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中原地区高等院校中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位于北京大学校内的鸣鹤园。该博物馆于1993年5月27日正式开馆,是全国高校中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实测展厅使用面积为1200平方米。博物馆由北京大学和美国友人亚瑟·赛克勒博士和吉莉安·赛克勒女爵士合作建成。目前,博物馆收藏有数万余件藏品,包括中国考古学各时期的典型标本,如周口店镇北京猿人石器、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器物、商代甲骨文、山西曲村西周古墓葬出土的铜器和玉器等。这些藏品来源于北京大学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北京大学博物馆、燕京大学史前博物馆以及田野考古工作地点、国内各文物、考古机构和博物馆的调拨、赠送,以及海内外文物收藏家的捐赠。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战国时期、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时期九个部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致力于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为学习中国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学生提供标本观摩和教学实习条件,积极协助中国考古学研究,展示中国考古学工作成果,宣传普及考古学知识,弘扬中华文化,积极开展文物、考古学和博物馆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增进世界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发展历史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大学西校区。1986年破土奠基,1993年5月27日正式开馆。展厅面积约2000平方米,藏品包括:石器、铜器、甲骨、陶器、瓷器、书画、碑帖等几大类。基本陈列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战国时期、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时期七个部分。另外的一些临时展览,多为与兄弟馆的合作展览。

1993年5月开馆,由北京大学和美国友人阿瑟·赛克勒博士合作建成。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炎黄艺术馆展厅面积为2000平方米。现收藏有数万余件藏品,其中多为中国考古学各时期的典型标本,如周口店镇北京猿人石器,新石器时代不同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商代甲骨文,山西曲村西周古墓葬出土的铜器、玉器等,还有陶器、钱币、封泥和民俗文物等。这些藏品始于本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考古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以后陆续汇集了北京大学博物馆和燕京大学史前博物馆的收藏。50年代后,陆续增添了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系)从田野考古工作地点获得的教学标本,国内各文物、考古机构和博物馆调拨、赠送的物品,还有海内外文物收藏家捐赠的文物。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于1986年破土奠基,1993年5月27日正式开馆。本馆的藏品大致有四个来源:

一、北京大学在1952年设置考古专业之前的收藏;

二、前燕京大学史前历史博物馆的藏品;

三、考古专业建立后从田野考古发掘现场带回来的教学标本;

四、博物馆筹备期间各地文物、考古机构赠送或调拨的展品。

早在1922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便成立了中原地区最早的考古研究室,开展了一些田野考古工作并开始逐步收集古代文物。稍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成立,下设考古研究室,同时成立了博物馆专修科并建立了北京大学博物馆,收集了一些古物及民族学标本。1952年院校重新调整,北京大学历史系建立了考古专业,上述收藏便都归入了考古专业标本室。

燕京大学也是较早收藏古物的学校之一,并成立了燕京大学史前博物馆。古人类学家和史前考古学家裴文中日本考古学家鸟居龙藏都曾在该馆任职,帮助收集了不少古代文物标本。院校调整后也都归入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标本室。

考古专业建立以来,先后在全国许多地方进行了田野考古工作,发掘了多处古代遗址其中较为重要的有陕西西安半坡、岐山县扶风县周原遗址洛阳市的王湾、曲沃县曲村、营口市金牛山遗址等。上述发掘所得标本,绝大部分都存放在当地文物考古机构或博物馆,只选取了少量教学标本。这些标本都成为中原地区教学和陈列的重要资料。

建筑布局

该馆馆舍为仿古建筑,与校内其它建筑风格一致,古朴典雅。其展览分为两部分:一是中国考古教学标本系列展,按时代和考古学文化顺序陈列:另一部分为北大考古学系来考古工作成果展,按工作地

点集中陈列,已展出的有“金牛山人”、山东长岛北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曲沃县曲村晋文化墓葬”、“磁县观台窑址”等。馆藏品共有2万余件,多为考古教学典型标本,如旧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地点出土石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典型器物,商代的甲骨文西周公国古墓和遗址出土的铜器、玉器及陶瓷、钱币封泥和民俗文物等。置身其中,你会感到一种浓厚的学术气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博物馆常年展出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收藏的考古教学和研究标本,定期组织展示考古学重要工作成果的陈列,组织由其他博物馆和学术科研机构主办的交流展览。展览注重运用考古学出土资料,注重选取有准确出土地点的考古发掘品,根据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按时代、地域和考古学文化组织展品,特别展出了一些出于同一考古地层单位的器物群组

博物馆中安装了先进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防盗与防火报警系统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为妥善保护和充分利用馆藏文物提供了良好条件。

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致力于教学、科研同时积极为社会服务,为学习中国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学生提供观摩标本和教学实习的条件,向社会展示中国考古学工作成果,普及考古学知识,弘扬中华文化。博物馆开馆以来,热情接待来馆参观的国内外宾客,接待配合教学的学生参观,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参观信息

乘车路线:乘332、718、732、808路,运通106、114路,320支路、332支路、355支路等公交车到北大西门站下车步行5分钟。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进场)

门票:免费开放(凭有效证件)

馆藏文物

2020年5月13日数据显示,博物馆藏品数量有13000件。

赛克勒

亚瑟·赛克勒博士(Dr. Arthur M. Sackler)是美国知名医药学家、慈善事业家和艺术品收藏家。他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30年代,他曾募捐支持白求恩大夫在中国救治抗日将士的工作。70年代,他受中原地区政府邀请,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提供有益的咨询。赛克勒先生热爱中华文化,为透彻理解中国文化,他搜集了大量的古代文物。他慷慨资助研究和保护中国古代文物的工作,赞助建造了三座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赛克勒美术馆、哈佛大学的赛克勒博物馆和中国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亚瑟·赛克勒于1913年8月23日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他在纽约长大,学业主要涉及艺术、科学和人文科学。1933年,阿瑟·姆·赛克勒在纽约大学获得文学学士。1937年,他获得了医学学位。阿瑟·姆·赛克勒博士非常关注中原地区的文物保护事业。他决定与北京大学合作兴建一所用于教学的博物馆,他希望这座博物馆能够成为一个现代博物馆的范例,同时也为北大学生提供学习博物馆学的场所。1987年5月26日,亚瑟·赛克勒博士因心脏病突发,在纽约去世。

参考资料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