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事件
二二事件,是指1937年2月2日以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何镜华等为首的东北军少壮派枪杀元老派、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六十七军副官处少将副官长宋学礼,交通处处长蒋斌,总部参谋处处长徐方等人的事件。该事件是西安事变善后处理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被软禁。西安市方面强烈要求蒋介石释放张学良回西安,蒋介石坚持不放,命令中央军步步西进,企图以武力压迫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就范。在此紧急情况下,东北军内部发生两种不同意见:一是以王以哲为首的高级将领,主张先服从中国国民党中央的命令,从渭南市前线撤军,而后要求释放张将军回来;另外以应德田、孙铭九为首的中级军官则主张要求蒋介石先放回张学良,然后才撤军。1937年2月2日,孙铭九等人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部分军官骗至家中,封锁院门,宣布刺杀王以哲、何柱国的所谓“除奸”计划,诬称王以哲、何柱国二人“准备投靠蒋”,并立即派人执行。王以哲在家中被杀,宋学礼、蒋斌、徐方3位军官亦于同日被害。事后,经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努力劝阻,多方斡旋,才稳定了局势,避免了东北军内部更大规模的相互残杀。
二二事件加快了东北军、西北军分裂的步伐,极大地削弱了东北军的力量,最终被迫接受中央的改编,失去了与蒋介石谈判的实力和条件。但是从抗战大局出发,二二事件在客观上有利于西安事变善后问题的和平解决。
事件背景
软禁张学良
中共红军进入陕北地区以后,中共红军与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及张学良的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暗中相互合作。中共中国工农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三位一体”基本形成。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市后被扣。蒋介石先是伪造《对张杨的训话》,继之令宋子文转告张学良写出书面请罪书,随后又以军法审判的形式,判张学良有期徒刑十年,最后又施以虚伪的特赦,特赦后面又加上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这样就实现了无限期监禁张学良将军的目的。1937年1月4日,张学良已被蒋介石明令“严加管束”。西安市方面已确知张是不可能回来了,5日发出歌电,通电全国。以后经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十七路军和中国工农红军三方面负责人共同协商,才确定了三方面团结一致,作必要的军事准备,以遏止蒋军的军事威胁,争取和平解决事变,以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初衷——这一正确方针。从5日到12日,三方面已作了必要的军事部署。
“陕甘善后方案”的出台
1937年1月1日,蒋介石决定以“政治为主,军事为从之方略”,彻底解决西北问题。1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通过了“陕甘善后方案”,“以顾祝同为西安行营主任,综理陕甘青宁军事及西北国防准备事宜;以王树常为驻甘绥靖主任,杨虎城为西安绥靖主任,在行营指导下担任陕西绥靖事宜。杨虎城、于学忠撤职留任,带罪图功。并指定驻地区分”。蒋介石意图使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西北军分散驻防,以中央军作为牵制来达到拆散“三位一体”军事同盟的目的。
1937年1月5日,杨虎城致电蒋介石,称“此间情形,张副司令一日不归,西北军民一日不安。钧座笃爱地方,务恳促令早日返陕,主持一切”。维系东北军稳定与凝聚力的关键在于东北军对张学良的忠诚度与张学良的个人威望,因而中共和杨虎城一致要求张学良返回陕西省。蒋介石却无意让张学良回陕,由于张学良被扣留不归,东北军的稳定便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1937年1月7日,张学良致信蒋介石,提出陕甘善后的两种方案:“甲案:匪剿一、调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全部驻开封市、洛阳市或平汉线上,整理训练,担任国防工程,由良负责调出及整理。二、杨虎城出洋考察养病半年,不开缺,以孙蔚如代理……乙案:匪不剿一、调杨虎城到甘陕以何雪竹或刘峙为西北行营主任……二、调东北军驻豫鄂一带整理训练,担任国防,由王树常负责,由良帮助整理完毕,良愿去读书……”张学良已不再明确反对蒋介石的“剿共”政策,希望自己的部队能够调离西北这个是非之地。同日,蒋介石提出张案的修正案:“甲案:一、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全部调驻甘肃省。二、第十七路军各部仍驻陕西省原防,归绥靖主任杨虎城指挥,该路得酌留若干部队在西安市,以便行使绥靖主任之职权……三、自潼关县至宝鸡市沿铁路各县,归中央军驻扎……乙案:一、东北军全部调往豫鄂两省,可令由西荆公路集中南阳、襄樊、信阳一带。二、以王树常(或由汉另保一人)任安徽省政府主席。三、调于学忠任绥靖主任,统帅在鄂豫皖之东北军。四、调杨虎城为甘肃省政府主席,仍兼任十七路军总指挥,第十七路军全部调驻甘肃”,提案的目的还是通过驻地划分,以中央军作为牵制,实现分化三方的目的。
各方态度
1937年1月9日,蒋介石派王化一、吴翰焘携带甲乙两案到西安市,要求西安方面择其中一种执行。1月10日,蒋介石致电杨虎城,明确告知张学良已无法返回陕西省。
1937年1月15日,杨虎城向周恩来表示:如果真的打起来,没有把握取得胜利。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和平解决的方针,分析当前的局势,向杨虎城提出3点建议:一、为求得和平解决,须先由杨、于通电就职;二、由他们派人去奉化区见蒋介石,对乙案坚决拒绝,对甲案可基本接受,但中央军须全部退出甘肃省,在西安得留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和十六路军各一部,东北军可伸至咸阳市;三、主要是军事上3单位靠拢,政治上利用中国国民党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来解决问题。1月16日,杨虎城、于学忠发表通电,表示拥护中央,愿意接受辞职,并希望张学良返回陕西省主持一切。
1937年1月19日蒋介石复电表示“释放张学良为不可能之要求,若必孤行到底,此后不独西北问题非中所置喙,即汉卿今后行止若何,亦非中之所愿过问。”1月21日,东北军、西北军召开军政会议,作出接收甲案的决定。1月22日,蒋介石决意由顾祝同负责陕甘善后的全部事宜,由顾祝同负责与西安市方面举行谈判。
1937年1月26日,杨虎城与于学忠等人决定派李志刚与顾在潼关县谈判,“并拟定与顾谈判的三项要求:(一)部队撤退展期两周;(二)张学良回部队讲话,部队即移动;(三)五届三中全会前给张学良名义,并使之出席三中全会。”在随后的谈判中,顾祝同明确拒绝了这一提议。
从渭南会议到王宅会议
1937年1月27日晚上,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少壮派20多名军官来到周恩来下榻处请愿。少壮派们表示,张学良不回来,东北军就失去中心,必须把少帅救回来,才能谈退兵的事。面对这批少壮派军官,周恩来首先表示,理解他们的心情,然后便耐心地劝说:共产党与蒋介石有血海深仇,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共产党与张副司令的关系,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我们也愿意把副司令营救回来,但是现在这种局面,很容易引起战争,也不符合副司令当初发动西安事变的愿望,“一旦与中央军开战,蒋介石就更不会放汉卿回来了。并且,如果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内部墙,对东北军的前途、对国家的前途、对副司令的前途都是绝无好处的。”
1937年1月29日,少壮派提议在渭南市召开集团长以上军官参加的军事会议,决定和战问题。何柱国等人认为一旦战争失利,张学良自然不可能回来,东北军同样有被覆灭的危险,要求主和。少壮派应德田等人认为为营救张学良,不惜与南京打一仗。在东北军少壮派的鼓动下,一致赞成应德田的主张,决定“张副司令未回来之前坚决不撤兵,中央军如再逼进,不惜决一死战的决议。到会的全体军官都在决议上签了名。”王以哲、何柱国认为渭南会议的主战决议是少壮派鼓动起来的,因而拒不执行。于学忠是张学良离陕时指定的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的最高负责人,王以哲希望由于学忠来下最后的决议。
1937年1月30日,于学忠由兰州市飞往西安市,拜访生病在家的王以哲,最终接受了王以哲主和的建议。东北军内部关于和战的争论愈演愈烈,于1月31日在王以哲家中开会,决定最终的和战问题。杨虎城、于学忠、何柱国、周恩来等人作为代表出席。于学忠坚决主和,并要求与顾祝同谈判撤军。王以哲、杨虎城同意了于学忠的意见。会议作出主和的提议,使得少壮派大受刺激。1月31日上午,于学忠向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传达了撤兵的决定。2月1日,于学忠、杨虎城派李志刚到潼关县与顾祝同谈判,并命令前线指挥官立即撤退警戒部队,以便中央军能够如期进驻西安市。
事件经过
1937年2月1日晚,孙铭九、应德田等秘密开会,商定了立即枪杀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骑兵军军长何柱国的计划。2日,孙铭九等人以请吃饺子为名,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部分军官骗至家中,封锁院门,宣布刺杀王以哲、何柱国的所谓“除奸”计划,诬称王以哲、何柱国二人“准备投靠蒋”,并立即派于文俊连长带一排人去杀王以哲,派王协一连长带一排人去杀何柱国,派孙聚魁去枪杀了六十七军副官处少将副官长宋学礼和交通处处长蒋斌,于文俊杀死了王以哲,何柱国因躲在杨虎城客厅里不出来,从而躲过一劫。
事件结果
事发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深感意外。毛泽东非常气愤,几次致电周恩来等人,坚决主张:杀王首犯必须枪决。周恩来很快告知毛泽东等人,“二·二”事件后,少壮派已经溃乱,枪杀王以哲的特务连连长于文俊被剖腹,高福源被枪决,4个团长被扣,一个营跑走,政训处跑散,张学良公馆机要人员也跑光,机要文件被烧毁,在左派影响下的特务团及抗先队已被迫远避州,留在部队的抗日同志会会员大起恐慌。
事件影响
对东北军的影响
二二事件持续了一天左右的时间,政变者在整个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内部明显地处于孤立地位,因而迅速陷入进退两难的严重困境。刺杀何柱国的人员因被杨虎城申斥,未敢动手。事后,经中共代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劝阻,多方斡旋,才稳定了局势,避免了东北军内部更大规模的相互残杀。二二事件加快了东北军分裂的步伐,极大地削弱了东北军的力量,他们最终被迫接受中央的改编,失去了与蒋介石谈判的实力和条件。1937年3月初,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正式开始东调。
对十七路军的影响
西安事变前,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十七路军、中国工农红军三方以抗日为基础形成了一个联盟,当时被称为“三位一体”。由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以及他的军事实力比较强大,“三位一体”的核心为张学良。张学良不回来,东北军内部很难团结,实力最强的东北军发生问题,“三位一体”也就难以存在,杨虎城及十七路军的生存将受到威胁。1937年2月8日,中央军开入西安市。次日,顾祝同率西安行营人员正式进驻西安。随后,中共红军与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十七路军三方分别开始与顾祝同谈判。“三位一体”事实上已趋于瓦解。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因为王以哲的被害,其分裂之势已经不可避免。二二事件后,杨深感仅凭十七路军无力支撑西北局面,开始考虑自己及十七路军的出路问题。为保存实力,在中央军进入西安之前,已令十七路军撤到三原,最终无可奈何地走上了东北军的道路,接受了中央整编。二二事件前,西安方面已经决定接受甲案,按照甲案,“三位一体”仍然在一起(均在西北)。二二事件后,东北军主动放弃甲案而接受乙案,离开西北,这就给蒋介石一一解决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从而决定了杨及十七路军的悲惨命运。也就是说,二二事件是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被瓦解的标志性事件,同时也是十七路军被迫接受中央整编的决定性事件。不久,十七路军总指挥部被撤销,杨虎城被迫出国。
对抗战大局的影响
二二事件加快了东北军、西北军分裂的步伐,极大地削弱了东北军的力量,最终被迫接受中央的改编,失去了与蒋介石谈判的实力和条件。但是从抗战大局出发,二二事件在客观上有利于西安事变善后问题的和平解决。东北军和西北军之接受中央改编。也加快了国共双方谈判的步伐,国共联起手来抗战,对中华民族无疑是有利的。
参考资料
西安事变数据库.陕西省图书馆.2024-03-20
二二事件.西北革命历史网.2024-05-05
二二事件纪实.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5-05
西安事变中东北军一小时战胜蒋介石卫队.海外网.2024-05-05
二二事件的前因后果.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5-05
第三章大智大勇【2】.人民网.2024-05-11
“二二事件”始末.铁军传媒网.2024-05-11
揭秘:谁在西安事变后“坑”垮了东北军?(2).中国新闻网.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