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堆心菊

堆心菊

堆心菊(学名堆心菊属 autumnale Linn.)在园林中多用于花坛镶边或布置花境,近几年用作地被,效果很好,金花绿叶显得生机勃勃。

堆心菊原产北美,分布于美国加拿大。幼苗8至10枚真叶带土坨定植,株距40厘米;栽植后适时浇水,性耐寒,喜阳光充足,对土壤要求不严,栽培容易。

堆心菊为菊科堆心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长习性

性喜温暖向阳环境,抗寒耐旱,适生温度15℃至28℃,不择土壤,在田园土、砂壤土、微碱或微酸性土中均能生长。播种繁殖,一般8至9月阳育苗,翌春3月中旬移植,株行距15×20厘米。

栽植前要翻整土地,加施基肥,例如豆饼、麻酱渣或鸡粪干。生长期每周浇水一次。花谢后及时修剪枯枝叶以促使花蕾形成。堆心菊在园林中多用于花坛镶边或布置花境,近几年用作地被,效果很好,金花绿叶显得生机勃勃。

物种分布

堆心菊原产北美,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中国有引种,逸出为杂草。中国安徽、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分布。习性喜热、喜光,耐高温高湿也耐高温干燥。地栽株高30-35厘米,冠幅50-70厘米。适应性强,养护管理简单。

繁殖培育

种子点播在培养土,复沙土约种子直径的两倍,约10-15天出苗。幼苗8-10枚真叶带土坨定植,株距40厘米;

栽植后适时浇水,性耐寒,喜阳光充足,对土壤要求不严,栽培容易。

景观用途:在园林中多作为花坛镶边或布置花境,用于地被效果也不错。

堆心菊为菊科堆心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厘米以上,叶像菊芋,阔披针形头状花序生于茎顶,舌状花柠檬黄色,管状花黄绿色。花期7至10月,果熟期9月。

药用信息

【药 名】:堆心菊

【来 源】:为双子叶作物菊科植物堆心菊的带花全草。

【功 效】:补益肝肾。

【主 治】:用于肝肾阴虚、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风湿性关节炎

【性味归经】:甘、平。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国内有引种栽培。

【拉丁名】:堆心菊 堆心菊属 autumnale L.

【考 证】: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

【中药化学成分】:带花全草含堆心菊内(he-lenalin)、秋心菊内酯(autumnolide)、墨西哥宁(mexi-canin)。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基部稍弯曲,高50-100厘米,茎头纵棱,具有稀疏长柔毛。

基生叶丛生,有叶柄,叶片线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0.5-1.5厘米,花后凋落;茎叶线状披针形,无柄,互生,长5-12厘米,宽1-2厘米,全缘或有疏粗齿,叶基沿茎下延成翼状,翼的边缘全缘或波状,叶顶端锐尖或钝,两面近光滑或疏具柔毛,背面散生暗褐色斑点,仅主脉显著或有时有离基三出脉。

头状花序直径1-1.5厘米,有长柄,单生于枝顶或再排列成伞房花序;花序椭圆锥状,有小凹点;总苞片2-3层,外面2层,总苞片几等长,披针形,绿色,开花后向下反卷,内层总苞片长不及外层的1/2;缘花舌状,10朵,雌性,花冠倒卵形,顶端3齿裂,黄色;盘花管状,极多,两性,花冠5齿裂,绿色,顶端棕褐色,雌蕊开花后伸出花冠,柱头2裂。

瘦果长圆形,有粗毛;冠毛8片,鳞片状,顶端长尖,白色。花期7至10月,果熟期9月。

栽培技术

上盆介质用草炭、蛭石(或珍珠岩)、田园土以1:1:1的比侧混合,pH值5.5-6.5,添加适量氮磷钾缓释肥。适宜温度19℃-30℃,可耐35℃高温,相对高温利于缩短生长周期。堆心菊喜日照充足和长日照,日照少于12小时植株不长高甚至出观莲座化,需补光或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打破莲座化。除施底肥外,每周浇施1-2次200ppm的全元素复合肥。堆心菊分枝性好,一般不需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必要时可用3000-5000ppmB9控制株高,也利于延长观赏期。播种到开花出售需要12-14周。

病虫防治

病害较少,偶尔可见粉霉病、茎腐瘸。可用65%代森锌600-800倍液、50%速克灵1000-1200倍液喷洒防治。常见虫害为马、蚜虫,可分别施用氧化乐果吡虫啉1000-1200倍液防治。

主要价值

园林应用堆心菊花纯黄,花开不断,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观赏期也能长达3-4个月,是炎热夏季花园地栽、容器组合栽植不可多得的花材。

参考资料

堆心菊.db.kib.ac.cn.2016-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