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约870),或作庭云、廷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祁县)人(有争议)。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晚唐诗人、词人,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出身于没落官宦之家,天资聪敏,才思敏捷,走笔千言,精通音乐,擅长诗赋。因相貌丑陋,得到“温钟馗”的绰号,又因参与科举押官韵,从不起草,每一韵都能一吟而成,被人们称为“温八吟”,而其能八次叉手构思而成八韵,也被称为“温八叉”。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号称“三才子”,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故称“三十六体”。温庭筠初到京城时,便得到士人一致推崇,但因其品行不端,不修边幅,常与公卿子弟裴诚、令狐等人饮酒赌博,由此多年科举落第。大中十三年(856年),温庭筠出任随县县尉,后随徐商前往襄阳市,被征辟为巡官。在襄阳期间,与段成式等人吟诗唱和,并将女儿嫁给段成式之子段安节,不久离开襄阳前往江陵,进入荆南节度使幕府担任从事。咸通四年(863年),温庭筠路过扬州市(今江苏扬州)时,被虞候所辱而毁伤容貌折断牙齿,上诉至令狐缟处,但令狐缟将双方全部释放,后前往长安雪冤,被贬为方城尉。咸通七年(866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曾主持秋试,因榜进士诗三十余篇触犯宰相杨收而被罢官,后约于咸通十一年(870年)流落而终(温庭筠诗词所考最后的年份)。
《新唐书》记载温庭筠著作有《乾𦠆(sǔn)子》三卷、《采茶录》一卷、《握兰集》三卷、诗集五卷等,今已散佚。后世编撰《温飞卿诗集笺注》收录温庭筠诗三百一十八首,《花间集》保留温庭筠词六十六首,王国维编撰《金荃词》一卷共收录七十首。刘昫在《旧唐书》中认为温庭筠诗赋韵格清秀脱俗,深受读书人的称赞。学者梁克隆认为,温庭筠在新文学形式词的形成、完善与发展,作出开创性贡献,其词创作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形成影响深远的艺术流派婉约派,为两宋词的繁荣开启精神与艺术表现先河。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出身官宦
温庭筠,亦作廷筠、庭云,原名温岐,字飞卿,太原市祁县人(有争议)。约李纯元和七年(812年),温庭筠出身于没落官宦之家,其先祖为李世民时宰相温彦博(曾任中书令、尚书右仆射),其曾于诗作《秋呈友人一百韵》中自注,其先祖为唐朝晋阳开国功臣,位列宰辅,后受封食邑于汾州。温庭筠少时天资聪颖,才思敏捷,但容貌丑陋,被人们冠以“温钟馗”的称号。元和十三年(818年),因温庭筠与李德裕同乡,年幼的温庭筠曾前往拜见李德裕(一说为李绅)。
游玩诸地
温庭筠早年在家乡求学读书并闻名于乡里,后于大和二年(828年),他开启出塞游玩之旅,当年便由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取道萧关至关山后折向西北,于绥州一带停留较长时间,期间作诗有《西游书怀》《回中作》《过西堡塞北》《敕勒歌塞北》《边笳曲》等。大和四年(830年)秋,温庭筠前往蜀地,入蜀途中创作《过分水岭》《利州南渡》诗,并在剑门关风景区与曾抗击蛮人攻打成都市的某蜀将会面,温庭筠在十年后创作《赠蜀将》之诗。次年春,温庭筠于成都创作《锦城曲》,后沿着岷江南下前往新津(今四川成都西南),著有《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后抵达南溪区(今四川宜宾),欲渡金沙江(即金沙江)南行但未成行,后顺江东下于黔巫(四川巫山及古黔中一带)与崔某见面,著有《巫山神女庙》,并取道荆州和襄阳返回京城长安。
声名鹊起
初至京师
大和六年(832年),温庭筠的才华在长安受到士人推崇,由此与大量士人与达官显贵相识。同年秋,渤海国王子大明俊(一说为大延广)回国,温庭筠前去相送并写下诗篇《送渤海王子归本国》。次年春,因李德裕拜相,温庭钧为获得其举荐,增加其参与科举的名气,先后创作《歌》及《赠郑征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称赞宰相李德裕。开成元年(836年),因早年于长安结识的李唐宗室诗人、山南道节度使李翱的举荐,温庭筠成为太子李永幕僚,后跟随太子外出交游,主要从事文字工作。同年夏,温庭筠因同情在甘露之变中曾遭受宦官诬陷谋反而被害的王涯,为其创作诗歌《题丰安里王相林亭二首》。开成三年(838年)十月,太子李永病逝,温庭筠因与太子从游两年有余,创作《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祭奠太子李永。跟随太子期间,温庭筠还创作有《谢襄州李尚书启》《洞户二十二韵》《雍台歌》《生禖屏风歌》等诗文。
落第东归
开成四年(839年)秋,温庭筠参加京兆府试,被举荐为第二名,上报名次后,因温庭筠品行不端、不修边幅遭人举报诽谤,因此被罢黜名次。温庭筠落第后返回旧乡,次年春未能参加礼部的进士试,后于五月作诗《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借此抒发其未能参加进士试的遗憾。同年冬,温庭筠作诗《书怀百韵》,并自注因其生病未能参加本年科举,但真正原因为其品行不端,不修边幅,并创造艳羡之词,与裴诚、令狐缟等人饮酒作乐,所以遭人诽谤。科举失利后温庭筠东归江淮游览散心,启程前他曾作《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其经过睢宁县时路遇陈琳之墓有感而发而创作诗歌《过陈琳墓》,后于盱眙创作《旅次盱眙县》。
温庭筠东归江淮期间,为感念淮南节度副使李德裕早年举荐之恩,创作《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献给李德裕(一说李绅),又因其词赋盛名,得到扬子留后(驻守扬州市)姚勖的资助,但其将钱财全都浪费花掉,使得姚大怒并鞭打羞辱他,由此其由温岐改名为温庭筠(一说为大和九年,即838年)。此外,温庭筠还著有《过孔北海墓二十韵》《送淮阴孙令之官》《法云寺双桧》《经故秘书崔监扬州南塘旧居》《溪上行》《开圣寺》《和盘石寺逢旧友》《盘石寺留别成公》《东归有怀》等诗作。会昌二年(842年)春,温庭筠前往越中(今绍兴市一带)游览,途径杭州市时创作《钱塘曲》,又作诗《苏小小歌》,后抵达越州(今浙江绍兴),作七言律诗《南湖》及《题竹谷神祠》《题贺知章故居叠韵作》《宿一公精舍》等诗作。当年七月,温庭筠听闻早年相识的友人刘禹锡死讯后,作《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二首》,后途径钱塘江时作《江上别友人》及《题萧山庙》。
会昌三年(843年)春,温庭筠在吴中旧乡,因春景有感而发而创作《寄裴生乞钓钩》《寄湘阴阎少府乞钓轮子》《吴苑行》等诗篇。此后温庭筠启程返回长安,因友人赵嘏(gǔ)考中进士,温庭筠作《和赵嘏题岳寺》一首以示庆贺,其途径常州时著有《蔡中郎坟》,于润州时作词《更漏子》。会昌四年(844年),温庭筠由旧乡吴中返回长安后居住于郊(今西安市鄠邑区)。同年因昭义(今山西长冶)节度使刘从谏病逝,刘稹(zhěn)自领留后,而昭义割据一方,唐廷削夺刘官爵,并派遣唐军平定昭义镇刘稹之乱,温庭筠有感创作《湖阴词》,后作诗《车驾西游因而有作》。次年,温庭筠为迎春创作《汉皇迎春词》,借以隐喻李炎宠幸的王才人。会昌六年(846年),温庭筠为歌颂天宝平定刘稹后出现的丰收景象,有感而发创作诗篇《会昌丙寅丰岁歌》。
屡次落第
大中元年(847年),温庭筠为参加进士试,专心读书应试。虽然温庭筠擅长创作诗词歌赋,但其参与科举再次名落孙山。科举失利后温庭筠前往潭州(今湖南省长沙)游历,期间他前去拜谒湖南观察使裴休并献上其创作的诗文,因其才华出众受到裴休的款待,后温庭筠创作文章《上盐铁侍郎启》并夸赞裴休。次年九月,李德裕由宰相被贬为崖州区(今海南海口)司马,温庭筠为感念李德裕举荐之恩以及为其鸣不平而创作《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借以讽刺李忱贬斥功臣的举动。大中四年(850年)正月,李德裕病逝于崖州,温庭筠创作《题李卫公诗二首》感怀宰相李德裕,同年其再次参加进士试依旧落榜。
大中六年(852年),温庭筠早年结识的友人裴休拜相后,他献上《上裴相公启》称赞友人裴休。此后温庭筠为获得举荐从而科举登第,分别创作《上封尚书启》和《上杜舍人启》,分别献给山南西道节度使封敖和中书舍人杜牧,写信两人能够推荐他,使其能够考中进士。次年(853年),温庭筠再应进士试而落第,在他落第后为吏部郎中韩琮献《上吏部韩郎中启》,期望韩琮退休前能够举荐他,使其获得盐铁使的属官之职。温庭筠擅长官韵,每一韵都能一吟而成,被读书人称为“温八吟”,而他又能八次叉手便能做出八韵,也被称为“温八叉”。大中九年(855年)三月,因温庭筠擅长考试作弊,于是参加吏部博学宏科考试,为京兆尹柳熹之子柳翰假手作赋,后来这场考试泄露,遭到御史弹劾,而这场泄题案便因温庭筠而起。同年温庭筠最早一次参加进士试,仍旧落第,科场之上,考官沈询获悉温庭筠善于帮助他人作弊,便特意将温庭筠放置于帘前单独考试,但他除创作千余文考卷外,仍旧暗中帮助八人。
官场沉浮
大中十三年(859年),温庭筠因连年科举不中,及其扰乱科场事件泄露,他原本被官员举荐的官职被撤销,后贬为随县县尉。当时徐商镇守襄阳市,担任襄阳刺史,于是招募温庭筠前往其幕府,担任巡官。据《唐诗纪事》与《全唐诗话》温宪词条下称为“员外庭筠”,应为温庭筠担任巡官时所带京衔为检校员外郎,但未知其检校何部,其官职为从六品上。次年,温庭筠在襄阳时,其与段成式、余知古、韦蟾、徐商等读书人互相唱和,交流诗词歌赋的创作,后温庭筠将女儿嫁给友人段成式之子段安节。客居襄阳期间,温庭筠与友人段成式、余知古撰有著作《汉上题襟集》十卷,此外温庭筠还著有《和段少常柯古》《答段柯古见嘲》《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和周繇广阳公宴嘲段成式》等作品。
咸通元年(860年),因徐商升为刑部尚书与诸道盐铁转运使,不久后温庭筠离开襄阳市。次年(861年)春,温庭筠抵达江陵县(今湖北荆州),因其才名出众而获得荆南节度使萧邺的赏识,后被其召为幕僚并担任从事之职。同年,温庭筠因早年于长安结识的好友令狐绹罢相后迁为宣武军节度使,便创作并献出诗篇《上令狐相公启》。温庭筠在荆南幕时与段成式、卢知遒、沈参军等人为同僚,期间他创作有《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和沈参军招友生观芙蓉池》《游南塘寄知者》《渚宫晚春寄秦地友人》《送人东归》《细雨》等诗文。
咸通四年(863年),温庭筠离开南平返回江东,路过扬州市(今江苏扬州),当时令狐绹镇守淮南,因温庭筠怨恨令狐担任宰相时未举荐他,于是不肯前去拜谒令狐绹。温庭筠到达广陵时,与友人四处游逛,又前往盐铁转运使处乞要钱财,喝得大醉并触犯宵禁,被虞候击伤,导致其容貌毁坏牙齿掉落,后将其上诉到令狐绹处,让其抓捕虞候治罪。但令狐绹却散布温庭筠的丑事,将虞候无罪释放,此事很快传到京城,于是温庭筠亲自前往长安,请求朝中官员为其洗刷冤屈,后温庭筠受此事件影响被贬为方城尉。咸通六年(865年),徐商升迁为宰相,后徐商因温庭筠才华出众以及两人于襄阳市的同僚之谊,向朝廷举荐温庭筠出任国子监助教之职。
流落而终
咸通七年(866年),国子监助教温庭筠主持秋试,十月六日,温庭筠将考试合格士子的诗文三十余篇张榜公布于众,名为“榜谒诗”,让大家评判,然后准备报送礼部,让他们参加翌年春的进士试。后因榜单某些诗文讽刺朝政,触犯权贵,于是宰相杨收将温庭筠罢官,此后温庭筠四处流落,生活潦倒。约咸通十一年(870年),温庭筠病逝(有争议),在其《赠蜀将》中有自注记载蛮人攻打成都市之事,这是温庭筠诗词文章中可考年代的最后记载,说明温庭筠于咸通十一年仍健在。
家族成员
人物作品
《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温庭筠著录有《乾𦠆子》三卷、《采茶录》一卷、《学海》三十卷、《握兰集》三卷、《金荃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汉上题襟集》十卷,今已散佚。《全唐诗》录存其诗九卷,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明末曾益编集作注《温飞卿诗集笺注》,后又经清代顾予咸、顾嗣立父子补辑重订,共收录温庭筠诗三百一十八首,《全唐文》录存其文一卷。现存温词,编录于《花间集》《金奁集》与《尊前集》,其中《花间集》保留六十六首,王国维编全部温庭筠词为《金荃词》一卷,共计七十首。此外,温庭筠小说集《乾𦠆子》,主要有《陈义郎》《阳城》《李丹》《武元衡》《窦乂》《华州参军》《鲜于叔明》《王诸》《曹朗》等三十三篇。
主要诗作
注:以上信息资料来源于
主要词作
注:以上信息资料来源于
主要文章
注:以上信息资料来源于
人物思想
儒家思想
温庭筠没落贵族的出身,接受正规的儒家传统教育,使其作品具有儒家思想。温庭筠的经历,虽具有反叛精神,也使他一直未能彻底挣脱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始终占据主要位置。一方面表现在温庭筠追求仕途上,他出身儒门,虽然家道中落,但他依旧希望能够承袭家风、复兴家风,展现其积极入仕的态度,他将追求功名与“治国平天下”放在一起,另一方面,他又将国家命运、社会变化和其人生追求连在一起,变成实际行动。
温庭筠积极入仕,时刻心怀济天下、安苍生的理想愿望,为此多次参加科举,以及通过跟随庄恪太子等人寻求机会求仕。通过结交在文人和朝臣中具有名望的宗密禅师,以此结交更多权贵,为入仕打好基础,但现实未能实现其理想,使他无法治国安邦,但他内心仍旧关注时政,此外温庭筠同情下层劳动人民,他以诗歌通过嘲讽的笔调分营客观现实,如《嘲春风》《嘲三月十八日雪》等作品,讽刺朝廷压抑人才,赏罚不明的腐败现象。
温庭筠的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展现出他积极入世、关注时政的心态。小说集中的《阎济美》描写主角屡次科举落第的场景,反映当时科举的舞弊问题,并借此表达温庭筠渴望通过努力得到欣赏与认可,从而顺利由科举入仕的心态。此外,温庭筠的咏史诗也承载其积极入仕的思想,多通过前朝故事指斥时弊,表现出其强烈的儒家忧患意识,通过这类作品,他借古讽今、揭露和抨击时政、期望国家统一。
佛教思想
温庭筠游历过很多寺院,同时广交僧友,创作出四十余首酬答僧侣的作品,思想中存在佛教教义理念,其佛教思想比较鲜明,主要信奉“空”“无”“知”等佛教理念。温庭筠通过《宿辉公精舍》《寄清凉寺僧》《赠越僧云二首》等诗作,表达其对幽远宁静心境的感悟与追求,体现其对从有到无,再到知的佛理禅意的参悟智慧。温庭筠从思想、精神上支持佛理禅趣,但仅处于一种显而不浓、明而不迷的境界,佛教是他精神休憩之所,却不是永久的家园。不过温庭筠对于佛学有其独特见解,他并非沉溺于佛理之中,很多诗歌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表达空灵的心境,他所理解的佛性,也并非枯坐参禅而来,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游历山水而来。
此外,这些作品也与其自身经历有关,他一生参与科举未果,壮年先后依附于权贵充当幕僚,直到老年才进入仕途,由于仕途不顺,使其理想与现实产生巨大差距,因此游历佛寺、结交僧侣成为他生活和诗歌的重要内容,而这种四处漂泊的经历及理想难以实现的现实,使得佛教思想成为其心灵的避难所。在其涉佛诗中,一方面透露出其对寺庙环境的向往,又表现出热衷仕途的意向,使其在两者之间徘徊。
道教思想
道教崇尚自由、率性、超然物外的理念对温庭筠具有较深影响。尤其社会动乱之际,道教往往成为文人的一种归宿,他们通过清修表达对社会的不满。温庭筠无惧品行操持,不修边幅,又放荡不羁,而考场上凭借敏捷的才思帮助他人作弊,反映出他对科举的不满,成为他戏谑科举不公的手段。这种率性行为,除受到性格影响,还受到道教自由逍遥理念的影响。其在诗歌《利州南渡》中展现放弃尘事、超凡脱俗的感觉,又在《途中偶作》等作品中流露出归隐出世的想法,并表达其对归隐山林后的幽雅闲适生活的向往。温庭筠专注于唐朝民间流行的词,以及以女性和风月为描写对象,反映出他欲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逍遥及回归内心真实自然的思想。此外他的词中突出展现出道教“人生如梦”的理念,温庭筠的身上,兼具儒释道三种思想,这种思想特点对后来三教合一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主要成就
诗
温庭筠是诗文俱佳的诗人,其与李商隐、杜牧是晚唐三大诗人,被誉为“晚唐三杰”。在温庭筠等人共同努力下,唐朝诗歌呈现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折射出晚唐社会的时代精神。温庭筠三百多首诗中,约有一半以上是以咏史与咏怀为形式的政治抒情诗,他以影射的方式,施以嘲讽和批判。此外,温庭筠通过描写民生疾苦,反映客观现实,如《烧歌》通过描写江南农民辛勤劳作和期盼丰年的情景,后揭露赋税剥削的繁苛。他通常以嘲讽的方式讽刺时政,但其不去正面抨击社会黑暗,讽刺、揭露唐朝晚年压抑贤才、所用非人、赏罚不明等腐败现象。
温庭筠的诗激昂慷慨、饱满深沉,兼具潇洒飘逸、纵横豪迈,具有相当的认识价值和积极的思想取向,其政治抒情诗具有厚重的思想性和“清拔”的艺术风格。而温庭筠写景咏物之诗属于天宝同类作品中的佳品,堪称“晚唐绝品”。他的妇女题材的诗作,存在某种社会认知意义,对理解温庭筠的内在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温庭筠的诗,多为艳丽精工,感情细腻,以日常生活细小事物,细腻感受描写婉约情思,反映其诗有向词发展的趋势。
词
温庭筠是词的发扬者,也是词的成熟期的奠基人,其对唐朝及五代十国词的发展做出开创贡献,他使文人词与民间词拉开较大差距,在民间词基础上将文人词引向“雅化”和“深化”的发展道路,确立文人词的艺术风貌和审美特征,同时也使文人词同近体诗拉开距离,确立以长短句为主体的形体特征及婉约的风格类型,而在词的创作中,他使用大量新词调,如《归国谣》《诉衷情》《遐方怨》《酒泉子》《思帝乡》《玉蝴蝶》等,这些他自创的新词调,后来发展成固定的词牌,后世词人的创作,以及发展起来的词牌都受到温庭筠的影响。
温庭筠在词的创作中,描写和抒发其热情与生活精神,打破中唐诗人惯常创作的应景之作,确定文人词好写女性情事的格局和擅长刻画人物情感心绪的抒情特征,为诗歌打开一条新道路。温庭筠的词,尤其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启迪后世诗人,对后世诗人的创作技巧,形成艺术流派婉约派及花间词奠定了基础,同时奠定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类型和美学风采。温庭筠在音乐声律上为词的形成与完善,以及词成为文学中心,作出开创性贡献,并对两宋词的繁荣开启精神与艺术表现的先河。
文章
《新唐书》与《旧唐书》记载温庭筠擅长诗词歌赋,其文章行文流畅、极具情感与韵律之美,同时富有变化,具有独特的风格与魅力。温庭筠的文章与段成式、李商隐齐名,因三人都排行十六,也被人们称为“三十六体”。此外,《北梦琐言》记载,温庭筠才思敏捷,擅长做赋(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辞藻艳丽,每次参与考试时,他按照规定的韵脚作赋,只要叉八次手便能做成八韵。其著有《上崔相公启》《上宰相启二首》等大量文章作品。
书法
据明朝书法家董其昌于《容台集》中记载,温庭筠留有书法作品《湖阴曲》,他的书法特点像颜真卿一样遒媚有态,对宋朝米芾的书法具有入门指导之功。
其他
温庭筠在传奇小说方面创作有小说集《乾𦠆子》,他将现实与理想相结合,反映唐朝人想象力的迸射,更是晚唐文化意识的自然流露,反映作者及其所处时代人们的心声。小说集《乾𦠆子》反映出晚唐的门第观念蔚然成风,同时揭示晚唐的浇薄士风,因科举采取“通榜”之法,主考官能够调查考生声望等信息作为录取标准。此外还展示出晚唐的商业状况以及崇仙尚道的宗教特点。
人物评价
《旧唐书·文苑传》评价温庭筠擅长诗赋创作,初到京城便受到士人的一致推崇,但他品行不端,不修边幅,喜好音乐及创作艳丽的诗词,经常与公卿子弟饮酒作乐,导致其常年屡试不第,但其诗文辞赋使用韵格式清秀脱俗,深受当时士人的称赞。
宋朝学者黄升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评价温庭筠,认为他的诗词极其流畅而华美,应该位列《花间集》之首。
元朝学者辛元房在《唐才子传》中评价温庭筠,认为他少时聪明觉悟,天资雄厚,能够走笔万言,擅长鼓琴吹笛及文辞艳丽轻佻的诗词,与李商隐齐名并称为“温李”,尤其擅长格律诗赋。
清朝文学家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认为,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但温庭筠不及李商隐,李商隐不作词,而温庭筠为花间鼻祖,但诗词都有成就不如一门之功。
清末学者陈廷卓在《词坛从话》中认为,有唐一代,李白与张志和堪称千古诗坛纲领,白居易、刘禹锡使得诗词声调逐渐打开,整个唐朝词的成就,无人能够超越温庭筠。温庭筠的词超逸绝妙,位列《花间集》作者首位,并对五代十国两宋词的发展起到向导作用。
民国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序》中托名樊志厚,认为温庭筠与韦庄的词精妙艳丽,但二人不如五代词人冯延巳,是因为意境有深浅的缘故。
现代学者陈匪石(字匪石)认为,词中固然包含言情之作,但只描写情感,是非常浅薄的,必须要融情入景,由景见情。温庭筠的《菩萨蛮》,句句描写景色,但句句都是情感,冯延巳的《蝶恋花》也是如此,这也是二人的作品醇厚的原因。
近现代诗人顾宪融在《填词百法》中认为,温庭筠的词作,诗词华美艳丽,位居《花间》之首,他的十余阙《菩萨蛮》,张惠言认为都是感慨不受重用的作品。顾宪融认为温庭筠的词作优势在于语重心长,每句都经过雕琢,字字都有脉络,能够使读者见仁见智,感受其中的妙处。
学者梁克隆认为,温庭筠站在诗词盛衰的历史岐点上,高举词的旗帜,专力进行词的创作,并使用大量新词调,为词这种新文学形式的形成、完善与发展,作出开创性贡献,其词创作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形成影响深远的艺术流派婉约派,为两宋词的繁荣开启精神与艺术表现先河。
后世纪念
温庭筠墓志,宋代陈思编纂的《宝刻丛编》卷八著录引《京兆金石录》记载,墓志全称为“国子助教温庭筠墓志”,墓志由其弟温庭皓所撰,立于唐咸通七年(866年),记在万年县,如今已佚。
人物争议
生年争议
温庭筠的生年史书无记载,对其生年共有多种说法,主要分歧是对温庭筠的《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的不同考据所致。清代学者顾嗣立认为李仆射为李蔚,但学者夏承焘否认李蔚说,认为温庭筠如果出身于太和中期,庄恪太子去世时其年仅七八岁,次年他又参加京兆府试,这似乎不太可能。学者夏承焘、顾学颉支持李仆射为李德裕说,据《旧唐书》记载,李德裕曾任淮南节度副使及检校尚书左仆射,与温庭筠诗中描述吻合,此外李德裕为赵州人,他与温庭筠具有乡谊之情。因此他认为温庭筠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
学者陈尚君支持李绅说,认为《旧唐书·李绅传》记载,李炎继位后,李绅加授检校尚书右仆射、知淮南节度使等职,其任职时间与温庭筠诗中时间相吻合。他认为温庭筠应出生于贞元十七年(801年)。但学者梁克隆认为李绅比李德裕年长15岁,如果李仆射为李绅,温庭筠与李商隐相差十一岁,几乎为两代人,而两人以兄弟相称不太贴切。此外学者黄振云支持李仆射为李钰之说,认为温庭筠应出生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或十二年(817年)。学者牟怀川虽认可李绅说,但他考据温庭筠创作《上裴相公启》时四十二岁,认为温庭筠应出生于贞元十四年(798年)。这五种说法,学者刘学支持李绅说,认为温庭筠出生于贞元十七年(801年),而大多数学者采信李德裕说,即温庭筠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
卒年争议
学者夏承焘认为温庭筠死于咸通末年,即870年左右,其认为咸通十一年(870年)之后温庭筠诗词年份均不可考,同时温庭筠诗词中未提及黄巢之乱,应该病逝于咸通末年。施蛰存根据《宝刻丛编》记录温庭筠墓志在宋时出土的记载,温庭筠墓志由其第温庭皓撰写于咸通七年(866年)。学者王达津认为唐朝常有预先作墓志的习惯,他认为温庭筠病逝于李儇中和二年(882年)。而学者梁克隆认为王达津的说法不可靠,一方面他认为温庭筠的作品对咸通七年后的黄巢之乱没有记载。另一方面如果温庭筠的弟弟先去世,温庭筠不应该没有诗赋悼念,此外无法认定温庭筠的墓志为生前之作。
籍贯争议
《旧唐书》记载,温庭筠为太原人,《新唐书》称温大雅为并州祁县人。学者顾学颉(字肇仓)认为太原和太原市均属于河东道,唐初称并州,后改称太原,两地实为一地。同时温庭筠在《书怀百韵》中自注,其先祖为天宝国公宰相,受封于并州、汾州一带,温庭筠籍贯属于太原祁县。学者王辉斌认为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提及“故乡”,又说“杜陵”,认为杜陵(今陕西西安)为温庭筠故乡,太原属于温姓郡望。顾学颉认为温庭筠的诗词大量提及江南,认为温庭筠幼时随家搬迁至江淮。而陈尚君考据《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时认为,李绅自润州返回无锡时(温庭筠八岁),他与温庭筠家是邻居,温庭筠还曾前去拜谒,他认为温庭筠家居于无锡。刘学铠根据《书怀百韵》分析温庭筠由长安奔赴孙吴,又根据其他诗词分析其故居为吴中。此外吴中有温庭筠的“遗业”,说明温庭筠父辈便以居住于此。
人物轶事
讽刺令狐
早年温庭筠在京城时,经常出入宰相令狐绹的书馆,并且得到令狐宰相的厚待。当时李忱喜爱唱《菩萨蛮》之词,令狐綯为了讨好皇帝,便让温庭筠创作《菩萨蛮》词,然后将温庭筠创作的新词献给皇帝,并让温庭筠千万不要泄露真相。但温庭筠并未帮助令狐綯保守秘密,反而四处宣扬他帮助令狐綯作词。某次,唐宣宗又一次赋诗,上句使用“金步摇”,但下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句补充对仗,于是便让温庭筠将诗词续写完整。温庭筠便以“玉条脱”相对,令狐綯听后不明白其中的寓意,以及出自典故出自何书。于是温庭筠便告诉他出自于《庄子》,并劝说令狐绹应该博览群书,此外温庭筠还对他人嘲笑令狐綯,认为他是中书省内坐丞相,用以讥讽令狐綯不学无术。从此之后令狐綯渐渐远离了温庭筠,后面温庭筠也察觉到令狐綯对其疏远,并撰写《自伤》发出感慨之语。
冒犯帝王
某次李忱外出微服私访,在旅舍与温庭筠相遇。温庭筠不认识皇帝,他看到宣宗的样子,有点像是一个落魄文人,又像一个文官小吏,于是便十分傲慢第问皇帝,是不是司马、长史一类的人。唐宣宗说他不是,然后温庭筠接着问他是不是六参、主簿和尉这类官员。唐宣宗又说他不是。后面唐宣宗就问旅舍老板,温庭筠到底是什么人,竟然如此傲慢。旅舍老板便告诉宣宗,这个傲慢的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温庭筠。又有一次宣宗询问宰相令狐绹,温庭筠的人品如何,令狐綯便禀报皇帝说温庭筠有才无行。宣宗想到此前那一幕,便认为温庭筠果然如此,但是宣宗仍旧对其没有失望,还是想要使用他,于是在大中十三年(859年)便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同时特意下了一份诏书,认为孔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而温庭筠久负盛名,身负不羁之才,却罕有用武之地,期望他能够像汉朝贾谊一样被召回朝堂,获得重用。
亦师亦友
才女鱼玄机出生于秀才之家,自幼聪慧,因家贫前往青楼替人洗衣服谋生。温庭筠经常免费帮助青楼歌姬填词。某次,鱼玄机于青楼结识温庭筠,但她不认识温庭筠,不过温庭筠却认识鱼玄机。温庭筠知道鱼玄机很会写诗,于是前来考较,并让她以“江边柳”为题作诗。鱼玄机一气呵成便将诗歌创作出来,温庭筠听后称赞鱼玄机,还答应教她作诗,这让鱼玄机十分欣喜。随后几个月内,温庭筠经常前去教导鱼玄机,其才华令鱼玄机十分钦佩,两人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鱼玄机渐渐爱上温庭筠,但温庭筠为游戏人间的才子,两人并不是一个世界之人,不过鱼玄机认为温庭筠总会回到她身边。大中九年,温庭筠借赶考之名辞别鱼玄机,鱼玄机虽然心中不舍,但她仍默默等他回来。温庭筠离开,鱼玄机写诗寄托相思情,其实温庭筠也爱上鱼玄机,但他早已年迈,不愿连累鱼玄机受苦。为补偿鱼玄机,温庭筠为她寻觅佳婿,并将目光锁定在好友李亿身上,最终在温庭筠撮合下,十四岁的鱼玄机嫁入李家为妾。
科考舞弊
温庭筠在李忱年间多次在科举中作弊,他凭借答卷速度和换卷技巧,屡次顺利帮助同考场考生取得满意答卷,并由此获得“救数人”的绰号。由于温庭筠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便引起科举考官的高度重视和严密监控。大中九年的进士考场,主考官沈询对温庭筠十分了解,知道这位考场作弊高手一定会前来参加考试,于是他为了防止温庭筠作弊,并让温庭筠单独答卷,同时安排数个巡考前来巡视,并叮嘱巡考要严密监控温庭筠的可疑举动。但是在如此严密的安排下,温庭筠不仅当场写下一千余字抨击时政的文章,还在沈询眼皮底下帮助同考场的八名考生完成试卷。得知温庭筠“壮举”的沈询,被气得鼻子都歪了,于是他将温庭筠告到皇帝那里,并要求追究温庭筠作弊的责任,可是官员调查半天,却没有找到温庭筠作弊的证据,而此事也弄得满城风雨,温庭筠也被无罪释放。
后世研究
著作
论文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爱如鲜血流千年》,为作家玻璃唇创作,主要讲述天宝著名诗人温庭筠与其女弟子鱼玄机的前生今世,以及他们之间千年的爱情神话故事。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菩萨蛮》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今日头条.2024-01-02
温庭筠辨析.豆瓣读书.2023-09-21
温庭筠韦庄词选.豆瓣读书.2023-09-21
温庭筠全集校注(全三册).豆瓣读书.2023-09-21
温庭筠传论.豆瓣读书.2023-09-21
金殿重楼花间语--温庭筠传(精).豆瓣读书.2023-09-21
走近古典品人生:温庭筠,盛唐花色与词情.豆瓣读书.2023-09-21
《爱如鲜血流千年》.豆瓣读书.2023-10-14
历代奇女子 历代奇女子 (1988).豆瓣电影.20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