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
白鹤,1970年10月生于太和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江苏省书法院副院长,慕鸿书社社员,仁济书院副院长。他在书法领域有着丰富的成就,2002年获得中日书画艺术大展银奖,出版了《当代中青年书法十家——白鹤书法作品集》。2005年在合肥市举办了“白鹤书法作品展”并出版了《白鹤书法展作品图录》。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青年书法十佳”,2008年被安徽省文联、省书协评为“优秀青年艺术家”。白鹤还是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硕士。
艺术成就
作品曾获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兰亭奖”、首届“汾酒集团杯”中国电视书法大赛金奖、“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提名奖、首届中国书法院奖提名奖等重要奖项,出版有《当代中青年书法十家——白鹤书法作品集》、《白鹤书法展作品图录》、《白鹤书法篆刻作品集》、《白鹤小楷论语》、《印话宋词——白鹤篆刻六十方》等作品集,多次在合肥市、南京、常州等地举办个展。
艺术人生
我七岁入学,八岁即开始提笔习字,当然不是出于自愿,因为作业字迹潦草,身为校长的父亲倍加苛责,逼着我去练字,给我找来一本《柳公权玄秘塔选字本字帖》,一瓶墨汁,一沓报纸,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学书之路,未料到这个开端竟然让我如入魔界,蹉半生,几多坎坷,再也没有与笔墨分离,或许是冥冥之中上天安排好的缘分吧。
父亲治校治家都很严厉,平时不苟言笑,训起人来又不留情面,以至于学校的老师都怕他。我们整个家族中,我的堂叔和堂兄弟们看见他都有点不知所措,如果是正在嬉闹之中看到他来,定会作鸟兽散。而父亲对我的管束又是格外的严格,可能因为我是家中的独子,怕我被爷爷和母亲宠坏了吧。因此,开始练字时,虽然枯燥难耐,很想放弃,但父亲的严格检查让我不敢有半点的马虎。大约半个学期后,我的字竟大为改观,开始受到老师的表扬,父亲检查作业,虽然很少表扬,但他时时露出的笑容,也让我得到很大的满足和自信。就这样慢慢地产生了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与玩伴之间嬉闹的时间逐渐减少,而独自在窗下凝神习字的场景逐渐增多,小小少年对书法艺术最质朴最初级的热爱逐渐萌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浓烈。
上了初中后,我学习书法已不限于颜柳,自己买来隶书和行书字帖,勤加摹写。每逢星期天,我几乎一天都足不出户,以至于爷爷怕我坐出了毛病,常常赶我出去走走,夜晚又一遍遍地催我睡觉。当时农村还没有用上电,煤油灯那如豆大的光伴着我度过了一个个挥毫勤练的夜晚,清晨起来,鼻孔里能出来煤灰一样的黑鼻涕。此情此景,现在仍时时忆起,恍然如昨,有时回老家,老屋上我少年时的涂鸦之作犹存,让人不胜嘘唏。流光易逝而韶华难再,三十年前懵懵懂懂的少年如今已年届不惑矣!
当时没有老师可以请教,全是自己闷头自学。从初中至高中,父亲给我订了好几份书法方面的报纸杂志,印象中有《书法》、《书法研究》、《书法丛刊》、《青少年书法报》等几种,这些读物就是我学习书法的好老师,每拿到一期,都仔细阅读,还做有笔记,我对于书法的好多基础知识,都是从这些读物上获取的。
从看小人书开始,喜欢书的癖好就开始慢慢养成,母亲给的零花钱、过年时的压岁钱大都省下来买书,当然绝大部分都是书法和文学方面的,附近几个镇上的书店里有了这方面的新书我总是要想办法买到手。初中时的一个暑假,父亲的老师来我家,母亲给我拿了五块钱让我去镇上买菜,可等我回来时,菜篮子里面除了一些青菜外,只有一套新书《万首唐人绝句》,而没有母亲让我买的二斤猪肉!原来我到镇上先去书店逛逛,这套书让我爱不释手,而且只有一套,我狠下心把它买下,做好了挨骂的准备。果然,母亲非常生气,没有了肉,怎么招待客人呢?便向父亲告状,希望父亲能惩罚我。不料父亲和他的老师知道后,不但没有责怪我,还非常高兴,鼓励了我一番,享用了一顿没有肉的午宴!现在,这套《万首唐人绝句》还放在我的书架上,扉页上写着:“书是人类的高级营养品!八四年八月白鹤购于李兴书店”。
我有一个堂叔,上学时就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后来在上海当兵,与西泠印社隔壁,经常去那里玩,也喜欢上了刻印。复员后忙于生计,无法再去玩这些雅事,便将印谱刻刀等用具送给了我,我如获至宝,眼界大开,当时在农村哪能买到这些宝贝呢?我把砖头瓦块拿来磨平练习刻印,父亲见我喜欢,出差回来给我带回两块印石,我用这两块石头临刻汉印,刻了磨,磨了刻,竟临了二十多方印,直到磨的还剩一石片才停下。
上高中时,我对正、草、隶、篆几种书体已经能掌握,写出的作品竟然也像模像样。高一时,语文老师王军先生也喜欢书法篆刻,有一天拿来一张《中国青年报》,登有一则“文明杯全国钢笔圆珠笔书写大赛”的征稿启事,王老师让我报名参加。我当时从未参加过书法比赛,信心不足。王老师鼓励我说:“你写得很好了,投一次试试,参赛费我出!”就这样,我写了一篇王勃的《滕王阁序》,投出去后就忘了。几个月后,从上海市寄来一封信,通知我获得了一等奖,并邀我去上海领奖。当父亲带我去上海领奖回来,亲朋好友的称赞之声着实让我兴奋了一番,也使我学习书法的自信心大大增强。
二十四年过去了,其间我获得过大大小小几十次书法比赛的奖项,论份量大都比最早那次钢笔书法比赛要重得多,但是细想起来,还是那次获奖对我的影响最大,当时获奖的奖品——一台电子琴虽早已不知去向,但那座奖杯还放在我的书架上,尽管已锈迹斑斑,但看到它,依然让我心绪难平。它使我想起父亲带我去领奖时,听到全国各地的书法家夸奖他的儿子时那种自豪的神情,平时不苟言笑的严父竟笑得那样慈祥;使我想起当时在朵云轩,我一下子买了六百多元的字帖印谱毛笔等用具,父亲只是默默跟着我等着去付钱,要知道当时父亲一个月的工资只有百元左右,六百元可能是当时一个农村家庭全年的生活费,其分量可想而知。
大学毕业后,我去过企业,进过机关,也做过生意,甚至去做过传销,可总是没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按部就班的娶妻生子后,微薄的收入和生活的压力让人窒息,父亲也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从不求人的他四处托关系想着给我换一份好的工作。对他的小孙子更是喜欢的合不拢嘴,仿佛要把对儿子的爱全部倾注给他的孙子,经常带着孙子四处走亲访友,犊之情无以复加。
也没有想到的是,一九九七年,父亲被查出癌症晚期,几个月后即撒手人寰!这对我的家庭是一个晴天霹雳,是我一生都无法弥合的伤痛!父亲才五十八岁,刚刚退到二线工作,还没有退休,做儿女的还没有尽到孝心,他为自己所设想的晚年生活竟然都成了泡影!
父亲的突然离世是我人生的一个最低点,我一度都无法面对这样的打击。从小到大,我习惯了父亲给我安排好一切,习惯了在父亲威严的目光中生活,习惯了父亲对我近于苛刻的责备和管束……。父爱如山,高大而威严,伟岸而凝重,让我感到世界的安全,让我觉得生活的踏实,而这座山一旦轰然倒塌,我将何所偎依?我从来没有这样的孤独与无助。
父亲走后,本来就内向的我话更少了,唯一的寄托就是笔墨,我从未如此用功的学习,在狭小的出租屋内呵冻挥毫或者赤膊挥汗。我知道,父亲走时带着深深的遗憾,在他的病榻前,父亲还在为我的工作和前途担忧,还问我能不能把书法练下去,嘱咐我一定要“本分做人,踏实做事”,还为未能给他的儿子和孙子在县城买一套房子而抱憾……。.我只有加倍的努力,用自己的劳动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一九九九年,“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览”评选揭晓,从未参加过全国展览的我获得“全国奖”。接到获奖通知后,我和妻子相拥而泣,我终于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收获,父亲对我的期望没有落空;
二00二年,我出版了第一本作品集,我回到老家,在父亲的坟头祭上一本,希望他老人家能看到我一串串默默前行的足迹,我会像他所嘱咐的那样,走好我人生的每一步;
二00三年,“首届杏花村汾酒杯中国电视书法大赛”我获得行草组金奖,在中央电视台十号演播厅内,我站在领奖台上,心里在想,如果父亲健在,我一定还让他带我来领奖,我能够想象到,听到人家夸他的儿子时他脸上露出的那自豪而慈祥的笑容!
如今,我已经安居乐业,妻子勤劳贤惠,儿子也已长成一米七八的大小伙子,每天我在自己宽敞明亮的工作室里挥毫的时候,一抬眼就能看到二十四年前那座奖杯,仿佛能看到父亲的目光在默默注视着我,威严而慈祥……。
名家评论
乐于白云居
当代安徽书法在全国的座次排位在第几或第几十,我不清楚,但太和县的书法在全国很有名气,如果按县级排列,应该在三甲以内,当不为过。他们的整体水平,很多地市书协实难匹敌。白鹤便是此整体队伍中的一员,并被列为“五虎将之一”,看过他的作品,当知是不负盛名。
白鹤书法,面宽路正,诸体书皆能上得台面,且创作严谨,一丝不苟,在极力张扬个性的今天,能保持不急不燥的平和心态,实属不易。
一日,几位书友在“卧莲斋”笔会,赶上白鹤动笔,入静得让你吃惊,凝神静气,旁若无人,看他写字很像是老衲参禅,静静地写,静静地思想。观者勿急,你别以为他过于沉着,其实诸体的演变已经随着他的理深而渗化,毛笔的翻折提按等一些手段,他早已驾轻就熟,所以他的成功率是极高的,不像我,每每表演,似写张旭《肚痛贴》一样,自鸣得意,然细审之十有八九都是进废纸篓的料。
其师兄王金泉多年前曾预言,白鹤在书法上能出人头地,我当时不以为然,但在他获得七届全国展“全国奖”,参展第八届中青展、第三届楹联展和获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之后,我才不得不佩服金泉兄过人的眼光。由此,我想起了道德经中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白鹤兄对待书法的态度,正是上士所为也。
大泽与苍穹乃鹤之乐也,是忘归的家乡。在那里寻找什么呢?怕是凡夫俗子难得而知的。或许,那里是快乐和爱情的基地,是丰富的精神家园吧。
张瑞田著名书法评论家
白鹤书法素描
许多年以来,我关注白鹤的书法创作。作为当代书坛一名实力派青年书法家,他对书法的理解,在书法创作上的探索,以及他的艺术感觉,有张有弛,独树一帜。
当代书法审美,常被官职或其它名分困扰,很难做到艺术第一。为此,批评家们对此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判。白鹤在这样一种社会现象里,艰难前行,以其卓越的才华,赢得了读者的尊重。我就是读者中的一员。
我曾说过,不管当下有多少不尽人意的现象,这些现象迟早会被历史之水洗濯一清。就好比许多写不好字的“著名”书法家,也迟早会被时间之水冲刷的不“著名”了。白鹤没有“顶戴花”,这是好事,他不担心“顶戴花翎”扰乱人们对他书法的判断,反而以其清洁的书写,单纯传递着自己的“声音”。
只要是自己的“声音”,自然就有价值。
白鹤地充分地准备进入书法界。为此,我们看到白鹤在各个书体上的作为。对一名真正意义的书法家来说,“四体皆能”是固然的修为。然而,一名书法家又很难在“四体”上做到精准与和谐。所以,书法史上那些杰出的书法家,如果在一二个书体上有所建树,那一定是奢华的事情了。比如王羲之,比如颜真卿,比如苏轼。
折服白鹤的“四体”,却偏爱白鹤的隶书。对当下隶书创作的考察,我发现白鹤隶书的卓尔不群,那种基于汉隶宽博、通脱、豪迈、劲朗的表述,让我们感受书写的严谨,感觉的松弛,视野的广泛。这是白鹤在一种书体之中所进行的“起承转合”。这样的状态,使我们看到书法家的白鹤将历史深处之中的书法资源合情合理化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动力,进而实现当代人在书法领域上的突破。
依我的判断标准来看,白鹤隶书的意义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白鹤没有被急功近利的思想所左右,更没有以侥幸心理进行横向取法,而是专注汉隶,尤其在汉隶刻石,如石门颂、西狭颂等名碑上发力,把握其中规律化的艺术要素,深究其中的情感力量,结合自己的书写风格,激活隶书神韵,重现艺术光辉。第二,白鹤以中和思想把握隶书结字,从不夸张字型,拒绝所谓“艺术书法”的视觉效果和美术化倾向,专注书写,体现书法艺术的阅读魅力。第三,白鹤在用笔用墨上极其波折,波折、使转,均以字体的需要为中心,不赞成以大撇大捺的“喊叫”和重笔轻墨地“对比”,实现自己个性化的追求。其隶书书写,紧紧牢记传统碑帖自然流露出来的艺术蕴藉和自己对书法的情感投入,呈现一个当代人对历史的记忆,对书法的触摸。
隶书的规整和严谨,使得当代书法家难以进行艺术上的超越。为此,我们看到当代书法家愿意在行草书领域独步前行,试图与古人一比身手。其实,书法艺术没有必要一味强调超越和创新,这门与中国人文化心理息息相关的艺术,并不是依靠形式体现其重要性,而是以文化的内涵,甚至是以书体与文字的结合,展示书法——一门具有高度文化复合价值的艺术的魅力。
白鹤是当代重要的书法家,他在隶书创作上的理性探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也是我对隶书保持审美需求,对当代隶书创作充满信心的根本。
(张瑞田,著名书法评论人,策展人)
万毫皆得力,一线独中行——白鹤其人其书
张瑞田
白鹤是当代书坛一名实力派书法家,书风奇逸,书名远扬。十年前,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法高研班学习。彼时,在全国重要书法展览上屡屡折桂的青年人,依旧忘我学习,在课堂上,那种孜孜以求的精神,与同学们认真交流的态度,引起了我的注意。白鹤——有诗的意象的名字,自然给人翱翔奋飞的感觉。课堂上,悬挂着学员们的书法作品,白鹤的隶书、楷书、行书作品,纷呈着这位来自安徽才子的独有情调,放达、舒缓、松弛、朴茂,呈现了中国书法圆融的美学语言。
作品是艺术家灵魂的展现,是艺术家气质的表露。很多的时候,我在白鹤的书法作品前驻足,看着一幅字、一行字、一个字的气韵、呼应、结构,似乎旧日时光中温暖的情愫缓缓到来。当然是艺术,但,有着比艺术更高的精神品性;当然是创作,但,一笔一划,分明是生命的喘息与感叹。对白鹤的书法,我努力做到心领神会。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总是垂青那些担任一定职务的人士,这也有道理。中国崇尚官本位,往往社会精英多半要在体制内供职,因此,更多的机会属于他们。毕竟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一些陈规旧矩自然被打破,因此,一些突破能力强的青年书法家就会脱颖而出,白鹤是其中之一。我在书法领域的思考,喜欢向社会问题倾向,对于白鹤,我能看到他在书法学习上的专心致志,也能看到在书法创作上的独特才情。尽管我们有几年没有见面了,我依然记得他风度翩翩的样子,一头长发飘动着年轻人的热情,总是微笑的面孔,乐观而宽厚。在北京,我没有机会与他详细地谈书法,也没有时间听一听他对书法的整体认知。2010年,应白鹤之邀,我去他的老家安徽太和参加一个书画活动,在那个闻名遐迩的古城,得以叙说彼此的思念之情,我也就能够把书法问题当成一个长长的话题,与他无拘无束地谈开了。
白鹤是一位不大不小的传奇人物,本来在太和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他离弃了,原因是影响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从公务员到“屌丝”,不是划算的选择,白鹤就这么选择了,因为他的内心有一个广阔的未来。白鹤笑起来像佛,做起事来也像佛,简简单单,大大方方,我挺喜欢这种状态。人生有远近之境,白鹤的梦在“天边外”,当然会把眼前的事情看淡许多。眼前的事不是平常的事,一个人没有驾驭眼前事务的能力,未来也不会长远。年轻的白鹤,更加紧密地拥抱书法,他以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作品为楷模,在不同书体上寻找与自己心性契合的感觉,一步步寻找,一步步前行,一步步确定,打牢了一位书法家必备的专业基础。任何艺术形式的探究,离不开探究者的天赋,白鹤的书法天赋有目共睹。比如,对经典书法家的理解,他会从这位书法家不同书体,不同作品中寻找答案。不同的书体,不同的作品,有差异,也有相同,白鹤在差异和相同之中,渐渐逼近这位书法家的核心部位,彻底明晰笔法、结字的特点,了解气质与文化修养对书法作品风格的影响。在楷书创作上,他把历代经典书法家,也就是二王一系的楷书作品悉心探查,哪怕一个轻轻滑动的笔画,一个小小的破绽,依然会成为他走进古人内心的路径。所以,我们看白鹤的楷书作品,一目了然于他对经典作品的胎息,但有一点及其重要,在痴情的胎息中,他没有迷失自己,他试图以现代人的笔触,将今天的风韵、甚至驳杂,真实地写出来。
在古今中游走,似乎是白鹤的命运。
相比较而言,白鹤的隶书更具现代感。有一段时间,我喜欢翻开白鹤赠与我的书法作品集,其中的隶书作品耐人寻味。当时我就想,如果说古人是放风筝的人,他手中的线放远了,风筝的身影就会弱小,但,不管多么弱小,风筝仍然属于放风筝的人——古人。
白鹤的隶书有现代意趣,就像我所比喻的“弱小的风筝”。不过,细细看去,古人的遗韵明显也明确。那条波澜起伏的线,摇曳着《石门颂》的风华,端庄的结构延伸着《西狭颂》的风骨,精到的点画,再现着《礼器碑》、《史晨碑》的素朴。只是白鹤巧妙地将这些“血脉”与“骨骼”与一位现代人的情感结合起来,笔锋经过,便是风采和魂魄。白鹤的隶书值得关注和研究,其价值在于,他不断创新,也恪守“祖训”,不在美术化上做文章,依靠笔墨蕴藉实现自己书法创作和创新的目的。第二,隶书的端庄之美,抒情之美,在白鹤隶书作品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线质的生动,起笔与收笔的完美,创作情感的丰沛,达到了至美、至真的艺术境界。“书法由来智慧根,应从深处悟心源。天机泼出一池水,点滴皆成屋漏痕。”这是白鹤同乡林散之的论书诗,想必喜爱诗词的白鹤早已读过。
面对浩瀚的书法海洋,我常常把她比喻成一曲交响乐章。的确,不同的字体,不同的书体,不同的表现手段,以及书法家不同的文化趣味和性格特点,合奏了植根于中华大地的不同声部,不同旋律,不同节奏,嫣然是生命的叩问,自然的揭秘,文明的昭示。
如果说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一系是中国书法的主旋律,此后,试图对这一旋律进行超越的书法家,以他们顽强进取的精神和文化修养,努力进行探索。杨凝式、倪元璐、黄道周、徐渭、郑板桥等,均是中国书法的“先锋人物”。他们的作品,成为中国书法交响乐章中独有的章节,是不可忽视的艺术存在。作为当代一位成熟的书法家,白鹤对“先锋人物”们的实践极其尊崇。艺术是忌讳墨守成规的,而中国书法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墨守成规,才能迈出自己的一步。这是中国文化的精深和沉重。白鹤也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在行草书中,则表现得十分突出。考察白鹤的隶书创作,我们看到了他在《石门颂》和《西狭颂》中所获得的滋养和灵感。我们知道,摩崖隶书野逸放纵,需要有大胸怀拥抱。白鹤知难而进,以长时间的面对,破解了《石门颂》和《西峡颂》的艺术真谛。在行草书的学习和创作上,白鹤也有自己的目光和选择。对于二王,他热情不减。然而,对二王的误解,也会导致对书法认知的偏颇。因此,白鹤愿意把眼光放远一点,那些在书法史的细枝末节上熠闪光的书法家,就成了他心中的热点人物。比如徐渭。徐渭是一言难尽的人物,不过,就书法创作而言,徐渭给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启示。当然,也给白鹤提供了足够多的启示。
白鹤的行草书,有智识和心性。前者体现在白鹤对书法的精准理解,后者是白鹤作为有艺术气质的书法家,对情感体系的拓展。知识包括技巧和能力,每一位成功的书法家,对此都不能缺失。心性属于情商范畴,它以沉默的方式作用于艺术创作,所起到的效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白鹤懂得。因此,白鹤的行草书清清爽爽,偶然夸张的字形,跌宕的主笔,有着生命亮色的细节,还有与文辞共振的情绪,一一展开了,展开了白鹤对于生命的敬畏,对于艺术的赤诚。徐渭做到的,他努力做到,徐渭没有做到的,他已经做到。毕竟是现代人,人性的光辉和人格的意义极为重要。
很想念白鹤。近些年我们在路上奔波,没有机会坐到一起谈谈书法。当然,谈书法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也是非常高贵的事情,我期待着这一天。
“上蔡始变古,中郎亦典型。万毫皆得力,一线独中行。诀石抡爪,奔泉溯骥程。君看汜慧后,更为听江声。“这是严复的论书诗之一,其中的“万毫皆得力,一线独中行”,适合我对白鹤书法的判断。故此引述。
(张瑞田,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当代作家、艺术批评家)
参考资料
白鹤-太和县人民政府.太和县人民政府.2021-12-26
我的父亲我的书法艺术和我.新浪.2014-05-12
简评白鹤先生的书法素描.新浪.201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