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生活在树上

生活在树上

《生活在树上》是2020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作文以“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误”为主题,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活在树上》作为一篇议论文,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展开论述。文章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文中所引用的名人和名言,其中大部分与文章内容并无必然联系,只是词藻堆砌,无实际意义。

2020年8月13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通报称,网上流传2020年浙江省高考评卷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及专家点评,引发网民热议。经调查,评卷组作文组组长陈建新老师在评卷结束后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了评卷工作纪律。根据规定,陈建新老师停止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含高考评卷等)。

背景

创作背景

《生活在树上》源自202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题目如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写一篇体验与思考的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评分背景

2020年的高考作文每道试题由2名以上评卷教师分别打分,若2人给分差值超出系统预设的范围,系统会自动将题目给第3个教师评阅。浙江省的语文科目评卷组组长楼含松教授称:“语文科目试题主观性较强,评卷组先进行试评,统一评分标准并制订细则,其他教师学习后进行试评和讨论,其中主观性最强的作文试评达到2天。”浙江省高考评分共有2700余名教师被选调参与。

作品原文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I.“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教育革新

历史上,考生常常迎合考官的喜好,以获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这也对命题和阅卷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应试教育尚未彻底改变之前,考试内容和评卷标准对中小学生的学风和文风产生深刻影响。

在宋代,欧阳修利用知贡举的条件,一方面贬低时文而推崇古文,另一方面录取自己最满意的学生,如苏轼、苏辙、曾巩等人,推动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

因此,需要确立健康的评卷标准,以促进中小学生的积极健康的学风和文风。这样,他们的审美标准也会提升。虽然大家不能天天“生活在树上”,但也应该时刻仰望头上的星空,追求更高的目标。

相关事件

实名举报事件

《生活在树上》爆红后,2020年8月8日,湖北武汉市退休媒体人李未熟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实名举报,称陈建新既担任高考作文阅卷组长,又编写出版高考作文书、开设高考作文指导讲座等,指其“既做教练员又当裁判员”。9日下午,李未熟表示接到了考试院的电话,确认对方收到举报材料,并进行了着手调查。

8月13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通报:网上流传2020年浙江省高考评卷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及专家点评,引发网民热议。经调查,作为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的陈建新老师在评卷结束后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了评卷工作纪律。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九款的规定,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经研究决定:停止陈建新老师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含高考评卷等)。

稿件删除事件

2020年8月2日,高考阅卷工作结束后,《作文新天地》编辑部联合浙江省写作学会,在教学月刊微信公众号上推出“高考作文阅卷组长评高考满分作文”系列稿件,随后又删除了该文章。2020年8月4日,《教学月刊》杂志社一位工作人员回应,删除微信文章,是因为浙江省高考招生工作仍在进行中,当时发布可能不是很合适。

相关争议

满分争议

这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作文曾引发了争议。一些人认为该作文用词晦涩,硬拗名人名言,并不配得到高考作文满分。据说,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而后两位阅卷老师则给了55分。最终,作文审查组的老师认真审阅后,才给了这篇文章满分。这也表明,不同的评阅老师对这篇文章的评价存在差异。该文章行文晦涩难懂,引用了一些未必贴切的充满哲学味的名人名言,呈现出来的最终效果就是故作高深,不接地气。因此文章被刊发后引发较大争议,一些人甚至高喊着要给文章“打零分”。

评卷争议

制度争议

社会舆论由事件延伸到对高考语文制度的探讨,当时新浪微博上“#高考作文考察学生什么能力#”的话题阅读量过亿。作家何大草评价说,高考以考过关为原则,考生冒险写了这篇文章并得了满分,对他来讲已经成功了;并赞赏学生的聪明和胆大。马伯庸也有类似看法:“考生必须施展浑身解数,在极短的时间内给阅卷老师提供一个兴奋点,这个兴奋点要鲜明、清晰、高级并且与众不同。所以写高考作文,策略和平常写文章不一样。”

中央财经大学新闻系副主任陈端指出,如果没有遇到看得懂这篇文章的阅卷老师,文章也有可能不被发现,出现“明珠蒙尘泯然于众”的情况,这种文风并不适合作为导向标杆在高考作文中提倡。有人担忧本文得满分,意味着考生可以“准备几篇极力堆砌辞藻而言之无物的文章,只需要中间夹杂几句点题的话,就可以应对任何作文题目”。通过这一现象,一些媒体也进行了反思:按照高考作文的要求、阅卷标准和其他高考作文的横向比较,大概可以得到满分,但如果通篇使用平实的语句,表达同样的观点,便可能不能获得满分,而作者日常写作时也不会这样写。

在谈到舆论对此事的关注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指出,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强调思辨,一般学生很难有深度的思辨,这篇作文得到高分也主要是因为其思想性和严密的逻辑。他认为,评价作文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事务,网友大多不专业,大家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作文。《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江苏省的一位资深阅卷专家,后者称,拿“一刀切”的标准去要求高考作文过于教条,指出“思想、认识、见解和表达都应该百花齐放”。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易丹则称,高考阅卷老师有自己的标准,不一定是大众的标准;同时认为有争议反而是好事。此外,湖南红网“红辣椒评论”栏目则认为,看似一波三折的打分过程,其实蕴涵着一种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的精神,本次作文的打分过程彰显了高考公平公正的精神。

保密争议

2020年8月5日,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新浪微博中发文指出,高考阅卷评分应当有保密性,所有参与阅卷者均不得向外透露阅卷情况,指出本作文第一时间在刊物上披露“是违规的”。还有教育专家喊话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站出来回应公众的质疑”。

作品影响

教育界影响

高考作文不能“生活在树上”。高考作文是语文教育的指挥棒,对高考作文水平的评判直接影响着中学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价值判断。该作文反映了作者良好的语文基础和综合素养,但作者对好的语言还缺乏正确认识。高考作文评分应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而不是鼓励生僻晦涩、炫技式的语言表达。同时,学生成长中养成的“学生腔”毛病,需要进一步改正。基础教育阶段要倡导一种朴实的语言教育观,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文风。

社会影响

《生活在树上》在语言表达上比较晦涩难懂,为便于更多人阅读理解这篇文章,有一些网民把这篇文章翻译成正常的版本,并加上注释。2020年8月2日,武汉大学外国哲学副教授周玄毅在微博用通俗白话将本文翻译了一遍;8月6日,武汉六中语文高级教师杨幼萍也创作了“翻译稿”。除翻译之外,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与陈独秀中秀才的事情有相似之处。1896年,陈独秀为应付家人的期望前去参加院试,出题者以“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为题,让考生就此写八股文。陈独秀自称当时“用不通的文章来对付”,把文选上所有鸟兽草木的难字和《康熙字典》上荒谬的古文拼凑起来,最终陈独秀因为该文章也被取为秀才。

除《生活在树上》这篇高考满分作文比较晦涩难懂,类似的一些高考作文也被网民发掘出来,如2001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作者是江苏高考考生蒋昕捷,该文采用古白话文体,讲述赤兔马誓死追随名将关羽的故事。与其相似的还有2007年江苏省的一篇高考作文《怀想天空》,两相对比。《怀想天空》在阅卷时,第一位改卷老师给36分,第二位老师给42分,第三位老师给38分,而最后时任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永康给出了53分的高分。网民评价说两篇文章是两个极端,一篇太华丽了,一篇太朴素了,而更多网民相比之下更喜欢《怀想天空》。何永康曾点评称:“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只是极为朴实地记述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

作品评价

正面评价

“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浙江大学教授陈建新评)

作文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点评专家评)

负面评价

这篇约千字的文章中,引用了大量名人和名言,其中大部分与文章内容并无必然联系,只是为了炫耀和装饰。同时,作者还使用了大量新潮的词汇和生僻的古语,其中很多词已经失去了表达意义的功能,只是陈列展览的工具。这种写作方式不够诚实,也违背了“修辞立其诚”的古训。此外,文章中提到的名人大多是西方现当代文化名人,缺乏对中国文化名人的引用和尊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 戴建业评)

中性评价

《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语言的表达和用语上均有些晦涩,但抛开这些,文章也体现了一定的厚度。文中的许多句子并非是死记硬背、机械搬运得来的,能体现出中学生中少有的思想性。从成年人或成熟写作者的角度来看,这篇确实很难称得上佳作,满分的评价可能过高。但这只是一篇高中生应试作文,一名中学生不会有长期且专业的写作训练;在高压的考试环境下一个小时之内更不可能写出精深的著作。作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不小的知识量,且紧扣文章主题行文,应当承认这并不容易。总体而言,《生活在树上》一文因为刻意的“炫技”,阅读体验上并不友好,全文大量生僻词语以及对欧化语句的使用,也不值得提倡,称不上一篇上佳文章。公认文章大家的写作风格多是平实晓畅的,一眼就让人看明白,从不故作高深。南北朝刘勰早就说过,“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寓意深刻的言辞未必要多复杂,简单细小的事情也可以寓意深远。过分的铺陈炫技,反而等而下之了。(光明日报评)

参考资料

“生活在树上”,配不配满分?.百家号.2024-04-13

同学,有话好好说——戴建业评《生活在树上》.澎湃新闻.2024-04-13

“生活在树上”,配不配满分?.澎湃新闻.2024-04-13

浙江公布高考“满分作文”事件调查结果:陈建新老师擅自泄露考生答卷 停止其相关工作.央视网.2024-04-13

高考评卷现场直击,32.6万考生答卷原来这样打分.浙江省教育考试网.2024-04-14

浙江省约2700名教师参与高考阅卷.人民网.2024-04-14

嚆矢.dict.revised.moe.edu.tw.2024-04-13

濫觴(滥觞).汉典.2024-04-13

振翮.汉典.2024-04-13

肯綮.汉语词典.2024-04-13

孜孜矻矻.汉典.2024-04-13

玉墀.汉语词典.2024-04-13

婞直.汉典.2024-04-13

被举报涉嫌利益输送 浙江满分作文阅卷组长回应.腾讯网.2024-04-14

浙江公布高考“满分作文”事件调查结果:陈建新老师擅自泄露考生答卷 停止其相关工作.央视网.2020-08-13

披露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后又删文,教学月刊回应了.百家号.2024-04-14

重磅|高考作文阅卷组长评高考满分作文(一).微信公众号.2024-04-14

嚆矢、振翮、孜孜矻矻……生僻词语“看晕”网友“老到和晦涩同在”-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吵翻天,你看得懂吗.新闻晨报.2024-04-14

睿思一刻•浙江:全民“树下”争论 跟着别人“上树”不如走自己的路.新华网手机版.2024-04-14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大家 “谈” - 成都商报|成都商报电子版|成都商报官方网站.成都商报.2024-04-14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在树上”,公共表达需要下树“说人话”.南方都市报奥一网.2024-04-14

浙江满分作文阅卷组长被举报,曾称“相信会给我一个公正合理的结论”.百家号.2024-04-14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被指“ 不说人话” ?资深高考作文阅卷专家:最美的花应有许多朵.扬子晚报网.2024-04-14

《生活在树上》虽有争议,评分过程却彰显了公正.红网.2024-04-14

高考作文阅卷组长出书教写作受质疑,专家:考试院应作回应.搜狐网.2024-04-14

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回应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争议.教育部网站.2024-04-13

《生活在树上》 产生广泛影响 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语文教育.南方都市报奥一网.2024-04-13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刷屏,很多人直呼看不懂!究竟该不该给满分?网友、学者吵翻天.腾讯网.2024-04-14

辽宁日报.辽宁日报集团多媒体数字报纸.2024-04-14

最燃高中老师:我从来不崇拜所谓的高考状元.荔枝网.2024-04-14

《生活在树上》得了满分,要效仿吗?.澎湃新闻.2024-04-14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热议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封面新闻.2024-04-14

白话解读《生活在树上》:年轻人少指手画脚,多体验生活.澎湃新闻.202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