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之舜
梁之舜(1920年5月19日-),男,广东佛山人,中原地区著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家。曾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概率统计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人物经历
梁之舜,其父梁有天(1966年去世)原是一绸布店店员,后与别人合资经营绸布店。梁之舜少年时期家庭经济不算富裕,但他的父亲为了使儿子能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还是把他送到当地收费昂贵的佛山华英学校读书。中学期间,梁之舜受到数学老师的影响,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初步显露出他的数学才能。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梁之舜一边读书,准备中学毕业后投考大学,一边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中学毕业后因患肺病在家休养。后来由于佛山市、广州市相继沦陷,梁之舜饱尝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于1940年只身逃出沦陷区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当时中山大学几经搬迁后又返回粤北坪石。1941年梁之舜报考中山大学。他带病参加入学考试。第三天考数学时喉咙血管破裂吐血不止,他坚持考完试,最终被录取到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那时他身体十分虚弱,为了坚持学习,他开始注意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这一良好习惯使他终生受益,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
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生活和学习条件都很艰苦,但在业务上却有幸得到黄际遇、胡金昌、胡世华、叶述武等名师的教导而打下扎实的基础。1945年夏,梁之舜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毕业,在佛山华英学校任教一年后回母校任助教。1948年9月赴法国留学。1950年在巴黎大学统计学院毕业后继续在巴黎大学修习概率论一年。梁之舜在巴黎留学期间不忘祖国的进步和前途,在吴新谋、关肇直和费子衡等人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当地一些爱国留学生和华侨组织的活动。1951年9月,他回国在广州中山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五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提升为教授。
晚年生活
若干年前,当人们清晨到中山大学北校门外珠江河畔运动或散步时,常常可以看到梁之舜在珠江河上潇洒自如的泳姿。如今,他虽已年过七旬,但除了按季节调整利用跑步、做操、打太极拳或做气功进行锻炼外,还坚持在室外游泳池冬泳。他积极参加校、系运动会和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此外,梁之舜在学习外语方面也有很好的天赋和丰富的经验。数十年不间断地学习使他能熟练运用英、法、俄三种语言,这种能力使他在国际交往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得益匪浅。梁之舜在人生的旅途中已走过了71年的路程,但他还在继续学习、探索、奋斗和歌唱;他的身上仍然迸发出年轻人的活力和气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激励着他永远前进。
工作情况
概率统计研究
50年代初,我国专门在概率统计领域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人很少。梁之舜回国后即在中山大学开出数理统计学课。随后,为了配合当时国内经济文化建设和刚刚开始的随机过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他翻译了苏联数学家雅格龙的“平稳随机函数导论”(译文于1956年发表在《数学进展》第2卷第1期)。1956年的国家科学规划把概率统计列为重点发展学科。为了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国家从国内几所大学抽调集中了一些教师和学生在北京大学举办“概率论进修班”,同时又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梁之舜应召到北京市参加这一战略性工作并具体担任苏联、波兰专家的俄文翻译。1958到1960年梁又被派往苏联,先后在圣彼得堡大学和莫斯科国立大学进修。在苏联期间,他主要跟随著名数学家邓肯学习和研究马尔可夫过程理论,写出了“关于条件马尔可夫过程”、“在邓肯变换下强马尔可夫性的不变性”和“一类过份随机变量的积分表示”等三篇学术论文,这些文章分别发表在苏联的《西伯利亚数学杂志》《概率论及其应用》和《莫斯科大学学报》上。
全国第一个统计数学专业
1960年,梁之舜从苏联回到中山大学。同年,教育部决定在中山大学建立全国第一个统计数学专业(后因专业调整撤消)并招收学生。1961年起,梁之舜和郑曾同接连招收了两届人数较多的概率论专业研究生,重点研究马尔可夫过程和极限理论。随后教育部又决定在中山大学成立概率统计研究室。这样一来,在中山大学就以郑曾同和梁之舜为带头人形成了我国南方的一个概率统计研究和教学中心。同时,由梁之舜领导和组织、有研究生和年轻教师参加的马尔可夫过程讨论班,和北方的南开大学相呼应,成为国内研究马尔可夫过程的中心之一。
理论认识
梁之舜认为,概率统计是一门直接来源于实际应用,但理论性又很强的学科。若理论不联系实际将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反过来,若应用不从理论上提高则不可能深入和有效。随着应用的深入和应用层次的提高,必须注意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不断引入和掌握新的数学工具。基于这一认识,他一贯注意理论和应用的相互促进和结合。从50年代末开始,在理论方面除了以上提到的马尔可夫过程外,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他还先后研究过随机点过程、随机分析和概率结构理论。梁之舜和他的同事、学生在这些分支做了不少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和有特色的工作,其中他亲自参与的主要工作有论文“随机点过程的物理背景和数学模型”,“随机点过程的重要分支及其发展概况”,“随机测度与点过程的收敛”,“Delphic半群与随机点过程”,“随机分析的若干问题”,“Hun-garian semigroups,the arithmetic of generalized renewal se-quences and semi-Ρ-functions”(匈牙利半群,广义更新序列和半Ρ函数的算术性质),合作者有邓永录、戴永隆、黄之瑞等。合作的译著和专著有《随机点过程》《随机点过程及其应用》,后者是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项目。在应用方面,他先后从事过信息传输、水库调度、石油地震钻探、优选法和统筹法的应用推广工作。最近,梁之舜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概率统计在神经生理学的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尽管他年事已高,但还是毅然转向到神经电生理的数学理论与神经科学的研究,并培养了第一位这方向的博士。1990年12月,梁之舜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从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荣誉证明”,这是对他四十年辛勤劳动的高度评价。
人物贡献
梁之舜1960年从苏联回国后,先后担任中山大学数学系(一度是数学力学系)的副主任、主任,1984年退居二线后仍任概率统计研究室主任.他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奋斗在科研和教学工作第一线。
梁之舜既是位治学严谨的科学家,又是位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好教师.特别应提到的是他能急国家所需,为我国概率统计队伍的成长和壮大付出了许多心血和精力,作出了贡献;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研究生.早在1961年,他就招收了中山大学首批概率论专业研究生,这些学生现在已经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1978年拨乱反正后,他又和其他教师一道培养了数量众多的硕士研究生.1981年梁之舜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在中山大学建立了概率统计专业的博士点.他在几位教师的配合下培养了多届博士研究生,其中七人已取得博士学位,一人在1986年获得英国的 Davidson奖。
梁之舜连续三届担任中国数学会概率统计分会的副理事长,从1962到1989年他还是广东省数学会理事长.在学会活动中,他十分重视科学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的普及工作.他亲力亲为,每年都对大学本科学生和中学师生作多次科普性的学术报告或讲座.他和别人合写了带有科普性质的著作《概率统计入门》和《数学古今纵横谈》,还在《广东教育》等杂志报章上发表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活化右脑和数学思维”等十多篇科普文章.这一切对广东省的数学教育和人才培养起了很好的作用。
人物评价
梁之舜性格开朗,豁达乐观。业余爱好文学和音乐,十分注重体育锻炼。他把唱歌看作是一种自我检查身体的有效方法。他说:“如果我唱歌时声音洪亮,呼吸顺畅,自己感到满意,那就证明我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中。”他还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身体锻炼和思维训练能相互促进。因而他十分注意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达到增强体质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即使在十年浩劫被“下放劳动”和“隔离审查”期间,他也不会整天愁眉苦脸,他继续唱歌并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机会锻炼身体。因为他坚信真理一定会战胜谬误,“冬天过后就是春天”,自己的问题总会搞清楚,搞清楚后还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