鵟雕
鵟雕(学名:Geranoaetus melanoleucus),隼形目鹰科鵟雕属的一种大型猛禽,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总分布区域是6,810,000平方公里。鵟雕是鵟亚科中体型最庞大的物种之一,具有长长的翅膀和楔形尾巴,是草原上的“守护神”。有两个亚种:东部亚种,居住在委内瑞拉西北部和南美西部的大火地岛,以及指名亚种,居住在巴西南部和东部,巴拉圭,阿根廷东部和乌拉圭。
形态特征
鵟雕体长80厘米,翼展175至200厘米;体重1700克。属大型福特猛禽,是鵟𫛭亚科中体型最庞大的物种之一。它们具有长长的翅膀,楔形尾巴和光秃的大腿。条纹羽毛与其特殊的形态有关,可以立即识别它。两性相同。但雌鸟比雄鸟重25%。幼年与成鸟非常不同,只有在第三年或第四年后才能充分长出成鸟的羽毛。
鵟雕头部、颈部和上体为灰色石板至灰黑色。胸部的羽毛通常有稀疏的白色斑纹。在次级飞羽上可以看到具光泽的线条。脸颊和喉咙的底端则较浅,肩部灰色,有较暗的细条纹。尾部有一个窄带。黑色的胸部与腹部和白色的次尾部形成强烈对比。在安第斯山脉生活的亚种,下体的底部是没有精细的羽纹,而在其他地区生活的亚种,此处是纯白色的。
亚成鸟的头顶和颈背有白色或肉桂的灰褐色。眉纹很漂亮。背部、肩骨和肩膀的羽毛都有浅红色的边缘。灰色尾巴有斑点。喉咙和胸部最初有深褐色的细条纹,后来覆盖着小斑点。然而,与大腿、腹部和肛门区域相比,这些最后的部分看起来非常密集,而这些区域有很强的黑色。
第二年的亚成鸟保留了它们最初的羽色。然而,在换羽时,腹部开始变得暗淡,带有狭窄的暗带。
第三年的亚成鸟已经换了全身羽毛。尽管如此,它们的黑色胸部与其父母的下半部分的底部没什么区别。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南美洲,总分布区域是6,810,000平方公里。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
栖息环境
鵟雕栖息在林地、草原、草地和沙漠。在草原,山坡和岩石高地上最常见,从9°N到56°S,海拔1,600-3,500米,最高达4,600米。指名亚种栖息于干燥的森林、荆棘丛生的林地、稀树草原、草地、沙丘、半沙漠灌丛、山区沙漠和丘陵地区狭窄的地段。而西部亚种喜欢栖息于陡峭的岩石山脉,峡谷区的山坡。它们也在草原周边生存。但几乎不会进入帕拉莫地区,这是一种由树林线和永恒雪线之间的高山草甸组成的新热带生境。
生活习性
鵟雕通常独居或成对生活,但也可以聚集3-5只的家族小群。平常孤独在高空飞行,偶尔潜水,杂耍在这个物种中并不常见。狩猎是通过在飞行中觅食并落到地面捕捉猎物来完成的。食物包括小型哺乳纲,如啮齿动物、兔子、豚鼠、狐狸和粘毛鼠(与短尾绒鼠密切相关的另一种啮齿动物)以及鸟类,其中一些包括穴小鸮和雉类。蛇、蜥蜴、昆虫和腐肉也是其饮食的一部分。
繁殖
筑巢季节因地区而异。鵟雕用嘴叼来树枝砌成一个大巢,直径约为85厘米,可以连续使用多年,在这期间会不断修筑,巢则会变得更宽更大。国家体育场被放置在悬崖上,在一棵大树或巨人柱的顶端。每窝产卵2枚,通常孵化约30天。幼鸟留巢的时间不确定。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