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无畏舰

无畏舰

无畏舰(HMS Dreadnought),在狭义上指于1906年建成的英国“无畏”号战列舰,广义上则泛指当时各国参考“无畏”号设计建设的“全重型火炮战列舰”。

英国“无畏”号战列舰的设计方案于1905年5月得到批准,同年10月2日在朴次茅斯海军造船厂铺设龙骨,1906年2月10日下水,10月1日开始海试,12月2日加入海军服役。“无畏”号战列舰的出现引发了英国和德国战舰的海军军备竞赛,德国建造2万吨排水量的“拿骚”级战列舰,美国则建造“南卡罗来纳州”级战列舰,海军就此进入“无畏舰时代”。1916年,日德兰海战后,主要海军国家改进了无畏舰的设计。1919年2月,“无畏”号战列舰正式退役,并于1923年被出售拆解。

无畏舰的特征为:统一口径的主炮,主炮塔布置于舰首和舰尾,以及交错布置于舰身中部。排水量大多为2万吨以上,一般使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航速超过19节。英国“无畏”号战列舰长160.6米,舰宽25米,吃水9米,标准排水量18410吨,满载排水量21060吨。它采用了克虏伯硬化装甲钢,装甲总重量达到5000吨,拥有两组4座帕森斯蒸汽轮机组和先进的火控系统,装有电力传导仪器,其主要武器为10x305毫米火炮、27x76毫米火炮和5x450毫米鱼雷发射器。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海军之间的对决一般都由作战双方中最大的军舰来确定——也就是战舰之间的相互较量。20世纪初,各国海军拥有的战舰在设计上都非常相似,但当英国皇家海军无畏舰面世之后,迅速改变了当时的战局。无畏舰颠覆传统的设计使得之前的所有战舰都相形见绌,从而引发了英国德国海军之间的军备竞赛

1903年,意大利著名战舰设计师维托里奥·库尼贝蒂(简称“库尼贝蒂”)公开发表全装重型火炮战列舰的新概念,同年美国人也提出过,但是当美国海军在1904年要求国会拨款建造采用8门305毫米口径主炮的“南卡罗来纳”级(South Carolina-Class)战列舰时,却未能获得通过。1905年日俄战争对马海战表明,火控技术的发展使战列舰在最大口径主炮的最远射程处展开对决,同时鱼雷的发展也使得近距离交战的危险系数大为增加。

研制历程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世界海军发展进入一个竞相发展新型战列舰,即“无畏舰”的阶段,英德两国成为了竞赛的领跑者。在远距离炮击中唯有大口径主炮才能取得应有战果,口径较小的二级主炮失去意义,炮术专家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John Arbuthnot Fisher)爵士在出任英国第一海军大臣后,牵头推动全装重型火炮战列舰的建造,首艘舰被命名为“无畏”号,因此后来拥有该特征的战列舰被统称为无畏舰。“无畏”号除了设计时就考虑到的交战距离将更远之外,其他都与库尼贝蒂的概念完全相符。无畏舰的诞生是战列舰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革命性成果,之后各大工业国的造船企业开始如火如荼地建造无畏舰,这是世界历史上最疯狂的造舰竞赛。这是战列舰发展史上继风帆战列舰铁甲舰之后的第三个时代,也是最后一个时代。

无畏号航空母舰没有同级姐妹舰,它的设计方案于1905年5月得到批准,同年10月2日在朴次茅斯海军造船厂铺设龙骨,1906年2月10日下水,同年10月1日开始海试,两个月后的12月2日就加入海军服役,该舰的造价为1783883英镑。“无畏”号舰长160.6米,比135米长的“纳尔逊勋爵”级超出25米,宽25米,最大吃水9米,此时排水量高达21060吨,大大超过“纳尔逊勋爵”级。之后,英国又建造了多艘同样的战舰,统称“无畏舰”。

后续影响

之后,无畏舰的出现引发了英国和德国战舰的海军军备竞赛德国建造2万吨排水量的“拿骚”级战列舰,美国则建造“南卡罗来纳州”级战列舰,海军就此进入“无畏舰时代”。从1909至1914年间,英国皇家海军启动另外建造23艘无畏舰(战争期间又建造了11艘),而德国在此期间,则建造了17艘无畏舰,在战争期间又建造了2艘。其他海上强国也采取了相似的建造计划,法国在1912年至1914年建造了7艘无畏舰,意大利在1914年至1915年建造了6艘,而美国在1909年至1915年期间建造了12艘。后来舰载的无畏舰比最初的威力更大, 被称为“超级无畏舰”。1916年,日德兰海战后,主要海军国家改进了无畏舰的设计,主要改进措施包括:增大主炮口径,改进炮塔、火药库等部位的防护;采取重点防护措施,加厚重要部位的装甲,减少或取消非重要部位的装甲;重视水平防护、以及水线以下对鱼雷的防护。这种无畏型战列舰通常被称为“后日德兰型战列舰”,如英国建造的“纳尔逊”级战列舰。

基本设计

无畏舰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统一口径的主炮(通常口径为11~13.5英寸),主炮塔布置于舰首和舰尾,以及交错布置于舰身中部。排水量大多为2万吨以上,一般使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航速超过19节。而随着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增加到13.5~15英寸,火炮有效射程不断增大,主炮炮塔都布置在舷体水平纵向中轴线上,减少或取消部的主炮塔,排水量增加到2.5万吨以上,这种无畏战列舰通常被称为“超级无畏舰”,日本称为“超弩级战舰”。

船体设计

英国无畏号航空母舰的舰体进行了重新设计,采用了长楼外形,取消了舰艏的撞角设计。与之前英国建造的战列舰相比,“无畏”号更长更宽,排水量也更大。“无畏”号舰长160.6米,舰宽25米,吃水9米,标准排水量18410吨,满载排水量21060吨。

“无畏”号两舷、炮塔和指挥塔的装甲厚达280毫米。“无畏”号具有全面防护能力,其采用了克虏伯硬化装甲钢,装甲总重量达到5000吨。“无畏”号的侧舷主装甲带从“A”炮塔炮座一直延伸至“Y”炮塔,主装甲带厚279毫米,装甲带水线之下装甲厚178毫米。“A”炮塔前的舰艏装甲厚152毫米,“Y”炮塔后的舰装甲厚101毫米。无畏号航空母舰甲母质采用多层布置,最厚处3层共75毫米,主甲板采用穹型(蛋壳原理),中间隆起两边稍低下与舷侧装甲对接。

“无畏”号的炮塔装甲厚重,其四周装甲厚305毫米,顶部装甲厚76毫米。设计上,炮塔炮座暴露在内的位置装甲厚280毫米,位于舰体内的部分装甲厚203毫米,不过每座炮塔还是有区别:其中“Y”炮塔舰体内炮座装甲厚280毫米,“A”和“X”炮塔的炮座装甲厚度统一为203毫米,位于两舷的两座炮塔位于舰体内的炮座装甲厚101毫米。作为指挥中枢的指挥塔有279毫米的装甲保护,指挥塔顶部装甲厚76毫米。位于舰体中部的电报室被施以厚甲保护,装甲厚度达到203毫米。为了保证舰上弹药库的安全,除了防御隔壁外,其侧壁装甲厚度在50至101毫米之间。从无畏号航空母舰各部位的装甲厚度看,其在做到全面防护的同时对炮塔、弹药库、机舱、指挥塔等部分进行了装甲强化。

为了对付鱼雷水雷对水线处和水线以下的爆炸攻击,“无畏”号水线下的水密舱不设横向舱门,水密门的数量被尽量缩减,以加强水密结构,提高抗沉能力。在提高抗沉性的设计上,“无畏”号的舱室尽量小型化水密化,以提高水密结构增加浮力储备,隔舱间的支撑壁采用强化钢结构以提高隔舱的强度和韧性。船员的进出只能通过纵向的水密门。巧妙精细的装甲布局和舱室设计分布对于提高战舰的防护能力特别是抗沉性上具有显著的效果。

动力系统

“无畏”号上有两组4座帕森斯蒸汽轮机组,每一座蒸汽轮机都安装在单独的机舱中,然后与两轴连接,轴端的三叶螺旋桨直径2.69米。帕森斯蒸汽轮机由18座三胀式蒸汽锅炉提供动力,这些锅炉分布在3个锅炉舱中。

无畏舰火炮的重量,再加上原来战舰配备的正常武器,使得无畏舰的体积比以往的战舰都要大得多。因为首次在战舰中使用蒸汽涡轮机,使无畏号航空母舰达到了21节的高航速,海试时速度为21.6节,可靠的动力系统可以保持13个小时的高速航行,其最高时速达22节,比之前的无畏舰至少快两节,射程也要超出30%。此外,“无畏”号能够运载2868吨煤和1120吨重油,在10节的经济航速下其续航能力达到6620海里

船电系统

“无畏”号拥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它是英国皇家海军中第一艘安装了电力传导仪器,指挥和控制炮塔转动的军舰,其控制室在前主桅信号塔之上。在海战中,目标的探测数据由巴尔和斯特劳德(Barr and Stroud)公司生产的长2.7米的FQ-2测距仪获得,然后数据会传入德梅里克机械计算机中并通过电传导输入威格士射距钟(Vickers range clock),经过一系列计算后最终得到的便是目标航向航速的变化数据。通过火控系统,发射台、控制室和主炮塔组成了一个高效的射击系统。

武器系统

英国“无畏”号采用统一型号的10门305毫米口径45倍径主炮,安装在5座双联装炮塔中。其中舰体中心线上3座(包括首尾各一座,中部锅炉舱后一座)。最后两座主炮塔在主舰桥所在的两舷对称布置,全舰侧舷方向最多集中8门主炮火力,而舰首方向理论上为6门,比前无畏舰如只有4门同样型号主炮的“纳尔逊勋爵”级火力提高一倍以上。“无畏”号是世界上建成的首艘主炮单一口径、统一型号的战列舰,这使得主炮弹道性能高度统一。无畏舰也是第一批全部配备重型机关枪的战舰。舍去二级主炮后,“无畏”号的二级火力仅为分布在全舰各处、共计27门的76毫米50倍径火炮,来防御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小型舰艇,此外还有5具45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器。

无畏号航空母舰上的5座主炮塔都有各自的代号:其中位于舰艏的主炮塔代号为“A”;舰艉的两座主炮塔被后面三角桅杆和鱼雷发射控制室隔开,桅杆后面的炮塔代号为“Y”,桅杆前面的炮塔代号为“X”;舰体两侧的炮塔位于前主桅两侧,左侧炮塔代号为“P”,右侧炮塔代号为“Q”。“无畏”号战列舰做到了主炮火力无死角,其在左舷和右舷可以发挥8门火炮的火力,舰艏和舰艉可以发挥6门火炮的火力。

“无畏”号主炮的俯仰角在-3和13.5度之间,后来经过改造仰角达到了16度,其炮口初速831米/秒,弹丸重量390千克。当以13.5度进行射击时,其305毫米主炮在发射穿甲弹时最大射程达到16450米;当以16度进行射击时,主炮发射穿甲弹的最大射程达到20435米。“无畏”号的每门主炮备弹量80枚,射速为每分钟1至2发。与之前的英国战列舰不同,“无畏”号没有安装副炮,其辅助武器为27门76毫米Mark I速射炮,这些火炮都安装在主炮塔和上层建筑上,只有3门在舰艉甲板上。76毫米炮俯仰角在-10和20度之间,炮口初速790米/秒,弹丸重量5.7千克。当以20度进行射击时,76毫米炮的最大射程达到8500米。由于口径较小,76毫米炮的射速达到了每分钟15枚,每门火炮的备弹量为300发。

1915年,在无畏号航空母舰的后甲板上安装了2门可以用于防空的57毫米炮。57毫米炮俯仰角在8和60度之间,炮口初速538米/秒,弹丸重量2.7千克,其最大射程达到3000米,有效射程1100米。1916年,2门76毫米Mark II炮取代了57毫米炮,新型76毫米炮俯仰角在10和90度之间,炮口初速760米/秒,弹丸重量5.7千克,其最大射程达到7200米。新型76毫米炮的射速达到了每分钟12至14枚;除了火炮,“无畏”号上有5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其中1具位于舰艉,另外4具在军舰两侧,军舰上共运载了23枚鱼雷。

性能参数

参考资料:

服役情况

1906年,英国皇家海军舰队无畏舰投入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无畏舰一直在服役,直到1919年才退役。1907至1911年,无畏号航空母舰一直是本土舰队的旗舰。1911年3月,战列舰“尼普顿”号代替“无畏”号成为本土舰队的期间,而“无畏”号被调往本土舰队第一分舰队服役。同年6月,“无畏”号作为皇家海军的一员参加了乔治五世的加冕典礼。随着第一分舰队改名为第一战列舰分舰队,“无畏”号成为该分舰队的一员。1912年12月,结束了在第一战列舰分舰队的服役,“无畏”号进入第四战列舰分舰队并成为旗舰。1913年9至12月,“无畏”号进入地中海舰队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无畏号航空母舰已经回到第4战列舰分舰队并且在北海地区巡逻,其停泊在英国皇家海军最重要的海军基地斯卡帕湾中。1914年12月10日,战列舰“本鲍”号代替“无畏”号成为第4战列舰分舰队的旗舰。1915年3月18日,德国海军U-29号潜艇突然上浮并出现在“无畏”号的正前方,U-29号潜艇向“尼普顿”号战列舰发射了鱼雷之后想要逃跑,但是很快就被高速追来的“无畏”号撞成两半,当场沉没。由于速度过快,“无畏”号差点与一起进行追击的“鲁莽”号相撞。因为撞沉了U-29号潜艇,无畏号航空母舰也成为英国皇家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唯一一艘击沉潜艇的战列舰

由于撞击中舰体受损,“无畏”号在1916年4月18日至6月22日进行了维修,因此而错过了日德兰海战。同年7月9日,完成维修的“无畏”号成为第3战列舰分舰队的旗舰,其基地在泰晤士河畔的希尔内斯,它带领着一批前无畏舰防备德国战列舰对英国海岸的炮击。在一次前往伦敦的过程中,“无畏”号遇到了一架德国飞机,它立即以舰上的高射炮开火,将敌机驱离。1917年,英国“先锋号”无畏舰因在斯卡帕湾发生船体内部爆炸而沉没。1918年3月,无畏号航空母舰重新被编入大舰队,恢复其作为第4战列舰分舰队旗舰的位置。同年7月,“无畏”号开始进行维修,1919年2月在罗塞斯转入储备,正式退役。

1920年3月31日,“无畏”号出现在出售名单中。1921年5月9日,沃德公司以44000英镑的价格将其买下。1923年1月2日,“无畏”号到达位于苏格兰因弗基辛的沃德公司新址后被拆解。

衍生型号

德国“拿骚”级战列舰

为了对抗英国强大的无畏号航空母舰,德国在对“1901年型”旧式战列舰进行了改在,进一步加强装甲防护功能之后,“拿骚”级战列舰问世。这一级战列舰总共有“拿骚”号、“威斯特法仑”号、“莱茵”号和“波森”号4艘。和英国“无畏”级战列舰不同的是,“拿骚”级仍然采用了老式的三缸往复式蒸汽机,并使用了燃煤锅炉。这种往复式蒸汽机会让“拿骚”级在以最高速度行驶时,机构连续往复运动,导致舰体发生剧烈颤动,最终影响火炮的瞄准射击。直到1915年,德国海军才将“拿骚”级的锅炉改进为油煤混烧型。

美国“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美国海军历史上建造的第一型战列舰,有“南卡罗来纳”号和“密歇根”号2艘。首舰“南卡罗来纳”号在1910年3月服役,2号舰“密歇根”号在1910年服役。“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是美国第四艘以“南卡罗来纳”来命名的军舰。服役后,“南卡罗来纳”号曾在1914年支援美国在坦皮科事件后入侵韦拉克鲁斯。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南卡罗来纳”号主要用作训练舰,并在战后协助美国军队欧洲回到美国。1921年“南卡罗来纳州”号退役,并在1923年按照华盛顿海军条约拆解。

“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四座双联装主炮塔全部沿舰体纵向中轴线布置,在舰体前后呈背负式各布置两座,这样布局的8门炮可以同时在舷侧齐射,或4门炮向前后方向射击,能够发挥舷侧骑射火力,保证主炮向前后方向拥有良好的射界。而它采用的笼式主桅更是当时美国战列舰的典型特征。

俄国甘古特级战列舰

甘古特级战列舰在俄罗斯海军历史上创造了很多纪录,是俄国第一级无畏舰,也是苏联海军沙皇俄国海军集成的唯一一级战列舰,在相当长时间里也是苏联海军唯一的战列舰。甘古特级战列舰的主炮为四座三联装305毫米52倍径口径炮,副炮为16门120毫米/50倍口径炮廓炮,高射武器为2门76毫米高射炮、4门47毫米高炮、8挺高射机枪鱼雷为4座457毫米鱼雷发射管(水下)。

日本河内级战列舰

河内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最早的无畏舰,同级两艘均根据1907年度计划而建造。在同时装备主炮和中间炮的准无畏舰“安艺”号的基础上进行扩大改进而成,在平甲板型舰体上装备了6座305毫米双联装炮塔,与初期的德国无畏舰同样,其主炮呈六角型配置,前、后部各配置1座,左、右舷各配置2座。两舷主炮为45倍径,而前后部主炮因重视舷艏主炮火力而采用了50倍径。因此在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说是单一口径巨炮搭载无畏舰。其单舷方向主炮火力仅有8门,而且两种射击特性的主炮各居一半。主锅炉为油煤混燃型,主机采用蒸汽轮机,航速达到20节。“河内”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爆炸沉没,“摄津”号则因华盛顿海军条约要求而改造为训练用靶舰,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

意大利但丁级战列舰

作为无畏舰概念最早的倡导国,意大利直到1912年才建成其初代无畏舰——“但丁”级(全称“但丁·阿利格伊切利”号无畏舰,Dante Alighieri),仅有一艘。“但丁”号采用4座3联装305毫米46倍径主炮。这4座主炮塔沿舰体中心线布置,首尾各一座,射界达300°,舰体中部两组烟囱之间布置两座,每座射界也有260°,这样就保证全部主炮可用于舷侧齐射。“但丁号”也是首次采用炮塔化副炮的无畏舰,布置在首尾楼附近,但中部两舷还保留了炮廊式副炮。

法国孤拔级战列舰

孤拔级战列舰是根据1911、1912年度计划建造的4艘法国海军最早的无畏舰。该级建造时,其他大国已经进入超无畏舰时代。在长艏楼型舰体上装备6座305毫米45北京双联装炮,其中在前、后部的中心线上各以背负式配置2座主炮塔,在舯部两舷各配置1座主炮塔。该级舰重视副炮的速射性能以用于击退雷击艇,因而采用了139毫米55倍径单装炮。其装甲防护与同时期的英美战列舰相比薄弱得多,但贯通全长都加装了侧舷装甲,但没有装备防鱼雷纵向隔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同级中有1艘完全损坏,另3艘在经过数次改装后,陆续到1945年底退役。

战舰意义

对于英国来说,“无畏”号是大英帝国海权的象征,也是20世纪初英国国力和工业技术水平的体现。从战舰性能上看,无畏号航空母舰英国皇家海军进攻精神的最佳体现,其具有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并以压倒性的火力摧毁对手的优势,即便敌人逃跑也能以高速进行追击。在“无畏”号之后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以其为基点建造了一系列战列舰,这些性能优秀的巨舰维护了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成为帝国背后的强大基石。

无畏号战列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其在战列舰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它的诞生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无畏”号的诞生使得战列舰开始成为集火力、机动和防御为一体的海上堡垒,其采用的“全装重型火炮”和蒸汽轮机都是第一次在战列舰上使用。相比较老式战列舰,无畏号航空母舰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都有质的飞跃,当时世界各国海军的任何一艘战列舰都无法与它相提并论。正因为“无畏”号如此先进,它出现后马上成为所有海军大国主力舰设计的样板。“无畏”号的诞生结束了前无畏舰时代,开启了全新的无畏舰时代,它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大舰巨炮时代的到来。

参考资料

..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