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寺
法华寺又名东城法华寺,曾为京师第一大寺,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报房胡同103号。法华寺是景泰年间太监刘通及其弟刘顺“舍宅为寺”,天启年间重修,诏赐藏经玺书。相传清末袁世凯曾在寺内居住,1898年戊戌变法时,维新派谭嗣同奉光绪帝密旨,深夜到法华寺与袁世凯密议,被袁世凯出卖。
法华寺庙坐北朝南,原有山门和旁门共三座,进山门有旗杆二,钟鼓楼各一,甬道正对天王殿,穿药王殿直通大雄宝殿,大殿月台前有穹碑二,东西两侧为伽蓝殿和祖师殿,大雄宝殿后为毗卢殿,带抱厦,西配殿为法云堂,再后为大悲坛,最北为藏经阁,阁西为祖堂。进东大门迎门为影壁,过穿堂可直入方丈院,院北有后罩房及炊房,入西大门进入西院,北有学校及梧桐院,学校北为西方丈院。
山门三间,大式硬山筒瓦头脊,匾额有砖砌匾:“敕赐法华禅林”,东西侧门为歇山筒瓦顶,天王殿、娘娘殿及药王殿均为硬山筒瓦调大脊,钟鼓楼为歇山筒瓦调大脊,大雄宝殿为五间庑殿顶,正脊上有砖质透雕凤凰和莲花,五踩重昂斗拱,内有藻井三个:中间的是浮雕盘龙,两边的为彩绘盘龙,殿后墙中间挂一“慧照登清”木匾,金柱上对联:“大日如来如不来为佛来早我来迟咄者是胡说”“本觉本无觉惟性觉真觉惩噫全在当人”,为光绪七年岁次重光大荒落丁酉日。外檐明间门楣上有木匾“大雄宝殿”。明间檐柱上对联:“芳蔼氤尽是旃檀之气”“莲花涌现无非宝洛之光”。东西配殿包括伽蓝殿、祖师殿及磨心、穿堂各六间,硬山筒瓦箍头脊,前出廊。毗卢殿五间,为重檐庑殿顶,灰筒瓦,后抱厦三间,黄琉璃剪边歇山顶,该殿正脊上有砖质透雕二龙戏珠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踩重昂斗拱,明间横木匾上书“弘室妙法”。上层檐下有“毗卢殿”木匾,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筒瓦顶,正脊上透雕丹顶鹤、莲花,殿内为彻上明造。藏经阁七间,前出轩五间,阁为大式硬山筒瓦调大脊,东西配殿各三间。
庙内石碑众多,大雄殿前除有二穹碑外还有四座碑,其中有二碑为石经,还有明万历时碑,为首,长方形双龙戏珠座,但碑文不清,无法辨认。较为清楚的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德悟和尚事实碑。该寺到民国时期,香火日衰,解放前夕,此地除主要殿宇尚存外,西院已成为学校和操场,后来大部分建筑被拆除,现在,只山门还在,但已改成住房,其它殿宇拆除建成大楼,从多福巷44号进去,还可看到部分配房和德司和尚行实碑。
简介
山门为三开间歇山顶建筑,山门两次间为窗,正间券门上有匾额“大兴法华寺”。其后三进大殿均面阔三开间,并有前廊。东、西两侧配殿亦为三开间。
清代法华寺一带是驻扎八 旗军队的地方,称营房,现有营房南里。顺治十八年(1661)改设正蓝旗教场。民国年间多已辟为临时停灵的灵房。现钟、鼓楼已无存,仅存山门、三进大殿和部分配房。现为民居及某服装公司,参观需许可,不建议参观。该寺为 崇文区暂时保护单位,位于崇外6号拆迁地,有拆迁计划,但时间尚不明确。
地理位置
东城区(原崇文区)法华寺街67号。
环境
山门三间,大式硬山筒瓦箍头脊,门额有砖砌匾:“敕赐法华禅林”,东西侧门为歇山筒瓦顶,天王殿、娘娘殿及药王殿均为硬山筒瓦调大脊,钟鼓楼为歇山筒瓦调大脊,大雄宝殿为五间庑殿顶,正脊上有砖质透雕凤凰和莲花,五踩重昂斗拱,内有藻井三个:中间的是浮雕盘龙,两边的为彩绘盘龙,殿后墙中间挂一“慧照登清”木匾,金柱上对联:“如来如不来为佛来早我来迟咄者是胡说”“本觉本无觉惟性觉真麈觉惩噫全在当人”,为光绪七年岁次重光大荒落丁酉日。外檐明间门楣上有木匾“大雄宝殿”。明间檐柱上对联:“芳蔼氤氲尽是旃檀之气”“莲花涌现无非宝洛之光”。东西配殿包括伽蓝殿、祖师殿及磨心、穿堂各六间,硬山筒瓦箍头脊,前出廊。毗卢殿五间,为重檐庑殿顶,灰筒瓦,后抱厦三间,黄琉璃剪边歇山顶,该殿正脊上有砖质透雕二龙戏珠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踩重昂斗拱,明间横木匾上书“弘室妙法”。上层檐下有“毗卢殿”木匾,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筒瓦顶,正脊上透雕丹顶鹤、莲花,殿内为彻上明造。藏经阁七间,前出轩五间,阁为大式硬山筒瓦调大脊,东西配殿各三间。现在,法华寺的大部分建筑、装饰已荡然无存。不建议游客游览。
参考资料
法华寺.北京旅游.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