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亚大村
俄亚大村隶属于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是俄亚乡政府所在地,地处云南丽江、香格里拉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四川稻城、木里藏族自治县5县的交界处,被称为“鸡鸣两省五县”。俄亚大村古寨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森林面积2168.37公顷,草地面积3283.4公顷,耕地面积150.3公顷,驻地龙达河东岸,距木里县城约287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共计243户1490人。(截止2022年6月)
俄亚大村海拔1900米左右,气候温和。四周被重重的高山和金沙江、无量河、龙达河环绕。俄亚大村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全部是纳西族原住民,俄亚大村是迄今为止纳西族民俗文化保留最完整古建筑保留最原真的地区也是中国纳西文化习俗唯一“活化石”——世界罕见的蜂窝状建筑群,堪称“世界仅存,中国唯一”,俄亚大村有,更有着最原汁原味的东巴文化。
俄亚大村是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落”、第四批国家传统村落,享有“纳西古寨,秘境俄亚”的美誉。
历史起源
很久以前,俄亚大村本来荒无人烟,没有人居住,只有茂密的森林和各种各样的野兽。十四世纪末,有一个叫瓦赫嘎加的人,他是丽江木氏土司的管家。那段时间,木氏土司的势力很大,其管家的地位自然很高。每年,瓦赫嘎加会在俄亚待数十天,目的是打猎。为了蹲守猎物,他经常在苏打河岸山崖上搭建一个简易的棚子,吃住都在这里。一天,看着周围比较肥沃的土地,他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念头:在这里撒下种子,可能会有庄稼长出来。有了想法之后,瓦赫嘎加立即行动。他淘米做饭时,恰好米中有几粒谷子,于是他把谷子撒在周围的泉水边,看它们是否能发芽、生长、结谷穗。没想到,等他秋天再来泉水边时,看见了几株结满了谷穗的水稻。瓦赫嘎加非常激动,心里想着:既然此处能长庄稼,可不能浪费了这块宝地,得让人来开辟。瓦赫嘎加回到丽江,迁移了一部分当地人到俄亚地区定居。丽江市的纳西族人来到俄亚大村,带来了种植技术和先进的文化。
从那以后,纳西族人在俄亚繁衍生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一直到现在。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俄亚大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境内,是俄亚乡政府所在地,地处云南丽江、香格里拉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四川稻城、木里藏族自治县5县的交界处,被称为“鸡鸣两省五县”。
气候
气候温和,适合人类居住。
地形地貌
而俄亚大村的地理环境是俄亚乡比较好的,它的海拔1900米左右。俄亚大村的前面龙达河,俄亚大村,坐落在龙达河的北岸的山坡上。
自然资源
在俄亚大村的前面流淌着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它叫龙达河。龙达河(又称苏打河),发源于俄亚乡与中甸县浪都乡交界处的松多垭口东南约3公里的“池堆”(藏语,意为出水的地方),向东南经端坡坝子、克拉坝子、扎叶、益古、芝纳、俄日、苏打,在肯昨与东义河汇流。龙达河盛产黄金。据县志记载,曾经有一个龙达金矿。龙达金矿一直停办至解放初。解放后,1958年木里人民政府重新开办金矿,到1960年停办。
行政区划
俄亚大村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是俄亚乡政府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513422
人口
俄亚大村共计243户1490人(截止2022年6月)。全部是纳西族原住民。
经济
俄亚大村纳西族的经济生活,是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生活,他们的生活来源,是农业生产的收成,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阳芋、荞麦、豆类等。牧业居第二位,主要喂养牛、羊、猪、马等。此外,俄亚人还从事驮运、纺织、制革、淘金等传统家庭副业。经济来源主要靠运、做挖金工。摩托车、电视等现代化产品逐渐出现在俄亚大村,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也慢慢接受了新鲜事物,马和骡子仍然是当地人非常重要的运输物资工具。
俄亚大村依托独特的资源发展起了旅游,寨子里有村民建起了民宿和饭馆,还有村民开始了手工艺品加工。每年秋季登高远望,家家屋顶上晾晒的玉米和粮食,绘就古寨最漂亮、色彩层次最丰富的丰收图景,也吸引来四面八方。
现在全村约有近百名“网红”每天通过互联网积极、努力地向全世界推介大村的风俗习惯和中国传统村落群,增强了外界对大村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的了解。俄亚大村有近百位村民通过互联网开展直播,售卖当地特色农产品,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了纳西文化。
交通
俄亚大村有优势地理位置,地处泸沽湖、香格里拉市和稻城亚丁等景点中间位置,在游客们往来的必经之路上。俄亚大村面向龙达河,在大村的村口有一座桥,连接着俄亚与外界的通道。过桥往东南方通往水洛河,过溜索,是一条去木里县城的路;过桥沿龙达河往西是一条更为艰辛的路,它通往云南省。俄亚人就只能沿着这两条小道,靠着马帮,实现他们与外面世界的沟通。
由于俄亚大村地理位置特殊,距离木里县城只有200多公里,但村民们去县城需要8天时间,回来也要花8天。一来一去,半个月过去了。因此,绝大部分人一辈子没有去过县城,去得最远的地方是隔壁村子。再加上周围都是大山,山势陡峭,道路崎岖,他们生活相当闭塞。根据日出以及日落计算日子,不像外界一样今天是多少号,明天是多少号。
2010年俄亚公里修通,俄亚大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到木里藏族自治县需要八天,通了公路之后只要8小时。
这里基础设施薄弱,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俄亚乡于2022年做了详细国土空间规划,为该乡发展指明了总体方向。在此基础上,俄亚乡还计划通过重建土司府和打造灯光夜景,提升俄亚大村旅游品质。此外,计划在距离俄亚大村40公里左右的位置开发溶洞景区,让游客们的游览体验更加完整。对于未来发展,尽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是我们面临的发展瓶颈,只要交通条件改善了,再加上原风原貌上的特色亮点打造,相信俄亚一定能成为大香格里拉经济带上的一个亮点。”
社会事业
教育
俄亚纳西族乡驻地俄亚大村有中心校1所。(截止2012年)
通讯
俄亚大村通了现代互联网。
文化习俗
居住
俄亚大村保留了很多纳西族人的习俗,在村子里可以看到用石头垒砌而成的房子连在一起,是世界罕见的“蜂巢状”建筑。它的建筑确有其精妙之处,近二百座房子,像蜂巢一样横竖成行,从外观上看不到房子的内部结构,只见着朝向龙达河这面的一个个蜂眼由这些数不清的蜂眼组成一个巨大的扇形蜂巢。俄亚人的住房是木石结构的土掌房,以块石砌墙,用木柱作支撑。房屋一般三层,最底层为畜厩;中间一层为主屋,用木板间隔,房中间是火塘和火铺,卧室、仓库均在这一层;最高一层为草楼和黏土晒坝,草楼是给家里的年轻男子住的,成年男子每个人都有一间。在房屋建筑中,和周边民族不一样的是他们独特的独木梯。这种独木梯,用一根圆木凿制而成,根据上下楼的不同高度来决定独木梯的长短。从远处看,一根根圆木,像是房屋的连接件。上下时,一不小心,就会从上面掉下来。整个俄亚大村的房子,一间一间紧紧相连,一排房子与一排房子之间的过道大约只有一米左右。也就是说,大村的近二百座房子之间,没有一条大路,只有这些小道,将大村连成一片。每家人的土掌和另一家的土掌几乎是接在一起的,只要上到一家人的土掌上,就可以走遍俄亚大村。
山的对面,是俄亚大村人耕种的农田和土地,两者之间隔了一条大河。村子所在的那座山,河堤用石头垒得很高,以防外人进来。要想进村,必须过桥。之前,桥是用实木板制成的。如果有人入侵,方便村民们及时砍掉或者烧掉桥,这样入侵者就无法进入村子里。后来,木桥换成了窄窄的石桥,小车无法驶入,只能步行进村。俄亚大村人去耕地,最近也要走半个小时,远的要走半天。一来一回,需要花很长时间。为了节省时间,他们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在耕地周围修建房子,农忙时就住在这里,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忙时,他们再回河对面的房子里居住。随着俄亚大村的人口越来越多,原先建的房子面积有限,又无法扩建,村民们就把耕地周围的房子修成三层小楼。同样最底层用来喂牛、马等牲畜,中间的住人,顶层存放粮食。
饮食
俄亚大村人的主食是牛肉和羊肉、稞麦面,青稞是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一年到头,他们的餐盘中很难见到蔬菜。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是早茶,一般来说,他们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煮茶,弄好后分给一家人喝。吃东西之前,俄亚大村人会先在灶台周边放置一些碎的食物,用来祭神,表达对神的感谢和敬意。没有冰箱的年代,他们便把各种食物腌制起来风干,放在库房。比如当地有一种叫“猪膘肉”的特色食物,人们杀猪后去除猪毛、猪下水和骨头,在猪肚子里撒盐和花椒腌制,再缝合起来保存。这种保存方式,据说肉放十多年不会坏,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每当有重要客人来,他们就会拿猪膘肉出来招待对方,以此表达对对方的重视。当地人非常淳朴、善良、热情,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他们到对面山上干活时,从来不会锁门。他们不担心家里的东西丢失,因为村里人不会行窃,也相信村外的人跟他们一样善良。外人到村里后,可以随意在任何一家坐坐,弄点儿水喝和吃的。要是碰到主人在家,他们会热情地招待,拿出黄米酒和糌粑给客人吃。外人来访,他们不会觉得被打扰了,反而会很感动,感谢有人到他家做客。
马帮
马帮,是当地人与外界交流的唯一途径。他们生活所需的东西由马帮负责购买,然后运送回村里。而他们要卖的农作物、牲口,也是依靠马帮运送出去卖钱。马和骡子,是当地必不可少的东西。家里马和骡子的数量,是一家人财富的象征,它们数量越多,家里越有钱。驮马对俄亚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生产劳动的帮手,更是俄亚人经济来源的可靠保证。马帮主要是从外面将生活必须用品运回俄亚,一般是有多少要运的东西,便组织多少马匹去驮运。在过去马帮出去是没有多少东西驮运的,直到现在要到俄亚去的人,带了信,才会有马帮到河边来接。现在的马帮收入要多些了。一是来的人比过去多了,再就是乡里和学校都有小卖部,所以马帮有了一些周定的收人。但是,这种收入不是哪一家,或哪一户的,村子里有规定,按次序排队,以保证每户都有收人。尤其是有人要进俄亚,不管人多人少,一般情况下,谁驮进来的,谁就送出去。
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在俄亚跟百姓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密不可分,大村古寨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东巴文化和纳西古老民俗。例如,根据纳西历法测算过年时间,10~12岁小孩在年前举行的成年礼仪式;根据不同人不同情况所举行的各种葬礼仪式、婚礼仪式、“素库”、驱鬼灾、婴儿取名、占卜凶吉等仪式。古寨还保存着纳西族较为传统的畜牧、农耕、饮食、居住、服饰等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外众多民俗、民族研究学者及东巴文化爱好者的向往之地。
东巴祭司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目前整个俄亚全乡有接近50位东巴祭司,俄亚大村有18位。纳西族有自己的文字,即“东巴文”。这是十分古老的象形文,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东巴舞别具特色,多在祭祀、丧葬和其他宗教活动时由东巴集体表演,宗教色彩甚浓。纳西族传统歌舞“金佐唑”被列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男女均喜欢喝黄酒、喝罐罐茶。吃饭时,全家围坐在火塘周围由主妇给每人分一份饭食,在火塘周围食用。过年前做猪膘、煮黄酒也是纳西族的传统。“俄亚民俗”和“木里纳西族东巴纸制作技艺”被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平常的生活劳作外,年长的东巴祭司向年轻的徒弟教授东巴纸的制造技艺,让年轻一代的东巴祭司熟练东巴经书的写和诵。纳西妇女一代一代地传承麻布服饰的制作技艺,使其从未中断。2019年俄亚大村又恢复了失传60余年的祭天仪式。近年来,俄亚乡小学聘请非遗传承人、民间手艺人进入校园授课。并在俄亚乡小学少年宫活动中心修建了东巴造纸坊,安置了织麻布机,开设东巴象形文、纳西歌舞等课程。在传承保护纳西文化方面,当地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
对于俄亚的纳西人来说,东巴文化贯穿整个到日常生活中。“成人礼”、祭天、祭祖、祭神、婚丧、驱鬼禳灾、婴儿取名、占卜凶吉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东巴”。“东巴”,即纳西民间宗教的祭司,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俄亚人至今还使用象形文字,他们称自己的文字为“斯交鲁文”,意为“木迹石印”,即写在木石之上的记号或木石文字。与丽江市等其他纳西族聚居区一样,这种文字也一般为“东巴”所独通,因此得名东巴文。
俄亚纳西有自己的历法,是一种月亮历法。每年冬至前后,村里的东巴和会看星象的十多个乡贤,陆续把各自的观测结果和意见告诉一位东巴的“领导”,“领导”再根据自己的历法和星象来推算确定下一年的历法。
东巴文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共有1300多字,它集书画于一体,线条流畅,笔法简练,这种文字一般为东巴所独通,因此叫东巴文。从文字形态发展的来看,它比比甲骨文还要原始。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有了纸,这些符号图象才被写在纸上。
“守楚”图腾
在俄亚大村村口,有一个“世界仅存,中国唯一”的高大建筑图腾,据当地东巴(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介绍,这个在纳西语里叫守楚(音),是鸟类之王,意寓守护一方的神兽,不让病毒灾难进来。整座古村建筑群就像一只雄鹰,村头的山岩古堡是鹰头,两边的寨子是鹰的翅膀。
奇特婚姻
中国历史上,“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世界上仍有不少国家存在“一夫多妻”,尤其是伊斯兰教国家,例如卡塔尔、伊拉克等国家是一位男子拥有多位妻子。“一夫多妻”对应的是“一妻多夫”,实行“一妻多夫”制度的国家或地区比较少。与中国接壤的尼泊尔,以及斯里兰卡中部山区、少数非洲原始部落的女性,有两个或者三个丈夫。“一夫多妻制”在中国实行了数千年,直到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后,这种堪称“陋习”的婚姻制度才逐渐消失。而“一妻多夫制”在此俄亚大村仍未彻底消失。
纳西族既有“一夫多妻”,也有“一妻多夫”。但俄亚大村的纳西族人,只有“一妻多夫”,在当地被称为“伙婚”。俄亚大村的土地相对比较贫瘠,人们生存的环境艰苦且恶劣,生产力有限,没有办法养活大多数家庭成员。如果把劳动力和家产分出去,一家人的生活就会更加艰难。俄亚大村的伙婚,必须是同姓的亲兄弟才能娶同一个女子为妻。当然,妻子是家族中地位最高的人,大事小事儿基本上都是由她说了算。因此,俄亚大村的女性比男性地位高。在俄亚大村,结婚没有彩礼一说。不过,他们会找“东巴”看一个吉日。东巴是村子里最德高望重的人,意为“智者”,祭祀、婚丧嫁娶、婴儿取名等事情都是由他负责。当村民们找到东巴后,他会拿出传承了百年的古书,翻看上面的象形文字,当地人称之为“斯交鲁文”。据了解,东巴文的起源可能比甲骨文要早,是人类文字的“活化石”。东巴看好了吉日,男女双方家里开始筹备结婚的事情。俄亚大村的人婚礼很简单,没有长长的接亲和送亲队伍,一般只有三个人。“歌手”走在最前面,负责在婚礼过程中用歌声表达对新人的祝福;中间是与新人属相相符的人,他能给新人带来好运;最后是新郎或者新娘的父亲。亲朋好友的贺礼很少出现现金,大多是送自己织的麻布。而麻布是做他们服装的主要原材料,他们认为送麻布更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和祝福。结婚的第二天,新人就恢复正常生活,该干活干活,该跑马帮跑马帮,没有蜜月。未接触外面社会之前,俄亚大村的女性至少有两个丈夫。
随着经济的发展,俄亚大村生活习惯、习俗有了变化,但俄亚大村的风景没有变,没有商业化的东西出现在村子里。2021年3月初,俄亚大村入选“四川省最美古村落”名单。
风景名胜
纳西古寨,俄亚秘境
俄亚大村有中国纳西文化习俗唯一“活化石”——世界罕见的蜂窝状建筑群,高山与大河将这里与外界长期阻隔,使得俄亚大村成为中国众多村落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整个村子依山而建,自成一体,房屋纵横交错,鳞次栉比,彼此相连。房屋间留有可供人畜通行的通道,相邻的院墙都有一根独木梯相连,从一户人家进去,就可以走遍全村。这是一种团结的象征,同时也可防盗,防止外来入侵。
获得荣誉
俄亚大村是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镇”、第四批国家传统村落,享有“纳西古寨,秘境俄亚”的美誉。
参考资料
俄亚大村:蜂巢古寨 遗世独立.cctv.2024-01-30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凤凰网.2024-01-30
俄亚大村.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2024-01-31
秋天,一起去邂逅诗意村寨!.微信公众平台.2024-01-30
中国最后的“伙婚”村落:一半家庭都是一妻多夫,他们如何生活?.百家号.2024-01-30
>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01-31
四川凉山俄亚大村:古老村落的“网红”经济.腾讯网.2024-01-31
多点发力 推进凉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1-30
你可曾听说俄亚大村.今日头条.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