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州
绥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州,治所位于今天的绥德县。西魏时期,绥州作为行政区划被设立,但由于局势混乱,其设立也不稳定。隋朝时期,绥州管辖4郡10县,之后在唐朝时期,绥州的辖区发生了多次变化。李渊武德三年,绥州被置于延州丰林县境内,之后又移治至延川县和魏平县废城。李世民贞观二年,梁师都灭亡后,绥州被归入关内道管辖下,辖境约为今天的绥德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及子长市部分地区。天宝,绥州被改为上郡,乾元元年复为绥州。北宋中叶,绥州从西夏手中收复,改为绥德军。绥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52年,一直存在到1069年,期间曾被唐夏两族控制。
历史沿革
今绥德县,西魏的行政建置因袭北魏,因局面混乱,废设无常。废帝元年(552)在今县城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在今县东(义合一带)设安宁市,县东南(崔家湾或河底)设安人县。绥州辖安宁郡(州治)、安政郡和抚宁郡。安宁郡辖上县(郡治)等。
北周仍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另在县东部置义良(良乡)县。绥州辖安宁郡(州治)等4郡。安宁郡辖上县(郡治)等7县。
隋初实行州、县两级行政制度,隋炀帝时改为郡县制。开皇三年(583)撤销安宁郡,改安人县为吉万县,保留绥州。大业元年(605)改绥州为上州,撤安宁县、吉万县、义良县,并入绥德县。三年(607)撤销上州设立雕阴郡(治上县)。雕阴郡领上县(郡治)等11县。大业十三年(617)梁师都称帝,今县地属西梁。
唐实行道、府(州)、县虚三级的行政制度(因道是监察区域,不是真正的一级行政区域,故称虚三级)。唐初今县地为梁师都占据,唐武德三年(620)于延州丰林县(今延安市东南)侨置绥州,六年绥州徙置延川县,七年又迁于魏平县(今子洲县南),贞观二年(628)灭梁师都,绥州迁回上县。天宝改上县为龙泉市。绥州隶属关内道,辖龙泉县(州治)等5县。
五代十国实行以州(府)统县的二级制。今县地仍设绥州和龙泉县(州治),但政局动荡,归属变化频繁,先后被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占据。
北宋初设道,又改道为路,路下设府、州、军,在府、州、军下设县。宋太平兴国七年(982)今绥德县地被西夏占据。治平四年(1067)后渐次收复,熙宁二年(1069)置绥德城,隶延州。元符二年(1099)改设绥德军,隶永兴军路,辖清涧城等33个城、寨、关、堡。金天会六年(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今县地属金,仍为绥德军。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为绥德州,治所设在原绥德城,隶延路,辖领清涧县、义合寨、开光堡、永宁关等14县、寨、堡、关。正大三年(1226)在绥德州设绥德县,升义合寨为义合县。绥德县州此期领绥德、义合、清涧等8县。兴定五年(公元1221年)蒙古族(即元)占领绥德州。
史籍记载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
绥州,上郡。下。开元户八千七百十五。乡二十八。元和户八百四十。乡一十二。
《尚书·禹贡》武威郡之域。春秋时其地为白翟所居。七国时属魏,《史记》曰“魏有西河上郡”。秦并天上,始皇置三十六郡,为上郡。汉高帝元年,项羽立董翳为翟王。後废,复为上郡。刘彻徵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上郡即其一也。按秦上郡城在今州理东南五十里上郡故城是也,自後汉末已来,荒废年久,俗是稽胡。
及赫连勃勃都於统万,上郡之地,又为赫连部落所居。後曹叡神龟元年,东夏州刺史张邵於此置上郡,废帝元年於郡内分置绥州。隋炀帝又改为上州,後又改为雕阴郡,以雕山在西南,故名。隋乱,陷贼。武德三年,百姓归化,遂於延州丰林县置绥州总管,贞观二年讨平梁师都,废府,移州於今理。
州境:东西二百一十九里,南北三百一十八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里,东南至东都一千四百里,东至石州二百七十里,西至夏州三百六十里,西南至延州二百三十里,西北至银州一百六十里,东北至太原市五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蜡,赋:布,麻。
管县五:龙泉,延福,绥德县,城平,大斌。
龙泉市,中下。郭下。本秦肤施县地,二汉同。後魏於此置上县,取郡为名。
隋开皇三年,上县属绥州。大业二年,改绥州为上州,又改为雕阴郡,上县咸属焉。皇朝因而不改。天宝,改为龙泉。
疏属山,亦名雕阴山,即《山海经》云“贰昂之臣曰危,与贰昂杀{穴契},帝乃梏之疏属山”即此也。
州城,贞观元年筑。实中,四面石崖,东面高八十尺,西面高一百四十尺,南面高四十尺,北面高一百二十尺,周回四里二百步。
上郡故城,在县东南五十里。始皇使太子扶苏监蒙恬於上郡,即此处也。
吴?城,在县西北四十里。初,赫连勃勃破刘裕子义真於长安,遂虏其人,筑此城以居之,号吴?城。
延福县,中下。西至州一百一十里。本秦肤施县地,後魏置延陵县,理延陵村。杨坚改为延福。皇朝因之。
绥德县,中下。北至州一百里。本秦上郡之地,二汉不改。魏省上郡。後曹丕分上郡南界邱尼谷置绥德县,隋不改。皇朝因之,武德二年移於吐延水北,即今理是也。
城平县,中下。东北至州一百里。本秦肤施县,二汉不改。後元诩於今县理西三十里库仁川置城中县,隋改为城平县,自库仁川移於今理,属上郡。皇朝因之。
大斌县,中下。东至州一百一十里。本秦肤施县之地,後魏孝明帝神龟元年,於今县东五里置大斌县,属上郡,周、隋不改。武德七年,於今城平县界魏平故城改置,因隋旧名。大斌者,取?胡怀化,文武杂半之义。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绥德县人民政府.202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