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第二次直奉战争

第二次直奉战争

第二次直奉战争,是1924年9月15日至11月3日,奉系军阀与直系军阀为争夺北洋政府最高统治权而展开的一场军阀内战。

第一次直奉战争,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战胜了奉系,并将北京中央政府控制在手,形成了“直系即中央”的政治格局。奉系军阀张作霖则在战败后返回东北地区,对奉军进行改革,准备练兵再战。直系曹、吴佩孚等人则希望借机吞并张作霖的主要势力范围东北地区,双方一直处于矛盾之中。与此同时,直系内部发生内讧。吴佩孚为“统一”直系军权,排除异己,与处于直系边缘的冯玉祥产生冲突,冯玉祥河南省督军一职遭裁撤,其本人被调入北京担任陆军检阅使的虚职。

1924年9月初,吴佩孚为了避免两面作战,率先对盘踞在淞沪、浙江省地区的皖系卢永祥等人发动了江浙之战。9月18日,张作霖利用吴佩孚发动江浙之战的时机,于9月15日出兵关内,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面对奉系的进攻,曹锟以吴佩孚为讨逆总司令,将直系第一线部队20万人编为三个军,与奉系作战。

奉系与直系先后在热河战场、山海关战场展开激战,战争展开后,直系处于不利形势,奉军先后击溃长城各口的直军,后又夺取了热河各个战略要地。正当直奉两军决战时刻,10月19日,暗中与张作霖联和的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其第三军临阵倒戈,返回北京,发动“北京政变”。最终,吴佩孚束手无策,遂由天津乘军舰南逃,直系军阀自此溃败,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奉系取得北洋政府最高统治权告终。

张作霖的奉军与冯玉祥国民军在第二次战争中联合打败直系后,又因为权力分配问题陷入新的冲突,于是共同推荐皖系的段祺瑞出山,于1924年11月24日在北京就任临时执政。而奉系张作霖则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很快勾结段祺瑞,排挤冯玉祥,从而操纵了北京市政权。段祺瑞上台后积极推进“善后会议”,试图利用军阀间形成的暂时均势,从内部对北洋政府体系作一番整合。不过由于“善后会议”的内容与孙中山“国民会议”的主张相对抗,反而激起了民主革命势力和反帝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段祺瑞自身缺乏实力,不能形成新的权力中心,在其执政不久后,不同派系间的军阀混战再起。在这个过程中,奉系的实力一度达到巅峰,成为各派系中实力最强盛的一支,但是不久后又在以郭松龄倒戈为起点的内部分裂中走向衰退。

战争背景

第一次直奉战争

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直系战胜了奉系,并将北京中央政府控制在手,形成了“直系即中央”的政治格局。皖系操纵推举出来的总统徐世昌为迎合直系的心理,下达了大批任免命以削去张作霖东北地区的势力,其中包括,免去张作霖沈阳市督军、东三省巡阅之职,任吴俊升为奉天督军;免去察哈尔省都统张景惠之职,以张锡元继任,谭庆林明朝军事帮办;免去热河都统汲金纯之职,以王怀庆为热、察、绥巡阅使兼热河都统,米振标帮办军务。

奉军败回关外后,张作霖认识到由巡防营和收编土匪成军的奉军难以与受正规训练的北洋军相比。因此,他下决心整顿奉军,从关内各地招聘日本土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军官,加强指挥系统,而以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生充任下级军官。直皖战争时,张作霖曾将段祺瑞的南宛航空学校和日本训练的边防军炮兵,据为己有;遂以此为基础,凭借其东北地区雄厚财力,从国外购入大量火炮和飞机,加强这些兵种。张作霖奉军遂成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直系曹锟吴佩孚等人则希望借机吞并张作霖的主要势力范围东北地区,双方一直处于矛盾之中。

直系内讧

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吴佩孚为“统一”直系军权,开始排除异己。时任第十一师师长的冯玉祥成为其首要目标,由于冯玉祥一直处于直系的边缘地带,与吴佩孚关系并不密切。但冯玉祥任河南省督军后,在河南的势力蓬勃发展,其兵力也愈加强盛,引发了吴佩孚的忌惮。吴佩孚千方百计逼迫冯玉祥离开河南,最终裁撤了冯玉祥河南督军一职,将其调回北京担任陆军检阅使这一虚职,冯玉祥所率领的部队全部移驻北京北苑。

除此之外,北洋政府一直积欠冯玉祥的军饷长达11月之多,冯玉祥调职后,与吴佩孚的关系彻底决裂,成为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作为直系部队临阵倒戈的导火索。

江浙战争

1924年9月初,吴佩孚为了避免两面作战,率先对在直皖之战中战败后盘踞在淞沪、浙江省地区的皖系卢永祥等人发动了江浙之战。江浙战争爆发的次日,孙中山宣布“援浙即以存粤”声援卢永祥张作霖也发出声援卢永祥讨伐曹吴的通电,表示“将亲率三军、扫除民贼、去全国和平之障碍”。张作霖还委派杨毓珣杭州市强调定会亲率奉军入关相助,同时汇款300万元作为资助浙沪联军的军饷。9月4日晚,张作霖在大帅府召开旅长以上会议,会议决定组成震威军出兵讨伐曹吴,张作霖亲任震威军总司令。奉军将约25万兵力汇编成6个军,第一军军长姜登选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李景林,第三军军长张学良,第四军军长张作相国民党第五军军长吴俊升,第六军军长许兰洲,趁直系南下之机进军关内。

战争进程

9月15日,奉军向热河省山海关区方向进军,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面对奉系的进攻,9月17日,曹锟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彭寿萃为第一军总司令,王怀庆为第二军总司令,冯玉祥为第三军总司令,率20万大军迎战奉系军队。虽直军参战兵力略少于奉军,吴佩孚19日于北京在中外记者面前自信表示,将在两个月内攻克沈阳市

热河之战

开战后,奉军第二军在李景林指挥下向驻守朝阳县的直军第二军发起进攻。驻守热河的直军有龚汉治统领第四巡防营、米振标毅军、张林的第一混成旅及热河游击队,总兵力约17000人,统一归直军第二军总司令王怀庆指挥。9月16日奉军攻占阜新,19日攻占北票后开始进攻朝阳区,当日,得到消息的王怀庆匆忙离开北京奔赴热河前线。直军第四巡防营为缺乏战斗力的老旧部队,指挥官龚汉治于战前即做好了逃跑的准备,刘富有与张林也无心抵抗,刘富有“于夜半召集守城军人,拥护车辆出城西奔”,张林率部弃城出南门西去,奉军迅速攻占了朝阳。奉军乘势一路推进,于29日攻占建平,30日攻占了凌源,直军第十三师五十一团两个营长及二百七十余名士兵被俘。王怀庆亲率部队增援亦未能挽回局面,被迫退守平泉。10月3日,刘富有、龚汉治被吴佩孚免职,10月6日,王怀庆的第二军司令之职被张福来接替,直军第二军、第三军全部交由王承斌统一指挥。赤峰城下及周边阵地直奉两军的激战双方伤亡甚重,直军董政国第九师及毅军等部未能抵挡住奉军第六军许兰州、吴光新部的进攻压力弃城而退,10月9日奉军攻占赤峰。

奉军之所以在热河战场迅速取得胜利,与冯玉祥与段祺瑞缔结密约有关。冯玉祥率部于9月21日由北京出发,28日才到达密云区,10月1日到达古北口后即以筹措粮饷为名停止前进。胡景翼的第一师也于喜峰口、平泉之间徘徊,对热河直军的挫败作壁上观。10月11日,冯玉祥的参谋长刘骥和段祺瑞的代表贾德耀滦平县与奉军代表签订了不打内战之协定。奉军为避免与冯玉祥部接触,在占领赤峰后即将战斗重心由热河向山海关区方向转移。

山海关之战

军事部署

山海关依山面海,内有京奉铁路经过,外接秦皇岛海港,是连通关内外的咽喉要地。第二次直奉战争开战之初,吴佩孚即令直军第一军总司令彭寿萃重点布防山海关沿线。自9月11日开始,彭寿萃的第十五师、冯玉祥的第十三混成旅、董政国的第九师、王维城的陆军二十三师、陕军第二师及第二十师、吴佩孚的第三师三团骑兵一营、直军驻防广州市固始县两地的第五路军、靳云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相继从各地奔赴山海关前线。且直军在山海关北面山地至南面海滨,部署了三个旅的兵力,意在凭借地理优势对奉军构成战略威胁,试图在山海关歼灭奉军主力。

奉军第一军和第三军成立了联合指挥部进攻山海关,其作战部署是由第一军姜登选韩麟春部五个团的兵力进攻直军包括九门口在内的左翼北线;第三军张学良郭松龄部六个团兵力攻击直军右翼南线,同时备了三个团的兵力作为预备队做好了随时增援的准备。

袭取九门口

自9月中旬起,直奉两军之间小规模火力接触不断,奉军空军自9月19日下午开始向滦州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昌黎等地的直军投掷炸弹,奉军一度掌握了制空权。直军紧急调来意大利高射炮应对奉军的飞行队,直奉双方互有伤亡。10月6日黄昏,彭寿萃获悉了奉军将在次日拂晓发起总攻的消息,下令全军各部做好迎战准备。7日4时许,奉军第一、第三联军发动全线总攻,直奉双方的指挥官均亲临前线督战。奉军在炮火掩护下猛攻直军阵地,直军早已构筑好了防御工事,坚固的机关枪掩体遍布全线,且直军炮火覆盖前沿阵地,炮火轰炸历时二十时之久,对奉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力,奉军发动的数次冲锋均未能突破直军的正面防线。

10月8日早晨,姜登选指挥的第十九旅孙旭昌团突袭九门口北侧的黄土岭长城一线,奉军利用山势避开直军炮火,取得突破,九门口告急。直军驻守九门口一线的直军第十三混成旅旅长冯玉荣向彭寿萃发出急电求援。当彭寿萃派出的增援部队赶到九门口时,冯玉荣部已全军溃败,局势难以挽回,9日,九门口失守,冯玉荣服毒自杀。奉军攻占九门口之后乘势推进,迅速占领了石门寨附近高地。

石门寨之战

10月8日,彭寿萃抵达秦皇岛亲自指挥石门寨之战,吴佩孚亦于12日清晨6时抵达山海关前线阵地巡查,同时还调来直军第三师的十团和一个混成团兵力的增援部队,悬赏十万元誓夺九门口。10月13日至14日,张福来指挥直系豫陕援军向石门寨附近的奉军发动了数轮猛攻。奉军姜登选、韩麟春等人亲临前线指挥,奉军第一军和第三军联军亦派出三个混成旅以上兵力增援前线,奉军凭借天险抵挡住了直军的猛烈攻击,直奉双方均伤亡惨重,战局僵持不下。15日,一架直军飞机落在直奉两军阵地中间的一山沟内,姜登选传令夺得直军飞机赏金10万,重赏之下奉军士气大增,奉军终于突破了直军防线。10月16日晨,奉军乘胜追击占领了石门寨,正在石门寨南门外一山上督战的彭寿萃无奈慌忙后撤。

山海关激战

10月中旬以后,奉军相继占领了山海关外的小河口、石门子、无名口、贺家楼、俄国兵营、姚家山等地。10月16日起,奉军先后三次突破直军十五师防线直逼直军威远城阵地,均遭到直军的顽强抵抗未能获胜。于是,奉军趁夜幕掩护分三次投入了共四个团的兵力向直军十五师阵地发动猛攻,遭到直军马克沁式机关枪密集扫射,奉军伤亡惨重。郭松龄遂令宋九龄旅竞选出千人组成敢死队,在十八团团长刘翼飞率领下猛攻直军威远城阵地,奉军的冲锋再次被直军凶猛的火力击退。奉军在沿海一带向直军阵地发动的进攻也未能突破直军防线,奉军进攻受阻。山海关之战直奉两军尸体堆积如山。据1924年10月22日《申报》报道,奉军伤亡人数多与直军,奉军仅山海关区、九门口两场战斗中伤亡人数就达1.3万余人,开战以来总伤亡人数在2.5万左右。郭松龄向直军建议每天正午双方停战清理战场上的尸体,吴佩孚唯恐中了奉军的缓兵之计拒绝了郭松龄的请求。正当直奉双方在山海关战之际,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

北京政变

反直“三角同盟”的成员孙中山、张作霖、段祺瑞等人,极力争取拉拢被直系边缘化的冯玉祥倒戈。冯玉祥自1920年秋开始与孙中山开始建立了书信往来,逐渐被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所影响;1923年4月至1924年3月间,张作霖通过煤炭商人段永彬先后三次分别将80万、40万、150万“军饷”赠予冯玉祥。冯玉祥联络直系内部有同样遭遇的胡景翼孙岳等人结成了反吴同盟。

9月23日,冯玉祥奉命率部离开北京奔赴山海关,月底抵达古北口后即以筹措军饷为由停滞不前。吴佩孚赶到山海关督战后,冯玉祥佯摆出对奉作战的态势, 实则按兵不动密切关注战局走向。在直奉两军在山海关的激烈厮杀中,仅三道关、二郎庙之战,奉军伤亡八九百人,而直军伤亡3000余人,直军逐渐陷入被动局面。冯玉祥鹿钟麟等人于10月18日及19日连续两天召开紧急秘密会议,最终决定班师回京发动政变。冯玉祥部10月21日开始行动,23日早晨即控制了北京城内外重要据点及交通、通讯机关,并将曹锟软禁于总统府。24日,曹锟以总统名义下令前线停战,并宣布免去吴佩孚所有职务,改任其为青海垦务督办。

10月25日,冯玉祥宣布脱离直系,将其所属部队改称“中华民国国民军”,并组建临时内阁执政北京政权,同时盛邀孙中山、段祺瑞入京共商国事。政变发生后,反直“三角同盟”成员张作霖、孙中山、段祺瑞,先后致电冯玉祥盛赞其发动的政变功在国家的义举。

直系兵败

正在山海关与奉军鏖战的吴佩孚得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消息后,将前线作战指挥权交给张福来,于10月26日匆忙率兵约8000人从山海关回京救援。吴佩孚把军队驻扎在天津杨村一带,等待苏、浙、鄂、豫等省的直系援军。11月1日,山东郑士琦宣布中立,并炸毁了津浦铁路韩庄附近的道路,京汉铁路也在同一天被阎锡山截断,增援吴佩孚的直军行程受阻。11月2日,冯玉祥部攻占了杨村和北仓,吴佩孚被迫率部撤至军粮城;此时,奉军也已到达唐山和芦台附近,腹背受敌又无援兵增援的吴佩孚已难以支撑,曹锟见大势已去无奈辞去总统之职。吴佩孚拒绝了日本驻天津总领事吉田茂令其避难日租界的提议,11月3日晨,吴佩孚解散了讨逆军司令部等机构,率领约2000余人的残部在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保护下抵达塘沽区后,乘坐“海圻”号军舰南逃,其余参战的直军被冯玉祥部及奉军收降,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

战争结果

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军大败而宣告结束,直军主力损失惨重,曹锟下台和吴佩孚南逃标志着直系彻底失去了对北洋政府的控制权,冯玉祥脱离直系加剧了北洋军阀内部的分裂。战后奉军沿京沪铁路大举南下向长江流域发展,奉军所占地盘从东北延至江南地区,占据了奉、吉、黑、热、翼、鲁、皖、苏、沪的广大地区。奉军扩增到28个师又8个旅,总兵力达到三十五万人,兵源除李景林张宗昌等旁系部队人关后收编的大量直军败兵和土匪外,其他多为张氏父子在关外亲手编练面成,内部比较巩固团结,又有富庶的奉、吉、黑三省作根据地,外交上有日本的大力支持,张作霖的奉军成为北洋军后期中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战争影响

战后国情

张作霖联手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战后冯玉祥对奉军入关的限制引发张作霖强烈不满。北京政变后的冯玉祥暂时掌控了中央政府,新内阁在冯玉祥提议下将鹿钟麟任命为北京警备总司令;接着又将爱新觉罗·溥仪溥仪迁出紫禁城;冯玉祥还提出了五项施政改革方案。冯玉祥所作所为引发各方面不满,张作霖遂联合直系、皖系等各方势力与冯玉祥抗衡。在冯、张二人的权力争夺中,在皖战争失败而失去军事力量蛰居天津皖系的段祺瑞,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在北京就任临时执政。就职后的段祺瑞积极筹备召开北京政变“善后会议”,并公布了善后会议条例,条例规定四类人员有资格参加善后会议:一是有大勋于国家者;二是讨伐贿选制止内乱各军最高领袖;三是各省区及蒙、藏、青海军民长官;四是有特殊之资望学术经验由临时执政政府特允者。由参加“善后会议”的人员组成可知以段祺瑞为首的北京政府其实质仍是军阀制度。孙中山对段祺瑞提出的“善后会议”提案表示反对,12月31日,孙中山北上抵京提出了对善后会议提出补充方案,即会议必须加入人民团体代表,且善后会议讨论的问题最后要经国民会议决定。段祺瑞拒绝了孙中山的补充方案,孙中山遂坚决表示拒绝参加会议。1925年2月1日,段祺瑞不顾各方的反对举行了“善后会议”开幕典礼。

段祺瑞上台后下令各军一律退回原防、不得发生军事行动,11月26日,冯玉祥率先离开陆军检阅使官邸返回西山修养,张作霖亦“以退为进”于12月2日离开北京回到天津市段祺瑞为平衡各军阀之间关系,于12月7日,任命皖系卢永祥为苏皖宣抚使,同时任命李景林暂理直隶军务督办,东北三省军事由张作霖统一指挥。段祺瑞徒有国家元首的虚名,北京政府的实权落入奉系之手。段祺瑞为制衡奉系于1925年1月3日任命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李鸣钟为绥远都统,宋哲元代理第十一师师长,冯玉祥的另一位大将张之江亦为察哈尔省都统,冯玉祥部兵力已近二十万,自此冯玉祥占据西北另成一派。传统意义的直系力量仅残留在鄂、赣、豫等中部地区。奉系的实力巅峰也没有维持多久,1926年,直系孙传芳等人沿陇海铁路直至徐州市,致使奉军损失两万余人,值此危急时刻,奉军将领郭松龄在冯玉祥策动下叛离奉系,令奉系遭受重创。

人民的灾难

第二次直奉战争从1924年9月15日起到11月3日止,历时50多天,是民国军阀混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中国多个省份被卷入战火,直隶、山东是遭受战祸最为严重的两个省份。直军在山东大量招募军队及童年军,还在山东津浦路沿线抓车辆、拉民用于军事运输。吴佩孚令平原、德州、禹城市平原县肥城市齐河县等县须交纳军车4000辆,且每辆车需配1人2骡,人死于战场抚恤金为100元,骡马减半为50元。被派差役的各县知事仓皇失措,百姓则闻风而逃。时年直隶6月之前大旱,6月以后大雨连旬不止河水暴涨,百姓的农田被淹房屋受损生活苦不堪言。直军依然在直隶广大农村征用民伕、车马。直隶京奉路沿线直军所经之处庄稼被踩踏房屋被损毁,青壮年多被驱使为直军的运输役伕,老人则沦为乞丐流离失所。直奉双方争夺最为激烈的山海关区一代许多村镇毁于战火,老百姓被直奉两军强征为民伕送饭送子弹到前线,很多民伕死于战火,山海关一代形成了“乡民避逃,城镇为墟”的荒凉景象。战争还导致多地运输受阻物价飞涨,陕西省、湖北、江西省安徽省上海市青岛市及东北三省都受到波及,商铺停业经济萧条。作为直奉两大军事集团决战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