许多器形颇为神秘的红山文化玉器。

展出的这件玉器名叫马蹄形器,器以青色玉料制成,截面多呈椭圆形,上口略宽,呈坡状,下口较平,有的近下口处钻有小孔。由于作品整体似马蹄形,故称马蹄形器。它是红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玉器。

关于马蹄形玉器的用途,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玉杯,有人说它是舀米的器具,有人把它说成是手腕上的装饰,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打击乐器

从出土资料看,马蹄形玉器在墓葬中的位置都是位于遗骸头部正上方,而且大多在“直口端”开有两侧对称的用于穿挂的小孔,因此有的学者认为马蹄形玉器应该是古人的“束发器”。

有关研究

那么,究竟哪种说法正确呢?红山先民为什么要把它做成如此奇特的形状,并摆放在自己的墓葬之中呢?

专家告诉我们,红山文化马蹄形玉器与当时古代居民的原始宗教有关。在萨满教观念中,巫师的头顶部位是感应天神的信息渠道。巫师在进行神事活动中,必须戴上神帽,作为与宇宙超世力量相交的桥梁。由于马蹄形玉器呈筒状,有“通灵之意”,是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通神之器。

这件玉器名叫玉凤,出土自辽宁省牛河梁遗址。当时枕在墓主人的头下。玉凤长19.5厘米,高12.5厘米,厚1.2厘米。为淡青色玉,局部夹杂灰白色沁与瑕,扁薄片状,正面雕琢凤体,羽毛以阴线刻划,整体雕刻非常精细。

距今六千五百年至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燕辽地区,山地、丘陵、湖泊和河流交错纵横,有利于候鸟的生存与繁殖,歇息与迁徙。

在今天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达里诺尔湖,还被称作“天鹅湖”,每年十月中旬,在这里栖息的天鹅最多时可达五、六万只。红山文化先民们?对天鹅情有独钟,是因为天鹅不仅可以常常见到,而且还代表着幸福和吉祥。

玉凤用自然界中的天鹅来具象写实,表达了红山先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出土的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后期典型的玉器制品。这件玉器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土沁。龙体蜷曲,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猪首形象刻划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露出獠牙,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玉猪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

古人视猪为一种吉祥之物,具有祈求吉祥,护身的作用。古人在祈天、求雨的祭祀活动中,以猪为沟通人神间的信物,从而出现了被神话的猪的传说。

:在东北地区出土这么多精美的齐全玉器,说明红山文化非常发达,当时的社会生活也比较发达了。红山文化出土了多种动物形态的玉器,还有几何图形的,玉人,兽面纹玉器,说明综合的大的天然玉器体系

红山文化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为夏朝以前的“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实物依据,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玉器鉴定

红山文化玉器使用的材质较多的是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细玉沟透闪石类的玉材,材料质地细密,硬度较高,色泽均匀。玉的颜色有苍绿、青绿、青黄、黄色,也有玲珑剔透的碧玉和纯白色玉。

辨别玉材的时代可靠性,是鉴别古玉的重要一环。玉质的基本颜色也发生变化,一方面是色素离子对玉器所处环境条件产生不同反应;另一方面内在因素在外部条件下促成变化,基本颜色的变化也是年代的特征。

造型

造型有时代性。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深厚、凝重,既概括洗炼,重点部位突出,又有不同于一般特征的神韵。如红山玉器的动物造型,既生动,又拙朴、豪放。现实仿制的红山动物玉器,只能做到形似,总体上拘谨、呆板、无生气,难以捕捉到原器物固有的神韵,很难模仿到那个时代的特征。

纹饰

纹饰是一个时代思想观念、审美意识和信仰的产物。如能掌握各个时代的纹饰特点,便能比较准确地认定其年代。红山玉器表面多光素无纹,除玉龙额部或颚底有斜方形网纹和表现兽头眼部、牙齿的细阴线纹外,一个常见特点是压地线浮雕、凸弦纹、浅浮雕或称打洼,即在平面玉佩或圆雕玉器上磨出平整匀称的凹槽形纹饰,也称瓦沟纹。有些压地浅浮雕若隐若现,眼视不甚清晰,手摸感觉明显,凸弦纹在多数红山玉器都会见到。

器物雕琢工艺,是工艺技巧及艺术表现力等等因素的总和,最能反映时代特征。

红山玉器的工艺,主要是各部位的过渡自然,表面光泽细腻,少有磨痕,除个别小型佩件大多无玻璃光。不论动物或器物,一般都有穿孔,多系对钻而成,也有从一面钻进的马蹄形孔,孔壁呈粗螺旋状,有的孔中部交接处出现错位棱台,也有的是对面蹭磨而成光泽无螺旋纹的孔,交接的薄层上钻一小孔。扁平器物在工艺上多两面加工,内外边缘成刃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沁色

沁色是古玉器的年代标志,也是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在外部侵蚀条件下生成的沁色,表面常伴有侵蚀的共生物质,同时出现在玉器上。红山文化玉器,天然沁色较少,较轻,常见的有雾状白色水沁、黄褐色土沁、红色沁、黑色沁,少数有绿色铜沁。红色类血沁和绿色铜沁,多出现在黑色或黄白色皮壳之下。

旧色与光泽。古玉在地下多年,表面都有后天生成的自然旧色和包浆。真古玉的包浆较厚,且分布均匀自然,还有一种发自内部的光泽。这种反射光是自然的、一致的,是统一光泽,且有油性,不同于抛光后出现的表面玻璃光。即使腐蚀较为严重的某一局部光泽,仍会显出它的一致性。高古玉光泽发自内部,所谓精光内蕴,而不是表面浮光。

红山文化玉器一般表面无玻璃光,表面光泽与玉的硬度及解玉砂颗粒的精细相关。一般地说,玉质硬度高光泽强,磨砂痕轻,玉质软、石性重者光泽差;解玉砂颗粒匀细光泽强。刚出土的红山玉器表面都有一层柔和的老玉特有光泽,不同于现代的油蜡抛光技术。

详细资料

马蹄形管状玉器

熟悉古玩玉器的朋友都知道,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存在于我国辽西地区的辽西河、西拉木论河一带的一个“文化类型”,它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它与存在于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和存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一样,都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神秘精美的玉器,如众所周知的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红山文化遗址中的“c”型玉龙,就是红山文化的遗物,由于它已经具备了龙的基本特征,而且是现在发现的最早的龙文化的实物,因此被喻为“中华第一龙”。

红山文化出土玉器中还有一类非常典型的器物,它们呈中空的“管状马蹄形”,从出土情况来看,这一类玉器大多出自红山文化的墓葬之中,其中在辽宁省建平县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女神庙”附近的墓葬中多有发现。

但红山文化“马蹄形管状玉器”被发现之后,它的含义就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由于从出土资料来看,马蹄形玉器在墓葬中的位置都是位于遗骸的头部正上方,而且大多在“直口端”开有两侧对称的用于穿挂的小孔,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其应该为古人的“束发器”。但从多数马蹄形玉器的体积来看(小口口径多在8cm左右),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人的头发不可能有这么多。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红山文化马蹄形玉器与当时古代居民的原始宗教有关,由于它成管状,有“通灵之意”,它应是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通神之器。这种观点在学术界是比较被认可的,但这种观点却又显得太笼统,笔者一直认为这种观点尤其不能解释马蹄形玉器的形状特征,因此“神秘”的马蹄形管状玉器仿佛显得更神秘了。

那么,神秘的“马蹄形管状玉器”究竟代表什么呢?红山文化的先民们为什么要把它做成如此奇特的形状并摆放在自己的墓葬之中呢?

马蹄形管状玉器含义

笔者认为要搞清马蹄形玉器的真正含义,就应当对牛河梁遗址“女神庙”红山文化遗址及其墓葬作一个全面的分析,尤其要对女神庙附近墓葬中的另一类红山文化玉器进行研究,这类玉器就是“兽形玉饰”(见《国宝大观》),这类玉器通常被叫做“玉猪龙”。

红山文化“玉猪龙”头部似兽,身体同前面所讲的“中华第一龙”一样,也卷曲成“c”型,在头部后方钻有用于悬挂的圆孔。“玉猪龙”在红山文化玉器中更具代表性,在几乎所有介绍红山文化的资料中都有它的身影,因此有些学者认为“玉猪龙”是同一文化共同体的徽铭标志,有可能是红山文化先民们的族徽。

以前学术界另一种说法是,“玉猪龙”是古代先民们用于玉貔貅和祈求吉祥的护身符,是随身佩带的饰物(见《国宝大观》)。但从部分“玉猪龙”的体积和重量来看(大件高达15cm),显然作为生者的饰物是很不合适的。

笔者因为爱好,在大学期间接触到了一些关于中华古文物的书籍,尤其是对中原地区著名文物专家梁白泉先生主编的《国宝大观》一书更是爱不释手,而红山文化“玉猪龙”正是此书玉器部分的开篇之作。《国宝大观》在论述玉猪龙作用的时候认为:“玉猪龙”是古人墓葬中用于死者辟邪的护身符。但那时笔者却有一个发现,那就是笔者觉得“玉猪龙”的形象与《生物学》教科书上描绘的动物的早期胚胎很相似,但由于文物知识有限,没有将这样的想法深入下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物知识的提高,当笔者认识到过去“发现”的意义,认为有必要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供大家探讨的时候,笔者在网上发现有一位南京大学叫做“王小盾”的先生,已于2002年以红山文化“玉猪龙”为依据,提出了龙起源的“胚胎说”。笔者在欣喜和感叹的同时,也为自己当初的愚钝感到一丝惋惜。

王小盾先生认为,“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制造的动物早期胚胎的模型,实际上象征中华民族的龙的早期形式是隐藏在母体中的生命的雏形。

对于王小盾先生的观点,笔者深表赞同,笔者认为“胚胎说”能够完美地解释红山文化的先民们使用“玉猪龙”的真正用意,。

“玉猪龙”在女神庙红山文化的墓葬中被摆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死者的胸前),笔者认为古代先民们将代表生命“起点”的“玉猪龙”和逝去的躯体放在一起,其真正用意是要表现“生命的轮回”,也就是说这样做是为了祝愿死者能够尽快转化为生命的“起点”得到重生。

红山文化的先民们之所以对动物胚胎的模型加以崇拜,是因为在生活和生产当中,当发现不同种类的动物(也许包括人)的早期胚胎很近似的时候,由于当时科学条件的限制,先民们很自然地将其当作了一种神物,认为这就是创造一切生命的物质。

而“牛河梁遗址女神庙”之所以被命名,是因为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巨型女神塑像的残块,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在这里供奉的是一位女神,这一点已是学术界的共识。

我们将“胚胎”和“女神”这两件事物联系起来考虑,笔者认为,“女神庙”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实际上供奉的是一位代表生殖繁衍的“母性之神”,因为母性才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王小盾”先生的“胚胎说”正确的,由此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对于生命的渴望才应该是先民们朴素的最高向往!

因此笔者认为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墓葬中先民们要表现的主题只有四个字,那就是“转世重生”!

据笔者掌握的资料看,女神庙墓葬中“马蹄形玉器”与“玉猪龙”大多是同时存在的(摆放位置如前所述),我们根据“转世重生”这一主题,再回过头来分析红山文化“马蹄形管状玉器”,笔者认为某些学者说它是“通灵之物”的观点应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它不是沟通天地的通道,而应是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希望自己的灵魂转化为生命的起点——“玉猪龙”之后,通向能够重新孕育生命的“母性之神”的通道。因此笔者认为,红山文化“马蹄形管状玉器”的形状实际上并不神秘,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它应该是女性部分生殖器官的“概念模型”,因为那是人类生命的必经之路!

过去,由于“马蹄形玉器”上多有用于穿挂的小孔,但其作为随身佩带之物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对此许多人感到迷茫。其实这一点是很好解释的,笔者认为有穿孔的“马蹄形玉器”与部分红山文化随葬玉器(如玉猪龙)一样,它们在入葬之前,并不是古人随身佩带的饰物,它们都曾被悬挂在“女神的祭坛”之上,甚至悬挂在“女神的塑像上”,这与今天的人们将“护身符”拿到寺庙里去开光是一个道理,当它们的主人或有资格享用它们的人死后,它们才被派上用场。

红山文化随想

牛河梁遗址“女神庙”红山文化遗址呈现的现象来看,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已经开始了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他们对动物的早期胚胎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中华民族应该是世界上最早对动物早期胚胎的变化规律开始研究的民族。

另外从“中华第一龙”和“玉猪龙”的比较来看,由于他们都是红山文化的遗物,且外型又有许多类似的地方(都成c形,且都有用于悬挂的小孔),因此它们应该存在必然的联系。根据器物的演变规律来分析,“中华第一龙”应该是在“玉猪龙”的基础上经艺术加工演化而来,玉猪龙才是龙文化最早的形象起源,“玉猪龙”出现的时期也许要更早些。

王小盾先生的“胚胎说”虽然揭示的是龙的起源,但笔者认为这还对解释我们民族传统思维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意义。因为通过“胚胎说”我们可以认识到,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已经有了明确的“两极”的概念,先民们将“生”与“死”同时表现在墓葬之中,这充分说明他们对事物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已经有了朴素的认识,而根据红山先民们的理解,在生命的“起点”和“终点”之间不正是我们活着的人吗?这也许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中庸哲学”最早的思想起源吧?

一直以来,红山文化被世人誉为是“中华文明的曙光”,通过我们以上对红山文化玉器的分析,笔者认为对红山文化的这种赞誉应该是毫不过分的。

说起中原地区的红山文化,您可能会感到有些陌生,但是说起中华第一玉雕龙,熟悉和喜爱文物收藏的朋友,一定不陌生。可您知道吗,如此珍贵稀有的国宝,还曾经有一段被人冷落的日子。故事就先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讲起……

被称为“塞外明珠”的赤峰市东北隅,矗立着一座海拔高746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石山,因裸露的岩石呈红色,在阳光的映照下,红岩似火,山岚如霞,故得名红山,蒙古语乌兰哈达镇,赤峰市的名子也由此而来。

美丽的红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学者,他们纷至沓来。日本人鸟巨龙藏来了,瑞典人安特生来了,他们挖掘山洞,寻找石器、陶器。他们的研究和学术报告,使红山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1955年,中原地区考古学家尹达在《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文中,根据这里出土的陶器和石器特点分析,把分布在辽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交界的燕山南北及长城地带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命名为红山文化。从此,红山文化得到正式命名。

然而,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红山地区并没有更新的考古发现。随着满城汉墓曾侯乙墓兵马俑等重大考古发现,远在塞外的红山显得有些苍凉和冷落。

直到31年后,1986年《人民画报》第八期刊登了一幅五千年前玉雕龙的图片。这条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赤峰发现了中国第一玉龙的消息由此传遍了全世界。关于玉龙出土的故事,还要从1971年说起……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村民张凤祥,冒着酷暑高温,在离村子后面不远处修梯田。一锹下去,一件硬邦邦的东西,让他感到有些奇怪,再挖下去,原来是一个人工砌成的石洞。

张凤祥伸手摸去,竟摸出一个黑乎乎、像钩子一样的东西。它质地坚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收工的时候,张凤祥把它带回了家里,找了一根绳子把它绑紧,让弟弟拖着玩耍了起来。

七、八天之后,张凤祥惊奇地发现,原本难看的钩子,竟然被弟弟拖成了墨绿色的玉器。形状有点像蛇,又有点像龙。并且在太阳底下一晒,还能散发出诱人的碧绿光泽。

这一发现让张凤祥激动不已,随后,他带着这件奇怪的玉器,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文化馆里工作人员,按有关规定征集了这件文物。

翁牛特旗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这件玉器是什么东西。他们只是按照惯例办理了入库登记手续,把它当成一件普通文物锁到了箱子里。就这样,玉雕龙在箱子里一待就是十几年,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直到1984年,情况出现了转机……

1984年,在牛河梁遗址,考古队员挖开了一座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古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古墓主人的胸部,摆放着两个精美的玉器。考古人员经过仔细辨认和研究后,认为它们是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

牛河梁发现5000年前的玉猪龙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个消息传到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突然想起1971年,他们征集的那件玉器,极有可能是与牛河梁玉猪龙一样珍贵的文物。

终于,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1971年在三星它拉(与后面的他拉不统一)发现的玉龙,得到正式确认: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五千年前,由当时的红山人精心制作的。是在中国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极其珍贵!

玉雕龙通体为墨绿色,高26厘米,重千克,身体呈英文字母c的形状,因此它以后被命名为c形玉雕龙。龙首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脊背有21厘米的长鬃,长鬃占了龙体的三分之一以上。龙的脊背上有一个圆孔,经过试验,如果用绳子穿过圆孔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值得注意的是,玉龙形象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已经显示出成熟龙形的诸多因素。

出版信息

作 者:张雪秋,张东中 编著 出 版 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0-1-1

版 次:1

页 数:336

字 数:300000

印刷时间:2010-1-1

开 本:大16开

纸 张:铜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811291254

包 装:精装

内容介绍

《红山文化玉嚣》以学华夏历史、赏华夏瑰宝、爱华夏美玉、扬华夏文明为中心,以作者多年收藏的红山玉器实物来说明中国北方地区红山文化类带有浓郁地域文化特征的高古玉器在民间流传的情况,旨在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依法加强管理和保护,防止已经发现但流失民间尚未确认的珍贵玉器散失外流。同时呼吁人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与世间万物在地球上同呼吸、共命运,爱护自然、保护万物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图书目录

前言

工具类

玉饰品类

玉璧

玉环市

玉块

玉管

玉饰品

器物类

玉勾云形器

玉丫形器

玉卷形器

玉马蹄形器

动物类

玉鱼

玉蝉

玉蛙

玉兔

玉蛇

玉龟

玉蜻蜓

玉蝙蝠

玉乌

玉鹰

C字龙(神异化动物)

玉猪龙(神异化动物)

人神玉器类

人神玉器

人形玉器

玉雕神兽

后记

参考资料

红山文化玉器.故宫博物院.2024-03-05

郭明 盖丽艳:浅析红山文化的玉礼器与玉礼制.腾讯.2024-03-05

红山文化玉器见证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国社会科学网.202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