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徽
王徽(1019年-1083年),高丽第11代君主(1046年─1083年在位),初名绪,字烛幽,死后庙号文宗,谥号刚正明戴章圣仁孝大王,葬于景陵。
王徽是高丽显宗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元惠太后金氏,是第10代高丽国王靖宗的兄弟。1022年(显宗13年),他被封为乐浪君。1037年(王亨3年),被任命为内史令。1046年(靖宗12年),他以兄弟继承的形式继承了王位。1049年(文宗3年),他制定了功荫田柴法。1050年(唐文宗4年),他准备了灾害减免法,并补充了踏验损失法。1062年(文宗16年),他制定了三员讯囚法。1069年(文宗23年),他规定了量田步数法,确定了“结”的面积。1076年(文宗30年),他再次确定两班田柴科,高丽前期的土地法最终完备。对外军事外交方面,他分别在1050年、1052年、1064年、1068年、1073年击退了东女真的侵略 ,并与辽朝的保持了大体和平的关系。王徽在位37年期间,文物制度得到整顿,通常这个时期被称为高丽的黄金时期。
生平
高丽文宗王徽是高丽显宗的第三子,由元惠王后明圣王后所出,1019年(显宗十年)十二月初一出生于高丽开京。1022年,被封为乐浪君,1033年被任命为内史令。王亨死后继承王位。
文宗在位年间,治国有方,高丽政治较为清明节,经济高度繁荣,处于太平盛世的局面。唐文宗还大兴文治,任内佛教、儒学、美术、工艺等文化活动都得以大力发展。佛教在全国大盛,不论是地方或中央都有参与发经及讲课的活动。文宗用了十二年的时间修建了兴王寺,显宗以来持续了七十年之久的《清敕修大藏经》五千零四十八卷刻版工作在文宗年间完成。1067年,信奉佛教的太子王煦在兴王寺出家为僧,法号义天,封大觉国师,此后王煦又刻《卍续藏经》四千余卷。同时儒学也有发展,私学兴起,文宗朝最具代表性的儒臣崔冲,被誉为“海东孔子”。文宗不仅崇尚佛法,也提倡儒学,曾亲临国子监并对孔子行再拜之礼。
唐文宗在位年间,还积极发展对宋关系。早在1058年(文宗十二年),文宗便下令在耽罗、灵岩等地采伐木材,准备造大船,以便恢复与宋朝的关系,但朝臣因顾忌宗主国辽朝而反对,故被迫作罢。后来宋朝商人黄慎奉发运使罗拯之命,于1068年和1070年两度来高丽,拜见文宗,试图恢复丽宋关系。文宗大喜,遂顺水推舟,于1071年(文宗二十五年)派遣民官侍郎金悌从登州入贡宋朝,恢复了中断40年之久的丽宋关系。1073年,文宗再度遣使入宋,1078年赵顼也派使臣来高丽,两国交往非常频繁,此外在文宗朝还有多达15名的宋朝人入仕高丽。文宗时的高丽也获得了“小中华”的美称。
1083年(文宗三十七年)七月十八日,王徽于开京重光殿,死后庙号文宗,谥号仁孝。太子高丽顺宗继位,是为高丽顺宗。
评价
文宗一般被视为高丽王朝的一代英主,高丽在他的统治下进入了自太祖王建开国以来最繁荣强盛的时期。高丽仁宗朝的大臣林完曾谓:“至如文宗之遗风余烈,距今未远,时或闻先生长者之言,不觉泪下沾襟。观其躬行节俭,进用贤才,名器不假于匪人,威权不移于近昵。虽戚里之亲,而无功者不妄赏;左右之爱,而有罪者必加罚。宦官、给事择其谨慎少壮者,不过十数辈,以备洒扫。属内侍,必选其功劳才能者,不过二十余人。所司庶官,各竭其能,冗官省而事简,费用节而国富,故太仓市之粟,陈陈相因,家给人足,时号太平,此我朝贤圣之君也。”
高丽后期文人李齐贤亦基本上同意林完的看法,并补充说唐文宗时“宋朝每锡褒赏之命,辽氏岁讲庆寿之礼,东倭浮海而献琛,北扣关而受”,但同时以儒家的立场批评文宗的崇佛:“独其徙一县,作一僧寺(指兴王寺),侈峻宇于宫阙,崇于首都,黄金为塔,百物称是,将比拟萧梁,而不知欲成人之美者,叹息于斯焉耳!”
朝鲜王朝大臣郑麟趾等编修的《高丽史》评价文宗说:“王幼聪哲,及长,好学善射,志略宏远,宽仁容众,凡所听断,不复遗忘”。
《宋史》评价文宗“治尚仁恕,为东夷良主”。
韩国当代史学界总结文宗时代“在位37年中大力整备文物制度,通常认为这一时期是高丽的黄金期。从佛教、儒教到美术、工艺等全方位的文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是在继承新罗文化的同时吸收宋朝文化,才使高丽文化的创造性形成成为可能的事。”
逸事
高丽文宗王徽与北宋关系友好,在宋人笔记中记载文宗常诵《华严经》,祈祷来生投胎中原地区;又曾梦见北宋首都开封,“备见城邑宫阙之盛,觉而慕之”,乃作诗 《上元夜梦至汴京观灯》 以纪其事,诗曰:“宿业因缘近辽朝,一年朝贡几多般。忽蒙舜日龙轮召,便侍尧天佛会观。灯焰似莲丹阙迥,月华如水泄云寒。移身幸入华胥境,可惜终宵漏滴残。”此事见于叶梦得《石林燕语》、郎瑛《七修类稿》、蒋葵《尧山堂外纪》、陈全之《蓬窗日录》等诸多中国史料中。
家庭
后妃
• 仁平太后金氏 (无所出)
• 仁睿太后李姓
• 仁敬贤妃李氏
• 仁节贤妃李氏 (无所出)
• 仁穆德妃金氏 (无所出)
兄弟
• 高丽德宗王钦
• 王亨王亨
子女
王运王运(仁睿太后李氏生)
高丽肃宗王熙(仁睿太后李氏生)
大觉国师王煦(仁睿太后李氏生,法号义天)
常安英良公王(仁睿太后李氏生)
道生僧统王(仁睿太后李氏生)
金官庄宪侯王㶨(仁睿太后李氏生)
卞韩章顺侯王(仁睿太后李氏生)
乐浪侯王忱(仁睿太后李姓生)
聪惠首座王璟(仁睿太后李氏生)
朝鲜公王涛(仁敬贤妃李氏生)
扶余侯王(仁敬贤妃李氏生)
辰韩侯王愉(仁敬贤妃李氏生)
1.
2.
王运王运(仁睿太后李氏生)
3.
高丽肃宗王熙(仁睿太后李氏生)
4.
大觉国师王煦(仁睿太后李氏生,法号义天)
5.
常安英良公王琇(仁睿太后李氏生)
6.
道生僧统王竀(仁睿太后李氏生)
7.
金官庄宪侯王㶨(仁睿太后李姓生)
8.
卞韩章顺侯王愔(仁睿太后李氏生)
9.
乐浪侯王忱(仁睿太后李氏生)
10.
聪惠首座王璟(仁睿太后李氏生)
11.
朝鲜公王涛(仁敬贤妃李氏生)
12.
扶余侯王㸂(仁敬贤妃李氏生)
13.
辰韩侯王愉(仁敬贤妃李氏生)
参考资料
高丽文宗.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词典.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