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稗子
山稗子,属于莎草科薹草属植物浆果苔草的种子,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地区以及福建、台湾等省份。
形态特征
山稗子所属的浆果苔草是一种多年生秃净草本,高度可达60至150厘米。其根茎横走且粗壮,丛生,茎呈三棱柱形,基部有褐红色、纤维状分裂的叶鞘。叶片线形,革质,长于秆,宽度约为8至12毫米,先端长尖。圆锥花序复出,长5至30厘米;侧生枝圆锥花序长5至6厘米;苞片叶状,褐色,长于花序,具苞鞘;小穗极多数,雄雌顺序,圆柱形,长1.5至6厘米;雌花鳞片长圆卵形,长约3毫米,褐红色,具狭的白色膜质边缘,先端钝,具芒尖,脉1至3。果囊倒卵形,稍长于鳞片,肿胀,浆果状,血红色,脉多数,先端急缩成短喙,喙先端具2小齿。小坚果卵状三棱形,棕红色,包于宿存的苞囊内。花、果期一般在3月至6月。
栖息环境
山稗子生长于河边、村旁、路旁及山坡疏林中。
用途
功效主治
山稗子具有透疹止咳,补中利水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肿等症状。
配方举例
1. 治疗麻疹,可用山稗子果15克,水煎后服用。(《云南中草药》)
2. 治疗脱肛,使用山稗子果60克,炖煮肥肠后食用。(《云南中草药》)
3. 治疗口腔溃疡,取山稗子20克,加入冰糖作为引子,水煎后服用。(《拉祜族常用药》)
用法用量
山稗子的内服方法包括煎汤和制成丸剂或散剂。建议用量为每次3至15克。
炮制
夏季或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并去除杂质,然后晾晒干燥即可。
参考文献
1. 《云南中草药》记载:“透表止咳,补中利水。”
2. 《全国中草药汇编》指出:“透疹止咳,补中利尿。主治麻疹,水痘,百日咳,直肠脱垂,浮肿。”
别名
山稗子也被称为红果莎、旱稗、红稗、水高粱、野鸡稗、红米、野高粱、山小米、土稗子、山高粱等。
参考资料
山稗子又叫野高粱,一种古老的原生态农作物.抖音.2024-11-23
山稗子.山稗子.2024-11-23
山稗子的用法山稗子的功效作用山稗子的注意事项.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