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注
《列子》即《列子》。张湛《列子注》与《老子注》《庄子注》同为玄学三大支柱之一。张湛的《列子注》是魏晋玄学的第四个发展阶段和终结者。
基本介绍
张湛哲学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个人的生死解脱问题,他把道家《黄帝内经》太虚论、《管子》虚论以及先秦诸子与王弼的贵无论、郭象的自生论结合起来,把魏晋玄学关于本未有无的本体论与汉代的元气宇宙构成论结合起来.《列子注》被公认是魏晋时代与王弼《老子注》、郭象《庄子注》并列的三家最好、影响最大的注本。张湛就是通过《列子注》确立了其在魏晋思想史上的地位。张湛却通过注释《列子》,发展了魏晋玄学,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了颇具特色的道家经典解释学。与当时佛教主张的佛玄合一不同,其注本儒道家法,不融佛教理论。
通过否定达到肯定,这个命题在老子哲学体系中是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基本的命题,后世道家深受老子影响。就其作为方法方面来说,其意义更加重要。老子在建立他的哲学体系时广泛地运用了“通过否定达到肯定”这个方法并套出许多命题来。几乎《老子》一书中每一章都可以找到用此方法作为“公式”或“模式”而提出命题。老子也用这个方法建立其认识论,他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那就是说,你若想求得“全知” (真知),那么别的“知”就必须去掉,只有把所有的“知”去掉,才可以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最高智慧,张湛《列子注》中说:“无知之知是谓真知。”这是因为“无”是无形无象的,不是认识的对象。把什么作为认识的对象,这个对象必定是“有”,而不能是“无”,因此对于“无”(或称为“道”)不能去说它是什么,只能说它不是什么。说它是什么,就是对它有所肯定,可是肯定了这一面,必然会否定另一面,因此不能说它“是什么”,而只能说它“不是什么”。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否定法”,或者有人称之为“负的方法”。其他,老子对社会、历史、政治、道德等等的看法无不以这种“否定法”立论。如果我们把握了老子这个建立哲学体系的方法,是不是可以说能更深入地认识其思想体系及其特点呢?正面回答:是可以的。不仅如此,我们更加可以看到老子这一派的哲学家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来建立他们的哲学体系。甚至它还影响着人生态度和文学艺术等等,可以说,这种哲学方法造成了一个学派。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