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谒金门

谒金门

金门,词牌名,又名“空相忆”“花自落”“垂杨碧”“出塞”“东风吹酒面”“不怕醉”“醉花春”“春早湖山”等,原为唐教坊曲。以韦庄《谒金门·空相忆》为正体,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另有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李好古《谒金门·花过雨》等。

体裁沿革

谒金门,唐教坊司曲名,后用作词调名。西汉武帝以西域大宛马铜像立于皇宫鲁班门外,因改鲁班门称金马门。西汉时的文士东方朔扬雄公孙弘等曾待诏金马门,称“金门待诏”。调名本意即咏朝官等待君王召见。

敦煌曲子词存四首,“开金玉国”一首歌颂将帅武功,“常伏气”一首有“远谒金门朝帝美”当为创调之作。五代十国冯延巳三首,其中一首为传世名篇:“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此调用仄韵,每句用韵,因有三个六字句,使此调表情压抑,悲咽;韦庄此词最能体现调情特点,并为唐宋通用之体。

体裁特征

正体,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以韦庄《谒金门·空相忆》为代表。此若孙词、周词之摊破句法,程词之添字,皆变格也。前段起句,阎选词“美人浴”,“美”字仄声。第二句,袁去华词“开了一半”,“酴”字平声,“一”字仄声。第四句,苏词“茅屋疏疏雨”,“屋”字仄声,下“疏”字平声。换头句,魏承班词“雁去音徽断绝”,“断”字仄声。第二句,吴文英词“锦瑟华年一箭”,“华”字平声,“一”字仄声。第四句,苏庠词“柳浪迷烟渚”,“浪”字仄声。

变体一,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以孙光宪《谒金门·留不得》为代表。此词换头作三字两句,馀悉同韦词。

变体二,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以周必大《谒金门·和从周宣教韵祝千岁寿,请呼段、马二生歌之》为代表。此词前后段第二句俱六字折腰,馀与韦词同。

变体三,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以程过《谒金门·江上路》为代表。此亦韦词体,惟换头句七字,前后两结俱作上一下四句法异。《能改斋漫录》有王安石词,后段第一句“红笺寄与添烦恼”,“红”字、“笺”字、“烦”字俱平声,“寄”字、“与”字俱仄声。

体裁格式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谒金门·空相忆》

中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中平中仄。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中平中仄。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看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谒金门·留不得》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春衫如雪色,杨州初去日。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霞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谒金门·和从周宣教韵祝千岁寿,请呼段、马二生歌之》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梅乍吐,趁宴席、香风度。人与此花俱独步,风流天付与。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好在青云岐路,愿共作、和羹侣。归访赤松辞万户,莺花犹是主。

变体三

格律对照例词:《谒金门·江上路》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江上路,依约数家烟树。一枕归心村店暮,更乱山深处。

中中中中平中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代表作品

唐·韦庄《谒金门·空相忆》

五代十国孙光宪《谒金门·留不得》

五代·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五代·冯延巳《谒金门·杨柳陌》

五代·冯延巳《谒金门·秋已暮》

北宋·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

北宋·黄庭坚《谒金门·山又水》

南宋·李好古《谒金门·花过雨》

南宋·朱淑贞《谒金门·春半》

参考资料

词牌谒金门.搜韵网.2018-02-06

谒金门词牌.古诗文网.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