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苇羚

苇羚

苇羚(reedbuck)偶蹄目(Artiodactyla)洞角科(Bovidae)小苇羚属(Redunca)3种体形优美的羚羊的统称,栖息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许多开阔地区和疏林中。独栖或成小群。跑时竖起尾巴,露出蓬松的白色腹部。南方小苇羚(R.arundinum)和东非小苇羚(R.redunca)常生活在水边。山地小苇羚(R.fulvorufula)生活在多岩的山区。苇羚肩高60∼90公分(2∼3呎),双侧耳下各有一光秃的腺体区。雄羚有角,角先向后弯曲,至末端突然转向前方,毛短,背部灰至褐色,腹部较淡。

简介

苇羚是斑羚的一种,生活在非洲西南部,以善于蹦跳闻名,苇羚是群居动物。当发现敌人,例如一只猎豹或一只

狮子,羚羊群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成员就会发出警报。

苇羚发警报时,会笔直地向上窜,足有3.5米高,同时脚直挺挺地垂着,身体弯曲,这就是蹦跳,每头苇羚都可以蹦跳多次,看上去就好像一弹一弹的。

苇羚另外还有一个报警信号。从它的背部中央直到臀部有一层皮肤折皱,展开时会突然露出一大片耀眼的洁白无瑕的毛,这种信号起先由一头苇羚发出,然后另外一头接着如此行动,一个接一个以至于整个羚羊群看上去是一片白光闪烁。一旦发现敌人靠近,整群羚羊都会迅速的逃跑。

小羚着向上蹦跳是警告羚羊群中的其他成员附近有危险。这种动作能使它们看得更远,也可以迷惑敌人。过去,大量的苇羚聚居在一个地区,食物的缺乏会使它们突然迁徙。迁徙时,多在百万之众的羚羊群像潮水一般席卷大地。

形态特征

苇羚的体长为80~130厘米,尾长7~15厘米,体重28~35千克。体毛厚密而松软,通常呈灰褐色,但针毛的毛尖

为黑褐色,远观时似有若隐若现的麻点,没有毛,但从头部沿脊背有一条黑褐色背纹,喉部有白色或黄色的浅喉斑。头部较狭而短,面部较宽,吻鼻部裸露区域较大,向后延伸到鼻孔以后。眼睛大,向左右突出,没有眶下腺,耳朵较长。

雄兽和雌兽均黑色的角,较短小,长度为15~20厘米,最长的记录为23.2厘米。角的基部靠得很近,相距仅有1~2厘米,自额骨长出后向后上方倾斜,角尖向后下方略微弯曲。角尖尖锐、光滑,其余部分具有10多个横棱,数目与年龄相关,横棱之间有浅而细的纵沟,但不割裂横棱。雌兽的角稍细。四肢短,蹄子狭窄,有蹄腺。尾巴短,毛长而蓬松。鼠部有2对乳头,但没有鼠鼷腺。

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

生活习性

苇羚为典型的林栖动物,终年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之间的高山、亚高山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内,喜欢在山势险峻、水急林密、巨岩陡坡的深山峡谷地区活动,宽大的蹄子适于攀登,能在悬崖峭壁上奔跑跳跃,如履平地。早晨和下午活动较多,一般成对或几只结成小群,外出觅食和饮水,主要以草本植物和树叶等为食。中午

大多在隐蔽的石板上休息。性情机警,活动前先要在四处窥探,确认没有危险才慢步前进,一旦受惊便立即窜入附近的隐蔽处躲藏起来,很少作长距离的奔逃。

苇羚一般在11~12月份发情,雌兽的表现为活动迟钝,愿意接受雄兽的嗅闻,高潮时每天接受爬跨10~15次。雌兽的怀孕期为6个月左右,此时乳房开始膨大,周围的被毛变稀,喜欢休息。分娩大多在翌年5~6月份,时间需要1个小时左右。幼仔出生后即可站立、吃奶,100天以后能够独立生活。

苇羚性情孤独,喜欢单独活动,或者结成2~3只的小群。冬天大多在阳光充足的山岩坡地晒太阳,夏季则隐身于树荫或岩崖下休息,其他季节常置身于孤峰悬崖之上。早晨和黄昏觅食活动较为频繁,大多在固定的范围内。视觉、听觉极为灵敏,善于跳跃和攀登,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奔走如履平川,也能纵身跳下10余米高的深涧而安然无恙。叫声似羊。受惊时常摇动两耳,以蹄跺地,发出“嘭,嘭”的响声,嘴里还发出尖锐的“嘘,嘘”声。如果危险临近,则迅速飞奔而逃。食物主要是青草和灌木的嫩枝、果实,以及青苔等。

药用价值

名称:羚羊角

类别:平肝熄风药

拼音:LINGYANGJIAO

拉丁:CornuSaigaeTataricae

别名:九尾羊角、角、羊角

药用部位:角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长15~33cm,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光润如玉,无裂纹,老枝则有细纵裂纹。除尖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角的基部横截面圆形,直径3~4cm,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骨塞长约占全角的1/2或1/3,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其结合部呈锯齿状。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无,味淡。

栽培要点:产地:新疆、青海省。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捉捕。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性味归经:寒;咸;归肝、心经。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障,温毒发狂,肿疮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宜先煎2小时以上;研末,每次0.3-0.6g;或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或磨汁涂敷;或研末调敷。

禁忌:脾虚慢惊禁服。

保护措施

1、对苇羚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2、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苇羚环境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4、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

5、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自治州、县和市政府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

6、国家保护苇羚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7、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苇羚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时,当地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拯救措施。

物种信息

贝拉羚属Dorcatragus

贝拉羚D.megalotis

侏羚属Ourebia

肯尼亚侏羚O.ourebi

山羚Oreotragus

山羚O.oreotragus

犬羚属Madoqua

柯氏犬羚M.kirkii

林犬羚M.saltiana

艮氏犬羚M.guentheri

银犬羚M.piacentinii

斯氏犬羚M.swaynei

红腹犬羚M.phillipsi

小岩羚属Raphicerus

石羚R.campestris

黑耳石羚R.melanotis

沙氏石羚R.sharpei

岛羚属Neotragus

倭新小羚N.pygmaeus

桑岛新小羚N.moschatus

贝氏新小羚N.batesi

相关条目

瞪羚水羚长角羚黑马羚白纹牛羚  高角羚   旋角大羚羊狷羚斑纹角马

参考资料

1、2

http://club.信息技术搜狐com/read_elite.PHP?b=kpyd\u0026a=972639、http://www.csdyzx.com/swtd/dongwu/jzdwm/frdwm41.HTML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