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河
三川河,黄河一级支流,位于山西省吕梁市西部,由北川、东川、南川汇流而成,故名三川河。一般以北川河为正源(上游干流),发源于吕梁山北段西麓方山县县马坊镇的赤坚岭,流经方山县城,在离石区区接支流东川区后,再经离石到的交口镇王家塔与南川河汇合,称三川河,三川河流经柳林县,于石西乡两河口村在左岸注入黄河。河道全长168公里(一说140公里),入黄口高程624米。中下游分段有清水河、州河、清河、抖气河等名称。
三川河是方山、中阳、离石、柳林县的主要水源,工农业生产的重要依赖。河谷地带形成了4县(区)的政治经济学中心。因此也被称为母亲河。
干流概况
北川河段
北川河,史称离石水,发源于方山县北赤坚岭,也称赤洪岭,所以叫赤洪水。为三川河正源。发源于方山县县北、岚县交界的马坊镇赤坚岭,大致自北向南贯穿方山县全境,依次为马坊镇、积翠乡、麻地会乡、方山县城所在地圪洞镇、峪口镇、大武镇,进入离石区境。自上而下接纳了开府沟、马坊沟、南阳沟、麻地会沟、屹洞沟、峪口沟、店坪沟等七条较大的支沟。
北川河自西属巴街道盛底村入离石区境,纳盛底沟水,向南经茂塔坪纳茂塔沟水,再南流经西属巴纳西属巴沟水,经王家沟乡,纳王家沟水,入城关镇。沿离石区西山下,西南流经西属巴街道、城北街道,在城北街道与东来的东川河汇合,始称州河。境内河长16公里,流域面积213.8平方公里。平均川宽1060米,川地面积2.56万亩。清水流量为1立方米/秒。最大洪流量950立方米/秒。
北川河自源头赤坚岭至离石区城西与东川河汇合点(即含州河)全长90公里,流域面积14561平方公里,河床比降6.4%,常年清水流量约0.6秒立米,年平均输沙童202万吨,年平均径流量0.949亿立方米。北川河上源多为花岗石和古老变质岩山区,降水较多,水量丰足,河谷比较开阔,宽约1000-2000米,由于河流弯曲,谷中形成了极不对称的两级阶地,但水资源利用不高。
州河段
北川河与东川区汇合口至南川河(离石县称之为县河)汇入处,流域离石城区,因离石旧为州治(离石区、永宁州),故名州河,古也叫文河。东、北两川河在县城西北处交汇后绕城西纳枣林沟水,向东南再折向西南而下,纳刘家湾沟水,人交口镇,纳渠家山、芦则缔诸沟水,在交口街道西南与南川河交汇。至此,东、北、南三川河水合而为一,故称三川河。从交口街道之贺家塔村出境,入柳林县。州、县两河冲积成三角地带,平坦宽广,最宽处可达2500余米。最大洪流量可达3060立方米/秒。州河流域面积为85.9平方公里,川地面积0.823万亩。平均川宽920米,河床宽120-150米。雨季、冬季,河面原宽达20-40米,水深30-80厘米。常年清水流量为1-2立方米/ 秒。建国后,历经改河筑堤河面逐渐收窄,并经成茂庄等劈山改河工程,河道西移。
三川河段
北川河接纳东川河后,经离石区州河段,在交口街道纳南来的南川河(县河),始称三川河。出交口街道西入柳林县。三川河主干大部在柳林县。大致自东向西,贯穿柳林县境李家湾乡、县城柳林镇、穆村镇、薛村镇,至石西乡西河口村,注入黄河。在柳林县境内,三川河大都在黄土丘陵峡谷中穿行。
三川河下游柳林镇东龙门会、寨东一带,河谷沿岸有柳林泉出露补给,冬季会形成雾气笼罩的景观,此段为著名的“四十里抖气河”。这一段三川河也称清河。
自北川河源头算起,三川河长168公里,流域面积4161平方公里,柳林后大成站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2.98亿立方米。河床比降4,14%,三川河流经黄上丘陵沟壑区,含沙量大,多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62公斤,年输沙量达2760万吨。
从三川汇合口算起,全长78公里河床比降0.38%,流域面积925.5平方公里,河谷宽度500-1200米,年平均径流量0.23亿立方米,整个三川河的平均径流加柳林泉的流量1.23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为284亿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1966年)4070秒立米,年平均输沙量为2440万吨。
河道特征
三川河干流可分为上中下游三段:由河源市至圪洞镇(方山县城所在地)为上游,河道长49公里,比降8‰,河谷较窄,川峡相间。圪洞镇至离石区为中游,河道长52公里,比降4.7‰,此段河谷开阔,川地平坦,水利条件较好,是当地农业生产基地。离石市以下为下游,流向转为由东北向西南流,河道长75公里,比降3.8‰。此段由离石市至交口镇河谷较宽,交口镇以下至柳林县城河谷较窄,河道曲折,川地较少,柳林县城以下至后大成水文站河谷又放宽,平均宽800米左右,后大成以下为峡谷段,河道弯曲,水流湍急。
水文
据实测资料统计,三川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99亿立方米,若加上柳林县泉水1.07亿立方米共为3.06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可开采量0.16亿立方米,合计水资源3.22亿立方米。年最大径流量4.93亿立方米,最小年为1.64亿立方米,最大最小比值为3。多年平均输沙量2908万吨,输沙量的年际变化更大,最大年输沙量达8350万吨,最小年只有461万吨,最大最小比值达18。水沙年内分配集中,汛期(7-10月)水量占全年水量的60%左右,汛期沙量则占到95%左右。沙量往往又多集中在几次暴雨洪水中,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767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66.5%,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2908万吨,流域平均每平方公里输沙量6989吨,若按水土流失面积平均,则高达每平方公里10510吨,而局部地区每平方公里的侵蚀量可高达2万吨。
主要支流
径流补给
北川河,作为三川河干流,不列入支流介绍。其主要沟道有:开府沟、马坊沟、南阳沟、麻地会沟、屹洞沟、峪口沟、店坪沟、西属巴沟、王家沟沟等较大的支沟。
西属巴沟,起于西属巴镇西炭窑里,向东流入北川河,沟深13公里,纵坡3.7%,流域面积18.5平方公里,沟道为大理石区。
王家沟沟,王家沟乡东,沟内支沟丰富,流域面积9.1平方公里。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从1955年开始驻此,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验和研究。上游有有马坊沟、圪洞沟、峪口沟等支流。
离石区州河段(东川河口-南川河口之间)汇入主流的主要沟道:
枣林沟,位于县城西,枣林乡在沟内,流向,从西往东。起于王老婆山底,向东经梁家岔,纳龙尾、阎家峁沟水,由枣林、十里村出王家坡入北川河州河段,全长17 公里,流域面积达75.4 平方公里。沟内支沟丰富,古为通口黄河畔的要道,纵坡3.7.%,清水流量0.017立方米/秒。
刘家湾沟,为本县与中阳县张子叮乡交界的一道沟,深13公里,沟内支沟丰富,流域面积47.1平方公里,离石区境内为29.4平方公里,沟口刘家湾筑有水库,但早已被泥砂淤积填平。
东川河,位于离石县东北,上源分为两支,偏北一支为小东川河,源出骨脊山,经流小神头、信义在五里铺附近汇入东川河。全长32公里,河床比降为2.6%,常年清水流量为0.23秒立米。偏南一支为大东川河,发源于黄芦岭下神林沟.,流经吴城、王营庄,在五里铺北车家湾合小东川水。全长44公里,河床比降为1.15%,河谷平均宽度一公里。大小东川合流后西流10公里,至离石区城北街道西崖底村与北川河相汇。东川河流域总面积为944平方公里,年平均输沙量804万吨,年平均径流量0.306亿立方米,小东川河源市头多为花岗石和变质岩山区,大东川河源头多为石灰岩山区,车家湾以下即为厚层黄土筱盖,从中游修建吴城水库以后,下游河床束窄,滩面平整,建成大片农田。
南川河,古称宁乡市水,又因出中阳县,故相对于三川河出自永州市为州河,古代称之为县河。发源于中阳县刘家坪乡界牌岭,由南向北流经中阳县城、金罗镇等地,自道棠村出境,入离石区交口街道交口村,在村西南与柳林县的埃垛村之间汇入北川河州河段。南川河上源有两支,偏东一支为枝柯河,流经枝柯镇,偏南一支南川河为其干流,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835.4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上游为1.6%,下游为1.0%。年平均径流量0.458亿立方米。南川河流域上游为土石山区,面积为597.6平方公里,植被较好,年平均输沙量24.6万吨,中下游为黄土丘陇区,面积2 38平方公里,年平均输沙量569.3万吨。
小东川河,发源于骨脊山的南侧,南流经小神头乡,纳康家岭沟水,折而向西,纳德岗沟水,过信义镇,再纳阳坡沟水,向西南而下,出车家湾村与大东川河交汇,长32公里,流域面积428.6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2 .4%。河谷面积1.8万亩,平均川宽530米。河床窄处为20米,宽处达40余米。全年平均清水流量约为0.4-0.7 立方米/秒。信义以上沿途接受地下水补给,常年有清水0.5立方米/秒。信义以下枯水季河道干涸。雨季、冬季河面宽可达9米左右,最大洪流量达410立方米每秒。流域内有1公里以上的支沟达115条。
小东川河主要沟道:康家岭沟,位于小神头乡东南,南起坡陡山,北达小神头通入小东川河,全长10公里。此沟汇沙沟、牛家岭沟、西华镇沟等诸沟之水为一沟,清水流量为0.075立方米/秒,流域面积达35千方公里。
德岗沟,位于信义镇东北,沟口有德岗村,故名。北起望天峁山,西南通入小东川河,沟长11公里,纵坡3.1%,沟内有小股清水溪流,流域面积达42平方公里。
阳坡沟,在阳坡乡境内。沟内小支沟呈树枝状分布,两条大支沟交汇于阳坡村。东北支沟起于与方山县接界处,长13 公里;西北支沟起于东义沟,长6公里。正沟从阳坡起,经手义村、崖底等村出信义镇注入小东川河,全长达30公里,纵坡2.6%,沟内有常年清水溪流,流域面积达136.8 平方公里。
大东川河,发源于吕梁山黄芦岭下西侧神林沟一带。吴城以上汇合有大西沟、黄芦沟、孟川沟、石槽沟、罗堡沟、薛公沟等诸沟之水。吴城向西纳驿沟、南山沟、南海沟、北海沟、洞沟等诸沟之水,经王营庄入田家会镇之车家湾与小东川河交汇。长39公里,流域面积445.7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3.7%。河床宽30余米,雨季、冬季河面宽可达12米。平均川谷宽430米,川谷地面积1.27万亩。王营庄以上有吴城石窟泉、油房坪泉为补给,清水流量0.5-1.0 立方米/秒。以下枯水季干涸。流域内支沟丰富,1公里以上的支沟达140余条。吴城以西4公里处建有水库一座,即吴城水库。总库容1700万立方米。最大洪流量达535立方米/秒。、
大东川河主要沟道: 三交沟,在吴城镇东,东到神林西至九里湾,长7公里,南北汇合黄芦、黄巷、薛公、孟川、石槽诸沟之水,为大东川河上游。
罗堡沟,在吴城镇南,南起南家沟,北至沟门上,长11公里,沟宽13—16米,纵坡4%,流域面积3.7平方公里。
驿沟,在吴城镇西迄北,北起其则沟,南至李家湾入河,长14公里。北越康家岭与小东川通,沟内清水常流,流量为0.014立方米/秒,流域面积72.5平方公里。
北海沟,在王营庄乡东偏北,东北起坡陡山与北海山之间,西南至油房坪人河,长12公里,沟宽5-11米,纵坡3.3%,清水流量为0.023立方米/秒,流域面积47平方公里。沟内有较大沟道东沟,向东通北海山。
泉水补给
柳林泉,位于柳林镇东龙门会、寨东一带的三川河谷中,属于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内出露的上升泉。泉水呈集中和分散状出眼,泉口平均海拔为801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3亿立方米,(流量3 .9秒立米),泉域范围4400平方公里,其中石灰岩裸露面积1700平方公里。泉水来自不同的方向,反映在水质上有明显的差别,河谷北侧的水质较好,南侧因受煤系地层的影响,水质略差。冬季泉水注入三川河,在柳林县城段形成“四十里抖气河”的雾气弥漫景观。
吴城泉,出露在吴城镇驿沟与大东川交汇处,由于吴城逆断层上盘古老变质岩的抬升,阻挡了自东部汇集的岩溶水,形成蓄水构造。流量为170-560升/秒,钻孔单位涌水量4.36-7.60升/秒·米。大者可达26 .66升/秒·米。
枝柯泉,位于中阳县南川河东源枝柯河上,出露在北—北东向离石油房坪—中阳枝柯一线的断裂带上。由于西侧古老变质岩的抬升,阻挡了由东部而来的岩南洛河,形成蓄水构造,该泉属于间歇泉,泉水大约以14年为一个周期,每次流出时间为一年。呈散泉。流量150-210升/秒,泉口标高海拔1240米。
治理开发
水库
陈家湾水库,位于中阳南川河上游,距县城6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09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000万立方米,1958年开工,1960年拦洪,1961年竣工,1971年加固大坝,1974年改建溢洪道,1981年全部配套。国家投资268万元,完成土石混凝土182万立方米。土坝高36.5米,坝顶长220米,顶宽5米。输水洞位于右岸,为直径一米的圆形钢筋混凝土涵管,进口为竖井,出口安装两个闻周,最大泄量11.85立方米/秒。泄洪道位于大坝右肩部,进口安装宽12米、高7米孤形钢闸门一孔,比口为挑流鼻坎消能式,最大泄量257立方米/秒。水电站进水口与输水管连接,装机4台,功率为428千瓦,年发电45万度。保护下游中阳县城和30个村庄、10个厂矿、3万余人、1.5万亩耕地的安全。年平均调蓄水量11 12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24万亩,供城镇厂矿用水360万立方米,养鱼水面600亩,年产鱼1000余斤。
吴城水库,位于离石区大东川马家塔村附近,控制流域面积220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920万立方米。于1972年开工,1978年竣工。国家投资616元,农民投工230万个,完成土石混凝土188万立方米。土坝高31米,坝顶长550加米,宽5米。输水洞埋于右岸基岩上,为钢筋混凝土涵洞·,内径2米,最大泄量44立方米/秒。进口为框架式锹筋混凝土进水塔,安装平板检修钢闸门。泄洪道位于右岸基岩上,进口设实用堰宽20米,出口宽14米,最大泄量626立方米/秒。保护下游离石区城区和22个村庄、4万余人,4万亩耕地的安全。灌溉土地1万余亩。水库坝基未处理,漏水严重,是个险库。
南阳沟水库,位于方山县南阳村,为北川河支流南阳沟上的蓄水工程。1976年7月竣工。控制流域面积47.5平方公里,总库容500万立方米,大坝为土坝,坝高38米,卧管涵洞式输水洞,最大流量5立方米/秒,溢洪道截面9*2.2米,最大流量43立方米/秒。灌溉0.81万亩耕地。
横泉水库,位于吕梁市市方山县县境内的北川河上,控制流域面积800平方公里,总库容8123万立方米,是一座以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家业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多年调节中型水利枢纽。水库建设工程,历时二十多年的"四上四下",该工程很快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五”水利重点建设项目。2003年11月,横泉水库建设工程奠基。2004年9月,正式破土动工。2005年10月,大坝如期截流。2005年12月,导流泄洪洞全线贯通。2006年11月,枢纽工程全面竣工。
另有:刘家湾水库,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刘家湾流域出口处,于1956年动工,同年竣工。总库容175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7.1平方公里,上游为黄土山区,植被稀疏,是山西省在黄土山区最早兴建的一座试验性小型蓄水工程,实际受益4年,年均灌溉面积300余亩,1957年最高达1571亩,至1963年全部淤满种地。青石盘水库,位于小东川磨湾流域上游青石盘村,1971年9月动工,1972年建成。控制流域面积21.5平方公里,流域内森林茂密,覆盖较好,总库容83万立方米,为小型水库,属阳坡乡管理。设计灌溉面积2000亩,有效灌溉面积200亩。由于工程存在隐患及管理不善,溢洪道塌陷,卧管堵塞,大坝变形,于1977年、1979 年、1980午进行了处理,实际没发挥应有的效益。
水电
1958年,在柳林电影公司附近安装75千瓦水力发电机1台,1961年在柳林县第一中学附近安装50千瓦水力发电机1台,供街道人民生活用电。同时在穆村、杨家坪等村也相继修建了小型水力发电站。
中阳县南川河流域的陈家湾水库,设有坝后引水式水电站,设两台机组,总装机428千瓦,设计年发电量30万度,运行方式为结合用水季节性发电,发电发水直排河道,供下游用水。
流域治理
三川河为山区季节性洪水河流,灌溉业到明代已初具规模,三川共有渠堰十三道,民国七年(1918)达17道,灌50村田3万余亩。1949年,灌田面积达5万亩。以后,逐年修筑了一些御水坝、淤地坝及裁弯取直工程。流域内1990年代有防洪工程129处,总堤长171 .4公里,保护村庄117个、耕地5.9万亩。
灌区建设,东川区建成吴城水库灌区,南川建成陈家湾水库灌区,北川羌族自治县建成峪口大武灌区,干流建成柳林北干灌区。四处灌区共有干渠7条,长76.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2.95万亩。有机电灌站496处,有效灌溉面积3.75万亩,建成浅井261眼,灌田1.08万亩,水地面积由解放初的5万余亩,发展到10.77万亩。
全流域已建成小电站9座,装机737千瓦,设计年发电量98.1万度。水库共有水面千余亩,1976年开始投放鱼苗,历年捕获成鱼7000斤。
该区内东部,水土流失轻微。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2475吨,西部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1.55万吨,水土流失面积达2767.2平方公里。经过三十佘年治理,修建淤地坝3100座,总库容量为30400万立方米,可淤地2.66万亩,谷坊1034处,河坝16.23万米,水窖3226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786.44平方公里,占总流失面积的28.4%。
劈山改河
劈山改河较大的已成功的有:后庄劈山改河工程,1974年动工,共动用土方60万立方米,当年洪水改道,保护了原有耕地,新淤地900 余亩,后逐年砌筑顺水堤300余米。下四暗劈山改河工程,1974年动工,当年洪水改道,动用土方8万立方米,砌筑堤防100多米,淤地160亩。王文庄劈山改河工程,1972年完工,共动用土方3万立方米,筑石堤100多米,造地90亩,1977年洪水将堤冲毁,1979 年修复。东红劈山改河工程1973 年完工、造地60亩。中则坪劈山改河工程1978年完工、造地50 亩。
马茂庄劈山改河工程,1971年9月动工,为县办工程,原设计劈山动土方220万立方米,投工200多万个,工期近8年,可淤地5000余亩,劳力来源为全县机关干部、职工、学生及受益队600余人。结果投资10 万余元挖引水河500 余米,筑坝基200米,因工程量太大,上马人数无保障,于1973年底下马。1978 年再次组织上马,并投资1万元,后因技术问题而停工。1990年代中期复建完成。
德岗劈山改河工程,于1973-1975 年动工兴建,动土方4000 立方米,因工程量太大下马。
灌溉
三川河流域引水灌溉历史悠久,乾隆三十六年《汾州府志·永宁州》载:明万历九年(1601年),永宁州开上水、车家湾渠浇地;筑青龙、穆村渠,浇地800余亩。“州西穆村南近离石区水,村人阳高县训导王彦孔凿渠以兴水利,灌田800余亩”。中阳县在南川河筑段家堰等八堰,灌田1200余亩。
建国后,水利事业飞速发展,建成了一系列灌区:
北川河流域方山县建有自流灌区61处,干渠18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808.2公顷,控制面积133.33公顷以上的小型灌区3处,分别为大武灌区、峪口六村灌区和峪口南渠灌区。大武灌区控制面积202.73公顷,干渠全长5.1公里;峪口六村灌区控制面积142公顷,干渠全长5.5公里;峪口南渠灌区控制灌溉面积158公顷,干渠全长3.4公里。
陈家湾灌区,位于三川河支流南川河上。.明代有堰8道,以后逐步扩大。陈家湾水库兴建后,扩建了东干渠。1 966年和1974年曾两次续建东西干条,修成千渠4条,长83公里,各种建筑物221件,灌溉面积1.25万亩。
霜雾都-袁家庄干渠,全长7.5公里。1950年开挖,次年建渡槽、涵洞等较大建筑物10余处,设计灌溉面积1280亩,有6个村庄受益,后累遭受洪水冲刷,下游不能正常受益。西属巴至霜雾都干渠,全长3.5公里,其中有40米为防渗渠道,较大建筑物3处,於1951年春,由水利模范左德权领导两村联建。
东属达州市,全长1公里,其中有砖砌穿山涵洞320米,大建筑物2处,设计灌溉面积700亩。1952年由该村梁汝歧领导兴建,1957年又筑了渠道工程,过沟处筑起了倒吸虹工程。
吴城水库北干渠,位于东川河北岸沿沟的山脚下,途经离石区上楼桥、车家湾、下楼桥、后马家村、前马家村、吉家村、苏家村、沙会则、高崖湾、后瓦窑坡、前瓦窑坡、凤山底、西崖底共13个村,全长14.67 公里,于1976年春动工,1979 年基本建成,1981一1982年续建,1983 年验收,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7950亩,提水灌溉面积2250 亩。该渠属吴城水库管理。渠道设计过水流量,上段为1.07秒立米,下段为0.45秒立米。
信义阳干渠和背干渠,两干渠于1986年同时建成,位于小东川河两岸山脚下,水渠为小东川河水。阳千渠经信义、小王家沟、阳石、车家湾44村,全长7.66公里,其中防渗0 .68 公里,有配套建筑物23 处,包括渡槽8处,涵洞15处,设计灌溉面积2200亩,有效灌溉面积1600亩,渠道过水流量0.5 秒立米。背干渠经砖窑沟、背石村,全长0.4公里,其中防渗0.33 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100 亩,有效灌溉面积700亩,渠道过水流量0.3 秒立米。
三川河下游柳林县境内则修建了:杨家港—穆村自流渠、穆村渠、青龙渠、北干渠、全农渠等引水自流灌溉工程。
南川河流域中阳县主要有陈家湾水库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05万亩。
流域概况
地理环境
三川河流域,东至吕梁山主脊,与汾河流域毗邻,北至方山、岚县交界,与岚河流域相邻,西至黄河,与临县湫水流域相接,南至石楼县、交口县界,与屈产河、双池河流域相邻。流域面积4161.4平方公里。其中:土石山区2155平方公里,变质岩区382平方公里,黄土丘陵区1624平方公里。三川河是晋西汇入黄河北干流左岸诸多支流中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积4 161平方公里。按地形地貌特征,可分为三个类型区:土石山区、河谷川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分布于三条川的河源地区的吕梁市山区,面积为1854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44.6%。此区地势较高,海拔高程多在1800米以上,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轻微。河谷川地区,即干支流沿岸川地,面积521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12.5%。此区由于水利条件较好,大多已发展成灌区,是当地农业的高产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即介于上述两个区域之间的地带,面积为1786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42.9%。此区丘陵起伏,黄土覆盖层厚50米左右,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本流域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区内旱灾频繁,农业生产水平低下。
流域内气候宜人,资源富集。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9℃,年均降水量463毫米,无霜期110—170天。
历史文化
三川河流域包括吕梁市方山县、离石区、中阳县、柳林县三县一区。境内春秋时为晋国领地,有中阳邑、蔺邑等建置,战国属赵,境内设有中阳等。后为太原郡境域,刘彻设西河郡后,属西河郡,设有蔺、皋狼、中阳、离石、土军、隰成等县。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九月“因匈奴寇掠,西河郡治南徙五百九十里”迁至离石县,为吕梁境内最早的郡级建置。三国初分,境内为魏国境域,设西河郡离石、中阳等县。晋朝属西河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元年(公元319年)“以离石区县境荒废”设置永石郡,寻改西河,后燕置离石护军。永兴后西河郡并入太原郡。北魏初立,为太原郡境域。天兴初增设离石镇。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复置西河郡。北齐、北周之际,境内设有隰州直隶州怀政郡、南朔州西河郡。离石镇改怀政郡,辖县有昌化、良泉等县,北周建德年间,西汾州改称石州;并增设定胡、窟胡、乌突三县及同名郡。隋,境内属离石郡、西河郡。离石、修化(窟胡县改)、太和(乌突县改)、平夷、定胡、宁乡、方山等县属离石郡。唐朝属石州的离石区、定胡(曾改孟门镇)、方山。宋代境内分属于石州离石、平夷、方山及晋宁军辖县定胡(孟门)。金朝晋宁军撤,辖县改属石州。原属于太原路(后改冀宁路)辖石州(辖离石县、宁乡县)。明属太原府石州(辖宁乡县〕。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五月,永宁州及辖县宁乡县改属汾州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宁州废州改县,三年(1914年)1月,永宁县改离石,宁乡县改中阳。民国七年(1918年),增设方山县。1954年7月1日,离石区、方山二县合并为离山县。1958年11月10日,中阳县与离山县合并为离石县。1959年9月19日各县恢复建置,1971年5月1日。吕梁市组建,同时恢复方山县;1971年10月5日,新增设柳林县。1996年离石市撤县建市;2003年,吕梁设市,离石设区。
北川河流域的方山县,贫困人口1.34万,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生态环境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1%,是全国森林覆盖率的2倍,高出全省近20多个百分点,被誉为“吕梁市的后花园”;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北武当山是1994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清代张家塔村、“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故里等20余处旅游景点;吕梁大武机场位于县内。
南川河流域的中阳县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人口15.6万人。1992年文化部命名中阳为剪纸艺术之乡。2006年,中阳剪纸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艺人王计汝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剪纸)十大传承人之一。旅游资源有柏洼山、上顶山、车鸣峪等。1936年成立的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是山西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红军东征后打的第一个胜仗“关上歼灭战”发生在县内车鸣峪乡关上村。有“三线建设”时期山西枪弹厂遗址一处。
东川河、州河流域的离石区,总人口32.5万。有魏国名将吴起筑吴城镇扼守关隘,晋代刘渊起兵立国左国城遗址、马茂庄的汉画像石馆、黄芦岭下的北齐长城遗址、一代廉吏于成龙读书出仕之地安国寺、华北地区最大的岩洞白马仙洞、彩家庄民居、西华镇天然草场、原始森林覆盖的“骨脊山”、千年景区等旅游资源。
三川河流域西部的柳林县,有香严寺、永祚寺、明代石塔、舍利塔、锄沟唐窑、贺昌故居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78处,同时县境内还有大量的传统古村落和历史建筑遗存。独具地方特色的柳林盘子、柳林弹唱、柳林剪纸、水船秧歌、桑皮纸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柳林古老而丰富的民俗文化。战国时期,刘彻在孟门镇封蔺侯,“完璧归赵”、“将相和”典故中的蔺相如,就是柳林县孟门镇人。流域西部为,《史记·赵世家》载:“赵武灵王二十三年秦拔我蔺”。赵国之蔺邑在柳林县之孟门镇。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封其代共王子熹为蔺侯(古治在孟门镇)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两江(江南、江西省)总督于成龙,祖籍地也是我们柳林县柳林镇于家沟村。柳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等职的贺昌烈士的故乡。1936年,东征红军在柳林县三交镇建立了山西省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周恩来、毛泽民、聂荣臻等革命领导人曾在这里部署和指挥过红军战斗。曾担任红二十八军军长、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被毛泽东誉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的刘志丹将军,就是在攻占柳林三交镇的战役中壮烈牺牲的。这些革命遗址至今尚存,县境内建有贺昌烈士陵园、刘志丹将军殉难处、三交红军东征纪念馆、穆村柏树山革命烈士陵园等多处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经济发展
流域北部的方山县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陶瓷土、稀土、蛭石、透闪石、辉绿岩等30多种,主要农作物有谷子、玉米、莜麦、豆类、阳芋等。全县由北至南,以马坊、积翠为主的北部地区主要发展马铃薯种植和牛羊养殖等农业产业,以麻地会、圪洞、峪口为主的中部地区主要发展谷子、玉米、蔬菜等传统农业,以北武当镇为主的东部地区主要发展旅游产业,以大武镇为主的西南地区主要发展煤、铝等第二产业。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1.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6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0195元、4461元。
流域南部的中阳县资源富区。有甘草、茯苓、党参等300多种中草药材和包括国家一类、二类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钱豹在内的上百种野生动物,其中柏籽羊久负胜名,属“三晋百宝”之一;有煤、铁、铝钒土、石英等20多种矿产资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户,是钢铁生产大县,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市钢铁龙头企业,钢材产能380万吨,2017年产量270万吨;是煤炭资源大县,探明储量49亿吨,以焦煤为主,规划产能2500万吨,2017年产量740万吨;是森林资源大县,森林覆盖率56.6%,林木绿化率71%,是全省第一个核桃经济林、生态林全覆盖县,也是吕梁市第一个获得山西省政府命名的“林业生态县”,全县核桃种植面积20万亩,2017年产量400万公斤。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4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560元、6723元,同比增长6.8%、8.3%。
流域中部的离石区有耕地35.2万亩,天然林占地77.76万亩,森林覆盖率27%,省属4个林场,天然草场60块,总面积71.7万亩。境内已探明煤、铝矾土、铁矿、铝锌矿、铜矿、石棉、高铝粘土等十几种矿产资源。全区含煤面积175平方公里,总储量17.35亿吨,是全国50个重点产煤县区之一,其中4#煤是国内国际市场的紧缺品种,被中外专家誉为“国宝”。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5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35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07元。
流域西部的柳林县是全国优质主焦煤生产基地,煤炭资源质优量大,全县煤炭资源远景储量100亿吨、探明储量54亿吨。铝土矿石总储量超过4亿吨。煤层气预测储量2000亿立方米,探明储量490亿立方米。石灰岩预测储量203亿吨。也是全国著名的大枣大县,全有红枣林28万亩、规模以上红枣加工企业25户。柳林核桃、碗坨、芝麻饼、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也闻名省内外。煤炭工业是该县的主业,有煤矿30座,年生产能力4500万吨,煤矿数量和产能占到吕梁全市的三分之一。火电企业3个,发电装机容量200万千瓦。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6.5亿元,县级公共财政收入完成30.4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5亿元,县级可用财力位居山西省第一。
参考资料
中阳概况.中阳县人民政府.2019-03-29
吕梁市离石区情概况.吕梁市离石区人民政府.2019-03-29
历史沿革.柳林县人民政府.2019-03-28
柳林概述.柳林县政府.2019-03-28
县情简介.方山县人民政府.2019-03-29
2017年经济情况.吕梁市离石区人民政府.201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