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
西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的中国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1913年,由近代艺坛大师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现任执行社长刘江。西泠印社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西麓,南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占地面积595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90.29平方米,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自古为印学重镇,1904年,诸创始人向清廷杭州府钱塘县申请建社,并逐步拓张,至1913年“西泠印社”正式定名,补立了《西泠印社成立启》,提出《社约》,确定了印社的宗旨是“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建社前20年,在社员努力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印社在收藏保护文物、金石篆刻研究、学术出版方面卓有成就,声望达到高点,文艺社团和风景名胜之名并扬;1933年至1949年,因时局动荡,社务活动停止了十余年,但社址有幸保存,社员的个人活动也未停止;1949年5月,西泠印社由杭州市军管会接管,西泠印社在社团性质上发生了由私而公的根本转变,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渐恢复生机;1966年,“文革”突如其来,印社活动再次被迫停止;1976年,文革结束,西泠印社得以稳步恢复,事业和产业并举;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泠印社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此后西泠印社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2003年西泠印社社委会成立,对既有各经营部门和经营性资产进行整合,实行公司化改造,2008年更将其文化产业进行集团化运作,迎来事业与产业的并进。
西泠印社历经百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学术研究、展览举办、古籍保护、图书出版、艺术品拍卖、艺术鉴赏、对外交流及普及教育等事业和产业多元发展的格局。社员遍布海内外,截至2023年5月,社员516人(含名誉社员44人),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瑞典、加拿大等多个国家。西泠印社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宗旨,在百年发展史上,社员几乎尽数囊括中国当代的金石书画大家,近代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知名艺术家、学者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等先后担任过社长,对中国现当代金石篆刻学发展起到重大作用,西泠印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篆刻艺术”的主要传承代表组织,“金石篆刻(西泠印社)”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印社已成为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艺术团体,在国际印学界享有崇高地位,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
历史发展
草创初兴
17世纪明末清初,杭州在印人陆惠、丁良卯等印家的推动下,兴起了好印之风,杭州成为重要的印学之地。到了清乾隆,以仁和(今杭州)丁敬和继之而起的黄易、蒋仁、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八位为代表的浙派篆刻家被后人称之为“西泠八家”,“浙派”印学兴起。“浙派”印学兴起以后,杭州一时篆刻家荟萃,西湖便成为了研究篆刻金石的中心。
光绪三十年(1904),丁辅之、叶为铭、王提、吴隐等人提议成立印社。1905年,丁辅之、吴隐、王福庵、叶铭等为创立西泠印社、营建房舍事宜向杭州府钱塘县正式呈文,要求在西湖蒋果敏祠之右、竹阁之北建立印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1905-1913年间,陆续拓张社址。
1912年西泠印社规模已初步完备,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四位创始人便开始招揽同志,于该年九月开社,并将33位同人题名刊刻于石碑。1913年,西泠印社同人在孤山正式举行第一次社员大会。这次社员大会确定了“西泠印社”的名称,补立了《西泠印社成立启》,提出了相当严谨的《社约》作为社团组织建设和开展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并明文确定了印社的宗旨是“保存金石,研究印学”。这一次社员大会上,时年六十九岁的海上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被推举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声望日隆
1913-1933年,是西泠印社迅速发展,声望日隆,日趋兴盛的时期,而兴盛的到来离不开社员、社友和社会各界努力、离不开西泠印社自身所具有的相对严密的组织性,同时也离不开西泠印社的文化产业的发展。
西泠印社的早期社团运作仍然持续创设初期民间文人结社的性质,社团活动经费来源基本上依靠社员、社友的陆续捐赠和社会各界的赞助。西泠印社设藏书阁,收藏着西泠印社藉社员和各界贤达收集到的考论金石、古器、书画等的图籍著述等,其中在1921年,西泠印社成员募巨资赎回稀世碑石——汉三老讳字忌日碑。西泠印社还立有《金石书画所见录》,记录见到名迹的经历并加盖审定印章。在社员、社友的陆续捐赠和社会各界的赞助下,西泠印社迅速发展壮大,社内常规的文化活动也颇有组织性,每年固定于春秋两季举办雅集。
在社团事业建设的同时,西泠印社还以创始人之一吴隐为首,创立并发展了西泠印社的文化产业。这一时期,西泠印社搜辑印行的各种印谱,如有《西泠八家印选》《钱胡两家印辑》等,为印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西泠印社的编辑出版事业树立了“西泠印社”在商业领域的品牌知名度,其部分经济收益转而投入社址建设,又为西泠印社社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物质保障。
1933年,西泠印社举行30周年纪念活动,叶为铭编《西泠印社三十周年纪念刊》,并同时发行《西泠印社三十周年纪念册·名人名画全集》《西泠印社三十周年纪念册·金石家书画二集》。截至三十周年庆,西泠印社的声势达到了建社以来的最高点,以艺术社团和风景名胜双双名扬海内外,吸引了各界名人雅士,如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鲁迅、张大千前来游览。
但此时,随着日军侵华步伐加剧,西泠印社也向陷入了不安紧张的情绪当中。
坚守探索
自1934年至1949年,是西泠印社百年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阶段。印社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乱导致印社的社务活动中断了十余年。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此后战事越发紧张,西泠印社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等及在杭诸社员相率离杭,社务停止。战乱之中,三位创始人避居海上,只留叶秋生一家看管社址。叶秋生和他的父亲叶六九、兄弟叶德生,父子孙三代共19人,从西泠印社创设开始就居住在孤山,在战乱中,叶秋生一家尽心竭力,看护社址。在叶秋生一家的保护下,泠印社孤山社址只宝印山房失火被毁,社址轮廓基本无恙。
1946年,避乱上海的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三位倡议恢复西泠印社,一应事务则委托在杭州的西泠印社社员邹颂麐[zōu sòng lín]主持办理,具体包括老社员重新登记以及新社员入社事宜、西泠印社社址景观的整理和维修事宜等。其时,首任社长吴昌硕早已作古,经王福庵提议,金石学家、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同意出任西泠印社社长一职。
1947年九月初九,举行故印人秋祭仪式,丁辅之主祭。聚餐之后,与会社员参观了书画展览。展品中280余件扇面专供义卖,以充实印社经费,展览当日即订购一空。
由于战争期间印社的集体活动基本无法正常进行,这一时期社员的个人活动就显得较为突出。社员们自行编辑印谱及刻印;组织成立或参加其他篆刻社团,如王福庵于1940年在北京参加圆台印社;同时一些社员还以文人特有的方式参加抗战活动,作诗书画印以言志,或冒着生命危险直接抢救印稿、刻印,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表现出崇高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生机与危机
1949年5月,西泠印社由杭州市军管会接管,西泠印社在社团性质上发生了由私而公的根本转变,得到了经费和组织上的保障。
1956年,知名学者张宗祥率先提议恢复西泠印社。1957年,西泠印社筹备委员会成立,张宗祥任筹委会主任委员;同年政府拨款5000元,在孤山社址内开设金石书画门市部。1959年,西泠印社成立印社办公室;同年9月,西泠印社成立杭州书画社,专营古今书画名家真迹和复制品的展览、收购和销售,并作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西泠印社的恢复和活动提供基本的经费保障。1960年,西泠印社金石书画营业部同杭州书画社合并,归属书画社管理,直至70年代末才又改由西泠印社领属书画社。
经过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期的恢复、筹备阶段,印社渐渐恢复生机。
在著述出版方面,首先有了1957年《西泠印社志稿》的印行。这是迄今为止有关1949年前社史的内容最为详实的资料。1960年,油印本《志稿附编》问世;1964年,《西泠四家印谱》出版。除了上述与印社的人和事密切相关的资料外,印学研究领域也收获颇丰,如沙孟海著述的《印学史》《沙村印话》,叶潞渊、钱君饲合著的《中国玺印源流》等,为印社此后学术研究进一步深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征集文物、举办展览等方面,西泠印社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57年,得力于吴昌硕后人吴东迈的捐献,“吴昌硕纪念室”得以成立;1959年,西泠印社举办了盛大的金石书画展,展品包括古人及近人如吴昌硕、徐悲鸿、潘天寿等之书画;1962年,张鲁庵家属捐献了张氏望云草堂珍藏的印谱400多部、印章1500多方,其中多为海内孤本和珍品;1963年,西泠印社召开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了西泠印社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金石书画展览会。
在组织机构方面。1962年,西泠印社在杭州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社员座谈会,拟定了建社60周年的活动计划和《西泠印社章程(草案)》,并成立了社庆筹备委员会;1963年,在西泠印社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通过了新的《西泠印社章程》,选举张宗祥为社长,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wáng gè yí]、许钦文、孙晓泉为副社长,产生了首届理事会,并拟定了重振印社的全面规划。
但是,1966年,“文革”突如其来,使西泠印社再次跌入了历史的低谷,印社活动被迫停止。但当时西泠印社办公室的人员还是设法保护了大部分的社藏文物和刻石,同时还进行多种形式坚持篆刻创作,比如以革命口号、毛泽东诗词等内容入印,以简化字入印创作出版《新印谱》三集等。
1973年,由香川峰云、青山杉雨等率领的日本书道代表团访问印社。在六七十年代,中日两国书法篆刻交流兼带外交使命的大背景下,日本书道团的这次来访,为遭受“文革”冲击的西泠印社争取到了生存和发展理由。
走向兴盛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印社获得了重新发展的机会,西泠印社得以稳步恢复。
在社址修缮和组织机构方面,1977年,西泠印社重新整修了孤山社址;1978年,吴昌硕等三座造像重建落成;1979年,在西泠印社建社七十五周年纪念会前夕,又由省文管会拨款维修了全部建筑物。1979年12月,西泠印社召开了成立七十五周年的社员大会,大会通过了新社章,制定出五年工作计划,选举沙孟海为社长,赵朴韧为名誉社长,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并进行了学术报告会与王个簃辖献授奖仪式。
在著述出版方面,1978年,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准西泠印社为正式出版单位,编辑出版了由部分社员和篆刻家创作的《革命胜迹印谱》,并从该年开始手拓出版《两湖胜景印集》等印章藏品集;1979年,以篆刻为主兼及研究金石书画创作的《西泠艺丛》创刊。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泠印社各项社务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化影响进一步扩大,在海内外的印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与加强。
在对外交流方面,西泠印社在这一阶段不断加强国际上的文化交流,多次组织代表团出访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等,其中与日本的交流最为频繁。
在学术研究方面,西泠印社出版社成立之后,短短几年间,编辑出版了《西泠印社藏印选》《西泠印社钢印选》《西泠印社胜迹留痕》《张宗样藏印集》等大批印谱法帖,为篆刻创作和印学研究的普及与深入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员更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如方去疾对明清篆刻流派的研究、罗福颐对古玺印的研究。
在组织机构方面,1983年11月,西泠印社举行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时任社长沙孟海提出了印社要以印学为主、加强学术研究的观点,并明确了篆刻学独立的思想,对西泠印社乃至整个篆刻创作和印学研究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此后,西泠印社社团事务走上了常规发展的轨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社团运作机制。除建社逢五、逢十周年举行大型纪念活动外,西泠印社每年定期邀集外地社员来杭研究印学、商讨社务、观赏藏品,组织社员开展篆刻书画创作和展览交流活动,并编辑出版金石书画出版物。
1993年,赵朴初任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1999年9月,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
2002年,西泠印社撤消西泠印社办公室行政机构,组建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为市委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作为印社日常事务管理机构,承担西泠印社社团日常事务、学术研究、文化艺术交流和教育活动以及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社委会于2003年7月正式组建完成。印社选举启功为社长,增选陈振濂、王玉明两位副社长。此外,西泠印社成立西泠印社有限公司,建立公司法人治理机构,并积极吸收其他国有及社会资金,使之逐步发展为股份制的现代文化企业。2003年,西泠印社被确定为省、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西泠印社于2004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注册登记,并于2008年进一步优化其产业经济实体的经营,成立“西泠印社集团有限公司”,实现集团化运作。
2011年12月13日,西泠印社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推选饶宗颐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刘江当选为西泠印社执行社长。
2014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期刊《西泠艺丛》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2018年11月13日,西泠印社第十四次社员大会产生了新一届理事和社团领导班子:刘江继续任执行社长,副社长为朱关田、韩天衡、陈振濂、李刚田、童衍方和龚志南。社长之位空缺。
2023年11月11日,西泠印社建社120年庆祝大会在杭州召开,现场西泠印社第十五次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社领导——社长空缺,刘江、韩天衡任名誉社长,副社长为朱关田、陈振濂、李刚田、童衍方、龚志南、孙慰祖。陈振濂兼任秘书长,吕国璋、金鉴才、高木圣雨(日本)、权昌伦(韩国)任名誉副社长。
组织结构
社团本部的组织结构
作为学术社团,西泠印社有完整的组织结构。成立之初,西泠印社就订立了《西泠印社社约》即社团章程,并公推社长。自1963年起,西泠印社就有了经过社员大会通过的正式的《西泠印社章程》,并用选举的方法产生理事会和社长、副社长。1998年10月21日,西泠印社第十次社员大会通过了《西泠印社章程》,依据章程,西泠印社的组织结构依次为社员大会、理事会、社务会议、秘书处、专门委员会等。社团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举行二次社员雅集,每五年召开一次社员大会和社庆活动,并按照《西泠印社章程》的规定,开展各种社团活动。
下属/分支机构的组织结构
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
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1月,主要职责是承担西泠印社社团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西泠印社社团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展赛活动、学术研讨、培训推广、文化艺术交流等工作;承担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泠印社孤山社址保护和管理工作;承担社藏文物、艺术资料等保护、管理和利用,组织开展文物及艺术品征集工作;承担“西泠印社”及相关系列品牌的保护、管理及利用工作;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篆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石篆刻”等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相关工作;承担西泠印社学术期刊《西泠艺丛》的主管主办和编辑出版工作等。
中国印学博物馆
中国印学博物馆建于1999年,是一座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印学博物馆辟有历代玺印厅、篆刻流派厅、书画厅,以历史演变和印学发展为脉络,陈列了各个时期不同的印章种类,其中有不少藏品为各个时期或流派的经典之作。书画厅不定期举办各种与印学相关的艺术品展览,不断拓展领域,丰富内容,向世人展现独特高雅的中国印学文化。截至2019年,馆中共保存了107件国家一级文物,7512件国家二、三级文物。
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
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成立于2010年,是西泠印社直属的书画篆刻艺术创作、研究、教育机构。
西泠印社(杭州)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西泠印社(杭州)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西泠印社官网及西泠印社官方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的运行维护。
杭州西泠印社文物保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杭州西泠印社文物保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保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主要为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的文物保护及管理进行配套服务。
西泠印社社友会
西泠印社社友会成立于2010年,旨在围绕群众文化定位,组织开展创作展览、学术交流、艺术讲座、专业培训和艺术赛事等活动,为西泠印社集聚各类社会资源,扩大组织基础和公众影响,为团结和培养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西泠印社集团有限公司
西泠印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西泠印社经营性产业的主体,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授权,统一管理运作西泠印社所有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西泠印社”“西泠”注册商标、版权等无形资产。旗下包括杭州西泠印社有限公司、西泠印社出版社、西泠印社美术馆、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西泠印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等产业经营单位,还下辖了杭州市文化产权交易所。
组织领导
重要领导层
现任领导
组织文化
西泠印社以一种现代意义的社团组织形式从事古典的艺术探索,以宽松的运作理念主张艺术的多元性,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 兼及书画”为宗旨,延续着创社以来每年春秋两季雅集、逢五、逢十周年庆典和社员不定期聚会的社团运行模式。每年以孤山社址为中心,公祭印学先贤、举办社员作品和藏品展览、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等活动,保存了具有传统文人气质的文化形态。
主要业务
西泠印社依托百年名社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深化体制改革,形成了举办展览、古籍保护、出版、学术活动、文化产业、艺术品拍卖、艺术品鉴、普及教育和对外交流等业务。
举办展览
西泠印社的主要业务之一为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其中包括定期组织社内外同好,在孤山社址、中国印学博物馆举办各种小型展览、鉴赏、讲座及交流活动等等;同时还包括举办大型的展览活动,为中国印学提供了展示及交流的平台。
其中,较为典型的社内外同好举办的小型展览就包括了西泠印社逢十逢五周年纪念大会所会举办的西泠印社社员作品展、西泠印社藏品展等。
较大规模的展览便包括1997年为欢迎香港回归祖国在深圳博物馆举行的大型藏品展、1998年西泠印社九十五周年纪念大会所举办的西泠印社首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2002年在中国印学博物馆举行的“古今印人诗与论印诗真迹展”及2006年起举办的三届印文化博览会等等。2006年起,杭州西泠印社有限公司连续举办“首届印文化暨中国印石精品博览会”、 “第二届印文化暨艺术休闲商品博览会“和“第三届印文化暨文房精品博览会”。这三次博览会在国内艺术品会展业中第一次提出“印文化”概念,凸现杭州作为“印学之城”的地位。三届印文化博览会共引来300多家文化企业参展,参观人数达18万人次,销售成交总额约2000万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古籍保护
西泠印社收藏有各类古籍8000余册,其中古籍善本近4000册,国家一级文物38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7种。
西泠印社收藏的古籍善本多为明清印谱初拓本、名家批跋本、知名藏品、域外古本等,珍稀鲜见、特色鲜明,享誉海内外印学研究领域。这些收藏,绝大多数来自社员及家属、社会贤达的捐赠。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西泠印社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出版活动
出版活动是西泠印社的主要业务之一,西泠印社的出版特色依次为:第一印学,第二书画,第三文物考古。
新中国成立前
西泠印社的出版活动与印社的诞生相伴而生。印社之所以能享誉海内外,与印社和同人编辑出版了大量的有关印学、书画等图书是密不可分的。
印社的出版事业,是由创社四英中的吴隐首开记录的。他曾创办以西泠印社为名的中国第一个印学专业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印谱,为推动中国的篆刻艺术及扩大西泠印社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吴昌硕的名谱《缶庐印存[fǒu lú yìn cún]》的三四集,每集四册,即于1914年由上海西泠印社出版。吴隐的企业,在吴氏晚年由他两个儿子——吴熊(幼潜)与吴珑(振平)接手。吴氏过世前曾将财产分析:出版部门归吴幼潜,印泥部门归吴振平。
其他西泠印社的早期社员(如丁辅之、吴昌硕、叶为铭等)也都各有能力出版书籍。至于黄宾虹曾任商务印书馆美术编辑并主持神州国光社,以及高野侯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等,对有关书籍的出版则做出更多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
1978年4月,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准西泠印社为出版单位,西泠印社的出版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1979年,西泠印社创立了月报《西泠艺报》,但其发展波折不断,一度曾停刊。2003年百年社庆,社员们强烈要求希望恢复社刊,西泠印社曾短暂地与地方出版社及北京荣宝斋出版社有过合作,以季刊的频率周期,改刊名为《西泠印社》。2014年6月,在经过持久不懈的多方争取后,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拥有正式刊号CN33-1393/J的《西泠艺丛》月刊正式面世。
近年来,为顺应出版业改革大趋势,西泠印社出版社根据西泠印社“新百年,新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出版社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出版结构,确定了坚持以美术类图书为核心,延伸拓展相关收藏和教育培训领域,与西泠印社新的产业发展互动,形成“专、精、特、新”的出版特色的发展目标。
学术活动
西泠印社自清光绪三十年(1904)创社以来,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为印学(兼及金石学)的学术研究做出了贡献。
印社的学术活动,一切以印为中心。不但有关印史、印学理论、印人及流派研究等属学术活动,而且有关印学创作与展览、印谱与印屏等也属印社的学术活动。其中“孤山证印”国际印学峰会便是其学术活动的典型,自2005年设立以来,截止至2020年,已成功举办了六届。
西泠印社还有许多重大的学术活动,主要的重大学术活分为“印社逢十大庆”与“全国篆刻评展及其他”两大类。
印社逢十逢五大庆
印社逢十逢五大庆多有重大学术活动,这说明重视学术研究、繁荣艺术创作一直是印社的优良传统。
1913年,西泠印社10周年纪念会。形式上虽不是学术论文宣讲,而仅限于印社本身之事务,然而西泠印社为中原地区印社之祖,其成立是篆刻艺术脱离对书法、绘画的依傍而成为独立艺术门类的关键标志。所以,在当时情况下诸如《西泠印社成立启》《社约》等的草稿、商议与修订等,均属影响深远的学术文献。
1923年,西泠印社20周年纪念会。据《西泠印社志稿》记载,当时罗列了一千多幅金石家书画进行展览,所展出之书画,后经高野侯、丁辅之编辑为10册《金石家书画集》,由上海西泠印社吴幼潜发行。
1998年,西泠印社95周年纪念大会。在此期间举办了多场展览,就这些展览内容,共产出38篇学术论文,论文的内容,涉及印学史、印人、考证、技法、教育等方面。
2003年, 西泠印社的100周年庆典。在此期间召开“百年名社·千秋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从225篇论文中,选出60篇编为《国际印学研讨会议文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008年,西泠印社的105周年庆典。在此期间举办了第二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首届中国艺术品投资与收藏高峰论坛等。第二届“孤山证印”国际印学峰会收到海内外论文来稿70余篇,最终出版的《论文集》收入30余篇论文、篇幅达百余万字,集中展示了国际印学研究领域现有成果积累,成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研讨和交流。
篆刻评展及研究
西泠印社会举行各种类型的篆刻评展、联展,以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展等。
1987年,西泠印社首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这次评展于1986年7月开始征稿,共有2318人,印章两万多方参展,作者遍及28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经反复评选,最后确定250名人选。其中,50名获优秀奖。1987年11月13日,评展在西泠印社开幕,展出全部人选作品并举行授奖仪式,入选的作品,由印社出版《西泠印社首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作品选》发行。
1990年,在杭州西泠印社湖滨展厅举行全国印社篆刻联展。北京印社、南京印社等共12个印社组织筹办首次全国印社篆刻联展。此次联展共展出122家印社的一百七十多件印屏,约三千方印蜕(含边款)。
1997年,召开西泠印社、中国书画报社等合办,现任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主持的全国首届篆刻学暨篆刻发展战略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51篇(据所出《论文集》)。其中重要几篇多为印社社员所撰,例如傅嘉仪《印的起源》、刘江《战国各国和印初分》、林乾良《精工秀雅也能出神人化》、孙慰祖《关于巴慰祖父子的篆刻风格》、汪永江和陈大中《十年篆刻的误区》、戴家妙《篆刻批评导论》等。
2000年,西泠印社举办首届国际青少年篆刻、书画大奖赛,并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西泠印社首届国际青少年篆刻、书画大奖赛作品集》。
2010年,西泠印社与中国印学博物馆合作举办“青泥遗珍”战国秦汉封泥研究专题活动,是海内外首次战国秦汉封泥专题展览和国际性学术研讨,也是在古玺印学与篆刻学范畴内具有前沿性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
文化产业
1979年起,西泠印社经营起有规模的多门类文化用品和艺术品。包括己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拥有厚实的经济基础和潜力的杭州书画社,还有西泠印刷厂、文物商店、西泠印社出版社、印泥工场、裱画工场、湖滨门市部、孤山外宾门市部等多个经营实体。20世纪80年代末,西泠印社企业经营已经发展到相当鼎盛时期,在全省文化企业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不仅丰富活跃了杭州市场,产品还远销海内外。
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已有的国内商标基础上,西泠印社又注册了国际商标和世界知识产权商标,西泠印社商标还被授予浙江省著名商标,“杭州第一文化品牌”的形象有所提升。这一时期,西泠印社不断开发人文艺术资源,文化产业经济实体不断做大,拥有西泠印社出版社、杭州书画社、艺术品商场等文化消费场所,经营文房四宝、石章、印泥、字画、装裱等多种业务。
2002年,西泠印社整体改制,事业、企业分立,建立多个独立法人实体。以原有企业改造为国有杭州西泠印社有限公司,组建控股企业西泠印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这既解决了西泠印社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又为文化产业发展有更大的灵活性提供了机制保障。
艺术品拍卖
西泠印社于2004年底成立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是西泠印社参股组建的一家公司,此后艺术品拍卖成为了西泠印社的业务之一。
该公司发挥西泠印社品牌优势,2005年刚一起步,就以春秋两季大拍总成交4.42亿元人民币的成绩,一举跨入全国领先的艺术品拍卖公司行列,赢得了“江南第一拍”的美誉。短短4年创造了总成交价约18亿元人民币的非凡业绩,也创造了中国艺术品业的众多第一次:2006年秋拍,推出中国艺术品拍卖史也是世界艺术品拍卖史上首场印章专场——“犀象印萃·西泠印社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引起国内外艺术界震动;2007年春拍,又推出一个世界艺术品拍卖史上的首创——“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西泠拍卖填补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史上的众多空白,也对藏宝于民、承续传统文脉、弘扬传统文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023年3月17日,西泠印社2022年秋季拍卖会槌,总成交额8.4亿元,总成交率83%。
艺术品鉴
举办相关的艺术品鉴活动也是西泠印社的主要业务之一。艺术品鉴活动的内容从书画鉴藏逐步扩展到中原地区艺术品的所有门类,活动方式涵盖了学术讲座、现场鉴别天然玛瑙、投资咨询、现场创作、藏品估价等项目。
例如,2006年与“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联手创建“全球通VIP俱乐部·艺术鉴藏沙龙”,为浙江移动40多万全球通VIP会员提供了一个艺术鉴赏的交流平台,讲授艺术品市场“淘宝”常识,并为会员提高艺术修养提供“高参”服务。至2008年,已先后举办60多场文化艺术鉴赏活动,足迹遍及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绍兴市、湖州市、宛兴、金华市、衡州、台州市、丽水市等11个地区。
2007年5月,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创立,经浙江省文物局批准,于2008年11月6日正式在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属非营利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心是“西泠印社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西泠印社发展鉴赏等配套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交流
西泠印社的对外文化交流,早在印社成立之初就已开始,其中与日本书法篆刻界的交流最多。
西泠印社成立之初,就有日本印人河井荃庐与长尾甲慕名前来加盟。河井仙郎对吴昌硕十分仰慕,1897年特奉函向吴昌硕请教印学, 1900年专程赴上海市拜吴昌硕为师。1905年,在西泠印社成立后的次年,河井仙郎即来华入社。河井仙郎最终成为日本印学的一代宗师。西泠印社的另一位早期社员长尾甲于1903年来中国,在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译。现西泠印社孤山社址北面石壁上“印泉”二字隶书,即为长尾甲所题。
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西泠印社首次举行对外交流活动。日本著名书法家丰道春海、青山杉雨等来印社访问,与印社社员举行了笔会交流。
1980年,日本读卖新闻社社长小林与三次率领青山杉雨、村上三岛等人组成的“吴昌硕胸像赠呈访中团”专程来杭举行铜像捐赠仪式。1981年,改革开放后西泠印社第一次赴日访问交流。由郭仲选、吕国璋等五人组成的杭州市文化代表团出访日本岐阜县,举办了西泠印社藏吴昌硕书画作品展,并与日本书法界进行交流。1981年,西泠印社吸收日本著名书法篆刻家梅舒适和小林斗盦为名誉社员。1982年,西泠印社在杭州举办已故社员韩登安、阮性三遗作展,并且接待了青山杉雨率领的“日本谦慎书道会江浙学术考察团”的来访。
以后,西泠印社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多次组织代表团出访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中原地区港澳台地区等,且多与办展相结合。1988年,西泠印社在日本东京、大阪、歧阜举办西泠印社展; 1994年,西泠印社在新加坡与新加坡啸涛篆刻书画会联合举办了中国西泠印社社员精品展;1996年,西泠印社在香港举办了西泠印社印谱印屏展;2002年,西泠印社在澳门举办了庆回归西泠印社百印展,等等。
2004年以来,西泠印社对外交流频繁而活跃,交流规模更大,范围更广,来访团体和人数、出访次数难以完全统计。西泠印社组织4批代表团访问日本、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
普及教育
西泠印社还着力于篆刻艺术的传承、普及与推扬。
中国印学博物馆会定期举行暑期活动,带领对中国印学有兴趣的观众体会印学文化艺术的魅力,动手体验篆刻技法,完成自己的篆刻作品。同时,中国印学博物馆常常会联合各方策划开展了数场不同形式的“印之爱”篆刻艺术宣教活动,传承和弘扬篆刻艺术。
西泠印社也会定期举办西泠研学活动,打造的公益性传统文化研学平台,面向广大书画爱好者提供金石篆刻、书法绘画、艺术鉴赏等研学课程,普及篆刻艺术的教育。
知名人物
创社四英
七任社长
荣誉成就
2001年, 西泠印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中国不可移动文物最高保护级别实行保护和管理。
2006年,“金石篆刻(西泠印社)”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09年,“中国篆刻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泠印社为主要传承代表组织。
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泠印社与“西湖十景”、保俶塔[bǎo chù tǎ]、雷峰塔遗址等文化史迹作为西湖文化景观的代表,是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西泠印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西泠印社以历代珍稀印谱为代表的古籍善本收藏,在海内外学术、艺术界享有盛誉。其中,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古籍26部,收录于《中国古籍善本目录》古籍71部。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获得“西泠印社”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0年,西泠印社获殊荣:入选首批“浙江省文化印记”。
2022年,西泠印社获浙江省第二批(2021年)国际人文交流基地荣誉称号。
2022年,西泠印社获“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称号。
影响
文化影响
繁荣发展篆刻艺术
西泠印社积极组织各种展览、鉴赏及研学活动,促进了篆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艺术的方面,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在西泠印社的领衔申报下,2009年“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西泠印社还从产业经济角度大力挖掘篆刻艺术的价值,通过篆刻与印泥的制作销售等,传播和弘扬这种传统艺术。
保护中国珍贵文化遗产
西泠印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多措并举的方略,将散落在民间社会的文物进行保存,为国聚宝、藏宝,发挥了它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作用。西泠印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不断丰富系列收藏品种,为保存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帮助,也为西泠印社“金石篆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做出了贡献,印社收藏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汉齐桓公吴王画像石刻”“魏侯景明情墓志铭”,和有关金石篆刻的图谱、印章等资料,都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1
1999年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第一座集文献收藏、文物展示、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印学专业博物馆——中国印学博物馆,也在保护中国文化遗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助力篆刻艺术的国际交流
西泠印社积极与各国篆刻社团及组织进行交流学习,助力了中国篆刻艺术的国际交流。受西泠印社影响,日本篆刻家河井荃庐、长尾甲也来中国进行交流并加入印社。河井仙朗、长尾甲等海外社员把源自中华的金石篆刻艺术带到日本和韩国,在日本、韩国创立了全国性的篆刻创作与研究团体。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泠印社连续举办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展等大型专业赛事,近年来还举办了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等大型国际性艺术选拔和创作、展览、研讨活动,在海内外印学界产生广泛影响。对国际上篆刻艺术的繁华和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社会影响
启发“老字号”发展
西泠印社2003年被确定为首批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单位后,积极推进发展理念,创新运作机制和发展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在当前日益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运作、创新发展模式,为当代社会文化事业建设和其他艺术社团的发展提供借鉴。
进入新世纪,西泠印社其实也遇到不少难题,但是其凭借着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西泠印社”这个老字号在当下依旧有着极强的活力。西泠印社打造“百年西泠”“孤山证印”等系列品牌,积极举办相关活动打响知名度;积极生产及销售印谱、印章、印泥等印社“周边”,打造“西泠印象”品牌,设计新文房、伴手礼、知名IP衍生品等千余款雅俗共赏的文创产品。这些都为一些“老字号”的转型及提升提供了启示及榜样。
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西泠印社是西湖风景区典型的山地园林。它依托西湖和得天独厚的周边环境,整体布局依山就势,空间转承构思精巧,造园手法变幻多样,被陈从周誉为“湖上园林之冠”。
西泠印社没有明显引入西方的造园理念和园林要素,而仍遵循“师法自然”的艺术准则,不仅在园内营造了多维度的立体空间,而且使其融于周围的自然环境之中,体现了传统造园家在“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理念。传统山地园林的空间营造依托周边环境,再现自然地势,结合灵动的营造手法实现多样化的景观功能,这对于现代山地园林营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各界评价
2018年,在西泠印社115周年庆上,各界对西泠印社作出了评价。
中原地区文学艺术界评价:“西泠印社作为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团体之一,在金石篆刻、书画创作研习、文物收藏与研究、编辑出版、对外文化 交流等领域成绩斐然。”
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价:“西泠印社是新时期中华文化建设领域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价:“西泠印社为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价:“西泠印社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 弘扬者和建设者。”
浙江省文化厅(2018年)评价:“西泠印社为光大印学文化,培养印学人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当代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标杆。”
浙江省文物局评价:“西泠印社收集、保管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建立了专业的印学展示场馆——中国印学博物馆,为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本篆刻家协会评价道:“西泠印社书画家、篆刻家、研究学者等人才辈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现在它以国际化视野开展活动,进一步发展壮大。”
韩国篆刻协会名誉会长权昌伦评价:“西泠印社不仅在向海内外弘扬金石文化和篆刻艺术的领域劳苦功高,而且在金石篆刻、书画创新、文化保存研究、出版、对外文化交流等精神文化领域也是引领时风。”
社址菁华
景点介绍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侧,居山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各具特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互相映衬,构思布局精巧。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
社址旧影
社藏文物
西泠印社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截至2020年年末,西泠印社收藏的文物和资料数量达2.3万余件,文物藏品类别从两大类发展至今有印章、印谱、印屏、绘画、书法、碑拓、书籍、杂件八个大类。这其中有107件文物被国家定级为一级文物,二、三级文物7512件,其余为一般文物。
楹联匾额
石刻造像
参考资料
西泠印社介绍.西泠印社.2023-07-16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世界遗产.西泠印社.2023-07-17
西泠印社历史沿革.西泠印社.2023-07-17
中国篆刻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泠印社.2023-07-17
【115年社庆专题】西泠印社历史沿革(二).西泠印社.2023-07-19
西泠印社历史沿革(二).西泠印社.2023-07-17
【115年社庆专题】西泠印社历史沿革(三).西泠印社.2023-07-19
西泠印社集团有限公司简介.西泠印社集团官网.2023-08-10
饶宗颐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光明日报.2023-07-19
西泠艺丛征订.西泠印社.2023-07-19
权威发布:西泠印社第十四次社员大会换届选举结果.西泠印社.2023-07-19
西泠印社建社120年,换届选举结果出炉!社长空缺,刘江、韩天衡任名誉社长,另有一系列重磅展览等你看.今日头条.2023-11-13
《百年西泠印社揭秘》1-3集!社长背后的玄机 !.搜狐.2023-07-17
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西泠印社.2023-07-16
中国印学博物馆.西泠印社.2023-07-16
中国印学博物馆.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资讯网.2023-07-20
社址景观与社藏文物:百年文物珍藏.搜狐.2023-08-08
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西泠印社.2023-07-16
西泠印社(杭州)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西泠印社.2023-07-16
杭州西泠印社文物保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西泠印社.2023-07-16
西泠印社社友会.西泠印社.2023-07-16
刘江.西泠印社.2023-07-16
陈振濂.西泠印社.2023-07-16
吕国璋.西泠印社.2023-07-16
权威发布 | 西泠印社第十五次社员大会换届选举结果.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3
古籍保护.西泠印社.2023-07-17
西泠印社社团大事.西泠印社.2023-07-18
【115年社庆专题】西泠印社社团事业(五).搜狐网.2023-08-08
2022西泠秋拍圆满收官!2023春拍征集火热进行.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2023-08-07
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西泠印社集团.2023-08-08
西泠印社对外文化交流.西泠印社.2023-07-18
西泠资讯.西泠印社.2023-08-08
丁辅之.西泠印社.2023-07-16
王福庵.西泠印社.2023-07-16
叶为铭.西泠印社.2023-07-16
吴隐.西泠印社.2023-07-16
吴昌硕.西泠印社.2023-07-16
马衡.西泠印社.2023-07-16
沙孟海.西泠印社.2023-07-16
赵朴初.西泠印社.2023-07-16
启功.西泠印社.2023-07-16
饶宗颐.西泠印社.2023-07-16
西泠印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泠印社.2023-07-17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西泠印社.2023-07-17
西泠印社再获殊荣: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西泠印社.2023-07-17
西泠印社获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荣誉称号.西泠印社.2023-07-17
西泠印社获“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称号.西泠印社.2023-07-17
西泠印社历史沿革(五).西泠印社.2023-07-17
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馆藏.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09-12
【社史钩沉】西泠藏品保护的意义与鉴定 .西泠印社.2023-07-17
西泠印社靠什么走出了困境?.澎湃新闻.2023-08-09
西泠印社115大事记.西泠印社.2023-07-18
景点介绍.西泠印社.2023-08-08
社址旧影.西泠印社.2023-07-16
西泠印社展出一批受赠藏品 为改革开放来数量最多.腾讯网.2023-08-08
社藏文物.西泠印社.2023-07-17
楹联匾额.西泠印社.2023-07-16
石刻造影.西泠印社.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