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北军

西北军

西北军泛指民国时期冯玉祥和杨虎城指挥的军队。冯玉祥早期担任西北边防督办,所辖国民军第1军改称为暂编西北陆军,习惯上称为“西北军”。西北军在中原大战分化瓦解后,原冯玉祥部第21师师长杨虎城主政陕西省,其部队沿用“西北军”之称。

1924年10月,时任直军第3路军总司令的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发动北京政变。政变后,皖系段祺瑞出任执政,划察哈尔省绥远省、京兆和甘肃省等地归冯玉祥,并任命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1925年3月,冯玉祥赴张家口市就任,将自己所属部队国民军第1军各部统辖于西北边防督办署,冯玉祥所部被称为西北军。1926年初,西北军被直奉鲁联军分割包围,冯玉祥宣布下野,前往苏联访问。西北军撤出北京,退守南口,在南口战役战败后,西北军又溃退到绥远河套地区。同年9月冯玉祥回国,在五原带领西北军誓师,宣布拥护三民主义及广东国民政府,参加北伐战争。在巩固后方根据地后,西北军由潼关县东进,在鲁西、豫北、冀南战场和张作霖张宗昌奉、鲁军队作战,并在战争中倒向南京国民政府。北伐胜利不久,冯玉祥与蒋介石决裂。1929年,冯玉祥以“护党救国”为名,与蒋介石所辖中央军爆发战争。1930年,战争演变成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桂系在东起山东省、西至襄阳市、南迄长沙市,绵延数千里的战线上展开的“中原大战”。由于张学良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入关助蒋,阎、冯战败下野,西北军分化、瓦解。同年,原属冯玉祥部第21师师长杨虎城占领西安市,并被蒋介石任命为陕西省政府主席,收拾西北局面,其部队沿用西北军的称谓。1936年12月,杨虎城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在1937年被迫辞职。西北军再一次接受中国国民党中央改编,并在接下来的抗战中进一步分化、解体。

西北军拥有陆军和空军,陆军在规模最大时有30余万人,空军规模较小,仅十余架飞机。冯玉祥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感情,招募的兵源以淳朴的农家子弟为主,相较于民国其他军阀,西北军的军纪较好。西北军从北洋政府劲旅到北京政变,从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主角到其余部在卢沟桥打响全国抗战第一枪;军队中高级将领也往往政治立场迥异,因此西北军在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极为独特的角色,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建立背景

十九世纪末,列强大肆入侵中国,清政府为维持其统治实施军事改革,开始逐步训练新建陆军以代替旧军。负责训练新军的袁世凯历任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并以其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北洋派系,逐渐掌握了清政府的中央政权。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1912年以大总统身份执掌对全国的统治权,至1916年他因自立为帝而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去世。之后,北洋政府军阀分裂为直、皖、奉等不同的军阀派系,彼此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纷争混战。

1924年10月,时任直军第3路军总司令的冯玉祥,趁第二次直奉战争发动北京政变,导致直系战败。政变后,皖系段祺瑞出任执政,划察哈尔省绥远省、京兆和甘肃省等地归冯玉祥,并任命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其所属国民1军改称西北陆军,归西北边防督办公署直辖,另令准西北陆军增编为6个师3个旅。

发展历程

西北军前身

清王朝覆亡后,袁世凯攫取辛亥革命的成果,建立北京政府,编练左路备补军,冯玉祥被委任为第2营营长。他奉命赴景县招兵,建立了一支自已队伍。1913年,左路备补军改编为京卫军,冯玉祥晋升为左翼1团团长,又赴河南城一带招募新兵。在次年追剿白朗的战斗中,冯团扩编为第16混成旅。之后,第16混成旅参与了倒袁斗争、护法战争、直皖战争,并在战后扩编为陆军第11师,冯玉祥任师长兼陕西省督军。1922年4月,冯玉祥率部参与直奉战争,此时他的兵力为第11师另3个混成旅(第7、8、25混成旅),共约35000人。冯部出潼关后,又增加21、22两个旅,共1个师5个旅,约5万人。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因吴佩孚数夺其地盘、又因为军饷问题,与吴佩孚素有矛盾;同时他又受到国民党革命思想影响,于1924年10月发动北京政变,参加政变的部队改编为“国民军”,暂定编为3个军。冯玉祥部编为国民第1军(第2军、3军分别为胡景翼、孙岳部),5个旅在战争中扩充为5个纵队,统一归国民军第1军建制,冯玉祥任国民军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

正式建立

北京政变后,冯玉祥在邀请孙中山北上的同时,为避免军事上的孤立,又把皖系首领段祺瑞请了出来。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后,于1925年初任命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把察哈尔省绥远省甘肃省京兆地区作为国民军第1军的地盘。3月,冯玉祥赴张家口市就任西北边防督办,并将国民军第1军各部统辖于西北边防督办署,改称为暂编西北陆军,习惯上称之为“西北军”。西北军之名,从这一年而固定,成为历史上的名称。

南口之役

1926年初,盘踞在两湖的吴佩乎同张作霖取得“谅解”,并联合山东省张宗昌李景林直鲁联军,组织了“讨赤联军”,把国民军分割包围起来。冯玉祥为保存西北军的实力,于同年元旦宣布下野,3月赴苏联访问,西北军由西北边防代督办张之江指挥。随着国民军第2军在河南省挫败,开封市郑州市洛阳市等地均被吴佩乎占领;国民军第3军也被迫撤出天津市,退守京;西北军遂成腹背受敌的不利形势,于是在4月中旬撤出北京,退守南口。

当时的军事部署是分成东西两路,以鹿钟麟为总司令的东路军占领多伦县沽源县赤城县延庆区南口镇蔚县等处,在战略上采取守势;以宋哲元为总司令的西路军由蔚县起,经浑源县、左云、右玉县直达雁门,在战略上取攻势。这条战线后面天镇县大同市原是阎锡山晋绥军驻守,是晋军据守的要点。

西北军退入南口后,约有15万人,因驻地附近粮食不足,京包铁路又无法稳定运输,发生全军给养不足。南口之役,西北军沿着沙河、南口、延庆八达岭布置了三道防线,由4月中旬守到8月15日。之后,由于前有吴佩孚率部联合奉军张学良张宗昌进攻,后有阎锡山晋军截击,西北军向西北的绥远省陕西省一带溃退,接着再败退到绥远河套地区。部队由于阵亡和溃退中无组织,部队减员很大,但骨干基本上保存。重要将领韩复榘石友三投往山西省阎锡山

五原誓师

冯玉祥去苏联路经库伦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顾孟余徐谦和苏联顾问也到达该地与冯玉祥会面,共同商讨救国救民的方略以及西北军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冯玉祥拥护三民主义及广东国民政府,抵莫斯科的第二天(5月10日)宣布正式加入中国国民党,并为西北军全体官兵履行集体加入国民党的手续。

西北军到达五原县(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后,各将领纷纷电请冯玉祥早日归国,主持大计,冯遂由苏联偕同国民党中央委员于右任在1926年8月25日一起回国。原被商震收编的韩复榘石友三两人率领的5个师,听到“老总”(当时旧将领对冯的背后称呼)回来,全部携带武器返回西北军当时驻地。9月15日冯玉祥到达五原,17日,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的宣言中有“中山主义,驱我而归”之语,表示与南方革命军合作无间,于是,西北革命军与在湖南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成为南北呼应之局。

巩固后方

当时直系刘镇华正围攻西安,国民军2、3军系的李云龙杨虎城等已死守西安8个月,弹尽粮绝、破城在即。冯玉祥于是采纳了由李大钊提出的“固甘援陕,联晋围豫”的军事方针。他派遣孙连仲刘汝明两师分由包头市五原县绕道宁夏回族自治区,直趋西安市,会同城中部队内外夹攻刘镇华部。在当年11月27日西安之围解除,刘镇华率部向东逃离。1927年1月,冯玉祥进驻西安。此时,甘肃省财政收入微薄,陕西省又常年处在地方割据之下,地方割据军阀任意截留税款,甘陕两省财政困难。冯玉祥裁撤了兵站总督筹措粮饷的任务,派甘、陕两省府督饬各道道尹,各县县长核实征购食粮,直接发给各部军队。之后,冯玉祥为扫除后方障碍,派出军队,分头歼灭盘踞在陕西各道的大小地方军阀。经过这一整顿,西北军后方基础得以巩固。

北伐之役

5月1日,冯玉祥就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总司令,从潼关出师北伐。当时第2集团军分兵三路:宋哲元为北路军总司令,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向察、绥发展;岳维峻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豫西,冯玉祥自兼中央军总司令,指向中原。其中,中央军又分兵三路:孙连仲为右路军,出紫荆关,向老河口市、南阳进攻;徐永昌为左路军,率国民3军假道山西省,直趋石家庄市;冯玉祥亲自率领主力沿陇海路直取陕洛。但岳维峻、徐永昌的2、3军均无进展,真正与敌军作战者,仅冯玉祥和孙连仲所指挥的西北军。

当冯玉祥率军由潼关东进时,吴佩乎已兵溃下野,奉军拥入河南省。为策应冯军东进,武汉国民政府曾派唐生智、张发奎两个方面军越过武胜关与奉军主力张学良韩麟春的3、4方面军决战于西平、上蔡之间。奉军损失惨重,渡黄河北逃。唐、张两军攻克开封市郑州市;而冯军亦击破豫西张治公镇嵩军的抵抗,6月1日与唐生智部会师郑州,重新调整部队编制,与其共同沿着津浦铁路的东西两侧向北推进。

当时武汉政府为了对抗蒋介石国民政府,曾希望获得冯玉祥的支持,为此便将唐、张两军力战夺取的河南地盘,让给了冯玉祥。但冯玉祥于6月16日在徐州市与蒋介石、李宗仁等会晤后,接受了蒋介石每月提供军饷250万元的条件,倒向南京政府,从而加速了两湖的清共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垮台。

徐州会议后,冯玉祥率先在第2集团军中实行“清党”,“礼送”共产党人离开部队,遣送苏联顾问乌斯马诺夫等回国。此后,冯玉祥即配合蒋介石、阎锡山、李宗仁,于1928年4月大举北伐攻奉。第2集团军奉命沿京沪铁路西侧向北挺进。冯玉祥令孙良诚为前导,以第19师为先遣,由曹县北进。第19师击溃了据守马头集的直鲁联军刘志陆部,俘虏了大部分刘志陆的军队官兵。19师在马头集休整后继续北进,经东阿县平阴县,进抵济南市近郊,与国民革命军第1集团军会师。之后,19师离开济南,由齐河县渡黄河,经腰站、故城和静海区,6月初到达天津市近郊。冯玉祥在此时得悉:蒋介石已将河北省划归阎锡山,于是令孙良诚率部开回山东省,接山东省政府主席之职。那时,山东省境内,散兵游勇成群,勾结土匪,为害地方,冯玉祥成立山东省剿匪总部,孙良诚兼任总指挥。第2集团军在冯玉祥指挥下,已先后攻占山东、河北及北京、天津地区的许多地方,迫使奉军退出关外。同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中华民国取得了表面上的统一。在北伐战役中,受轻重伤的官兵约3万人,其中因重伤重病死亡的约1万人。

扑灭樊李

1928年4月,北伐大军正在鲁西、豫北等地与奉、直、鲁军阀奋战,驻在豫西的军阀樊钟秀受到张作霖的利诱,组织了号称10万人之众,企图袭击洛阳市郑州市和华县、孝义两兵工厂,切断西北军的军火来源。西北军从鲁西战线临时抽调石友三部,从柳河乘火车前往郑州平乱。石友三率部沿着陇海铁路汜水镇打到巩义市。此时,宋哲元第4方面军也向东,配合石友三进攻,迫使樊钟秀逃向鲁山县宝丰县、方城一带。在剿击樊钟秀军的同时,原驻在陕西省的土著军阀李云龙也趁机占领了底镇,并企图围攻西安市,当时石、宋两部无法西顾,冯玉祥遂由豫北彰德前线调回孙连仲的第2方面军西进,击溃了阌底镇的李军后,进入潼关,解决了西安之围,这时宋哲元的第4方面军在铲平樊钟秀军后,也回师陕西,与孙连仲会合一举清除了李云龙军。

第一次反蒋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冯玉祥被任命为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这时,第2集团军已发展到拥有34个师、20个旅和15个团共约30万人,统辖陕、甘、宁、青、豫、鲁六省。蒋介石以裁军建设为号召,召开编遣会议,他以“正统”自居,想借编遣会议削减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实力。冯玉祥眼看自己的第2集团军将被大量裁减,称病离开南京,到辉县市百泉村隐居,他命令部属加紧整备,以防蒋介石的武力压迫。

1929年初,蒋介石与桂系交恶。李宗仁、白崇禧回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后,约冯玉祥倒蒋,冯玉祥部署重兵于豫东和豫南,其意图是蒋战败即派兵渡江夺取南京,桂军败则派兵出武胜关夺取武汉。桂系在鄂失败后,韩复榘石友三两军曾一度推进到鄂北花园。蒋介石并在武汉召见韩、石,以犒赏军队为名,进行收买。李、白失败退守广西。5月,李宗仁又在梧州市通电反蒋,分兵两路进攻广东省冯玉祥决计乘机反蒋,于5月中旬在陕西华阴召开军事会议,自任“护党救国军”西北路总司令,会上他认为桂系之所以失败,是由于战线过长,李、白对将领失去控制之故,遂决定缩短战线,放弃山东省河南省地盘,将孙良诚、韩复、石友三等部撤退到陕西和豫西。然而,潼关县以东驻军除孙良诚部遵令撤回陕西省外,韩复榘石友三先后以陕中荒旱,粮食奇缺为借口,拒不西进。蒋介石闻讯,分别任命韩复榘、石友三为河南、安徽省政府主席,进一步地对韩、石拉拢和收买,破坏西北军集结计划。之后,蒋介石又策动刘镇华杨虎城马鸿逵等先后叛冯。冯玉祥鉴及蒋介石破坏第2集团军的整体,分化西北军的将领,于5月通电下野,将兵权交给宋哲元。他自己赴太原市,访晤阎锡山,密谋反蒋。冯到达太原后,被阎锡山软禁在五台建安村。

西北军将领对阎锡山背信弃义扣留冯玉祥极为愤慨,再加上陕、甘、宁青地方贫瘠,给养极其困难,都愿意投蒋打阎以打开出路。鹿钟麟先是说服了已投蒋的韩复榘石友三合力攻晋,后又向何应钦说明西北军愿意攻晋。何应钦当即答应接济军火。阎锡山闻讯后,向冯玉祥表示,只要西北军出兵,他就马上出兵响应。这样,西北军将领就由攻阎为攻蒋。

7月间蒋介石派贺耀组到冯部点编,把冯部缩编为12个师,宋哲元为此委托刘郁芬到南京与蒋晤商,没有结果。宋哲元秘电鹿钟麟、刘郁芬脱身回防后,于10月10日发出讨蒋通电,颁发命令:取消本军第2集团军的名义,恢复西北军的旗号;以宋哲元为总司令,孙良诚为前敌总指挥。当时策定的作战方略为:石敬亭、孙良诚、庞炳勋、宋哲元率西北军主力打出潼关县,沿陇海路东进,直下郑、汴;孙连仲刘汝明率两个军出紫荆关直扑南阳郡张维玺田金凯两个军出武关,循白河东进,威胁襄阳市。后两路得手后进取武汉,与两广的张、桂联军取得联系。

西北军三路出动后,初战得利。孙良诚指挥的正面各军很快打败守洛阳市的徐源泉军,进抵登封市新密市宋哲元指挥的冯治安等军攻下汝州市,刘汝明军也进抵西峡;张维玺军更进出于老河口市一带。宋、孙两路军在防守陇海线黑石关要隘的庞炳勋第二路军配合下,正待部署军队夺取许昌市郑州市。此时,蒋介石阎锡山拨来月饷680万元,并委为海陆军副司令,阎在蒋重价收买之下,又倒向蒋介石方面,使西北军士气受到很大打击。11月,孙良诚率部进抵登封、密县一线与蒋军展开激烈战斗。双方战中,孙军之一部在密县附近被包围,孙良诚为争取时间等待援军到达,一边派人佯装与蒋军议和,一边令被围部队乘机突围。宋哲元误认为孙与蒋有妥协,密令所部撤回新安县,宋军后撤,孙军突围向洛阳市方向撤退,蒋军乘势追击。孙部仓促撤退中,陷于混乱,致全部重受到严重损失。孙良诚经洛阳,继续退到新安时,宋哲元已退入潼关。12月,鹿钟麟刘郁芬返回后,鹿钟麟接替宋哲元任总司令,刘郁芬任后方总司令兼主陕政。同时,吉鸿昌率军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赶到潼关就任潼关警备司令,西北军始稳住了形势,得以重整旗鼓。

中原大战

1930年2月,冯玉祥又应阎锡山之请入晋共商反蒋。3月9日,冯玉祥由晋返陕,部署兵力,决定调集所有人马分7路出击。3月15日,冯、阎、桂系将领57人由鹿钟麟领衔发出通电,要求蒋自省引退;并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样、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领导反蒋。阎、冯、李4月1日分别通电就职,随即西北军30万由陕西省入豫后,分赴陇海铁路和平汉线战场作战;晋绥军20万人分6路投入津浦铁路战场和陇海线战场;桂军和张发奎军3万人分3路进攻湘鄂,南北呼应。5月1日,蒋介石下令讨伐。于是东起山东省,西至襄阳市,南迄长沙市,绵延数千里的战线上展开了一场大厮杀,史称“蒋阎冯大战”。

中原大战中西北军重心在豫东,西北军的精锐部队如孙良诚孙连仲、吉鸿昌、张自忠、葛云龙等部,以及郑大的骑兵军都使用在豫东,而这方面又以孙良诚为总指挥。在大战初期,西北军与晋军协同作战,在陇海铁路打退了刘峙第2军团的进攻;在平汉线,西北军击败了何成济第6军团;晋绥军津浦铁路占领济南市。三个战场上都打了胜仗,促成汪精卫等人在北平市召开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并另立“国民政府”,以阎锡山为主席。但随之各派系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就加剧起来。冯玉祥曾欲长驱东进,袭击蚌埠市埇桥区,以截断蒋军后路,但因得不到阎锡山的给养而不能实施。后西北军发动以徐州市为目标的“8月攻势”也因配合作战的晋军行动迟缓而失利。冯玉祥将平汉、海两线防线缩短集结兵力于郑州市外围,想在晋军协助下背城一战以挽回颓势,但阎锡山却令晋军向黄河以北撤退以保存实力,西北军难以支持,只得退向豫北。

蒋介石在战事一开始,就争取分化阎锡山和冯玉祥,并派出一批人从内部瓦解晋军和西北军。同年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派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入关。第11师吉鸿昌接受在睢县就任了“讨逆军22路总指挥”。其后,孙连仲在荣阳,梁冠英在清化,也分别就任了讨逆军26路和25路的总指挥。历时7个月的“中原大战”以冯、阎的败北而告终。冯玉祥10月15日与阎锡山宣布联袂下野后,寄居晋南汾阳的峪道河。西北军从此全面瓦解,余部被蒋介石收编。

杨虎城主政陕西

中原大战期间,于1929年4月投蒋的原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21师师长杨虎城,在蒋方何成濬指挥下对阎、冯作战。7月间蒋升任他为讨逆军第17路总指挥。杨虎城率部自豫西转战入陕,11月占领西安市。大战结束,蒋介石为收拾西北局面,任命杨虎城为陕西省政府主席。1930年,杨虎城的部队已发展至6万余人,并由单一步兵兵种发展成拥有炮、骑、工兵和通讯、卫生医疗保障部门的庞大军事集团。

由于杨虎城的部队也大多来自西北地区,而且一度归属冯玉祥,与冯玉祥的西北军一样具有强烈的爱国反蒋倾向,所以在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解体后,杨虎城的部队也被称作“西北军”。加上张学良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撤进关内后驻地与杨部交叉,且关系密切,把杨部称为“西北军”也有与东北军对应和区别的意思。

杨虎城的西北军内部有进步、中间、反动三种力量,互相消长,左右着杨和军队的政治倾向。九一八事变后,在应否抗日问题上,三种力量进行着斗争。1933年,当中国工农红军一部分到达川北、陕南时,进步力量推动杨与红军取得默契,迂回避战。但后来破裂,终于发生冲突。1935年,杨奉令阻击红军北上。当年1月杨调其42师冯钦哉部1个旅,企图阻击从鄂豫皖苏区突围进入陕南山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蔡玉窑和葛牌镇两地被歼灭6个营。2月,杨又将3个警备旅全部用来对红25军作战,并亲到蓝田县指挥。3月,警2旅两个团在佛平华阳地区被歼灭,旅长张鸿远负伤。4月,警3旅5个营在水九间房地区被歼。7月,警1旅在秦岭山区袁家沟口又被全歼,旅长唐嗣桐被俘。

在军事上不断受到打击的情况下,经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和全国人民抗日潮流的推动,杨虎城决定和张学良共同反对蒋介石“安内攘外”的政策。到1936年春,西北军、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中国工农红军实现了停战,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拒绝其建议,并调集嫡系部队入陕,让张、杨两人将他们的军队调开,由中央军“进剿”。于是,张、杨协商,决定发动“兵谏”。12月12日,张、杨两部密切合作,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发表对时局宣言,提出八项抗日救国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于1937年4月被迫辞职,之后他“出洋考察”。西北军再一次接受中国国民党中央的改编,并在接下来的抗战中进一步分化、解体。

主要将领

冯玉祥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原名基善,字焕章,河北省青县兴集镇人,西北军首领,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冯玉祥早年家境贫困,15岁入伍,先后跟随淮军和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屡有升迁。辛亥革命爆发后,冯玉祥参与州起义和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1921年,他任陕西督军,次年调入北京任陆军检阅使。1925年1月,冯玉祥被任命为西北边防督办,主政西北。1926年,因遭到吴佩孚张作霖等人的联合讨伐,他被迫通电下野,访问苏联。国民军在南口被张作霖等人的联军打败,冯玉祥获悉后回国,于1926年9月17日进行“五原誓师”,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进行北伐。1927年,冯玉祥部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他任总司令。北伐期间,冯玉祥部不断扩张,并在他的率领下先后攻克河南、山东省、北京各地。1928年北伐结束后,冯玉祥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与蒋介石、晋系阎锡山、桂系李宗仁形成中国国民党新军阀的四大势力。蒋、冯、阎、李为扩张自己的势力矛盾日益加深,冯玉祥多次进行军事反蒋,在中原大战后败落后,于1930年10月8日辞职下野,西北军也随之瓦解。抗日战争爆发后,冯玉祥在察哈尔省地区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后被蒋介石和日伪军联合消灭。此后,冯玉祥多在国民党军中任虚职,但他在各地进行演讲,呼吁抗日。抗日战争胜利后,冯玉祥于1946年9月迁居美国。在美国期间,冯玉祥从各方面揭露蒋介石政府贪污腐败、反动独裁的种种罪行,被蒋介石限令回国。他于1948年7月,乘苏联轮船胜利号”离开美国。9月1日,冯玉祥的邮轮在敖德萨附近的黑海起火,冯玉祥与小女儿遇难,享年66岁。1953年10月15日,冯玉祥的骨灰被安葬在泰山

杨虎城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17日),原名杨忠祥、杨虎臣,小名杨久娃,陕西省蒲城县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杨虎城出身农民家庭,他早年在家乡组织反清革命组织“中秋会”。1914年,杨虎城因打死恶霸李被迫流亡,成为当地“刀客”集团首领。之后他加入陕西护国军,反对袁世凯复辟。1917年,杨虎城加入靖国军,任支队司令。1924年,他加入国民党,任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击败直系军阀吴新田,升任国民军第3军第3师师长。1926年吴佩孚进攻陕西,杨虎城率部坚守西安8个月。

1927年,杨虎城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21师师长,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后转投蒋介石,任新编第14师师长。1930年,杨虎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主政陕西。“九一八事变”后,杨虎城奉蒋介石命阻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北上。1936年春,杨虎城、张学良违背蒋介石命令私下与红25军停战,并公开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和张学良在西安扣押蒋介石,提出八项抗日救国主张,要求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在1937年4月被迫辞职,出洋考察;同年11月,杨虎城回国,随即在南昌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务戴笠逮捕,后囚禁于南昌、长沙、贵州省重庆市、贵阳等地长达12年时间。1949年9月17日,杨虎城及其儿女、随员在重庆松林坡“戴公祠”被军统特务毛人凤下令杀害。重庆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党政军人员找到了杨虎城及其家属、随员的遗骸,将他们的遗骸迎葬于西安韦曲少陵原,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

韩复榘

韩复榘(1890年-1938年),字向方,直隶省顺天府霸州煎茶铺镇(今霸州市)人。韩复榘19岁离家闯关东自谋生路,曾先后两度投身冯玉祥军中,跟随其征战成为冯玉祥的亲信之一,个人也屡迁至师长。1927年其部编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韩复榘任第2集团军第3方面军总指挥随队北伐,先后历经兰封大战、会攻徐州市等战役,并率先进入北京,成为北伐中第一个攻入北京之人。北伐结束后,在冯玉祥的保举下,韩复榘出任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第一军团总指挥,在军阀混战中两次叛离冯玉祥倒向蒋介石,并率军进攻山东地区抗击晋绥军蒋阎冯大战结束后,韩复榘被任命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等职务,此后韩复榘主持山东政务长达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韩复榘先是主张抗日,1937年被日军在黄河击败后,韩复榘开始消极抗战,在济南市进行逃跑准备。12月3日日军进攻济南,韩复榘一路溃逃,致使山东大半国土在几日内沦陷。1938年1月,蒋介石诱使其到开封市参加军事会议,于1月11日将其拘捕后交由军事法庭进行审判,于1月24日对其执行枪决,时年47岁。韩复榘死后安葬于河南省南部的信阳鸡公山新中国成立后,由其家人移葬于北京万安公墓。

石友三

石友三(1891年—1940年),乳名文会,字汉章,吉林省长春府长春县(今长春市九台区)人。1908年,石友三辍学从军,服役于清军第3镇吴佩孚营。1912年,石友三投冯玉祥部,历任营长、旅长、师长等职。1926年,国民军在与直奉军作战中,石友三转投阎锡山。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后,石友三又返回国民军,任国民联军第6军军长兼援陕军第5路总司令。1928年北伐期间,石友三被蒋介石重金收买,转投国民政府,并任讨逆第13路军总指挥。同年10月,蒋介石又改任其为安徽省政府委员兼主席,但未正式就任即被蒋介石调去攻打李宗仁陈济棠部。石友三于是炮轰击南京城反蒋,之后他再次投靠阎锡山。

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联合讨蒋,石友三又一次投奔冯玉祥,并任联军第4方面军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中原大战期间,他见“讨蒋”军大势已去,便攀附张学良,战后,他任第13路军总指挥,归张学良节制。1931年5月,汪精卫、李宗仁在广州市另组“国民政府”,石友三又与粤桂联合反蒋,但被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于学忠部及蒋军刘峙部击溃,他逃往济南市,依附韩复榘。1932年,石友三潜往天津市,在日军的帮助下,在冀东一带组织河北战区“保安队”。1936年,石友三被宋哲元委任为冀北保安司令。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石友三部改编为第1集团军第181师,他任师长,之后他历任第69军军长、第10军团军团长、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察哈尔省省政府主席等职。1940年4月,石友三任第39集团军总司令,不久被授中将。之后,他秘密投日,并与日本人签订“共同防共协定”,配合日军进犯八路军根据地和边区。12月,石友三在河南省濮阳市柳下屯被高树勋活埋。

宋哲元

宋哲元(1885年10月30日—1940年4月5日),字明轩,乐陵市赵洪都村人,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其父是清末贡生,以教书为生,有三子两女,宋哲元居长。1907年,宋哲元考入北京武卫右军随营武备学堂。1913年后,在冯玉祥部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混成旅长、师长。1925年12月至1926年4月,宋哲元任热河都统。1926年南口之役中,宋哲元改任西路军总司令,率部奋力拼搏不及,转攻陕西省。1927年11月,宋哲元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军总指挥。1933年3月,宋哲元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长城抗击日寇,血战喜峰口,5月31日,国民党政府同日本签订“塘沽停战协定”,长城事变就此结束。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宋哲元率部队奋起抗战,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集团军总司令,后辞职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职。1940年,宋哲元病殁于绵阳市国民政府下令追赠他为一级陆军上将。有《宋哲元先生文集》行于世。

吉鸿昌

吉鸿昌(1895年—1934年),字世五,原名恒立,扶沟县人。1895年,吉鸿昌出生于扶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3年,他参军加入冯玉祥部,参与直奉战争中原大战等,得冯玉祥赏识,从士兵升任至军长。1930年冯玉祥下野,西北军接受改编,吉鸿昌任22路军总指挥,兼任第30军军长。1931年,吉鸿昌离开部队出国考察。1932年,吉鸿昌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络原西北军中具有反蒋思想的将领,暗中组建人民抗日武装自卫军。次年,他参与察哈尔省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康保县、宝昌、沽原、多伦等地。1933年,吉鸿昌组织成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同年11月,他在天津市中国国民党特务抓捕。之后,他被从天津转解到北平市陆军监狱,1933年11月24日吉鸿昌在北平就义。

孙良诚

孙良诚(1893年6月22日—1951年5月10日),原名孙良臣。天津静海区大和庄人。孙良诚自小务农,19岁时加入冯玉祥军,1916年升为连长。次年,他参加平定丁巳复辟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立下军功,升任国民军第1军第2师第1旅旅长。1926年春,孙良诚镇守兰州市,逼退甘肃省联军,使甘肃成为国民军大后方。之后他解救西安之围,升为国民军第4军军长。次年,孙良诚担任第3路军司令,率军攻下洛阳市开封市,被任命为第2集团军第1方面军总指挥;他击败豫北奉军,镇压叛军,率部占领津浦铁路。1928年5月,孙良诚担任山东省府委员兼省主席,发布治鲁方针六条。之后,他听从冯玉祥命离开山东省,两次参与冯玉祥组织的反蒋战争。1930年,孙良诚部被收编,他未获军职,寓居天津市。1933年,孙良诚参与冯玉祥组织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担任骑兵挺进军军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因收复多地遭蒋介石不满,在蒋军进攻中,孙良诚临阵称病,不再被冯玉祥重用。8月,孙良诚的军队被中国国民党收编,他赋闲在家。1939年,孙良诚受命担任冀察战区游击指挥官,由于听从其命令的部队较少,便转而投靠日伪。1942年8月,孙良诚担任伪开封绥靖主任,两年后调任伪苏北绥靖公署主任。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孙良诚部被改编为国民党第2路军,他先后任第2路军司令、暂编25师师长、第107军军长等职。1948年,国民党命其在淮海战役援助徐州市,孙良诚在解放军和国民党之间摇摆,后逃往南京,定居上海市。上海解放后,他被抓捕,关押在苏州市狱中,1951年5月10日病死于此。

组织架构

编制沿革

空军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西北军取得直军的“大小维梅”和“爱弗楼”飞机十余架。收得飞行人员邓建中、曹宝清、欧阳璋、高在田、张画一、徐国一、陈步洲、刘中檀、王贞等和西北军在南苑航空学校学习飞行的慕成化、陈德全、苗福田、张国宝等共十余人,及机械员十余人,于1924年12月在清河成立西北边防督办署航空处,以王乃模为处长,邓建中为副处长;1925年1月,改任邓建中为处长,曹宝清为副处长。处内设教育、航务、机械、总务4科。

装备

西北军建军之初既自无工厂,又无海口输入。1925年以后,西北军多次经天津海口运入的武器,都被奉军扣留,不得已而求械于苏俄。俄国驻华大使加拉罕自1925年4月至8月止,从库伦所运的军械,共为步枪1万5千支,子弹1千5百万发,新式轻机27挺,子弹75万,手榴弹3万枚。加上冯玉祥原有的枪械,步枪不下8万支,子弹不下5千5百万发。此外尚有汽车4百余辆,专供军用运输。唯一缺点,山野炮因交通不便,未闻另有接济。以炮兵第1旅计,有火炮72尊,以各旅零星合计,也不过百尊大炮,作战上是西北军的弱点。

西北军进入陕西省后,冯玉祥在西安市西南角设立了一个规模很小的兵工厂。此外,为了制造军火安全,冯玉祥部还把河南巩县孝义镇原来兵工厂的破旧机器拆下来一部,搬到陕西华阴成立了华阴兵工厂。

之后,西北军的武器除了在两个小型兵工厂生产,以及战场上缴获外,仍主要靠购买。冯玉祥于1926年9月返回五原时,从苏联带回可扩充20万人以上的武器,由美国雷明顿(Remington Arms Company)公司出品的步枪、机关枪重炮

军队特点

较为排外

冯玉祥用人选将,必须以出身于左路备补军和16混成旅者为限,其他派系出身的军官,一律不用;即使国民军2、3、4、5各军来的军官和军队,也一律排斥。外面投效的一般国内外军事学校学生,绝大部分只是当幕僚、教官,带兵的仅限少数。冯玉祥经营陕甘多年,很少起用当地有影响的上层人物,使其军队与地方地主阶级无紧密联系。

封建家长制的管理方式

西北军中上层军官如孙良诚孙连仲韩复榘石友三等都是冯玉祥亲自拔于行伍,从士兵逐级培养至高级将领。冯视他们如子侄,对他们实行一种家长式的支配方式。这些部下即使提拔到军长、总指挥以后,他还动辄对之辱骂,罚跪,直呼其名,不注意给予应有的礼貌和尊重。

没有明确政治主张

冯玉祥所受教育有限,成年后虽努力自学,但所读书大多是中国古典小说、群书志要、经书、孙子兵法等中国历史、军事书籍,所掌握的西方历史文化知识非常有限,缺乏新的社会政治知识,他的三民主义水平在国民党中并不够高。对西北军来说,更严重的是,由于个人经历和知识结构等原因,冯缺乏高级领导人所必须的全面判断与综合分析能力,不善于驾驭复杂的政治局面。而西北军上层核心偏重军事,轻视政治,偏重实战经验,轻视教育和知识的人员结构;使其在政治上缺乏必要的决策能力和发言权,无力对冯提供有益的帮助,进行必要的制约。这导致了西北军没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武装部队头脑,所以一到大城市,部队官兵经不住花花世界的引诱,很快都不听从指挥。正如中原大战后,国民党高级将领何成濬所说:“中原大战中的西北军不是在战场上被打败的,而是被金钱打败的。”

军纪较其他军阀好

冯玉祥出身于穷苦平民,对百姓疾苦十分关心,且具有强烈又直观、朴素的爱国主义感情。他带兵的方法以亲兵、爱兵为主,常深入军队基层,考察军队教育以及生活实况。西北军招募的兵源以淳朴的农家子弟为主,训练中注重锻炼体力,能吃苦耐劳;又受到冯玉祥尽心的爱国爱民方面的教育,所以军队纪律比较优于一般的军阀军队。

作用和影响

西北军在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极为独特的角色,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西北军从北洋劲旅到“首都革命(北京政变)”,从中国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主角到其余部在卢沟桥打响全国抗战第一枪;从“清党”、“礼送”共产党到“围剿”工农红军,其余部从宁都举义孤军“投共”到邯郸起义开启倒戈热潮。从西北军军营里,走出了一大批政治立场对立、命运结局各异的著名人物:宋哲元韩复榘冯治安刘汝明孙连仲等,他们是坚定的国民党人;李达、赵博生董振堂、吉鸿昌、张克侠、何基、孔从洲等,成了忠诚的共产党员;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武士敏等,他们是抗战烈士、民族英雄;刘郁芬孙良诚郝鹏举张岚峰等,则沦为汉奸,民族罪人;还有吴化文、赵云祥、戴心宽、杨友伯等他们虽然有过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但最终觉悟投入了人民的怀抱。至于冯玉祥、杨虎城这两位大小西北军的首领,则从拥兵自雄的军阀,转变为献身民主事业的进步人士。

后世评价

学者姜克夫在《民国军事史第一卷》中评价:西北军在民国军阀部队中,是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的部队。

学者顾关林在《论西北军的瓦解》中评价:西北军是民国军队中的一支劲旅,素以能征惯战闻名。它的瓦解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冯玉祥支配能力的丧失是关键。

学者吴恒长在《国共两党与西北军》中评价:西北军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极为独特的角色。

原西北军参议张知行在《西北军练兵的一些特点》中评价:西北年的练兵方法,大体上虽然沿袭北洋政府军队的那一套老办法。冯玉祥封建家长式的带兵方法,在小圈子里(16混成旅)是可以起控制作用的;但到了大的集团(西北军)原来那套旧的带兵方法已失去维系军队的力量,内部的分化、腐化,就是必然不可避免的了。

相关遗迹

1999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巴盟文物站在巴盟五原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冯玉祥“五原誓师”的旧址。2006年,为纪念五原誓师80周年,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县委、政府,在旧址上重新修建了五原誓师广场。纪念广场由休闲广场、景观桥和誓师台三部分组成,整个建筑位于县城的北端,前进路与义河渠交汇处。休闲广场布局以前进路中心线为对称轴,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广场占地33500平方米,东西186米,南北180米。景观桥桥长83米,逐阶上到12米处与誓师台相接;桥宽17米,分9跑。誓师台上有三人铸铜雕像,是纪念广场的主题人物,立于军旗左侧的是冯玉祥,一手扶旗一手执文稿正在宣读誓师通电的是共产党员刘伯坚。塑像位于广场正中央,高达19.26米,是根据五原誓师的真实历史场景所雕塑。该广场是首批命名的内蒙古自治区中国共产党史宣传教育基地。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以下影视有关于西北军的描述:首播于1986年的电影《直奉大战》,首播于1992年的电影《冯玉祥》,首播于1992年的电视连续剧《杨虎城》。

参考资料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 红色印迹乡村游.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01-31

冯玉祥誓师纪念广场.五原县人民政府.2024-02-03

西北军传奇.豆瓣读书.2024-01-31

韩复榘与西北军(上下).豆瓣读书.2024-01-31

直奉大战 (1986).豆瓣电影.2024-01-31

冯玉祥 (1992).豆瓣电影.2024-01-31

杨虎城 (1992).豆瓣电影.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