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红顶绿鸠

红顶绿鸠

红顶绿鸠(学名:Treron formosae)也叫台湾绿鸠,为鸠鸽科绿鸠属的鸟类。

分类与命名

台湾绿鸠由罗伯特·斯温霍在1863年首次描述。曾与琉球绿鸠(T. permagnus)被认为是同种异名,后在2021年被国际鸟类学会分为独立的物种。据认为有两个亚种:T. f. formosae - 特有于台湾;T. f. filipinus - 特有于菲律宾,分布在巴丹岛和巴布亚岛。

外形特征

红顶红翅绿鸠雄鸟的额部、头顶和枕部为橙红色,是它区别于其他绿鸠类的主要特征之一。后颈、背部、一直到尾上覆羽为橄榄绿色,其中背部略微带有葡萄红色,尾羽微暗绿色或黄绿色,呈不显著的楔形,两侧没有黑色。飞羽为黑褐色,中覆羽和小覆羽为棕紫栗色,在翅膀上形成显著的棕紫栗色块斑。下体为黄绿色,胸部和腹部的绿色较浓,腹部的中央为黄白色。

雌鸟的头部、颈部、背部和翅上的覆羽均为橄榄绿色,中覆羽和小覆羽为橄榄绿色,不为棕紫栗色。下体为深绿色。头上、前颈和胸部不沾橙色

虹膜的外圈为血红色,内圈为紫色或黑色。眼睛周围的裸露皮肤为苍灰色,嘴呈翠绿色,先端为黄色,脚为深紫红色。

大小量度:体长320-330mm;嘴峰17-21mm;翅186-206mm;尾126-148mm;跗25-28mm。

分布范围

分布于琉球群岛冲绳县菲律宾群岛一带,中国分布于台湾的花莲县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市台东县以及绿岛兰屿岛等地。

栖息环境

红顶绿鸠为留鸟,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茂密常绿阔叶林、混交林、热带亚热带森林、平原和丘陵地区的农田。在台湾主要见于山区,在琉球群岛,发现在永久性阔叶林,甚至内陆或城市周边的花园组成的树木繁茂的地区。它的自然栖息地还包括亚热带或热带湿润的低地森林和农村花园。

生活习性

常单个、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尤以早晨和傍晚活动较频繁。主要在树冠层活动和觅食。是食果鸟类:主要消耗各种水果、种子和浆果,然而,明显更喜欢和倾向于无花果。鸣声为低沉的哨声 poo-aa-poooo,末尾上升和颤动,像竹笛。

繁殖状况

繁殖期为2-5月。营巢于森林中高木的乔木树上。巢通常放置在木麻黄属的树木,高出地面仅3米,筑巢于树枝上,呈平盘状,甚为简陋,主要由枯枝堆集而成,每窝产椭圆形卵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光滑无斑。孵化期和亲鸟哺育方式不为人所知。

鸠鸽科育雏期,在脑垂体后叶分泌的泌乳素(又称肌醇)作用下分泌鸽乳。鸽乳是由雌鸽和雄鸽的双侧侧囊淋巴区,即囊床淋巴区增殖扁平上皮大量脱落分泌的充满脂肪颗粒、乳化脂肪糜液和淋巴液组成,初乳期后逐渐加入富含乳化脂肪颗粒的乳糜液。嗦囊床上皮淋巴乳头一般在开始进人孵化状态的第4-5天,雄雌鸽的嗉囊床开始萌动,嗉囊床血管充血、增粗,淋巴管增生,到第8-9天,嗉囊上皮增厚,进入育雏前状态。第13天其厚度和宽度已增加1倍,第14-16日巳能分泌 透明略带黄色的鸽乳,第18天,嗉囊便可分泌嗓囊乳,然而乳鸽出壳后第7天,嗉囊乳分泌量开始减少,第10天分泌停止,持续呕雏到2周龄左右,嗉囊床开始萎缩,而鸽乳分泌也逐渐停止。食糜浆中逐渐掺入由腺胃返流而来的通过肌胃研磨的半成品糜浆,然后变成直接饲喂掺水的颗粒饲料。如若所孵蛋未能按时出壳,孵性好的鸽最长可继续孵化 延迟到第22-24天(这些都和鸽的孵性、孵化季节和胚胎发育信息反馈、胎雏的破壳频率等有关,如遇寒冷的冬春季和育雏期往往会自动延长孵化期,而在酷暑闷热天往往难 以坚持),此时育雏鸽就会伴随着嗉囊床的萎缩而自动停孵。

种群现状

该种罕见于中国台湾岛菲律宾。在琉球群岛本地常见。鉴于它的岛屿栖息地高度分散,被认为是近危。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2021年2月1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红顶绿鸠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亚种分化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2024-02-0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