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新诗史
《中国当代新诗史》是由洪子诚和刘登翰合著的一部评述20世纪50-90年代中国新诗状况的图书,于2010年5月1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丛书名: 洪子诚学术作品集
平装: 511页
开本: 16
ISBN: 7301169450, 9787301169452
条形码: 9787301169452
商品尺寸: 22.8 x 15.2 x 2.8 cm
商品重量: 621 g
ASIN: B003SRJBWK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新诗史》所评述的,是20世纪50-90年代中国新诗①的状况。对于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称之为“当代文学”,以和前此30年(从“五四”前后到40年代末)的“现代文学”相区别。目前,尽管不少文学史研究者对诸如“现代”、“当代”的划分提出质疑,淡化这种时期划分,从整体把握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新诗的设想,也肯定会成为文学史(新诗史)写作的前景。但是,作为一种“过渡”,也为着更深入彰显“当代”的文学、诗歌问题,把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的文学(新诗)作为相对独立的时期来处理,仍有其合理之处。在。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之交,新诗同整个文学一样,发生了重大转折。“转折”的征象,广泛表现在各个方面;而主要表现则是,40年代新诗多种艺术构成的关系发生重要重组,出现了在诗歌观念和艺术方法上统一规范的强大要求,并由此出现了具有“当代特征”的诗体形态。70年代末“文革”结束之后(当代文学史通常称为“新时期”),诗界出现了反思、重新审视这些观念和规范性要求的潮流,在诗歌写作上出现多种诗歌向度的变革和实验。这种变革、实验的基点和走向,呈现与“当代”前30年诗歌的延伸、悖逆的复杂关系,因而仍与“当代”诗歌已形成的格局发生或隐或明的关联。
作者简介
洪子诚,揭阳市人,1939年4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l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与人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 ((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与人合著)、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 《1956:百花时代》、 《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一一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等。
目录
自序
引言
上卷 中国大陆当代新诗
第一章 新诗道路的转折
一 40年代后期的诗界
二 当代新诗道路的选择
三“经典”的选定和确立
第二章 过程及时期特征
一 诗人的类型分析
二 新诗的“当代形态”
三 发表方式和诗歌刊物
四 各个阶段的概况
第三章 走进“当代”的诗人
一“老诗人”的艺术处境
二“中国新诗”派和“七月诗派”的隐失
三艾青和田间的“危机”
四 走进“当代”的解放区诗人(1)
五 走进“当代”的解放区诗人(2)
第四章 50年代的青年诗人
一 生活道路和文化背景
二 主要诗人的写作
三 西南边疆“诗群”
四 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
第五章 新民歌运动与新诗道路的讨论
一 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
二 民间歌手和工农诗人
三 民间诗歌的搜集和整理
四 诗歌发展道路的讨论
五 新诗形式和现代格律诗问题
第六章 60年代诗风和“政治抒情诗”
一“政治抒情诗”的特征
二 郭小川等的创作
三 60年代前期的诗风
第七章“文革”时期的诗歌
一 诗界的“分裂”
二 公开的诗界
三“地下”的诗歌写作
四 天安门诗歌运动
第八章 80年代的诗歌状况
一 诗歌“复兴”的想象
二 80年代的诗人“群体”
三 诗界状况与诗歌运动
四 最后的政治诗热潮
五 新诗历史的“重叙”
……
初版后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