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哥庄镇
姚哥庄镇位于高密市市东部与胶州市市区接壤,位于高密市区东郊5公里处,土壤肥沃。境内两条公路贯贯南北,胶济铁路横穿东西,有芝兰庄、姚哥庄两处火车站,面积85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人口4.5万,耕地8.6万亩。姚哥庄镇已经于2007年7月和高密市朝阳街道合并,高密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后,原姚哥庄镇辖区为高密经济开发区辖区,高密经济开发区驻地姚哥庄。
简介
高密经济开发区位于高密市最东端,与青岛市接壤,是高密新城区的重要板块。辖62个行政村,版图面积95平方公里,4.6万人口,10.9万亩耕地。区位优势明显。潍胶公路、沂胶公路贯穿境内,胶济铁路和海青铁路在这里交汇,依托海青铁路线组建设,在园区内规划建设铁路专运线,同时高密铁路货站也由老城区迁移至此,规划中的青岛南北大通道顺园区西侧穿过,西距潍坊机场80公里,东距青岛机场和青岛港口均为60公里,北接济青高速公路高密路口12公里,胶州路口8公里,南距济青高速南线诸城路口25公里,属青岛市1小时经济圈,是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是山东沿海地区通往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
经济
2002年完成财政收入110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30元。2002年,以出口创汇型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总面积达6.5万亩,年收入达1.2亿元,粮经比例达到3∶7,逐步形成一条贯穿47个村,长度30公里的高效农业科技走廊。引进了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亚东食品有限公司、友善工贸有限公司等3家农业龙头企业。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有皮件、木器、纺织、橡胶、铸造、饮食等80多个门类,从业户数5000余个,从业人员1.2万人,被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授予“中国皮件加工之乡”的荣誉称号。现有注册100万元以上的皮件企业80家,皮件专业户2000个。2002年皮制品销售收入逾4亿元,出口创汇1500万元。通过全民招商战略,全镇引进外资4.5亿元,引进项目30多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胶河花园”工程、“高密恒丰粮库有限公司”;投
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有“佳美纺织”、“顺兴纺织”、“威克铸造”等10个企业。小城镇建设先后投入建设资金上亿元,加速了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市场设施和居住设施的建设。全镇初步建成工业、商业、科学教育文卫、行政事业、居住等5个功能小区,建成区面积达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万余人。
姚哥庄镇199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975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2%;农村经济总收入58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2%;人均存款2007.46元,比上年增加438元;花生总产99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1%;粮食总产2313万公斤,比上年减少2.8%;大牲畜存栏0.452万头,比上年增长25%;猪存栏1.2万头,比上年增长1%;肉类生产104.3万公斤,比上年减少9.6%;果品、蔬菜总产250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0%;乡镇企业总产值1589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503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6%、7.9%。1996年底,农村机械总动力达到2.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农村用电量达到25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6%。1996年底,全镇总人口为22206人,比上年减少166人,其中农业人口21037人,非农业人口1169人,人口出生率为11.7‰,自然增长率为4.2‰。农业实施产业化战略,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镇按照“立足优势、重点突破、综合发展、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迅速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全镇农业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以蔬菜生产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一村一品”为基本特征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1996年,通过与市棉麻公司冷藏厂成立蔬菜合作社,全镇初步形成了以冷藏厂为龙头;以大王庄村为重点的3000亩大蒜;以上泊村为重点的6000亩阳芋;以西姚、南姚村为重点的2000亩精细菜;以东牟东村为重点的1000亩芸豆等共1.2万亩蔬菜基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市场体系已经形成。1996年底,粮食总产量达到2312.8万公斤,蔬菜总产量达到2400万公斤,农业总收入由1986年1932万元,增长到1996年的5.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6年的466元,增加到1996年的2950元,年均递增20.27%。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明星乡镇”称号。
乡镇企业兴旺发达。1986年以来,全镇乡镇企业坚持发展与提高并举,内向外向并举,二三产业并举,集体与个体并举,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总抓手,迅速转换了企业的经营机制,全镇乡镇企业进入高速高效发展的快车道。到1996年,全镇已形成了橡胶、木器、皮革制品、纺织、化工、建筑、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和采砂等资源产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其中镇办企业10家,合资企业3家,村办企业21家,民营企业104家。主要产品发展到52个门类,50个品种。其中8种产品获省优、部优产品奖。1996年底,全镇企业发展到137家,从业人员达1.5万人,乡镇村企业总产值由1986年的1312万元发展到1996年的3595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由1986年的1083万元,发展到1996年的31558万元,年平均递增率达40.1%。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猛。镇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传统项目上档次,优势项目上规模,技术项目上水平,从劳动密集化、布局基地化、技术精益化上找出路、增效益的发展思路,使个体私营经济形成一村一品的新格局。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1)加大了镇综合工贸小区、南曲木器工贸小区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设施建设,在扩规模、提档次上做文章,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抓好龙头带动。1996年已建成木器开发总公司、皮件开发总公司、饮食服务协会、蔬菜加工合作社等,充分发挥总公司和行业协会的带动作用。(3)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对全镇形成规模的皮件、木器、饮食三大行业,加大了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使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成为最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全镇已形成了以镇综合工贸小区为龙头,以芝兰庄皮件工贸小区和小南曲木业工贸小区为框架的市场体系。全镇个体经济业户由1986年的496户发展到1996年的4200多户,从业人员达1.2万人。以皮件、木业、饮食、制鞋为特色的四大产业,已形成区域化,产品畅销国内,还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1996年,全镇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收入达到4.5亿元,成为全镇农业经济学的“半壁江山”。
姚哥庄镇2003年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实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50.89万元,比上年增长3%;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利税4300万元,分别增长16%和1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28元。境内有胶河、墨水河两条河流,胶济铁路和沂胶公路穿镇而过,有姚哥庄、芝兰庄两处火车站,车站附近有投资过亿元的项目“高密恒丰粮库有限公司”。农业方面,大力实施农业“三化”,全镇以大蒜、圆葱、阳芋、胡萝卜、草莓等出口创汇型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总面积达7万亩,年收入达1.2亿元,粮经比例达到3∶7,逐步形成一条贯穿47个村,长度55华里的高效农业科技走廊。引进了“亚东”、“顺通”、“田苑”、“惠德”等农业龙头企业7家,库容量达2000万吨,使蔬菜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年创汇3000万美元。民营经济方面,自古就有劳保皮件加工的传统,现有注册100万元以上的劳保皮件加工私营企业80家,劳保皮件加工专业户2000个,并在辽宁省大连市有一条远近闻名的“姚哥庄皮件一条街”。2003年,全镇劳保皮件用品销售收入逾4亿元,出口创汇1500万元。在全镇形成了以“皮件、木器、纺织、橡胶、铸造”为主的5大主导产业,80多个门类,全镇从业户数达5000余户,从业人员1.2万人,分别占全镇总户数的77%和总人口的52%。
招商引资
姚哥庄镇积极引进项目,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星源铁塔”项目、“高密恒丰粮库二期工程”,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有“恒源纺织”、“秀丽服装”、“金诺制衣”等10个企业。
城镇建设
姚哥庄镇先后投入建设资金上亿元,狠抓了基础设施、公用设施、道路、市场设施和居住设施的建设。到目前,全镇初步建成工业、商业、科学教育文卫、行政事业、居住等6个功能小区,建成区面积达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0000余人。
姚哥庄镇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带动全镇经济的“火车头”来抓,以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周全的服务,使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全镇最具活力的生长点,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1)发展速度快。1986年,个体业户不足500户。1996年发展到4200户,从业人员从1986年的1000多人,发展到1996年底的1.2万人。私营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8家。(2)经济实力大大增强。1986年,全镇年销售收入过10万元的户不足100户,固定资产过10万元的户不足50户。1996年底,全镇个体业户年销售收入过100万元的有160户,过500万元的有50多户。(3)新兴行业不断涌现。除传统的皮件、商业、餐饮服务等行业外,新形成了木器、工业用胶、特色饮食、制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10多个新行业,形成系列化的新格局。如皮件,过去单纯加工劳保手套,现在已发展到特劳特护用品、生活用品等11大系列200多个品种。(4)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即由过去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逐步向“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的集中连片方向经营,全镇建成了镇驻地综合工贸小区,芝兰皮件工贸小区,南曲木器工贸小区,涌现出一批产值过千万元或超亿元的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村。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给全镇国民经济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1996年,全镇个体私营业户完成产值3.2亿元,上缴税金62万元。个体私营经济的繁荣,促使大量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1996年,全镇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人员已达1.2万人,50多家个体大户向小城镇集中,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社会
小城镇建设发展迅猛。从1995年开始,本着“先规划后施工”的原则,成立了由镇党政一把手负责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并聘请潍坊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研究制定了全镇今后20年的远期发展规划。在建设中,采取“民办公助,吸收民间资金为主”的方针。全镇先后吸收民间资金320万元,建设前店后厂式营业楼房40幢,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镇里还投工13万个,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320万元,安装路灯120盏,实现了水、电、通讯、道路“三通一平”。1996年,投资100多万元,营建了胶莱河拦河闸,为镇区用水提供了保证。1995年,在胶河东岸荒滩上建起一座占地40亩,可容200个摊位,数万人进行交易的大型胶河商城。交通、邮电纵横成网。全镇通车里程50公里,其中县市级公路35公里,镇区街道全部硬化,并形成了“三纵三横”的交通网络。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全镇现有邮电支局1处、邮政所2处,年进口、转口、出口函件达30万件。同时开办平函、特快、汇兑、集邮、报刊订阅、邮政储蓄快件、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等多种业务,全镇电话装机总数达到612部,百人均达到2.67部,镇村电话全部实现程控化,通讯条件优越。文教、卫生等事业全面推进。姚哥庄镇从整体规划、教育宣传、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办教育的力度,教育工作成绩显著,仅1996年,全镇初级中学就获得“1996年度全国冬季体育锻炼活动先进单位”、“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两个全国先进称号;1990年获得潍坊市体育先进乡镇称号;1991年被山东省体委评为体育先进乡镇。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计划生育率、晚婚率、晚育率都为100%。1986年,镇计划生育办公室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1988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89年,被潍坊市委、市政府评为计划生育模范单位;1995年、1996年连续被高密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乡镇。卫生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全镇合作医疗覆盖率、计划免疫保偿率和妇幼保健保偿率已分别达到了90%、100%和95%。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1989年、1991年分别被潍坊市委、市政府评为广播电视先进乡镇、文化先进乡镇。
姚哥庄镇以出口创汇型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总面积达6.5万亩,年收入达1.2亿元,粮经比例达到3:7,逐步形成一条贯穿47个村,长度30公里的高效农业科技走廊。投资336万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万亩。同时,引进了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亚东食品有限公司、友善工贸有限公司等12家农业龙头企业。
姚哥庄镇是全市著名的“蔬菜镇”,1996年全镇蔬菜面积发展到1.2万亩,产量达2400万公斤,收入4000万元。仅蔬菜一项,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0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60%,蔬菜种植业已成为全镇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蔬菜生产已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全镇在已形成万亩蔬菜基地框架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将1.2万亩菜地划分为三大种植区,即创汇型蔬菜基地5000亩,精细型蔬菜基地3000亩,普通型生活菜基地4000亩。全镇已建成8个千亩蔬菜方,蔬菜生产专业村已达12个,市场营销体系网络化。自1993年以来,先后在蔬菜主产区沿路建起了4处蔬菜批发市场,年可消化蔬菜2万吨,在此基础上,通过“上挂、横联、下扶”等措施,积极创办蔬菜龙头企业。与市棉麻公司挂钩,成立高密市蔬菜合作社,与邻近乡镇企业搞横向联合建蔬菜生产基地,扶持个体大户建蔬菜加工厂。三管齐下,年可消化蔬菜3万吨。解决了菜农卖菜难的问题。成立蔬菜专业协会2家,蔬菜科研小组12个。1993年以来,先后引进推广名优特稀蔬菜品种20多个,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8项。全镇无公害蔬菜面积由1993年的2000亩发展到8000亩。社会化服务配套化。1993年以来,全镇在菜地新打机井300眼,达到20亩地一眼井的标准。新修道路1.2万米,使运菜车进出自如。新上配套输电线路1.8万米,基本实现了水、电、渠、路四配套。在此基础上抓好“四统”。即:在菜地实行统一供水、统一耕翻、统一良种、统一技术指导,为菜农提供全程服务。
参考资料
姚哥庄镇_姚哥庄镇在哪里_历史地名_词典网.姚哥庄镇_姚哥庄镇在哪里_历史地名_词典网.202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