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月糕
五通桥区月糕中秋月糕是乐山市五通桥的传统特产。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原料配方
面料:按成品46千克计算;回粉13千克;搅糖13千克。
馅料:白砂糖7千克,蒸熟粉7千克,碎冰糖2千克,碎桔饼2千克,熟菜油2.5千克,色素按国家标准。
制作方法
1、制回粉:(1)选料:选大粒糯米,用罗筛掉杂质和碎米方便食品;用50~60℃的热水淘洗约10分钟,捞起沥去水分后,加盖捂20分钟即可摊开待用。
(2)炒米:将捂好的糯米,以油制过的河砂拌炒,火势要旺,每锅炒米1千克,要求炒到糯米“跑面”时,快铲起锅,用罗筛去砂子即可。
(3)磨粉与回粉:将炒制的糯米用电磨磨成细粉,以90~100眼筛过筛。筛出的称为“火粉”,将“火粉”置于晾席上摊开吸水回潮,时间在3天以上,直到手捏粉子成团,不散垮即为回粉。夏季用回粉需加微火炒熟,冷却后方可使用。
2、制搅糖:绵白糖糖加水,按10∶3的比例放入锅里溶化煮沸后,以蛋清或豆浆提纯,除去杂质,糖泡子,加饴糖(数量为绵白糖的5%)继续熬制。夏季熬至130℃左右,冬季熬至120℃左右,将糖水滴入冷水中能“成团”时,即起锅。起锅后边下化油边搅拌,直到糖油充分混合翻沙后,置于案板上冷却,用擀杖擀散成细糖粉;过筛后即可使用。
3、制皮料、拌馅料:按500克回粉、500克糖、50克猪油的比例,拌和成皮料,即糖糕粉。按馅料比例伴制馅料。
4、成型包装:用圆形印模,按规格分1000克、500克、250克、100克四个型号,装模成型。以500克重的月糕为例:先铺填底糖粉130克,用手按匀,再填充馅料200克,按平,最后盖面糖粉130克,用铜镜压平,倾倒在平木板上,“下绵”6小时,包装入库。
质量标准
形态:圆形,糕面平整,不掉边。
色泽:白色。
组织:粉质细腻,不松散,无糖粒,无杂质。
口味:香甜适口,具有冰桔,玫瑰等香味。
特色
五通桥月糕 之所以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五通桥月糕”原由是:
1、年代古老久远。祖辈称,秦始皇年代即有,川人被遣修长城,中秋节佳节思新甚念,不习惯北方人用面粉做“月饼”的口味,遂用“米粉”作“月糕”。
2、“米粉”作“月糕”口感好,“不易上火”“踏实经(耐)(饿)饥”。
3、造型独特,绘画生动有趣,有文化品味。上辈、祖辈都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月糕上直接用可食颜料印上神话、传说的图案。”嫦娥奔月”图案是文人墨客、少爷、小姐、书生之首选,平头百姓首选的是“财神爷”,不缺钱缺子女的首选“观音娘娘”,官宦人家当选“峞杉正坐关羽,旁躇立握青龙匽大刀的张苍”
4、五通桥区五十年出名的月糕,当属竹根滩水井坎(解放街,后改为跃进街)好像姓周的一家。
5、“世界上最独特的五通桥中秋月糕”开放不够,仍然是每年“孤芳自赏”。
6、.成都市买不到世界上最独特的五通桥中秋节月糕”,只好每年中秋节找人带,甚至不借自驾车回五通桥采购,因为从小吃惯了,每年中秋不吃,感激缺少了一种文化信仰,缺少了亲情一般。
7、成都名美食家袁老师点评道,是保持“原生态,孤芳自赏”还是“走出家门,创世界名小食”理念决定一切。要成名小吃要解决好两个包装:一是食品自身“真空封装、保鲜”,二是文化包装,中秋节到成都热销,平时当早餐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