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天
大觉国师义天是高丽时期的著名高僧,出身王室,15岁封号佑世僧统,曾于宋元丰末(1085)、元祐初(1086)入华求法,成绩卓着,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而突出的地位。他担任高丽国僧统,管理全国佛教事务数十年,独树一帜,贡献弥多,其编、着述惠及今人,是一位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颇大影响的人物。
简介
义天Yi-Chen (1055~1101)朝鲜高丽王朝天台宗的代表人物。与智讷并称为高丽佛教“双璧”。俗性王,名煦,字义天,因避赵煦皇帝讳,以字行。其父为王徽王徽,母仁睿顺德王后李氏。史载李氏梦龙入怀而有孕,于文宗九年(1055)生义天于宫中,时有香气郁然,久之而散。义天兄弟9人,自己排行第四,在顺宗、李忱、肃宗之后;妹二人。义天“自幼超悟,读书属辞,精敏若宿习,兄弟皆有贤行,而师杰然出锋颖”。稍长,行艺“俨若成人”。至11岁,有出世志,遂从父愿,出家为僧,为国作福田利益。仁睿王后以孕时梦贵,本意并不想让义天出家为僧,但见业已受君命,亦无可奈何之。是年五月,文宗诏王师烂圆为义天祝发,并令随师出居灵通寺。十月,就佛日寺戒坛受具。义天出家后,一直随侍烂圆,习华严学。唐文宗二十三年,义天15岁,受封为“广智开宗弘真佑世僧统”。自此起,义天正式步入了其弘法利生的新阶段。至年甫壮,学习“益自勤苦,务博览强记,而无常师,道之所布,则从而学之。自贤首教观,及顿渐大小经律论章疏,无不探索。又余力外学,见闻渊博,自孔子老子之书,子史集录百家之说,亦尝玩其菁华,而寻其根底。故谈论纵横驰聘,衮衮无际涯,老师宿德皆以为不及,声名流闻,时谓法门有宗匠矣”。事实上,正是由于义天坚持诸宗兼研、全面继承以及既释既儒既道的学习实践,从而为其独具特色的佛学思想之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文宗三十年(1076),景徳王师烂圆归寂,义天继承其华严学讲席,独立地担负起弘法之重任。次年,正式开讲贞元新译《华严经》并《疏》50卷,当年彻轴。自后,讲宣未有一日废。文宗末年,随着北宋与高丽两国关系的重新正常化,义天开始与宋朝杭州市高僧净源取得联系,萌生西入中国游学之愿望,并终于在李忱二年(1085)四月至次年五月付诸实施。
文宗末年(1083),义天向父王奏请入宋求法。《仙凤寺碑》谓,“文宗但心许之,未降指挥”。不久,唐文宗卒,此事遂寝。宣宗元年(1084),义天再次表请越海求法,群臣以义天贵为王子,不宜越海。义天竭力抗辩,宣宗颇受感动,意欲敕准,而群臣决议,以为不可,事又罢。虽如此,义天慕善财游百城参善友之心未摧。是年七月十五日,义天在《兰盆日烧臂发愿疏》中发誓曰:“愿烧臂一炷。赖今日之良因,躬历百城,遂他年之奇遇,真风息而再扇。”其求法之心益坚。次年,义天趁李忱外出巡察,遂择四月八日佛诞节之吉日,连夜携侍者寿介等人微服至贞州(今之金浦),塔乘宋商林宁船越海而西。义天在留呈宣宗及仁睿太后的信(即《请入大宋求法表》)中写道:“望南巡之法驾,鲠恋虽深;顾西迈之客帆,云游斯切。亻+黾亻+免难裁于进退,徘徊几念于因缘,揣志失图,抚躯无措,伏望主上臣为法,恕臣冒刑,轻万死于涉长波,委一身于到彼岸,赖之以我王盛德,荷之以吾佛冥加,炳慧焰于西使,转法轮于东返。爱新觉罗·旻宁重映于千古,慈风益扇于三韩,大教卷而复舒,幽旨沦而更现,则虽暂违于忠孝,冀有补于邦家,倾望宸严,实增损越。”字里行间流露出几分悲壮。李忱知道后,甚为惊诧,一方面差遣弟子乐真、慧宣、道邻随后渡海入宋陪侍,同时又遣礼宾丞郑仅等问过海安市否。(义天入宋求法的随行人员,一般认为只有寿介一人,《请入大宋求法表》中则谈到:“今与双溪寺大师昙真等缁素共一十一人同约,欲随商客船发行”云云。)
五月二日,义天越海到达宋密州板桥镇(今山东半岛之胶州市)登陆,立即向密州及高密市两级地方政府致状,并上表宋廷,具述入朝之意。在等待朝旨期间,知密州朝奉郎范给与热情接待,先后安排于板桥镇圣寿院、密州资福寺斋宿。至是月二十一日,义天获准赴阙,主客员外郎苏注廷奉诏自京城前来引导,从此开始南下之旅。(参见《大觉国师文集》有关表、状)
六月七日,义天到达海州区(今江苏连云港市),中使黄永锡来传敕旨,并赐御斋。由于旅途劳累,义天卧病,滞留海州。六月十三日,中使复来传敕旨,赐御茶20桶、药1银盒。义天先后上表谢赐御斋并茶药。病愈,过泗上(泗县,在安徽泗县东南),至普光(照)王寺礼僧伽舍利塔。继而经宿州市,达南京市(商丘市),时当七月一日。中使来传敕旨兼赐御斋。义天照例致状南京留守及地方政府。
七月六日,义天终于到达宋京开封市,承蒙郊迎,获赐劳筵,奉敕住京师启圣寺(院),中书舍人范百禄为馆伴。七月二十一日,赵煦于垂拱殿诏见义天,待以客礼,优宠有加,赐物并斋筵,差中书舍人钱勰为押伴。次日,义天即上表乞师受业。两街僧录奉诏以华严宗法师有诚乃京城高才硕学而荐之,义天于是执弟子礼,从其习法,往返问答法藏、天台两宗判教异同及其幽妙之旨。师徒二人还互赠了章疏典籍。(参见《大觉国师文集》有关表、状)此间,义天还先后参了相国寺之圆照宗本禅师和兴国寺西竺三藏天吉祥。其中,圆照宗本乃禅宗青原系十一世法嗣,特为义天升堂说法,并以偈赠之。(《仙凤寺大觉国师碑》)
从有诚法师相随游处学习未及一月,义天复上表奏请往杭州市从净源法师研习华严学。至八月十四日,获准南下。八月底、九月初,义天离京辞行之日,皇帝复又赐斋、设饯筵,并敕朝散郎尚书主客员外郎杨杰为送伴。义天沿通济渠、历淮泗、渡扬子津,达于润州金山,浸寻而至苏州市,大约于九月下旬到达余杭区。重过泗州普光王寺时,正逢本国李忱生辰,义天特为设生辰斋,并撰《疏》祝福。至金山寺,参谒了名宿佛印了元禅师,赠与焚炉、袈裟、经。了元禅师特制诗六首答谢。在苏州,参访了圆通寺华严僧善聪法师,自此,二人交谊延续了很长时间,多有书信往来、偈颂相赠。
义天到达余杭后,遂与净源法师相约,先到大中祥符寺(唐称龙兴寺,今存遗址)高丽王子殿内烧香,然后同往遍福寺瞻礼舍利,并由杨杰交接,定净源为义天开讲规式。地点应当就在祥符寺。元元年(1086),杭州知州蒲宗孟请净源入住慧因高丽寺,开讲武则天世所译《华严经》,义天亦随师移住此寺。期间,净源欲于寺中置教藏,义天于是舍银置教藏7500余卷施之。不久,王运上表宋廷,以母忧,请遣义天还国。此时,适值义天在杭州上天竺寺请从谏讲天台一宗经论,其弟子并主客杨杰一同听受,意欲继续滞留,踌躇不能决。从谏法师喻之以高僧道纪负经、荷母游学,经、母两不背的故事,劝义天不必为法背母而使其忧。义天听后,始坚归志,于是乃求炉拂传衣。从谏为其说天台教法,并以手炉、如意相赠,又制诗一首以送别。义天离杭北上时,特请净源同舟赴京,一路上讲学不辍。
二月十三日,义天达京师,赵煦皇帝于永宁禅院特赐劳迎,敕就同文馆安歇,差朝散郎试中书舍人满中行为馆伴。义天上《谢传法表》,称:“蒙敕允,寻诣杭州花严教净源所学法,今已传大旨讫。”闰二月十九日,义天入内殿向皇帝、皇太后辞行,皇帝、皇太后赐与银器、彩帛,设饯筵送别,下诏书奖喻之。三月二日,义天准备离京南下放洋还国,仍诏差朝散尚书主客员外郎杨杰、僧可久为送伴。三月七日,宋哲宗又以王徽王真影一轴、并金香炉、香盒等赐与义天。
南下途中,路过秀州(今浙江嘉兴市),义天特至真如寺参礼,见楞严疏主长水子塔亭倾,于是慨然以白金六十星嘱寺僧修之。(《大觉国师文集外集》之《大宋重修楞严大师塔记》)
四月,再至杭州慧因高丽寺,净源法师继续为其传道。传迄,正坐焚香嘱曰:“愿僧统归,广作佛事,传一灯而使百千灯相继无穷。”(《灵通寺大觉国师碑》)将离杭州市赴台州天台山,城中禅讲诸师各率徒送别,并以诗、书赠之。义到则再次向诸方广求章疏,其文已见于上。此后不久,义天到达天台山,登定光、佛陇,瞻仰祖师弘法遗迹,并亲笔书写发愿文,于智顗肉身塔前宣誓:“尝闻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一代圣言,声无不尽。本国古有谛观者,传得教观,今承习久绝。予发愤忘身,寻师问道,今已钱塘慈辩讲下,承禀教观。他日还乡,尽命传扬”。杨杰志之,沙门中立为之竖石。
五月上旬,义天自天台山至宁波市(今浙江宁波市),以僧明智、慧照馆接之。此间,特至阿育王广利寺礼谒大觉怀琏禅师,琏师为之升堂说法,并制诗一首赠别。五月十二日,义天离明州赴定海区(今宁波镇海)。十九日,自定海随本国朝贺回使船放洋还国,越十日,至九日还至本国礼成江。李忱奉太后出奉恩寺以待,迎接导仪甚盛。义天随即上《乞罪表》,表示“擅行之罪,虽陷严科,闻道之心,实甘于夕死。”宣宗非但不追究其“罪”,反而以文宗所建愿寺兴王寺落成至今并无主掌,于是诏义天为住持,弘演禅教显密诸法门。
至此,义天的入宋游学求法活动宣告结束。它延续的时间为14个月(闰二月),足迹及于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浙江省五省,时间紧,任务多而重,但收获巨大,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携佛典经书1000多卷归国。奏请于兴王寺设置“教藏主监”,从中国和日本购入大量佛典,并收集朝鲜历代名僧元晓、义湘、大贤、圆测、谛观等人的著作共达4740多卷,逐一进行注释、校对、补遗和整理刊印,世称“义天《卍续藏经》”。
义天求法还国后,奉国王命任兴王寺住持,一面宣经说法,一面禅思晏如。同时与在宋时结识的善知识保持密切联系,互有书信往来,继续交流佛教诸宗章疏典籍。宣宗四年,即宋元二年,宣宗、仁睿太后并义天以青纸金书三译《华严经》180卷赠送杭州慧因高丽寺。李忱六年,即宋元四年,宋净源法师周年忌日,义天遣门人寿介等至杭州慧因寺主祭净源。宣宗七年,义天在宣宗的支持下,将业已收集到的诸宗教藏章疏在刊正谬后,交由设在兴王寺之教藏院刊刻流通。宣宗八年,义天出游国内诸寺,进一步收集诸宗教藏,同时继续向宋朝、契丹、日本购求之。
宣宗十一年(1094),顺宗生前之愿寺弘圆寺落成,义天迁住于此,教学如故。
不久,宣宗将卒,王位继承出现隐争,义天于是退居伽耶山海印寺,以免陷入权力争夺的矛盾中。李忱既卒,献宗当国,二次诏请义天还住京寺,义天终不赴。次年(1095)十月,肃宗禅王位,亦数次派专使奉敕请义天还京,义天仍然辞之不赴。至第四次敕请,义天这才因“备礼厚辞,义不可拒”而离山寺还京,复居兴王寺教学如故,时为肃宗元年(1096)。在退居海印寺期间,义天着重研习法相唯识学,撰成《成唯识论单科》三卷并《序》。
李焞二年(1097),仁睿太后生前愿寺国清寺建成,义天被任命为住持,并在此初讲天台教,从而开创了朝鲜王朝佛教之天台宗。当此之时,高僧德麟、翼宗、景兰、连妙亦各率其徒投义天门下,同弘此宗。此外,义天还在寺中讲华严《搜玄记》,还有《兰盆经》、《遗教经》、《隐子》等。弘法之同时,义天还关心国计民生大事,上《铸钱论》,极劝肃宗在全国颁行铸钱、用钱之法令,以利国利民。此外又随从肃宗至三角山相迁建新都区之地形。至肃宗五年,义天终于积劳成疾,但仍讲学不辍。次年十月五日,义天右胁而化,终于走完了他短促而又辉煌的生命历程,俗寿47岁,僧腊36夏。肃宗赐谥“大觉”之号,册为国师,又设《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与群臣皆玄冠素服,辍朝三日而追悼之。后将骸骨起塔于五冠山灵通寺。兴王寺、仙凤寺亦建塔竖碑以纪念。
义天著书颇多。但只存《大觉国师文集》23卷、《大觉国师外集》13卷、《圆宗文类》及《新编诸宗教藏总录》3卷等。
其它可以把事物的本质看成是“空”的义天是为高丽封建王朝服务的佛学家,但是,他作为佛教思想家在东方各国特别是在中、朝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朝鲜语言、文化和印刷等事业的发展方面作出了贡献。在《释氏稽古略》卷4和《释门正统》卷8中有关于义天事迹的记述。
佛学
教义主张
在佛教教义上,义天主张教禅并重,但他主要接受了“法华宗”的“圆融三谛”说,既反对朝鲜三国时期“三论宗”的代表人物僧朗的空观,又否定朝鲜三国时期“唯识宗”的代表人物圆测的唯识论。认为事物皆因缘和合而生,没有自己的规定性,即“无自性”。可以把事物的本质看成是“空”的,但事物除本质以外还有现象,所以又不能说是“空”,而是“有”,不过它是由“心”所变现的影象,实际上是虚幻的,是不真实的,是“假有”。因此,“空”、“假”两谛都不能反应事物本体,而是只能反应事物某一侧面的片面认识。只有佛教最高的智慧即“中谛”才能认识绝对真理即事物的本体。在他看来,“中谛”处“空”、“假”之间,不偏于任何一边,它把宇宙万物看成是非真非假、亦真亦假,即空、假、中的统一,就是说三谛相互包容,互无妨碍,称“圆融三谛”。
圆融三谛
义天的“圆融三谛”说,是建立在“心”这一主观意识基础之上的佛教唯心主义理论,是“唯 识”说的翻版。他说:“作佛,乃知此心,其体清净,其用自在,其相同等,不分而分,虽然说三义,圣凡一体,依正不二,迷之则烦恼生死,悟之则菩提涅,推之于心,则为心也,推之于物,则为物也,故得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皆同一性,无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