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诸佛宝塔
十方诸佛宝塔,位于朝阳区王四营地区乡马房寺村东北角,是一座八角九层密檐砖塔,塔坐北朝南,塔高25.18米,塔座高3.2米,塔周长约24.9米,拱券形门洞,洞高1.78米,门洞外的正上方刻有楷书“十方诸佛宝塔”石匾,塔心呈圆锥形。塔前原有一座延寿寺。
历史沿革
《重修古刹延寿寺十方诸佛宝塔碑铭》载:“于乙巳岁季春□日刹后禅师忽偶发心处建立十方诸佛普同之宝塔”。据《明故翠峰禅师碑文》,翠峰禅师生于成化四年,卒于嘉靖二十八年,七十岁时开始修建延寿寺,在寺内修建十方诸佛宝塔,禅师七十岁时应为嘉靖十七年(1538年),那么,十方诸佛宝塔的始修时间应在嘉靖十七年至嘉靖二十八年之间,此段时间内的乙巳岁只能是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因此,十方诸佛宝塔的始建时间应为嘉靖二十四年季春(三月)。
嘉靖丙辰(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季秋(九月)完成。民国年间,该塔曾被重修。十方诸佛宝塔建成十多年后,由于骤雨损伤,尚衣监太监薛铭等人在暇日祭奠先师公等时,发现塔有漏缝,担心日后影响塔体坚固,产生了重修宝塔的想法,在延寿寺第二代主持圆月等人的请求下,薛铭和内外信官出资置灰添石,砖填砌实,重修此塔。
1959年,十方诸佛宝塔的塔门有些砖被拆去,其它尚好;塔后有四个和尚塔,塔座为砖制,有雕花,其中一个塔前有首龟碑。四个小和尚塔今已不存。
1989年3月,朝阳区人民政府拨款10万元再次重修。
1990年2月23日被公布为北京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结构
建筑特征
该塔、寺都由明代翠峰禅师修造,《重修古刹延寿寺十方诸佛宝塔碑铭》认为:“凡开山创业之僧腊生脱灵骨藏无归隐”。《明故翠峰禅师碑文》也说此塔为普通塔。
《佛学大辞典》“普同塔”条下:“禅林之语。藏亡僧之骨於一处,故云普同塔。又曰普通塔、海会塔。”同书“海会塔”条下:“亦云普通塔。众僧之灵骨塔也。”由此可知,因延寿寺为新建寺院,亡僧之骨无处安放,修建十方诸佛宝塔是为了安放众僧的灵骨。
内部结构
内部结构,在《重修古刹延寿寺十方诸佛宝塔碑铭》载:“檐层九,中通八,□内安请佛罗汉像,内下有藏真之穴以盛不朽之坚固或藏衣钵之爪发齿牙,迁化有德者咸有所依附焉。”可见,该塔建成之初,有九层檐,中空,直通第八级,塔内安请佛罗汉像,塔内下有穴圹以盛众亡僧的灵骨、爪发齿牙等。该碑文的描述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情景基本相符,只有佛罗汉像今已不存。
古塔变身
初建的“十方诸佛宝塔”原是一座空心塔,大约与如今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塔相似。翠峰禅师圆寂10年重修该塔之后,赐进士第、知延安府事、前户部郎中东山李景撰写的《重修古刹延寿寺十方诸佛宝塔铭》,追述了当年初建的宝塔的规模、形状及其中的藏物。
公元1557年至1558年左右,翠峰去世十年左右时,其俗家弟子——皇宫内的尚衣监太监薛铭等来延寿寺祭奠其先师,看到因风雨侵蚀,佛塔已有裂缝,恐以后宝塔不坚固,于是,“慨发重宝塔之念”。他们各自出钱,并有皇宫内外的信官檀越相助,“置灰添石砖,填砌实,成以坚固”于是十方诸佛宝塔变成了一座实心塔。
主要景点
延寿寺
嘉靖十七年,翠峰禅师在吉祥寺东买香火地七余顷建延寿寺,修造了演教堂、参禅室、养老斋、普通塔,古刹初具规模。翠峰禅师主持延寿寺时,四方善士、各处戒僧云集,有众多布施者,但是,禅师不集布施、不集余粮、不修寺宇,把布施所得都买成衣服、粮食供奉善士、僧众等,有人劝他积余防后,禅师便说:“集财招盗,我山野之僧何必为之。”众人叹服。因此,延寿寺愈加破损。嘉靖三十五年,尚衣监太监薛铭等在重修十方诸佛宝塔时,也没有对该寺其它建筑加以修理。由于风雨催坏,年久失修,到嘉靖三十七年,延寿寺内殿堂、厨房、僧房等处瓦箔脱落,损坏,已难以居处。司礼监太监李公(号中轩)。闻知后,自己出资鸠工骨料,修盖了殿堂、厨库、僧房等处,再筑了周围墙垣。整个寺院,金碧交辉,焕然一新。这次重修兴工于嘉靖戊午(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孟秋(七月)一日,完工于本年孟冬(十月)吉日。
明隆庆年间,慈圣皇太后(听说延寿寺年久坏,发心施舍银一千五百两,宫眷人等陆续施银一千两,命近侍官王喜主持重修。自隆庆五年(1571年)四月初三日至万历元年(1573年)八月初十日,“内建山门一座,天王殿一座,钟鼓楼二座,藏经殿五间,内新印藏经,全水陆殿五间,新造水陆全方丈房三间,禅房十间,接待僧房三间,凡供设器物靡一不具,芝房桂殿尽善尽美,宝阁琼台美轮美奂。”明万历年间,慈圣皇太后命勤侍夫人传施惠资及众眷布施重修地藏阁、左右配殿及四周山房。
该工程始于万历乙酉(万历十三年,1585年)春季,完工于明年丙戌(万历十四年,1586年)秋季。明万历戊寅(万历六年,1578年),印空禅师(即延寿寺第二代主持圆月)隐逝,寺内无主,印空之徒,慈舟上人,慨然应允施主的请求,于癸未(万历十一年,1583年)离开伏牛山,来到延寿寺,一时乐善好修之士闻风而至,富者捐其赢,诎者罄其有,贵势者持其画智,能者运其思,不出三四年,地藏王阁及左右配殿、大雄天王伽蓝祖师殿、钟鼓楼等修盖完备,重门、周垣、斋庖之房、栖容之庐金碧掩映,左右回互。该次重修完工于万历丙戌(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秋节(八月)。寺院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遭焚毁,破坏尽。
石碑篆书
在十方诸佛宝塔北偏西处,立有一块石碑,碑额篆书:“明故翠峰禅师碑文”,碑高约180厘米,座高60厘米,青石质。该碑对研究翠峰禅师生平有重要价值。禅师,吴姓,法名德山,翠峰其别号也。关陕西省夏人。幼而质朴,长慕禅门,除夕遂弃尘缘出家,礼灵南牛首寺海公和尚为师。守五戒,誓四愿,日积月磨,渐有领悟。
未几而海公西化,师曰:“释门法教,海阔无涯,彼岸未登,可已乎?”因遍游天下名寺,历访高僧,始遍证因缘于古峰,继受传心印于月天,禅门宗旨,颇得顿悟。乃入伏牛山励志苦修,日饭糠菜根一食,为法忌躯,越六年而证果有成。师曰:“佛者,觉也。己觉而不以觉人,非慈悲也。”由是北游神京,相地于崇文门外二里许建寺吉祥,阐扬正法,以振聋,当时闻教而景从者以千数,虽高明之士亦往叩其玄而服其说。第物盈□起法盛,魔生浮言。上闻,天威震赫。
众皆为师危之,劝暂潜避。师稳坐蒲团,略无惧色,无妄之灾纵击撞数月而卒亦无事。乃辍讲归伏牛山大建坛场,广演法教,受度者视昔愈倍,领悟者视昔愈多。时师年已七十矣,一旦谓众僧曰:“归与,归与,吾北人也。归化首丘,吾之愿也。”遂辞众还京,仍于吉祥东买香火地七余顷建寺,以延寿名额。且演教有堂,参禅有室,养老有斋,普通有塔,比视吉祥、伏牛旧寺地之广狭虽不同,而规制森严则一也。师度□□员甚广,而圆月其尤也,见为长老住持。师度功德主甚广,而内相李昕为首也,建寺之力居多。然寺功甫毕,师生成化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沐浴归化于嘉靖二十八年二月十一日,得寿八十有一。
卜葬于普通塔后数丈余。锦衣户侯王君应隆亦夏人也,曾受师度,以事属予,予亦夏人也,宦游适。逢其会,因言曰:儒、释异教也,释非儒所言也,然儒道广大如天也,释氏得其一者也,凡理所在,儒亦不容默也。尝观释氏。法门大要,以无念为宗,以无相为体,以无住为本,此上乘也。若执有者泥相迷无者落空,皆其下也,况日用而不知者何纷纷耶。师三十出家,日生顿悟,天资发迹与六祖慧能同也;他如淡薄日甘,六根定也;累劫不惧。四大空也;南北阐教功施也。
释门上乘,予固不敢以深许要。师□□旨归,亦得明心见性,不失六祖相传法门之正宗也。意使继之者守师之,师之心,自一世递百世绵绵延延,师教岂有穷乎?翠峰之生,黄河之灵。翠峰之名,贺兰进明其凭。披剃牛山,五蕴皆空。苦修伏牛,百炼真精。否泰,宠辱不惊。南北阐教,玉振金声。猗翠峰,有风斯清,有月斯明。欹欤翠峰,磐石斯铭。嘉靖二十九年岁次庚戌立夏吉日立。
禅师简介
翠峰禅师
第一位高僧是翠峰禅师。据明嘉靖29年所立由赐进士第兵科都给事中俞鸾撰写的《明故翠峰禅师碑文》记载,翠峰禅师本姓吴,法名德山,翠峰是他的别号。他生于公元1468年农历11月12日,卒于公元1549年农历2月11日,享年81岁。
公元1538年,翠峰70岁时,他又回到了心中向往的北京,在如今的朝阳区王四营地区乡的马坊寺村(当年叫马房营)一带,买了七顷多香火地,建立了寺院。该寺院建成后,大门上方的匾额上题了“延寿”二字,这便是古塔所在的延寿寺。
在建延寿寺时,在寺中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座古塔,其正式名称叫“十方诸佛宝塔”。翠峰禅师是如今“古塔公园”中古塔——即“十方诸佛宝塔”的创建者。
高僧圆月
第二位高僧叫圆月。圆月是翠峰禅师弟子中最优秀能干的一个。翠峰暮年,圆月替他主持寺里的事务。翠峰圆寂之后,他成了延寿寺的第二代住持。“十方诸佛宝塔”的修缮,延寿寺的重修,都是在圆月当住持时完成的。对延寿寺和十方诸佛宝塔,圆月功不可没。
典故
据《明故翠峰禅师碑文》,翠峰禅师生于成化四年,卒于嘉靖二十八年,七十岁时开始修建延寿寺,在寺内修建十方诸佛宝塔,禅师七十岁时应为嘉靖十七年(1538年),那么,十方诸佛宝塔的始修时间应在嘉靖十七年至嘉靖二十八年之间,此段时间内的乙巳岁只能是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因此,十方诸佛宝塔的始建时间应为嘉靖二十四年季春(三月)。
五文物保护
十方诸佛宝塔,1984年5月24日被公布为北京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0年10月20日在塔前设立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碑牌,十方诸佛宝塔,塔前原有延寿寺,故俗称延寿寺塔。寺、塔均建于明嘉靖年间,寺于清末被八国联军焚毁。塔南向,高约30米,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塔座高约2米,拱形门洞,上方题额"十方诸佛宝塔"。塔心呈圆锥形,直通第八级,下部直径约1米。此塔具有明代特点,十分珍贵。
参考资料
漫话古塔公园(组图).搜狐新闻.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