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觉寺
大正觉寺明成化九年(1473),仿印度佛陀迦耶金刚宝塔形制建造。因寺中有一座金刚宝座式塔,俗称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在寺址建成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大正觉寺
位于西直门外动物园北侧。因寺中有一座金刚宝座塔,俗称五塔寺。建于明永乐年间,始称真觉寺。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为避雍正帝名讳,改名为大正觉寺。乾隆二十六年爱新觉罗·弘历为其母庆七十大寿,大正觉寺为主要祝寿场所,寺庙修一新,并请了千名喇嘛在此念经。清末,寺毁于火,仅剩金刚宝座塔。后北平政府对其进行基本修缮,增修了院墙、门楼等。1957年在寺址建成石刻艺术博物馆。①金刚宝座式塔。
具体介绍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成化九年(1473),仿印度佛陀迦耶金刚宝塔形制建造。在一高台(又称金刚宝座)上以中心、四岔的布局方式建造5座小塔。宝座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米、高7.7米。宝座下为高约0.5米的台基。塔内部用砖砌成,外表全部用青白石包砌。宝座分上、下两部分:下部是一层略呈长方形的须弥座,四周刻有梵语和佛像、法器等纹饰;上部是金刚宝座的座身,座身分为5层,每层均有挑出的石制短檐,檐头刻出筒瓦、勾头、滴水及子,短檐之下周匝均为佛龛,每内雕坐佛1尊,佛龛之间用雕有花瓶纹饰的石柱相隔,柱头并雕出斗拱以承托短檐。宝座的南、北两面正中各开券门1座,以通塔室。拱门券面上刻有金翅雀、狮、象、孔雀、飞羊等图饰。南面券门之上嵌铭刻有“敕建金刚宝座、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造”的石匾额。南面券门入塔室。中心有一方形塔柱,柱四面各有佛龛1座,龛内原佛像已不存。塔室东、西两侧各有石阶梯44级,盘旋而上,通向宝座顶上的罩亭内。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亭南、北各开一座券门,通向宝座顶部的台面,台面四周有石护栏围绕。琉璃罩亭外表贴着汉白玉条,雕有不计其数的密宗佛教常见的图案:八宝、金刚杵、四大天王、降龙伏虎罗汉等,最多的为五方佛主及其坐骑,共有1 561尊。5座密檐式小石塔建在台面上,塔均为方形,中间一塔较高,有檐13层,顶部是铜制的覆钵式塔刹;四隅的小塔有11层檐,塔刹为石制。5座小塔的雕刻集中在塔檐下的须弥座和第一层塔身上,纹饰同宝座。惟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一双,以示佛的足迹遍天下。②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1957年建成。寺内收藏各种石碑、碑刻千余件,博物馆按石刻类别、内容分为石刻功德碑、墓志铭、书法碑帖、寺庙碑、会馆碑、石雕艺术等展区。其中价值较高的有:普胜寺顺治、乾隆御制卧式碑,碑长3米,高1.5米,雕刻精美;广宁县门外石道碑,重达60吨。还有元代的龙凤石栏板、清代的汉白玉享堂等。北京市地区仅存的魏太和造像于1998年移此保存,其雕刻年代是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石佛身高1.65米,立在高1米多的石雕须弥莲花石座上,两耳垂肩,袒胸赤足,右手平举胸前,左手自然下垂过膝,斜披袈裟,长袖垂地,下系羊肠大裙,衣纹以凸线表示。石佛的后面有高2.2米的背光,背光后自上而下横向排列了12排124个小佛像。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