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中学
江苏省东台中学创立于1905年,是江苏省的一所重点中学。1964年,该校被列为江苏省48所试点中学之一,1980年被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99年1月,该校更名为“江苏省东台中学”,2000年底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学校。2013年更名为“江苏省东台中学教育集团”,在东台市城东新区建新校址,分两个校区:城东校区(从13级开始招生)和北海校区(从13级起,招收原东台市第一中学新生)。该校是江苏省的一所重点中学,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并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
办学历史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东台市县城创办了中学堂一所,是省内最早的官立中学之一。初名东台县中学堂兼师范学堂,1906年又设立初级师范学堂一所,人称“两堂”,均设在魁星楼内,夏寅官兼任两堂堂长,是江苏省创办最早的普通中学之一。学校曾先后更名为东台县立初级中学、东台县立中学(东台母里师范后与东中合并改为乡村师范科)、东台中学、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东台中学、苏北东台初级中学、东台县中学、东台县第一中学、东台市中学、江苏省东台中学等。
发轫之期
东台中学初名“东台县中学堂兼师范学堂”(俗称“两堂”), 系清末“两江学务处”批准建立的官办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秋,学堂正式开校,
辛亥革命(1911)后东台县成立民政署,接管了“两堂”学务,民国元年(1912)起改称学堂为学校,校产校舍均登记入册。民国初建,学校突遭意外事故,经管人卷款而逃。
清末状元、民国实业家张謇的热心关注。张的母亲是东台市人,为报效母亲故里,他于1919年在东台恢复师范教育,办起了“母里师范”。
当时东中魁星楼的校舍仍在,母里师范首任校长张詧便向东台县公署暂借魁星楼作校舍,于1920年开班上课。1921年,母里师范新建的校舍在东台城郊王家舍落成,校址即由魁星楼迁往王家舍。迫于社会呼声和张謇独资办师范的影响。
到1924年时,东台县公署决定恢复中学教育,在东中原址魁星楼复办了“东台县立初级中学”,聘旅日留学回乡的杨琬先生担任校长,并于1925年开班上课。自1924年起,东台市终于完全恢复了中学和师范教育,形成了东台中学和母里师范两校并存的格局。
1927年初,在复旦大学东台籍学生、共产党员黄逸峰的领导下,组织东台中学和母里师范的部分进步青年,成立了“C.Y(共青团)东台中学、母里师范联合支部”,配合国民大革命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张謇逝世后,母里师范终因经费匮乏于1928年停办,王家舍的全部校舍校产均赠归地方政府。
1929年,东台县政府将王家舍原母里师范的校舍校产划归东中。
1930年,东中改校名为“东台县立中学”,设中学和师范两部,中学部在魁星楼(改名览胜楼),师范部(乡师科)在王家舍。
1930年,东中国文教师、清末举人陈培寿(字辅卿)作《校歌》,歌云:“览胜楼何高高兮,校之中央;有阶梯之可登兮,万方斯望;集合九区佳子弟,雍容肃穆志坚强。学兼中外兮,文化发扬。如琢如磨兮,与世偕藏。”同年出版首期校刊《东钟》。
1935年东中停办乡师科,校本部迁至王家舍,校名又改为“东台县立初级中学”。
1938年3月,日军第一次入侵东台市,烧毁东中王家舍校舍。同年7月,东中师生乘日军南撤,迁回魁星楼旧址复课。次年,东中迁至安丰;后迁至堤西南朱庄、赵家庄(原属本县时堰区,今属兴化戴南区);再迁至溱潼镇、湖北口、开庄等地。1943年后,在堤西办学的东中处境日艰,难以开展正规中学教育,改为“东亭补习学社”。1943年9月,苏中抗日民主政权为坚持敌后办学,将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栟茶原属东台县)迁至东台许河鲁灶。1944年春,又与转移到鲁灶办学的如皋中学、邱升中学、南通中学、紫石中学合并,成立“苏中二分区联合中学”(简称“二联中”)。1944年11月重新划区,改称“苏中四分区联合中学”(简称“四联中”)。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四联中”解散,师生分别回各县复校,“四联中”的部分东台市籍师生则返回东台县城。当时东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已没收汪伪时的初中校舍,师生们就在台城旗杆巷恢复了“东台中学”,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的东台中学。县长董希白兼任校长,原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长、四联中简师班的负责人何晴波担任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主持主持学校工作。1946年夏,中国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东台县民主政府所办的“东台中学”由台城转移到三仓墩塘。同年10月,国民党县政府迁至台城,也在旗杆巷东中校舍内续办起“东台县立初级中学”。1947年夏,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各地动员参军参战,墩塘的东中师生积极响应,部分教师和大部分学子投笔从戎,《江海导报》、延安人民广播电台均专题报道褒扬。
发展之期
1948年秋东台解放,东台县人民政府又一次接管了台城旗杆巷校舍,东中也由墩塘迁回旗杆巷,更校名为“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东台中学”,由何晴波担任校长。1950年更校名为“苏北东台初级中学”,同年在台城体育场边建四个教室上课。1952年征地百余亩,在台城体育场东兴建新校园。1953年迁入新校园开课,同年秋,东中增设高中部而成为完中,副县长朱明熙兼任校长,当年招收高一新生两个班,改校名为“东台县中学”。1964年,东中被列为江苏省48所试点中学之一,开办了二年制高中试点班。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东中停课两年多,学校元气大伤。1968年11月,东中高中部师生步行百余里,至黄海之滨八里风洼处,开荒创建农村分校,起名为“东台县中学红卫兵战校”。1969年4月,东台县革命委员会决定“两校”分开,将海边的东中农村分校命名为“东台县红卫兵战校”,专招高中学生;台城的“东台县中学”保留原名,只招初中学生。
1974年秋,东台县革命委员会又决定将“红战校”并入东中,合并后的校名仍称“东台县中学”,校本部设在台城原址,海边的校舍又一次成为东中的农村分校。1978年东中改名为“东台县第一中学”,同时,海边的农村分校与校本部脱钩而另办职中。
腾飞之期
改革开放后,东中于1980年被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84年9月又恢复了“东台县中学”校名。1988年东台市撤县建市后,东中更名为“东台市中学”。
1997年,东中在城南惠民路设分校,初中部迁往分校。1999年1月,东中更名为“江苏省东台中学”。2000年,东中在台城东亭北路东征地213亩,创建新校区。2003年,东亭北路新校区基本竣工,高中部相继迁入,初中部则返回新东西路老校区。2004年完成了新老校区的交替和高初中部的全面整合。为适应社会办学需求,在原有“东台市实验初中”的基础上创办了“东台市实验中学”(民办)。2009年,在东台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均衡教育的背景下,“东台市实验中学”整合台城初中,成立了“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初中),并与江苏省东台中学(高中)脱离关系。
2013年,江苏省东台中学组建江苏省东台中学教育集团。集团旗下有两个校区:江苏省东台中学城东校区和江苏省东台中学北海校区。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学校城东新校区占地213亩,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在校学生近4000人,教职员工500多人,其中全国劳动模范、特级教师以及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100多人,学校现任校长是邹施凯。
学校有两个学生食堂,分别为后勤中心的一楼和二楼。本次对外招标承包的是一楼食堂(包含茶水供应和浴室)、二楼食堂两个标段。食堂有完整的设备设施。承包期间的损坏、丢失由承包单位自行负责修理和赔偿。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2004年高考,东中考生达600分和本一线上总人数为全省之冠。2005年又有新的建树,在全国奥赛(江苏省赛区)中全面丰收,先后18人次荣获一等奖;有13名考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所录取。
学校荣誉
自创办以来,学校被多次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正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不断追求在做大中做强,在生存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为争取现高的目标而努力。
参考资料
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江苏省东台中学.江苏省东台中学.2024-10-15
卢惠斌.江苏省东台中学.2024-10-15
另起一行 我是第一.江苏省东台中学.2024-10-15
江苏省东台中学.ycdt.jszwfw.gov.cn.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