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希宪
廉希宪(1231年6月26日-1280年12月12日),一名忻都,字善甫,号野云。畏兀儿族。祖籍西域高昌(今吐鲁番市),蒙古国至元朝初年著名政治家。
廉希宪祖上均为高昌国大臣。父布鲁海牙,曾任燕南诸路廉访使。廉希宪幼魁伟,举止不凡。成年后,爱好经史。十九岁时,入侍孛儿只斤·忽必烈于藩邸,被称为“廉孟子”。孛儿只斤·蒙哥四年(1254年),任京兆宣抚使,首请用许衡提举学校,教育人材。从攻南宋鄂州市,请尽释军中所俘士人。李纯死,劝忽必烈北归即位。任京兆、四川宣抚使,平定刘太平等叛乱。旋以中书右丞行秦蜀省事,力拒孛儿只斤·阿里不哥将浑都海进攻。任中书平章政事时,他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至元七年(1270年),罢相。至元十一年(1274年),起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元军取南宋江陵县,忽必烈令廉希宪行省南平。他至镇后,禁剽掠,录用故宋官吏,发仓粟赈饥,兴学校、选教官。后因病召还。至元十六年(1279年),复受命领中书事,但病情日重。
至元十七年(1280年),廉希宪病逝,年五十。累赠推忠佐理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谥号“文正”。
伯颜曾赞其为“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
人物生平
廉希宪于元李世民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231年6月26日)出生于蒙古占领下的燕京,其父为投奔蒙古的畏兀儿人布鲁海牙,因曾任燕南诸路廉访使故改汉姓“廉”。
廉希宪自幼身材魁伟,举止与一般儿童不同。十九岁时入侍孛儿只斤·忽必烈王府,因其“笃好经史,手不释卷”的勤学精神,深得忽必烈赏识。有一天正读《孟子》,忽闻忽必烈召见,匆忙将书揣入怀中。忽必烈问《孟子》书中所言何事,廉希宪陈说性善、义利、仁暴等。忽必烈嘉奖其学问,称他为“廉孟子”,于是知名于世。廉希宪还善射,一次在忽必烈面前力挽劲弓,三发三中,众人钦佩他“文武全才”。后从征云南省等地。
孛儿只斤·蒙哥四年(1254年),任京兆(今陕西西安)宣抚使。京兆控扼陇蜀地区,诸王封地布于左右,境内羌戎杂居,号称难治之地。廉希宪到任后,探求百姓疾苦原因,抑强扶弱。空闲时向名儒许衡、姚枢等人请教治世之道。并提请孛儿只斤·忽必烈用许衡来管理京兆学校,以教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并将儒士另立户籍,取得显著政绩。
元宪宗九年(1259年),随忽必烈攻宋鄂州市,廉希宪率儒生百余人拜伏于军门,呈请忽必烈在王师渡江以后,“但凡军中所俘士人由官府出钱赎身,遣归原籍,以表示殿下广施恩典”。忽必烈同意,因此有五百多儒士被放还。
李纯死后,廉希宪秘密进言:“先发制人,后发人制。天命不敢辞,人情不敢违。时机一失,万巧莫追。”力促忽必烈迅速北返,在与孛儿只斤·阿里不哥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并最终夺得帝位。此间,他再次出镇关中,任京兆、四川道宣抚使,重用良将,力挫阿里不哥的支持者浑都海,平定关陇,旋即升任平章政事。
至元五年(1268年),始置御史台,继设各道提刑按察司。当时阿合马总揽财政,质问廉希宪:“政务由诸路办理,钱谷之事交付转运司,今设御史台、提刑司牵制,叫他们如何办事?”廉希宪回答:“立御史台和按察司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其职责是内劾奸邪,外察越轨行为,考察民间疾苦。其于国政有益则莫大于此。若不设台察,上下专横,恣意贪暴,国事能有成就吗?”阿合马哑口无言。
至元七年(1270年),廉希宪患病,孛儿只斤·忽必烈派遣医生三人诊视,医生说须用砂糖做药引,家人到处寻求,阿合马送去二斤,廉希宪拒收,还说道:“即使此物果能治好病,我也绝不靠奸人的赠送来救自己的命。”忽必烈听说后,遣人送去砂糖。
至元十一年(1274年),任命廉希宪为北京市行省平章政事。
至元十二年(1275年),忽必烈急召廉希宪回京,命他抚治南平,并有授三品以下官职之权。廉希宪带病赴任,右丞阿礼海牙率领属官于江陵迎接,令人大为惊骇。
廉希宪到任后,立即下令严禁剽劫,通商贩,兴利除害,兵民安居乐业。希宪还收留宋朝故宣抚、制置二司师爷中能干事者二十余人,因材任用。这些人赠他珍宝玩物,廉希宪拒绝,并告诫说:“你们是宋朝故官,若任用你们,当念我朝圣恩,尽力报效。今你们送我这些东西,我取之不义,若是官物,收受如同盗窃,若系取之于民,那就是犯罪,你们应当慎重。”又下令:对被俘军民,杀者以杀平民论罪;俘虏患病而被抛弃者,许人收养,病愈后原主人不能再据为己有;凡买卖妻室儿女者,判以重罪,所卖之钱官府没收。决开江陵县护城河放水,得良田数万亩,分给贫民耕种。开沙市区粮仓,以玉蜀黍属二十万赈济公安县饥民。大兴学校,选任教官,购置经书,并亲自到课堂勉励诸生努力学习。
廉希宪在荆南的政绩,影响深远,西南民族及思、播二州之田、杨两姓,还有宋重庆市制置赵定应等,都来请降。江陵人说:“皇帝派廉相出镇荆南,不仅人蒙德化,连昆虫草木都得其恩惠。”
至元十四年(1277年),廉希宪因病久不愈,被召还京都,江陵人民哭泣挽留。他离开后,江陵县人画像建祠,以为纪念。五月,廉希宪回到上都,他两袖清风,离任时随身之物只有琴、书而已。
廉希宪还京后,孛儿只斤·忽必烈诏征扬州市名医王仲明为他诊视,病稍愈,能扶杖而起。太祖大喜说:“卿得良医,故病渐愈。”廉希宪说:“医生用良药为臣治病,若臣能自己小心谨慎,就会痊愈,但若臣自己懈怠不堪,虽良医亦无益。”这是借此事来谏劝皇帝。朝廷设立门下省,忽必烈意欲让希宪来主持门下省事,结果却为阿合马所阻。
至元十六年(1279年)春,廉希宪复受命领中书事,但病情日重,太子孛儿只斤·真金前来探望,并问为政之道,廉希宪说:“人君治国最重要的是用人得当,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今病势加剧,听天由命而已,而十分担心的是当前大奸专政,小人附和,误国害民,这才是国之大病,希望殿下力劝皇上屏除奸臣,否则国病日重,无可救药。”
至元十七年(1280年)十一月十九日(12月12日)夜间,廉希宪逝世,享年五十岁。
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八年(1304年),廉希宪获赠清忠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徐辉祖,谥号“文正”。后加赠推忠佐理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
人物评价
总评
在拥戴孛儿只斤·忽必烈和平定关陇的过程,不仅显示了廉希宪的军事才能,而且表明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远见,善于审时度势,临事镇定,处理问题果断的政治家。
此后,廉希宪以中书右丞和中书平章政事先后在中央和京兆、山东省、北京市、江陵等地任职,为忽必烈封建王朝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主要政绩有:直言讽谏、整饬朝纲、革新政治;废除州县长官世袭,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台察,建立各级监察机构;除暴安民,打击不法地方势力;安定民生,发展生产。
在近三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廉希宪官至从一品中书平章政事。他虽身居显位,手握大权,却能以“大丈夫见义勇为,祸福不足以动摇”自戒,较少考虑个人的进退荣辱。他一生清贫廉洁,为政刚直不阿,曾因面世祖被罢官。他的一生,虽然未能充分发挥其政治才能,未能完全实现其政治理想,但他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深察民间疾苦,并致力于除暴安良,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和赞扬。
历代评价
董文忠:希宪,国家名臣。
孛儿只斤·忽必烈:①希宪真男子也。 ②希宪不嗜杀人,故能尔也。 ③当诸王大会议决大事,惟廉希宪能也。
商挺:向时浑都海之乱,若非廉相,关中安危未可知,兼关中军民他人难制,惟廉相能得其心。
伯颜:廉公,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也。
元明善:世祖皇帝克肖天德,充承帝命。一天下而国,环四海而家。时则有三五臣同德佐命,恒阳王其烈烈者。蕴经国之学,展命世之才,刚明正大,清修峻洁。所处而经权合,所趋而事庸立。西定秦陇,东靖齐鲁。北安辽碣,南抚荆湖。在中书六年,大经、大法、大忠、大直。巍巍焉,迈前王之佐。岩岩焉,为后者之师。圣贤际(阙),道义交孚。丰功钜业,光耀金石。乌宓伟哉!
宋濂:天启景运,挺生人豪。豹龙韬,呼吸风涛。英英廉公,才雄气壮。力捧潜龙,上升九天。诞彰皇威,关陇晏然。广厦细毡,嘉日宣。出镇辽,强宗震迭。移节荆湖,民气遂苏。连征大猾,正气烈烈。式扬发则,莫我敢遏。大星煌煌,西流于堂。天下之上。
王世贞:吾尝谓元有三仁(耶律楚材、廉希宪、伯颜)焉。……乃廉希宪又有学力焉,宰相之为真宰相也,男子之为真男子也。噫!孰谓胡无人。
冯梦龙:不惟兴文,且令知节义之重,是具开国手段者。
朱轼:希宪负青云之愿,至以皋防稷契自励,欲追迹于三代,此其志岂小哉?受世祖恩遇,知无不为。是时邦家初建,万事草创,希宪居枢轴之位,则能挈纲维明,条贯成一代之规;受之寄,则能诘奸御暴,安民养士,使疆土日辟,折冲万里之外。及当成败呼吸,审察防宜,代谋制胜,用力少而成功多,可谓拔萃之奇才也。值阿哈玛特奸回贪冒,动相牵制,与之终始。不然,以希宪之才,当此位望其功谋,亦曷可胜道哉。
柯劭忞:浑都海扔重兵附阿坦克不哥,与刘太平、霍鲁欢相表里,廉希宪以一秀才,拄其间,决犹豫,平大乱,可谓智勇矣。及为宰相,划为宰相,划除蠢弊,与民休息,侃然以古大臣之事己任。元之理学名臣,希宪一人而已。
个人作品
廉希宪作品多已散佚,《永乐大典》残卷有其词一首:《水调歌头·读书岩》。
轶事典故
鄙视刘整
廉希宪生平礼贤下士,惟恐落于人后。当他官居中书平章政事时,南宋降将刘整以高级官员的身份正式拜访他,他居然没有请刘整就座。
刘整离开后,有个衣着破旧的南宋秀才拿着诗文来请见,廉希宪很客气地请秀才入座,与他谈论诗书典籍,关怀他的生活饮食,好像是老朋友。
事后,弟弟廉希贡问道:“刘整是大官,你对他不客气;秀才不过是个清寒的读书人,你却很礼遇他。有这种道理吗?”
廉希宪回答说:“这不是你所能了解的。大臣的举止进退,关系到天下国家。刘整的官位虽尊贵,却是背叛他的祖国和君主来归顺的;南宋秀才并没有罪过,没有必要让他难堪。当今我们的国家是从北方沙漠崛起的,我对这些文人如果不特意尊重些,儒家的学术从此就将失传了。”
笃信儒学
廉希宪嗜读经史,手不释卷。有一天正在读《孟子》,孛儿只斤·忽必烈要召见他,他便怀揣《孟子》觐见。忽必烈询问是什么书,廉希宪回答为《孟子》,并阐述《孟子》中的思想精华。忽必烈大喜,称他为“廉孟子”。于是廉孟子之名便传开了。
忽必烈后来崇尚藏传佛教,命廉希宪受国师的佛戒。廉希宪说:“臣受孔子戒矣。”忽必烈说:“孔子亦有戒耶?”廉希宪说:“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忽必烈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当时很多贵族不顾禁令,抓儒生为奴隶,廉希宪亲自掏钱赎回这些奴隶,让他们恢复儒户身份。
亲属成员
史料记载
《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
《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廉文正王》
《元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三》
《新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