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言
许言(1917年2月15日~1998年11月22日),原名许炎,曾用名许彦,1917年2月15日生于吉林省九台区卡伦乡计家洼子村。曾就读于吉林省立一师,在校期间阅读了大量左派作家作品。曾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考入东北大学,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入党。光复后进入东北地区,先后任吉北专署松江办事处主任、吉北地委民运部长、兵站政委、山河县县委书记、吉林江北化工厂厂长、本溪市委代书记、宝钢党委书记。1998年11月22日在上海病故。
人物生平
许言,吉林省九台县人。民国24年(1935年)在北平东北大学读书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国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吉林省、山东省、东北地区历任宣传部长、地委书记、县委书记、中心县县长等职。1948年起,历任吉林化学厂厂长、本溪煤铁公司经理、中国共产党本溪市委第二书记、本钢集团代经理。1953年任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冶金工业部钢铁司司长。曾赴苏联学习考察冶金工业。
许言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第一届候补委员,市第七、八、九届人民代表。1983年当选为市人大常委委员、科学教育文卫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聘任市政府市政工程咨询小组成员,科技领导小组组长、计算机领导小组顾问,曾任中国企业未来研究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人生贡献
1958年1月,上海市建立冶金工业局,许言首任局长兼党委书记。是年,全国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在工业“以钢为纲”方针指导下,全国掀起“大办钢铁”的热潮,中共上海市第一次党代会决定上海钢产量要从1957年的49万吨增长到120万吨。但上海钢铁工业原有基础十分薄弱,自身没有矿山资源,许言肩负重任,任务艰巨,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的领导支持下,他依靠和带领其他领导干部制定和调整“二五”计划,筹划建设项目,在全市各行各业支援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他身先士卒深入现场,促使重点炼钢车间和配套设施快速建成,在他主持冶金局领导工作期间,先后建立起上钢五厂、矽钢片厂等6家钢铁厂和铁合金、碳素制品等2个辅助材料厂,扩建了上钢一厂、三厂等10家钢铁厂和2个耐火材料厂。为解决上海钢铁生产“无米之炊”的问题,他积极规划并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在江苏省、安徽、山东省、浙江省等地建立三个辅助材料矿和一个炼铁基地。在上海市钢铁工业三年大发展时期,许言提出“上海要扩大品种,发展高、精、尖、新材料,把冶金工业办成百货公司那样,多品种,高质量,国家需要什么,我们能生产什么”。在60年代初,国民经济第一次大调整,大批基建项目停止施工下马,许言同志要求冶金行业“保留种子”渡过难关。在他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一些事关军工新材料的关键车间和改造工程得以续建配套,为日后发展国防尖端工业所需的新材料创造了条件,在他任职期间,上海冶金行业已形成215万吨钢和180多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板、管、丝、带,中小型材品种较全的钢铁工业基地。
1960年7月,调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华东局科委副主任,十分关心支持冶金工业,给冶金系统立项出题,协调科研攻关,特别是对当时国家急需和紧缺的金属,如、铬、钛、钴和ree的冶炼提纯,在他的指导和支持下,取得了很多成果,填补了一批国内空白。1960年初,中核集团急需一种重要元件(同位素分离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部署上海市进行科研攻关,许言任领导小组组长。在他组织指挥下,冶金局建成一家专业工厂。不到两年时间,完成首批甲种分离膜的研制任务,并投入批量生产,对中国自力更生生产核燃料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开拓上海炼钢所需的生铁资源,1977年,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建设宝钢股份总厂,许言任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指挥部第一任指挥、指挥部党委书记。他身居现场,不辞辛劳,精心筹划建设工程,为宝钢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