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塞弗特星系

塞弗特星系

塞弗特星系(Seyfert galaxy):活动星系核的一个亚型,是一类中心有明亮恒星天体旋涡星系,由美国天文学家塞弗特研究和命名。与类星体性质相似,是星系核有激烈活动的星系,只是光度比较低。实际上两类天体是一个完整的序列,是类星体光度较弱时的形态。与类星体的关系仍不清楚,可能是类星体演化的后期阶段段。

基本简介

塞弗特星系(Seyfert galaxy):星系核激烈活动的星系,其核心是一个黑洞,它可能是类星体演化的后期阶段。

星系特点

在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波段有强烈电磁辐射。包括氢、氦、氮、的特征辐射线,并有对应于每秒500-4000公里相对运动的强烈多普勒效应

分类

最早根据其电磁波谱分成1型和2型:

1型:同时包括宽窄两类辐射频带。

2型:只包括窄辐射频带。

后来又根据这两类辐射的相对比例,细分有1.5、1.9型等。

物理模型

目前推测,这些星系核的电磁辐射是由中心的超重黑洞(质量介于10至10太阳质量之间)及围绕这些黑洞的吸积盘造成。

无线电波辐射可能是由同步辐射造成。红外辐射来自其他波长的辐射被星系核附近的云层再次吸收与发射。能量最高的光子则来自黑洞附近高温冕区的逆康普顿散射(inverse compton scattering)过程。

西佛2型星系可能是有气体云阻挡了宽带辐射,或者有宽带辐射但不朝向地球方向。在有些西佛2型星系中,宽带辐射只在极化成分中出现,可能是因为被附近热气体散射的结果。这种情况首先在NGC 1068被观察到。

测光观测

用国家天文台昆明站1m光学望远镜和兴隆站2.16m光学望远镜对塞弗特2型活动星 系NGC5953进行了B、V、R三色测光观测,着重研究了星系形态、三个光学波段上的表面亮度轮廓和(B-V)、(B—R)表面色指数分布。结果发现,在NGC5953星系核的附近偏北方有一个大小约2kpc、平均光谱型相当于A5的蟹状“蓝区”,该“蓝区”伸展出5条旋臂状结构并分别与5组巨电离氢区成协;在NGC5953与邻近的旋涡星系NGC5954的连接区域存在一个较弱的结构,可能是一个大小约1kpc、绝对星等约-12.75的矮星系;NGC5953表面色指数分布重心相对于巨电离氢区分布重心及星系核存在着约0.5kpc的偏离,这表明了NGC5953/4的相互作用与NGC5953中发生的恒星形成有密切相关。

窄带成像观测

使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2.16m望远镜的BFOSC相机,对6个塞弗特2型星系进行了窄带成像观测,并获得了它们的[OⅢ]λ007和Ha+[NⅡ]λλ6548,6583发射线像以及邻近的连续辐射像,用来研究其窄线区延展电离气体的形态和性质.根据简化的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假设窄线区气体成球状分布,那么应观测到塞弗特2型星系的窄线区电离气体成V-状(电离锥).

但观测表明,只在一些塞弗特2型星系中观测到了电离锥,而在另外一些塞弗特2型星系中观测到了简化的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所不能解释的窄线区电离气体的“晕”状形态.结合观测结果,讨论了导致在塞弗特星系中观测到窄线区电离锥和其它不同形态的因素以及对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的验证等相关问题.

星系干扰

塞弗特星系是一类特殊的旋涡星系,它们的核异常明亮。长久以来,天文学家们一直怀疑其能量来源是否是星系中心正在吞噬物质的超大质量黑洞,一种流行的理论是塞弗特与近邻星系交会时受到扰动,使得气体等物质下落到黑洞中。在可见光波段,天文学家仅仅能在少数塞弗特星系中找到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而最近,美国的甚大阵(VLA)拍摄了塞弗特星系的中性氢照片,显示大部分塞弗特星系都受到了近邻星系的扰动。

研究人员选定了一些离我们都比较近,先前曾在可见光波段观测过的塞弗特星系,用甚大阵射电望远镜进行了观测。图像显示它们当中的大部分都受到了近邻星系的扰动。而后研究人员比较了VLA拍摄的不活跃星系的照片,几乎没有受到扰动。台湾大学的研究生Ya-Wen Tang表示,这种现象表明星系的近距离交会与星系中心黑洞的活动性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他还说,这是揭示弗特星系能源机制的最强有力的证据。除了星系交会以外,其它机制都不能解释塞弗特星系与不活跃星系的这种差异。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生Cheng-Yu Kuo说,VLA在射电波段拍摄到的图像与可见光波段有很大不同。星系交会导致气体和尘埃向星系中心的黑洞下落,辐射出能量。辐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吞噬物质的速率。塞弗特星系的活动性还不是最强,类星体和蝎虎座BL天体的能量比其强百倍。

台湾“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的Jeremy Lim表示,他们的研究表明,中性氢图像是研究星系之间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

辐射频带

这些星系核的电磁辐射是由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及围绕这些黑洞的吸积盘造成。辐射或者来自吸积盘的表面,或者是附近的气体云受辐射电离而产生。吸积盘旋转造成观测到的多普勒频率变宽。

无线电波辐射可能是由同步辐射造成。红外辐射来自其他波长的辐射被星系核附近的云层再次吸收与发射。能量最高的光子则来自黑洞附近高温冕区的逆康普顿散射过程。

窄带辐射被认为是来自活动星系核的外部,而宽带辐射来自更接近中心黑洞的部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