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手榴弹

手榴弹

手榴弹是一种用手投掷、由延时或碰炸引信起爆的小型爆炸或化学弹药。

大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宋朝引入了一种被称为“火球”或“火炮”的火器,其工作原理与现代手榴弹相似。在13世纪初,当时的军队开始使用铁壳制成的爆炸武器,被称为“震天雷”。15世纪欧洲出现了装黑火药的手榴弹,当时主要用于要塞防御和监狱。17世纪中叶,欧洲一些国家在精锐部队中配备了野战用手榴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随着战壕的普及,手榴弹得到广泛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手榴弹经历了迅速的发展,其中包括空心装药反坦克手榴弹。20世纪中期,手榴弹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电子引信、钢丝缠绕的半预制和钢珠金预制高速小破片、塑料及其他非金属材料等开始广泛应用于手榴弹制造。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全球手榴弹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手榴弹因其攻防兼备、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杀伤力大、造价低廉等特性,成为人们最熟悉的步兵近战武器之一。

历史沿革

世界发展

15世纪,欧洲手雷以一种很特别的形式出现。这要用于城邦的防守。他们将小型的地雷绑在长杆子上,从城堡城墙外沿向下探出,用于攻击较远距离上撞城门的士兵。

在十七和十八世纪,欧洲的设计水平逐渐提高,手雷开始成为欧洲军队中广泛采用的武器。甚至出现了专门负责使用RGD-33手榴弹的士兵,即投弹兵,以弥补火炮在近距离射程上的不足。

1915年,英国设计出米尔斯炸弹。它延迟时间被设定为七秒。使用类似于努的装置进行发射。后来发现,它直接用手扔更方便。所以后期的米尔斯炸弹也就成了广泛的投掷武器。该炸弹爆炸之后破裂开有点像石榴开花,于是就有了Pomegranate(石榴)这个绰号,渐渐的也就变成了去掉Pome-granate前半部分的词形状,叫做Grenade(手榴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随着战壕的普及,手榴弹得到广泛应用。一战的德国士兵携带的是卵状的手榴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手榴弹经历了迅速的发展,其中包括空心装药反坦克手榴弹

20世纪中期,手榴弹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电子引信、钢丝缠绕的半预制和钢珠金预制高速小破片、塑料及其他非金属材料等开始广泛应用于手榴弹制造。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集成电路等电子技术在手榴弹引信上的广泛应用不断增加,为多功能手榴弹引信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例如,英国在80年代末成功研制出了体积较小而性能较高的EDIS电子手榴弹引信。同时,机械引信的研制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比如苏联在80年代初成功研发的碰炸和延期两用手榴弹引信,无论在结构还是性能方面都取得了质的飞跃。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全球手榴弹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这一时期,发达国家的发展重点转向了各类非致命性特种手榴弹。然而,各种致命性杀伤手榴弹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却几乎停滞不前。

中国发展

早期发展阶段

大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宋朝引入了一种被称为“火球”或“火炮”的火器,其工作原理与现代手榴弹相似。

在《武经总要》成书的那个时代,火球的制作工艺和使用方法已经相当成熟。该书的第十一和第十二卷详细记录了八种不同类型的火球,不仅提供了它们的外观图示,还包括了详细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制作和使用的详细说明。

到了明朝,火球的种类和制作工艺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例如,壳体采用竹编等材料,这一创新显著提高了工艺水平。此外,火球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包括毒性火球、燃烧火球以及障碍火球等各种不同类型。

在13世纪初,当时的军队开始使用铁壳制成的爆炸武器,被称为“震天雷”。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代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派兴起,掀起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热潮,旨在通过吸收西方技术来找到我国的自强之路,包括学习西方的军事工业技术在内。

中国现代手榴弹的发展正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逐步展开的,基于引进国外产品的基础。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直至一战后的年代,中国陆续引进了多种手榴弹型号,与此同时,也开始了自行研制手榴弹的历程。

曲折发展阶段

中国的现代手榴弹研制最早始于汕尾制弹厂,该厂从1927年年起便开始制造手榴弹。随后,公府军事处驻保修械司也开始研制手榴弹,仅仅在一年内就生产了4500枚手榴弹。1930年,中国生产了多种类型的手榴弹,包括德式、俄式、法式和麻尾手榴弹等各种品种。广西炸弹厂在1936-1939年内生产了意式手榴弹。

在中国战争时期,手榴弹根据作战要求,经历了从引进到自制、从木柄到无柄、从弱到强的渐进式发展

木柄手榴弹存在巩造、汉造、晋造、宁造等多种式样。其中,巩造型式仿照德国M1924式,但改用铸铁弹体和钾梯炸药。晋造、汉造和宁造的构造与巩造相似,个别尺寸有所不同,而晋造根据体形大小又分为若干号。尽管根据地兵工厂也能生产木柄手榴弹,但由于制造要求和成本较高,因此中国抗战阶段使用的大多是缴获的木柄手榴弹。

而自行生产的则主要是无柄的马尾手榴弹。麻尾手榴弹没有统一的型号,各根据地自行组织生产,采用铸造弹壳,外形有蛋形、梨形、瓶形等,大小不一。弹壳上通常铸有纵横沟槽,有的还带有镰刀斧头图案及标语口号。弹壳较大一端装有碰发机构,另一端通常铸有圆环,拴有长近一米的麻、棕或皮条绳辫,使用时通过甩动绳辫投掷手榴弹,确保弹体前端着地发火。麻尾手榴弹也并非没有缺点。它携带不便,引信容易受潮并发生意外;使用也比较麻烦,需要一定的技巧抛出;发火方式并不稳定,落在水中及软地上不能起爆。

土制手榴弹俗称边造区,用黏土做模子,然后建造土制熔炉将钢材融化,再将铁水倒入模子,完成手榴弹弹头制造。最初的边区造手榴弹里装的都是黑火药,爆速低,威力较小。即便装药量大,爆炸威力也不大。随后边区兵工厂逐渐掌握了铸钢弹体,又制造出烈性炸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军最初使用的手榴弹主要是在德式手榴弹基础上仿制的各种木柄手榴弹,种类繁多。为了统一标准,当时在晋造手榴弹的基础上,确定了51式木柄手榴弹的规格。51式木柄手榴弹长250毫米,战斗部质量150至200克,能够产生70个爆炸碎片,杀伤半径7至10米。

国产RPG-43在定型后被命名为反-43式反坦克手榴弹。作为反坦克火箭筒无后坐力炮等武器的补充,反-43式反坦克手榴弹主要用于对付各种轻型装甲车辆和防御目标。该手榴弹的全长为280至290毫米,弹径为100毫米,总重量在1350至1450克之间,内部装有612克的TNT炸药。其杀伤半径为20米,穿甲能力可达75毫米的钢板和100毫米的碳钢

1953年后,随着轻武器的苏式化进程,我军开始同步生产541型和542型手榴弹,即仿制苏联的RGD-5和F-1防御手榴弹。这两种手榴弹于1954年设计定型,标志着我军的第一代制式手榴弹的问世。在1956年,我军又定型了三种手榴弹,分别是攻-42、攻-59和防-1型,分别仿制自RG-42、RGD-5和F-1手榴弹,它们的杀伤半径分别为4米、3.6米和6.3米。随后,定型了59式木柄手榴弹,成为当时国产手榴弹的代表,其外形和构造成为后来67式手榴弹的模板。

59式手榴弹在经历了62-1、63等型号的改进后,其结构逐步完善。最终,在63式的基础上,我军定型了67式木柄手榴弹。这款手榴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威力适中,适合攻防两用。因此,大量生产并装备部队,成为国内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手榴弹之一,持续服役了近40年。

77式手榴弹系列,包括77-1式木柄手榴弹、77-1式塑柄手榴弹、77-1式全塑钢珠手榴弹等。它是一种大量生产的普通杀伤手榴弹

迅速发展阶段

1960~1980年代是我国手榴弹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从6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30余年间,我国自行研制的手榴弹就有近40种之多,出现了不少设计新颖、性能可靠的手榴弹,如82式手榴弹系列等。

82式手榴弹

82式系列标志着国产手榴弹的研制有了质的飞跃。其主要型号分别为82-1、两种82-2以及82-3,实际上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82-1、82-3以及目前部队配备的82-2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都是在1982年完成设计定型的。另一种82-2型号是在1986年设计定型的,也被称为86式手榴弹,主要用于外贸销售。

分类和结构

军事手榴弹按用途分为进攻型和防御型。

杀伤手榴弹

杀伤手榴弹主要用于杀伤有生目标破坏武器装备等。它通常分为进攻手榴弹、防御手榴弹和攻防两用手榴弹三种。

这种用于进攻战斗的手榴弹具有小的杀伤半径,士兵投掷后无需隐蔽,可继续前进。它主要依靠炸药爆炸时的爆轰波来对生动目标进行杀伤、震昏和威慑,同时可用于破坏土木工事和工程设施。进攻手榴弹重量轻,通常为0.15至0.4千克,投掷距离远。其弹体多为柱形,较薄,由非金属(如塑料或纸板等)制成,内部炸药占弹重的30%~60%。部分手榴弹两端带有连接螺纹,可多发串联供爆破使用。

防御手榴弹是适用于防御战斗的基本手榴弹品种,主要依靠破片动能对暴露的生动目标进行杀伤。可用于阵地防御和巷战,具有较大的杀伤半径,投掷后士兵需卧倒或利用地形隐蔽。其弹体壁较厚,形成破片的本体,通常采用球形或卵形,以利破片在各个方向均匀散布。早期采用铸铁弹体,现在多使用预制或半预制破片。

这是一种适用于进攻和防御战斗的手榴弹,利用爆炸后的冲击波和破片来杀伤敌人。旨在满足防御时需有较大杀伤力,同时在进攻时避免伤害投掷者的要求。有组合式和非组合式两类,组合式可通过添加或去除预制破片套简来实现两用,而非组合式通过控制安全距离实现。弹体结构较轻,投掷距离远,破片采用预制或半预制,数量多且速度高,炸点近处密集杀伤效果显著,但由于破片速度衰减快,飞行距离有限。

特种手榴弹

特种手榴弹有发烟手榴弹闪光弹、铝热剂手榴弹。

发烟手榴弹和烟雾弹之所以能产生大量烟雾,主要是因为其内部填充的是发烟剂,而非炸药。一旦被引信启动,这些发烟剂会迅速生成浓密的烟雾。在军事应用中,这类手榴弹通常用于掩护进攻、撤退,以及防止狙击手和目标标记。

闪光弹主要作用就是发出噪音和制造强光,从而让敌人暂时失去视觉和听觉,甚至让人进入一个眩晕的状态。

铝热剂手榴弹,又被称为燃烧手榴弹,其主要成分包括铝粉和金属化合物。铝粉与这些金属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释放高温。此外,由于铝热剂与水发生反应,还可能引发二次爆炸。

部分型号

RPG-43式反坦克手榴弹

苏联制造的RPG-43反坦克手榴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一种单兵反坦克武器,同时也是世界上首个采用聚能装药破甲原理的反坦克手榴弹。该手榴弹的全长为383毫米,战斗部直径为93毫米,重量为1200克,内部装有612克的TNT炸药,破甲深度达到75毫米,杀伤半径约为20米。

M18式手榴弹

M18式手榴弹,又称木柄手榴弹,是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泛装备的武器。它由拉环、拉火绳、拉火管、硫磺雷管等零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在一根钢管内装有玻璃粉,通过将一根毛铜丝卷成团放置在玻璃粉内,使铜丝一端连接拉火绳,另一端通过导火索和硫磺相连。利用铜丝与玻璃粉的摩擦引发点燃导火索和硫磺。在使用时,拧开弹柄上的盖,捅破防护纸,拉出拉环套在手指上,即可进行投掷。

M24式长柄手榴弹

M24式长柄手榴弹是在一战德国的M18式长柄手榴弹基础上进行改进,并于1924年定型。相较于原型,M24式的弹壳采用了薄钢板冲压成型,替代了整体式生铁弹体,而弹体内则填充了TNT炸药,并安装在一个中空的木制手柄上。基于杠杆原理,M24式手榴弹能够比卵形手榴弹投掷得更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士兵通常以手持MP40冲锋枪,腰插M24木柄手榴弹的形象成为二战德国士兵的典型表现。由于M24手榴弹体积较大,德国士兵常常将其插在皮带上或插入长筒军靴中携带。

九七式手榴弹

九七式手榴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使用最广泛的手榴弹,代表了日本手榴弹的最高水平。它是标准的破片手榴弹,从1937年开始装备日军,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总产量约为790万颗。该手榴弹在九一式手榴弹基础上进行改进,使用了改进后的大正十年式手榴弹引信。九七式手榴弹全长98毫米,总重445克,装有65克TNT炸药,延迟时间为4~5秒。外观与九一式相似,都刻有破片槽,但九七式底部没有螺纹孔,呈平面状。

MKII型防御手榴弹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生产数量最大、装备范围最广的手榴弹就是Mk 2手榴弹。MKII型手榴弹内装有57克的TNT炸药,弹体上刻有10条纵向槽和3圈横向槽,总共包含40块预制杀伤破片。理论上,其杀伤半径为10米。然而,在爆炸后,由于一些杀伤破片的质量和体积较大,因此其实际杀伤范围可能更远。

意大利0D/82式手弹

OD/82式手榴弹由弹体和引信两部分组成。弹体包括塑料亮体、破片套和主装药;引信由引信体、雷管组件、击发机构与保险机构组成。全弹结构紧凑,有的部件造型新颖。

投掷使用方法

手榴弹的投掷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立姿、跪姿和卧姿投弹,有时还可采取侧甩或抛掷等方法。在实战中,要根据当时的地形和敌情灵活运用各种投掷方法。

实际进行实弹投掷时,由于心理因素或投弹不当可能导致手滑等危险情况。在安全员处理这种情况时,需要遵循“一看四不一快”的原则:首先要迅速观察手榴弹脱手后的方向和落地位置;其次,在处理过程中要遵循四个不:不捡弹、不踢弹、不扑弹、不乱跑;最后要快速采取行动,将投掷者迅速带离落弹点,让其迅速跳入避弹壕或者迅速卧倒,确保安全。

发展趋势

品种与用途

品种

为了满足战术上的需求,手榴弹的种类迅速增加。目前,许多国家都拥有杀伤手榴弹、进攻手榴弹、爆破手榴弹,还有燃烧、照明、发烟、毒气、防暴等多种手榴弹。最近,还出现了致昏手榴弹和干扰手榴弹,以满足特殊战术任务的需求。同时,各国军队都高度重视基层分队的反坦克能力,并致力于发展反坦克手榴弹。美军认为,在面对具有现代化装备的敌军时,目前没有比大量配备反坦克武器更为有效的手段。

用途

根据不同战斗任务可临时组合充分发挥一弹多用的作用,有以下几种组合方式既可手投又可枪掷,既能用于进攻又可用于防御的多用途弹,如法国多用弹。进攻与防御组合式两用弹,如西班牙的一攻防两用弹。攻防两用弹与集束弹、爆破筒相结合。如西德的迪尔一攻、防两用弹,几个手榴弹组合成集束弹使用几个手榴弹首、尾衔接组成爆破筒。多用途手榴弹,可根据不同的战斗需要进行不同组合弹使用,便于大量生产,简化品种,降低成本,利于供应。

威力控制

手榴弹随着对创伤弹道的深入研究,可以选择最佳匹配的手榴弹破片形状、数量、质量和速度。在弹体重量相同的条件下,破片的质量大小决定着对目标的致伤程度和命中概率。破片越大,对生物破坏越严重,而破片较小则导致致伤效果相对较差。有效杀伤破片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单位面积内破片密度,从而决定了命中概率。对于相同类型的手榴弹,应当设计更多的破片。在破片质量小型化之后,破片数量由原来的几粒左右提高至几十粒以上,甚至更多。这极大地提高了破片的密度。不同形状的破片在杀伤效果、侵彻能力以及传递给组织的能量方面存在差异。与多棱角、三角形、六角形、菱形相比,球形破片表面光滑,容易侵入组织,对组织的能量损耗较少,形成细而长的伤道;而多角形破片表面粗糙,进入组织时阻力大,在单位长度的伤道上释放更多能量,因此形成宽而浅的伤道。总体而言,多角形破片的致伤效果较好,最佳破片形状是锋利的锯齿形。动能与速度平方成正比,能量增加必然加重对目标的损伤。速度越高,压力波越强,产生瞬时空腔越大,使人体组织损伤区域越大,造成间接骨折和动脉血管横断等,使目标遭受严重的破坏。此外,高速小破片的采用解决了杀伤半径与临界安全距离的矛盾。

材料塑料化

手榴弹材料开始广泛使用塑料。目前用于引信的塑料包括用作保险和待发档板的聚醚醛、多聚甲醛等。在引信体、引信外壳、滑块座方面,使用了玻璃钢增强酚醛塑料、聚乙烯醇缩丁醛改性酚醛树脂、改性聚苯乙烯等。塑料化手榴弹能减轻重量,易于加工,设备简单,缩短工时,且材料来源丰富。

参考资料

装备小科普 | 陪伴中国战争时期的手榴弹有哪些?.重军.2023-12-18

速来围观!手榴弹的正确打开方式.联勤集结号.2023-12-18

还原:手雷与手榴弹简史.钢铁防线.2023-12-18

史说新语 | 它,曾为我军炸开胜利之路——我军在战争时期使用的手榴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2023-12-18

中国手榴弹发展史.江苏省科技装备业商会.2023-12-18

手榴弹也分种类?它们的区别有哪些?.中国军视网.2023-12-18

单兵装备:二战德军最常使用的几种手榴弹.战争事典.2023-12-18

多碰一下就会爆炸:日军手榴弹.战争事典.2023-12-18

美军的掌中雷,从MKII手榴弹到M15手榴弹,浅谈二战中美军手榴弹.江苏省科技装备业商会.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