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殷淑仪

殷淑仪

殷淑仪(?-462年),本姓殷或刘,刘骏刘骏宠妃,殷琰家人或刘义宣刘义宣之女(有争议)。姿颜美丽,宠冠后庭。殷淑仪长子子鸾以母爱冠诸子,刘骏欲改立其为太子。殷淑仪死后,刘骏精神涣散,痛不欲生,不理政事。每晚睡前,都要在她灵前倒酒对饮,之后痛哭流涕到难以自拔。刘骏又下令给殷淑仪盖一座庙,庙成后以淑仪长子刘子鸾封号,称为新安寺。刘子业即位后,为报以前殷淑仪得宠试图夺嫡之仇,将她所生子女全部杀死,毁了祭祀她的新安寺,挖了她的坟墓。

人物生平

殷淑仪,《宋书》和《建康实录》明确指她姓殷。而唐朝人李延寿的《南史》却记载了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说她本姓刘,名不详,是刘义宣刘义宣之女,刘骏刘骏的堂妹。起初因刘骏与刘义宣的女儿们发生男女关系,致使刘义宣一怒之下举兵叛变。但是刘义宣旋即败亡,刘骏便秘密将刘氏接进宫中,伪称姓殷氏,封为淑仪。当时身边泄密的人许多都被杀死,所以没有人知道她的来历。

另一个版本是《南史》在其传记文末,又称她原为殷琰家人,可能是殷琰家的家妓婢女之类的,后被殷琰送给“性好渔色”的刘义宣。史载刘义宣“蓄养嫔竟多达千人”,广纳民间有姿色的女子,甚至连尼姑也不放过。刘义宣往新亭迎奉刘骏称帝时,她可能也跟随前往,被刘骏看中,她可能当时就和刘义宣选的其他嫔媵家妓作为礼物转送给了刘骏。事后,臧质等人可能是为给刘义宣荆州市起兵谋反找借口,就趁机将刘义宣当初送给孝武帝刘骏的包括殷淑仪在内的嫔媵家妓一律说成是刘义宣的女儿,并借机制造孝武帝刘骏与刘义宣诸女乱伦的绯闻谣言,散播出去,一时天下舆论沸扬。由于刘义宣除正式册封的正妃和侧妃外,蓄养的没名分的嫔媵多达数千,光其儿子数量,当时就争议很大,导致其败亡一年后,仍然还有人称他还有部分儿子藏匿在建康、陵、湖熟、江宁区界。可知,其私生子女数量相当庞大。当时又没有脱氧核糖核酸检测技术,所以当时的人根本难以辨别这桩绯闻的真假,即便是让殷琰出来作证,也难有人全信,而该绯闻后来还又被刘宋的敌国北魏元修的对手比如竟陵王刘诞利用,进一步炒作,导致以讹传讹,越传越模糊不清,于是莫能辨也。以致于殷淑仪的身份,到了唐朝就变成了“莫知所出”了。

殷淑仪容貌美丽,笑靥妖娆,深得刘骏的宠爱。殷淑仪宠爱冠于后宫,与刘骏之间生有儿子刘子鸾、刘子羽、刘子云、刘子文、刘子师以及第十二皇女。

大明六年(462年)四月,殷淑仪去世,刘骏悲痛万分,追封她为贵妃,班亚皇后,谥曰宣。同年十月,将殷淑仪厚葬于龙山,仪队相当隆重,江南葬埋之盛未之有。刘骏亲自驾临南掖门送葬,丧车经过时,刘骏十分悲痛,不能自控,身边的人无不暗暗落泪。刘骏令群臣为殷淑仪商议谥号,以智渊不尽嘉号责之致忧死。自从殷淑仪过世后,刘骏悲痛、爱怜不止,精神恍惚,严重废弃政事。每晚睡前,刘骏首先在床前斟上一杯祭奠的酒喝下,然后痛哭不能停止。大明七年,刘骏启发有关部门上奏说:“据《春秋》记载,仲子不是鲁惠公的原配嫡妻,尚且得以建成独自的宫庙。现在贵妃乃是在国家官员中的高位,理应建造新庙。”于是便在京城为殷淑仪建立单独的庙宇。庙宇建成之后,以殷淑仪之子刘子鸾封号,称为新安寺。

刘子业刘子业继位后,挖掘殷淑仪的墓葬,并将殷淑仪的尸体从棺材内拖出来,当场将羞辱一番。

趣闻轶事

屉棺存尸

殷淑仪死后,刘骏刘骏常常思念她,便把棺材做得像抽屉一般,每当想见她的时候,便将棺材拉开一睹遗容。如此这样过了许多日子,而殷淑仪的形态颜色并不改变。

招魂相见

当时有个巫师能见到鬼魂,对刘骏说可以效仿刘彻的前例,招殷淑仪的魂与刘骏相见。刘骏非常高兴,就命令巫师召殷淑仪的魂。不一会儿,果然在帷帐中见到殷淑仪形态,就如同平时活着的时候一样。刘骏想和殷淑仪说话,她却默然不作声。刘骏正要拉殷淑仪的手时,鬼魂却忽然消失,刘骏越发哽咽遗憾。谢庄写作一篇哀悼的策文上奏,刘骏躺在床上读着,翻身起来流着眼泪说:“不料当今会出现这样的华盛顿奇才队。”京城中纷纷传写,纸墨由此而价格变贵。

身份争议

对于一些史料指刘骏与刘义宣刘义宣诸女乱伦,并册封其中一位为殷淑仪之事,同样遭到后世不少史家质疑。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其著作《资治通鉴考异》中,认为殷淑仪为刘义宣之女并无任何江东史料作旁证。同样地,《宋书》与《建康实录》均没有记载殷淑仪是刘义宣之女,更没有记录刘骏与刘义宣诸女乱伦之事。连与刘骏有着杀父之仇,并对刘骏多有讥嘲的沈约都没有在《宋书》记录此事,可见此事应属抹黑讹传。

对其身份归属,有四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唐朝人李延寿的《南史》根据一些南北朝历史上的社会传闻,记载是刘义宣之女,说这也是刘义宣起兵造反反抗刘骏的原因,刘义宣败后,改姓殷,对外宣称出身殷琰家。

第二种看法,《宋书》、《宋略》、《建康实录》、《太平御览》等主流史料,认为殷淑仪就是姓殷,是殷琰的家人,和刘义宣没有任何关系。后《南史》也将这种说法同时记录进殷淑仪传的文末,“或云,贵妃是殷琰家人入义宣家,义宣败入宫云。”但对殷淑仪当初在殷琰家是个什么地位,并未留下明确记载。

第三种看法,殷淑仪既非刘义宣女,也非殷琰家的女儿和亲属地位的家人,甚至刚开始可能根本也不是殷琰家的人。因为淑仪是当时后宫嫔妃等级最低的,应该是一个普通的,极度低贱的寒门出身的女子。若刚开始真是对外宣称是出身殷琰家或者殷琰家的亲属,以陈郡殷氏在当时是排名仅次于王、谢的侨姓高门士族,根本不可能只是个淑仪的等级,高门士族嫁入皇室从来都是位居显要等级。可能是后来,因殷淑仪的儿子想要争太子之位,自然想找个好出身,于是攀附陈郡殷氏,而殷琰也想由此和皇室拉近关系,于是双方一拍即合,附在殷琰家,这种基于利益的认亲或者合族的现象,在当时并不少见,比如刘义隆为抬高刘宋皇族的门第,减少当时关于“刘宋皇室祖先,莫知所出”的议论,竟然和正式的彭城刘姓的主支刘延孙家族合族。

第四种看法,殷淑仪开始确实是殷琰家的人,但只是殷琰家的家妓婢女之类的下人。因《宋书》、《宋略》、《建康实录》、《太平御览》乃至《南史》的第二个版本的记载,仅提到殷淑仪是殷琰家人,并没说就是殷琰的女儿或亲属,完全可以是殷琰家的家妓婢女之类的,家妓婢女属于贱户,能入宫成为妃子,已经是奇迹了,所以她一开始就位居后宫嫔妃等级最低的淑仪,自然也就说的过去了。而且这种看法,对于殷淑仪进入皇宫的主流记载,既先是在殷琰家,再入刘义宣家,后再入皇宫,也可以得到调和的解释。即殷淑仪开始只是殷琰家的家妓婢女,但由于容貌美丽,而“生性好色,养妓数千”的刘义宣在一次去殷琰的府上做客,看中了这个婢女家妓,于是殷琰为了和王爷搞好关系,就把殷淑仪送给了刘义宣,可能也一度深得刘义宣的疼爱。后陪伴刘义宣前往新亭迎奉刘骏,结果又被刘骏看中,刘义宣也可能当时就把她和其他几名自己选的家妓作为礼物转送给了刘骏,把家妓和小妾作为礼物送给别人,在当时是很常见的。也可能是按《南史》的第二个版本的说法,刘义宣败后,入宫为奴,结果刘骏发现,纳入后宫。

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虽然流传广,但应该是最不可信的,后来司马光也直接把它舍去了。从当时的历史形势看,殷淑仪事件的背景是刘宋孝武帝初年刘义宣联合臧质鲁爽徐遗宝为争夺帝位的造反叛乱。这次叛乱从地理上说,是上游荆州市和下游扬州市为了争夺朝廷主导权的又一次开战;从集团势力分布看,是原京口北府兵集团和新兴的雍州兵集团的决战,刘义宣、臧质、徐遗宝手下的将领大都来自原来的京口北府系统;而刘骏开创地则是一个以凉州师爷寒人组成的军政班底的统治,是一个不同于刘宋前期三十年的新兴统治集团,雍州兵集团亦是刘骏在元嘉中后期出镇雍州所建;期间还掺杂这一些北来势力如鲁爽、鲁秀兄弟以及蔡超、竺超民等下级军官为了权力的投机,推波助澜。再又,随着文帝元嘉末年,宗室与士族的平衡被打破,宗王势力日渐增长,孝武帝刘骏即位初年,宗室强藩遍布各地,蠢蠢欲动,孝武帝早有削藩之念。综上各原因,发生大战是迟早地,但谁是谁非,很难说清。但是,加上刘义宣阵营炮制和散播的刘骏霸占堂妹的这个伦理事件后,理亏的就是刘骏了,因为刘骏丧心病狂的强占了刘义宣的女儿,所以刘义宣才不得不起兵,由此给刘义宣找到了一个绝佳的起兵造反的借口,掩盖了这次叛乱的真正原因,把最高权力的争夺变成了一个桃色故事。事实上,当时刘义宣势力强大,刘骏开始对当时势力最强的刘义宣是按尽量拖着,安抚平稳的策略对待,当刘骏听说刘义宣突然造反后,都做好最坏地准备让位的打算,可见刘骏即位初年,地位非常不稳固,十分小心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公然得罪刘义宣,强暴他的女儿,是很难理解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一向喜好记载六朝的传闻轶事的《建康实录》,根据当时还能看到的《宋略》、《宋春秋》以及徐爰版《宋书》的记载和考证,把当时流传甚广的刘骏刘义宣诸女乱伦的传闻舍弃,不予记载。但由于男女关系的传闻,也是最容易吸引眼球的,尤其是上升到权力高层的人物,更有可能被政敌和敌国利用,大肆炒作,使得流传深远。此后,该传闻又再度被元修的政敌竟陵王刘诞北魏利用,进一步炒作,导致以讹传讹,越传越模糊不清,到了唐朝殷淑仪就“莫知所出”了。

相关史料

《宋书·列传第十九》

初,上宠姬宣贵妃殷氏卒,使群臣议谥,智渊上议曰“怀”。上以不尽嘉号,甚衔之。后车驾幸南山,乘马至殷氏墓,群臣皆骑从,上以马策指墓石柱谓智渊曰:“此上不容有怀字!”智渊益惶惧。大明七年,以忧卒,时年四十六。

《宋书·列传第四十》

母殷淑仪,宠倾后宫,子鸾爱冠诸子,凡为上所盼遇者,莫不入子鸾之府、国。

追进淑仪为贵妃,班亚皇后,谥曰宣。葬给辒车,虎贲、班剑,銮辂九,黄屋左,前后部羽葆、鼓吹。上自临南掖门,临过丧车,悲不自胜,左右莫不感动。上痛爱不已,拟刘彻《李夫人赋》,其词曰:朕以亡事弃日,阅览前王词苑,见《李夫人赋》,凄其有怀,亦以嗟咏久之,因感而会焉。巡灵周之残册,略鸿汉之遗篆。吊新宫之奄映,璧台之芜践。赋流波之谣思,诏河济以崇典。虽媛德之有载,竟滞悲其何遣。访物运之荣落,讯云霞之舒卷。念桂枝之秋,惜瑶华之春。桂枝折兮沿岁倾,瑶华碎兮思联情。彤殿闭兮素尘积,翠所芜兮紫苔生。宝罗?曷兮春幌垂,珍空兮夏帱扃。秋台恻兮碧烟凝,冬宫冽兮朱火清。流律有终,深心无歇。徙倚云日,裴回风月。思玉步于凤,想金声于鸾阙。竭方池而飞伤,损园渊而流咽。端蚤朝之晨罢,泛路之晚清。

南陆,阊阖,北津,警承明。面馆之,造松帐之葱青。俯众而恸兴,抚藐女而悲生。虽哀终其已切,将何慰于尔灵。存飞荣于景路,没申藻于服车。垂葆旒于昭术,鸾剑于清都。朝有俪于征准,礼无替于粹图。瑶光之密陛,宫虚梁之余阴。俟玉羊之晨照,正金鸡之夕临。升云以引思,锵鸿钟以节音。文七星于霜野,旗二耀于寒林。中云枝之夭秀,寓坎泉之曾岑。屈封嬴之自古,申反周乎在今。遣双灵兮达孝思,附孤魂兮展慈心。伊鞠报之必至,谅显晦之同深。予弃西楚之齐化,略东门之遥衤金。沦涟两拍之伤,奄抑七萃之箴。

又讽有司曰:“典礼云,天子有后,有夫人。《檀弓》云,舜葬苍梧县,二妃不从。《昏义》云,后立六宫,有三夫人。然则三妃则三夫人也。后之有三妃,犹天子之有三公也。按《周礼》,三公八命,诸侯七命。三公既尊于列国诸侯,三妃亦贵于庶邦夫人。据《春秋传》,仲由鲁惠公之元嫡,尚得考彼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立新庙。”尚书左丞徐爰之又议:“宣贵妃既加殊命,礼绝五宫,考之古典,显有成据。庙堂克构,宜选将作大匠卿。”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 第一》

帝自以为昔在东宫,不为刘彻所爱,及即位,将掘景宁陵,太史言于帝不利而止。乃纵粪于陵,肆骂司马曜为“奴”,又遣发殷贵嫔墓,忿其为孝武所宠。初,贵嫔,武帝为造新安寺,乃遣坏之。

《南史 列传第七》

子德愿嗣。大明初,为游击将军,领石头戍事。坐受贾客韩佛智货,下狱夺爵。后为秦郡太守。德愿性粗率,为孝武侮。上宠姬殷贵妃薨,葬毕,数与群臣至殷墓。谓德愿曰:“卿哭贵妃若悲,当加厚赏。”德愿应声便号恸,抚踊,涕泗交流。上甚悦,以为河南省刺史。又令医术人羊志哭殷氏,志亦呜咽。他日有问志:“卿那得此副急泪?”志时新丧爱姬,答曰:“我尔日自哭亡妾耳。”志滑稽,善为谐谑,上亦爱狎之

《高僧传 卷第十三》

释昙宗。姓。秣陵人。出家止灵味寺。少而好学博通众典。唱说之功独步当世。辩口适时应变无尽。尝为孝武唱导行菩萨五法礼竟。帝乃笑谓宗曰。朕有何罪而为忏悔。宗曰。昔虞舜孔子犹云予违尔弼。汤武亦云万姓有罪在予一人。圣王引咎。盖以轨世。皇帝德迈往代。齐圣虞殷。履道思冲。宁得独异。帝大悦。后殷淑仪薨。三七设会悉请宗。宗始叹世道浮伪恩爱必离。嗟殷氏淑德荣幸未畅。而灭实当年收芳今日。发言凄至。帝泫怆良久。赏异弥深。后终于所住。著京师塔寺记二卷。时灵味寺复有释僧意者。亦善唱说。制经新声。哀亮有序。

参考资料

宋书 列传第十九.国学网.201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