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三十六体

三十六体

三十六体骈文,继中唐骈文散化之后,重新回归六朝风调。集六朝骈文和唐骈之所长,在华美的形式之下,多了几分自然圆融、灵动之气。精工典丽、情韵并美,行文流畅,富于变化,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李商隐段成式温庭筠的诗歌由于风格相近,且都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释义

唐朝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而诗文则以俪偶相夸,世称“三十六体”。

《新唐书·文艺传下·李商隐》:“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俪偶长短而繁过之。时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

《通雅·释》:“三十六体,俪偶之体也。”

小学绀珠》曰:“三人皆行十六,故曰‘三十六体’。”

特点

三人大力提倡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的四六文,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向唯美主义方向发展,并将骈文广泛应用到书信,公文,表奏等各种文体中,不少作品无异于游戏文字。在创造技巧和文风上,他们的骈文则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大都雕镂精工,用典深僻,词采繁缛,偶对切当,风格更为华丽浓艳,就中以李商隐的骈文最具代表性。

探究

“三十六体”的说法,最早见于《新唐书·文艺下·李商隐传》:“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商隐俪偶长短,繁缛过之。时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而在《旧唐书·文苑下·李商隐传》中,却只有“与太原市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的说法,没有视其为一个文体流派。因此,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认为“三十六体”的说法,产生于《新唐书传记作者宋祁的误会。不过,对这一观点很少有人表示赞同。从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开始,后世多将“三十六体”视为一个确定的概念。《汉语大词典》、《辞源》、《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等辞典均收入“三十六体”的条目。

对于“三十六体”的内涵,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认为是指一种诗歌的风格流派,有认为是指骈体文的风格流派,也有认为这种风格既包括诗歌也包括骈体文。更多的时候,人们故意以含糊的态度谈论这个名词。陈冠明分析了历史上对此的各种观点,认为“三十六体”是宋祁总结和认定的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三人的骈体文流派。(《“三十六体”:宋祁总结、认定的骈文体派》)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