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直皖战争

直皖战争

直皖战争是发生于1920年7月14日—19日的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同以曹、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进行的混战,是北洋军阀集团内部直皖派系矛盾和斗争的产物。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逐渐分化,并引发了府院之争。受日本支持的皖系首领段祺瑞先后任国务总理、参战督办,掌握北京政府实权。而英、美等国支持直系首领曹锟、吴佩孚与段对抗。同时,奉系张作霖也想取得北洋政府的最高领导权,直奉两系在1919年秋冬结成反皖同盟。在直系人物冯国璋去世后,直皖矛盾日益突出,直系开始加紧倒皖行动。1920年4月,吴佩孚参加八省军阀代表会议,八省反皖同盟正式结成。7月4日,直系迫使总统徐世昌撤销徐树铮西北边防总司令职务,段祺瑞大怒,要求徐世昌处分吴佩孚,直皖冲突到达极点。

1920年7月14日,段祺瑞颁发总攻击令,直皖战争正式打响,双方各投入二十多万兵力。这场战争有东西两路战场,西路为主战场,初期由于日军的支持,皖军胜多败少。16日,直军在奉军的配合下攻占松林店、三家店及涿州市等城镇,随后皖军第十五师归顺直军。次日,直军包围了边防军第一师,曲同丰投降。由于皖军在西路失利,又有奉军助直作战,东路战场形势也急转直下,徐树铮无心作战,17日便返回北京,其余皖军见势也纷纷投降。7月19日,段祺瑞眼见大势已去,于是向曹锟张作霖等人发出电报,引咎辞去本兼各职,并解除定国军名义,直皖战争告终。战后,段祺瑞被免职,西北边防军遭裁撤,“安福俱乐部”被解散。直奉军队进驻北京办理近军事善后事宜,随后直奉两系共同掌控北京政权。

李新、陈长河等学者指出:直皖战争是两派军阀势力争夺权势与地盘的矛盾和斗争进一步激化的结果,也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为直、皖、奉三大派系之后爆发的首次军阀大混战。

战争背景

1916年,袁世凯离世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北京政权被直系和皖系两大军阀集团所掌握。冯国璋作为直系的首脑,先后担任了副总统和大总统的职务,而皖系的首脑段祺瑞则担任了国务总理和陆军总长的要职,他们共同控制着形式上统一的北洋政府。与此同时,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逐渐控制了东北地区,并希望进一步取得北洋政府的最高领导权。

黎元洪虽为总统,但是政府实权控制在以段祺瑞、冯国璋为首的军阀手中,段祺瑞利用《临时约法》中规定的内阁制把持权力,不让其参与政事,把黎元洪排除于政局之外,因此引发了府院之争,继而丁巳复辟

段祺瑞粉碎张勋复辟之后,黎元洪辞去总统之职,冯国璋继任总统,而段祺瑞仍以国务总理的身份总揽大权,控制着北京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德等国无暇顾及中国,日本则趁机扶持段祺瑞以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在日本的扶持下,段祺瑞企图武力统一中原地区,于是主张对西南用兵,但冯国璋希望维持西南军阀的现有地位,主张“和平混一”。

1918年3月,段祺瑞继续推行武力统一政策,并收买政客组织“安福俱乐部”。10月,冯国璋任满下台,曹馄、吴佩孚成为新的直系领袖,段祺瑞心腹徐树铮等人操纵“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吴佩孚等直系军阀对此强烈反对,于是联合湖南前线南北两军将领联名通电,否认“安福国会”的选举。与此同时,在段祺瑞的支持下,徐树铮将势力扩张至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与张作霖所领导的奉系军阀势力冲突不断。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英美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与日本在中国的矛盾迅速激化。为了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英美加紧扶植直系军阀,日本则继续援助皖系,直系和皖系之间的矛盾也发展为公开的战争。

1919年秋冬,直奉同盟形成。12月,直系人物冯国璋去世后,直皖矛盾日益突出,直系开始加紧倒皖行动。1920年4月,曹锟在保定市召开了阵亡将士追悼会,各省区均派代表参加。次日,八省同盟代表加上吴佩孚的代表共九人,在另一地举行八省军阀代表会议,正式结成八省反皖同盟。5月,曹锟令吴佩孚自衡阳市率军北上保定,双方进入战争态势。

战前准备

皖系

7月4日,直系迫使总统徐世昌撤销徐树铮西北边防总司令职务,段祺瑞因此大怒,并要求徐世昌处分吴佩孚。直皖冲突到达极点,战争一触即发。段祺瑞手下将领徐树铮连续召集所属旅团长开会,讨论对付吴佩孚办法。另外,陆宗舆从中日汇业银行拿出现款二百万元,曾毓隽将交通部所存储之中交银行券一百万元,充作战费,给边防军每师开拔费十五万元。随后段祺瑞便命令边防军紧急动员,并向各军发足军饷与枪弹。

接着,段祺瑞在北京召开阁员及军政首脑共百余人参加的特别联席会议,会后发表声讨曹、吴通电,并呈请大总统夺其官职,交段本人亲自“拿办”,随后返回团河召集各师长开会讨论出兵计划,决定派出五师,以曲同丰的边防军第一师为第一线,汉宣帝所部陆军第十五师为第二线,陈文运的边防军第三师为第三线,李进才的陆军第十三师为第四线,魏宗翰的陆军第九师为第五线。随后又划定作战区域,以京奉线一带为东路,以固安一带为中路,以琉璃河镇高碑店市一带为西路。

7月9日,边防军第三师陈文运部前往廊房,边防军第一师曲同丰部与第九师魏宗瀚部、第十三师李进才部、第十五师刘询部开赴长辛店、卢沟桥、琉璃河一线。同时,段祺瑞将边防军(京畿附近各师旅)改称为“定国军”,在团河成立讨伐曹锟吴佩孚的“定国军总部”,段祺瑞自任总司令,并任命徐树铮为总参谋,傅良佐为总参议,段芝贵为第一路司令兼京师戒严司令,曲同丰为第二路司令兼前敌司令,魏宗瀚为第三路司令。另外,由曲同丰在松林店设置前敌司令部。

直系

七月初,驻河南吴佩孚军也开始向北开拔,其前锋已达高碑店市。留驻郑州市部队,严密监视驻洛阳西北军一、四两旅的行动。曹锟的军队亦由保定市开赴高碑店。

自惩办曹吴命令发表后,保定方面军心愤激,一意主战。7月9日,曹锟在天津市举行誓师大会,成立“讨逆军”,派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设大本营于天津,司令部于高碑店,并决定兵分两路应敌。他任命吴佩孚兼西路总指挥,曹锁为东路总指挥,另派第一混成旅旅长王承斌驻郑州为后路总指挥。任命曹瑛、李景林为东路正副总指挥,占领杨村。

为了师出有名,吴佩孚以直军全体将士名义,发出“宣布段徐罪状通电”,打出了“讨段”的旗号,表示要“诉诸武力,攘除奸凶,以国难”,随后曹锟乘赶赴高碑店战线。

援军方面,张作霖召集吉林省、黑龙江督军及奉军总司令张景惠等将领在奉天省公署开会,决定由二十七、二十八师各出兵一旅入关,保护京奉路,以卫队旅之一部协同二十八师留奉部队,保护关外京奉路,并随即下动员令。此外,张作霖也发表了讨段檄文,表示要助直倒皖。奉军暂编第一师第一、二旅旅长邹芬、梁朝栋奉派由石家庄市前往保定经略使署参加军事会议,其第一旅于15日由石家庄开赴前线定兴县

兵力对比

皖军方面

直奉联军方面

兵力部署

西路在京汉铁路沿线(京保段),皖军由段芝贵任指挥,有边防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全部、边防军第三师第五混成旅、陆军第十五师全部、第九师两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重营,在涿州市固安县涞水县以北布阵。主力边防军第一师集中在涿州、琉璃河、良乡一线;左为边防军第三师,驻固安之后;右为陆军第十五师,跨门头沟区支路列阵于第一师之后;第十三师沿京奉路向东布置,用以策应边防军第三师。

西路直军以吴佩孚为总指挥,有第三师及第二、三两混成旅,在易县、涞水、涿州、固安以南一线。吴佩孚为防皖军两翼包抄,以精兵第三师第六旅当左翼,第三混成旅及第三补充旅当右翼,而以第一补充旅当正面。以保定市第一补充旅、曹锟卫队及新从天津市开至保定的六营为后援。西路是皖军的主攻方向,双方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这路。

东路在京奉铁路沿线(京津段),皖军总指挥为徐树铮,有宋子扬之西北军第二混成旅、边防军第三师两个团及第九师一部,列阵于落垡、廊坊市一带。直军总指挥为榆镇守使兼第四混成旅旅长曹锳,有第四混成旅、李殿荣的第二补充旅及直隶守备队二十营,驻守杨村,与皖军对阵。

战争过程

西路战场

7月14日下午3时,段祺瑞颁发总攻击令。皖军首先在西路向直军发动进攻。晚8时,涿州市、琉璃河的边防军第一师第一团马队及第十三师第一营步兵,向直军第三师第十二团第二营开始总攻击,接连不断地以大炮向直军营地猛轰。起初直军退让,边防军前进,刚要夺取第一道防线,直军突然反攻,边防军抗御不及,退回原线。11时,边防军又往攻直军的右翼第三营,直军第二营由边防军右翼抄袭,两路夹攻,边防军败退回琉璃河原阵地,死伤数十人,失踪营长一人;直军亦伤亡数十人。

15日晨6时开始,边防军第三师及陆军第十五师,由俞垡镇至码头镇西,列成一字线,向固安县宫村镇附近的直军进攻。直军极力抵御,战斗持续了数小时,双方阵地均无变动。皖军接连攻陷直军外围防线数处后继续前进,都被直军击回,导致军队遭受重大损失。于是,直军乘势进攻,皖军大败,其中的某个营只剩数十人,此战直军也伤亡了不少人。随后皖军再次发动进攻,涿州、固安两处均发生激战。边防军第一师前锋部队及陆军第十五师,在大炮的掩护下,占领涿州市及松林店,将直军压退至松林店以南五十里的高碑店市。中路皖军则以第十三师攻打固安县,直军由吴佩孚在城内指挥,极力抵抗,皖军猛攻,也始终未能攻占此地。

16日夜大雨,由于雷电交加,皖军的所有榴弹炮、开花炮均失去效用。吴佩孚便调二军分由松林店、三家店向皖军第十五师、第一师之后包抄袭击,切断其退路。正面由刚从河南省赶到的奉军第一师第一旅邹芬所部加入作战,直军士气大振。皖军腹背受敌,大败,纷纷弃械逃走,其中十五师有两团人被围困后向直军投降。边防军第一师开炮袭击直军,但炮弹误落十五师阵地,不少士兵因此伤亡。十五师官兵大怒,也开炮还击,因不满段芝贵逼令作战,于是向段的司令部开炮轰击泄愤。官兵纷纷往大石河方向逃跑,夺取列车,逃回北京,边防军第一师也向后退。直军乘势攻下松林店、三家店及涿州等城镇。十五师第二十九旅旅长张国溶、三十旅旅长齐宝善备函派执事官送往吴佩孚军中,称该师"原与直军一致,因在积威下有不得已苦衷,愿以全师来归",随后吴佩孚与齐宝善在松林店达成停战协定,十五师全部归顺直军。18日,张、齐两旅长又在前线发表罢战通电,指责"段氏不道,容奸卖国",宣布十五师全体官兵"不受乱命停战"。

16日,吴军右翼萧耀南的第三混成旅和彭寿莘的第三补充旅,由固安向北进攻,将边防军的第三师击散,师长陈文运受伤逃走,第十三师一营投降直军,其余溃逃。皖军退至码头镇,直军占领南庄、长安等地。

17日晨,直军与边防军第一师大战于涿州市北面。由于十五师已向直军投降,第一师成为孤军,全被直军包围。此时,直军大胜,而边防军第一旅旅长范尚品阵亡,第二旅旅长程长发潜逃,其团、营、连长及士兵伤亡很多。师长曲同丰见全军战斗力已完全丧失,于是向吴佩孚投降,边防军第一师粮草、子弹、重炮等一切军用物资,尽归直军所有,曲同丰被押送至保定市。19日,曲同丰在保定发表通电,劝边防军全体与曹锟一致共讨徐树铮。另外,曲还致电指责段祺瑞纵恶养奸导致大局破裂,希望他幡然悔悟,将徐树铮、曾毓隽王揖唐等人交由法庭依律研讯,治其殃民祸国之罪。

17日,西路皖军三个师全被直军打败,涿州北面完全被直军占领,总指挥段芝贵见大势已去,当晚便返回北京,在中途被直军追赶,逃回北京后请求段祺瑞转呈总统徐世昌下令停战。次日,直军第三师第六旅进占琉璃河,双方炮火停息,西路已无战事。20日,直军大队抵达长辛店镇卢沟桥,将溃散的皖军扫清。

东路战场

7月15日夜9时,皖军由徐树铮在廊坊市指挥西北军第二混成旅各队、陆军第九师一部、边防军第三师步兵二团,乘大雨之夜,分三路由张庄、蔡村、皇后店进攻杨村直军第四混成旅防线,而以铁路线上张庄一路为主力。每路配备六门火炮,与直军在杨村北面十里开战。皖军多不愿战,只因被上级长官逼迫,于是不问方向,任意放枪,炮队亦分三队轰击。战至深夜2时,双方各有不少伤亡,于是更换生力军再战。16日晨,战斗更加激烈,直军略占优势,但伤亡甚多,援军由韩柳堡、北仓、宜兴埠、军粮城街道等地纷纷赶至。当日皖军进攻时,直军在杨村站吊桥两旁安设多尊大炮抵御皖军。由于此地靠近日本防军驻地,日本军官不准直军在铁路附近六里以内作战,直军抗辩无效,致使防线出现缺口。皖军突入缺口,直军因左右翼不能联合而节节后退,退至北仓及李家咀中间,阵势才稳定。

当直军与皖军在北仓以西相持不下时,奉军工程兵一营赶来援助直军,直军立即开始反攻。17日,张作霖发表通电,明确表示协同直军作战,表明自己此次出师是为民国诛锄奸党,为元首恢复自由,拯救数百万人民。16日和17日,从京奉线入关奉军第二十七、二十八师两旅数千人到达天津市附近。奉军因张作霖前年在秦皇岛市劫夺了冯国璋从日本购运回国的一批军火,装备较好,配备有威力很大的四十生口径的大炮,机关枪也较多。奉军的参战,大大加强了东路直军实力,并给皖军心理上以很大威胁。直军与奉军并肩战斗,于17日重新占领杨村,直下落垡和廊坊,击毙皖军很多,剩下的逃散大半。徐树铮见战争失利,当晚逃回北京。20日,京奉线一带皖军全部逃走。

双方停战

7月18日,皖军已在东西两路战争全线溃败,在靳云鹏的劝告下,段祺瑞徐世昌请求下令停战。当日,徐世昌颁布停战令,让各路将领迅前方各守防线,停止进攻,听候命令解决。

7月19日,段祺瑞眼见大势已去,于是向曹锟、张作霖等人发出电报,引咎辞去本兼各职,并解除定国军名义。

战争结果

段祺瑞向徐世昌“迭呈辞职”,并亲自提出惩办徐树铮、解散其所统军队、解散安福国会、免去安福系三阁员之职、解散安福部等项,作为议和条件。7月28日,大总统下令免去段祺瑞本兼各职,裁撤督办边防事务处,撤销西北边防军,次日下令查办“安福”祸首,8月3日下令解散“安福俱乐部”。由于徐世昌及直、奉两系对于段祺瑞均表示宽容,因此段祺瑞并未出现在惩办祸首名单上。

7月23日至24日,直、奉两军陆续开入北京,分别接收南北苑营房,办理近畿军事善后事宜。随后直奉两系共同掌控北京政权,其中直系军阀占据主导地位。而英、美等国在直系获胜后,其在华势力也得到了扩大。

舆论战

直皖大战前,皖系军阀的强势让其他军阀感到不安,除了纷纷调兵遣将加紧布防外,还利用当时的社会传言发动宣传战,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

“阴谋复辟”指责的出炉

直皖战争开始前,双方为了标榜自己站在道义的一边,均做了大量“揭露工作”来攻击对方。1920年7月12日,直系将领吴佩孚发表了宣布段祺瑞罪状通电,认定民国成立九年以来,国家分崩离析,其根源在于段祺瑞。段祺瑞被描绘成一个“秉性凶残,专擅恣睢,阴贼险狠”的人,指责他搜刮民脂民膏,穷兵武,导致民不聊生,且在巴黎和会上出卖国家利益,私自借取巨额外债,“不下六亿万元。”段祺瑞曾经参与推翻清朝,推翻了袁世凯,推翻了黎元洪,又推翻了冯国璋,现在又要推翻徐世昌,俨然是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

面对直系的指责,段祺瑞自然不能示弱。他先让总统徐世昌免去直系曹锟、吴佩孚的职务,然后在第二天发表了讨伐直系的檄文。在文中,段祺瑞强调了自己“三造共和”(致电迫使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复辟、讨伐张勋复辟)的政治资本,并指责曹锟、吴佩孚“私勾张勋出京,重谋复辟,悖逆尤不可赦”。

直系军阀“漫长”的辩解

由于吴佩孚的奇袭作战,致使皖系在5天内迅速败北,1920年7月19日,段祺瑞被迫辞职,直、奉两系军阀遂控制了北京政权。然而,段祺瑞在辞职前揭露直系军阀“企图复辟”的言论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使得获胜的直系军阀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消除这些言论的负面影响。

首先站出来辟谣的是隐居在天津市、对清廷无比忠诚的张勋。7月20日,就在战争结束的第二天,张勋公开发表声明,对段祺瑞指控曹锟等人与他勾结谋求复辟的言论表示“不胜诧异”,并强调自己“年将七十,但得作太平之民,永拜共和之赐”。紧接着,直系首领曹锟也在同一天发表声明,宣称他发起战争“纯为救国”,并指责段祺瑞制造这种“邪说”是为了挑拨直系与民众的关系。他坚称,民众对于谁在说谎已经“周知”。此后,直系和奉系一面瓜分皖系的地盘,一面继续否认他们曾勾结张勋,阴谋复辟。

战争评价

学者李新评:“直皖战争是直系和皖系这两派军阀势力争夺权势与地盘的矛盾和斗争进一步激化的结果,也是北洋军阀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

学者陈长河评:“直皖战争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为直、皖、奉三大派系之后爆发的首次军阀大混战,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几次军阀混战之一。”

参考资料

直皖战争”前后的“口水战”.人民网.2024-01-25

直皖战争.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2024-01-24

张勋复辟.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