鵟雕属
鵟雕属是鵟亚科中体型最庞大的物种之一。
形态特征
鵟雕属共有3个物种。体长50-80厘米,翼展110-200厘米;体重880-1700克。属大型福特猛禽,是鵟亚科中体型最庞大的物种之一。它们具有长长的翅膀,楔形尾巴和光秃的大腿。条纹羽毛与其特殊的形态有关。两性相同。但雌鸟比雄鸟重25%。头部、颈部和上体为灰色至灰黑色。胸部的羽毛通常有稀疏的斑纹。在次级飞羽上可以看到具光泽的线条。脸颊和喉咙的底端则较浅,肩部有灰色、棕色或绣红色的羽毛,有较暗的细条纹。尾部有一道窄带。胸部与腹部或为白色或为浅灰色,与次尾部形成强烈对比。
亚成鸟的头顶和颈背有白色或肉桂的灰棕色。背部、肩骨和肩膀的羽毛都有浅红色的边缘。灰色尾巴有斑点。喉咙和胸部最初有深褐色的细条纹,后来覆盖着小斑点。然而,与大腿、腹部和肛门区域相比,这些最后的部分看起来非常密集,有很重的黑色。幼年与成鸟非常不同,第二年的亚成鸟保留了它们最初的羽色。然而,在换羽时,腹部开始变得暗淡,带有狭窄的暗带。只有在第三年或第四年后才能充分长出成鸟的羽毛。
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
栖息环境
栖息于干燥的森林、荆棘丛生的林地、稀树草原、草地、沙丘、半沙漠灌丛、山区沙漠和丘陵地区狭窄的地段、陡峭的岩石山脉,峡谷区的山坡。在草原,山坡和岩石高地上最常见。平均海拔从地平线至3500米,最高达4600米。通常喜欢阳光充足有稀疏树木的地区,有时出现在耕种的山坡上,河边的树林附近,山脚下潮湿的森林中或者生长山毛的地区。
生活习性
通常独居或成对生活,但也可以聚集3-5只的家族小群。平常孤独在高空飞行,通过滑翔飞行捕获猎物。在时也静止在天空中,翅膀与强风相对,会在50-100米的高度利用气流实现的滑翔飞行,可以适应捕捉猎物的需求。可以捕获地上或空中的动物,狩猎通常在日出和日落后进行,而空中狩猎通常在下午进行。成年鵟雕通常长期在一个地区活动,而亚成鸟则更加具有游牧性。活动的区域相当大,可以远远超出筑巢地点的界限。
狩猎是通过在飞行中觅食并落到地面捕捉猎物来完成的。很少徘徊。食物包括小型哺乳动物,如啮齿动物、兔子、豚鼠、狐属、鼠类以及鸟类,其中一些包括穴小鸮和雉类。
分布范围
分布于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阿鲁巴、巴巴多斯、伯利兹、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家、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马提尼克岛、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马共和国、巴拉圭、秘鲁、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国、乌拉圭、委内瑞拉、智利、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
繁殖方式
筑巢季节因地区而异。筑巢方式是用树枝堆成一个大巢,直径约为85厘米,可以连续使用多年,在这期间会不断修筑,巢则会变得更宽更大。鸟巢被放置在悬崖上,在一棵大树或巨人柱的顶端。有时也会将鸟巢建在电线杆上或位于难以接近的山坡上的灌木丛内,其上覆盖着绿色的树枝叶。这种福特猛禽的巢穴在地面上非常罕见,但偶尔也会发生。每窝产卵1-3枚,通常孵化约30-39天。幼鸟留巢时间49-52天。
下属物种
种群现状
该属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参考资料
Geranoaetus Kaup, 1844.BioLib.cz.2018-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