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藏院
蒙藏院是中国历史上负责处理蒙古、西藏自治区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官署机构。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清朝时期的理藩院,历经多次更迭,最终在民国时期更名为蒙藏院。
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
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创立“蒙古衙门”(满语:ᠮᠣᠩᠭᠣ ᠵᠤᠷᠭᠠᠨ,转写:Monggo jurgan)。崇德3年(1639年),扩编为“理藩院”。随着帝国疆土日渐扩张,理藩院成为管理蒙古、西藏、青海省、新疆以及西南少数民族事务的行政机关,并兼理对俄罗斯帝国的事务。顺治帝16年(1659年),礼部尚书(今外交部长)兼管理藩院事务,两年后理藩院官制又与六部同位阶。光绪32年(1906年),因清末新政的改革官制,四夷馆改为理藩部。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曾短暂续设“理藩部”,但旋即被废除。1913年,改为北洋政府设在北平市的“内务部蒙藏事务处”,随后曾陆续改制为“内务部蒙藏事务局”、“内务部蒙藏事务院”。在北平祥公府成立国立蒙藏学校,后因经费困难而停办。1916年11月,在蒙藏事务局与财政部资助下,在北平转马台内孙家花园(今北京西单小石虎胡同)复学。1918年,国立蒙藏学校改名为蒙藏专门学校,为高等教育学校,1920年代末又改为中学。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入北京。7月11日,将蒙藏事务院改制为“蒙藏委员会”,隶属行政院。1936年2月10日制定《喇嘛转世办法》,开始管理西藏自治区与蒙古的藏传佛教转世灵童相关事务。1937年对日战争爆发后,随中央政府迁往重庆市(今重庆市中山医院)。1945年对日战争结束后,随中央政府移往南京。1949年1月31日北平市落入中国共产党军队,之后蒙藏中学被改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国共内战后,蒙藏委员会随中央政府迁往台湾台北。未来将裁撤,蒙藏业务(蒙事处、藏事处)将改为大陆委员会蒙古事务处与西藏事务处。
参考资料
(十一)蒙藏院(局、处).(十一)蒙藏院(局、处).2024-11-22
理藩院.理藩院.2024-11-2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记民国中央政府管理藏传佛教事务政策.新浪网.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