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
华胥,也称华胥氏、赫胥氏、风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人文初祖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被奉为华族的“始祖母”,誉称为“人祖”。
华胥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距今已有8300年。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相传华胥为了生存,带领远古先民们不断游徒,先西迁甘肃省,后东返陕西,足迹遍布黄河流域,期间生下伏羲和女娲,同时创造了中国的渔猎、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史。华胥逝世后,葬于故里孟岩,即今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关于华胥的传说有蛇身人首、感应受孕等,并有学者对其故里、婚配以及迁徙途中的地名来源进行研究考证。
华胥彰显华族的同根、同源和血脉亲情,形成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文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华胥和她的后代共同创造了华胥文化,他们进行渔猎和农耕,制定嫁娶之礼,发明可替代绳结的简单的文字和人类最早的乐器,运用八卦认识自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传说
蛇身人首
华胥充满神话色彩,传说其“蛇身人首,有圣德”。《史记·补三皇本纪》中云:“太皞伏羲,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西迁甘肃
华胥氏族在华胥之渚(今陕西西安蓝田县)人口增长,粮食不足,部落内的氏族需要选择留居或向外发展以寻找新的食源地。在此情形下,华胥带领部落之民向西迁徙,一支居于华亭市(今庆阳市华池县),本人的一支居于秦安县(今甘肃天水秦安县),发展新的“聚落”,并和当地土著氏族和睦相处,使其也尊奉华胥为首领。她们在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彩陶器。这种制陶技术受到先民喜爱,很快在周围的氏族先民中传开,华胥便派族人去传授技术,帮助其他氏族先民制造软陶泥。
感应受孕
史称华胥在雷泽踩巨人足印有感而孕,即感应受孕。《精编六史·五帝》云:“其母华胥氏,居于华胥之渚。一日嬉游入山中,见一巨人足迹,羲母以脚步履之,自觉意有所动,忽然红光罩身,遂因而有娠,怀十六个月,生帝于成纪。”这是为华胥之子伏羲出生编写的神话祥瑞故事,以示华胥与其子不是凡人。
生子成纪
华胥怀孕数月后,带亲从去巡察故地族民生活、生产状况,渡过渭河、泾河到达华亭市(今甘肃庆阳市华池县),后达成纪。由于劳累和临近产期,难以返回华胥渚,便在成纪生下儿子伏羲。伏羲约生于8000年前(一说7500年前),大体与华胥生活时代相接。而后华胥再度怀孕,生下被誉为“大地之母”的女娲。
东返陕西
华胥在天水市居住一段时间后,留一部分氏族在此发展,本人带领一部分氏族先民沿渭河东返,返回陇山以东。华胥带领的部落氏族较多,每迁徙开辟一处新地,都要留一部分氏族与当地民众融合,扩大族群,形成华胥族群新部落,并立“中”字风号为标记。华胥再带领部分氏族先民继续东返,后返居于丽山南麓的今蓝田县。迁徙期间,华胥自华亭经华池、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而迁至华山地区,创造了陕西西部和东部的彩陶文化。
家族成员
(资料来源:)
研究考证
故里考证
华胥的地黄考主要有生于华胥国之说、生于雷泽之说、生于九河之说、生于华胥之洲说等。文史专家赞同华胥的故里在今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并安葬于此之说,因为这里在文献中的记载较为详细可靠。
清代吴楚材《纲鉴易知录》云:“太吴之母居于华胥之渚(今陕西蓝田)。”宋敏求《长安志》引北魏《风土记》云:“西有尊卢氏冢,次北有女娲氏谷,则知此地是三皇旧居之所。”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引《三秦记》云:“骊山巅有三皇庙,不斋戒而往,即风雨迷道”,“又呼为人祖庙”。《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六“蓝田县”条之载,与后魏《风土记》相同。又云:“蓝田卫三皇旧居,境内有华胥陵。”《陕西通志》云:“三皇祠在蓝田县北三十里,祀华胥氏、伏羲、女娲氏。盖伏羲氏、女娲氏皆华胥氏所出,故祀于故里。”《西安府志》的记载与此相同。
陕西蓝田保留的史迹,有华胥踏大人迹妊娠伏羲、女娲的雷泽所在的雷庄、华胥沟、华胥窑、华胥河、仙桥、毓圣桥、华胥陵、女娲谷、娲氏村、女娲陵、炼石台、人宗庙、老母殿、五龙宫、磨针观、画卦台。《蓝田县志》载:“蓝田县内有华胥陵,是称三皇故居。”陵在今华胥镇北的孟岩村。“在紧靠村子西边也是华胥沟,而越过华胥沟就是宋家村(旧称宋家圪)”,与“华胥渚(华胥氏与其子女的居住之地)十分吻合。当地流传着一种传说,此地即华胥怀孕后栖息之地”。“在宋家村南有一座古庙名为‘三皇庙’,曾经有石碑刻文:‘古华胥伏羲肇娠地’等字样。与《宋书·符瑞志》的记载、相近”。“今华胥镇红河下游有娲氏村。而红河在史书上被称为女娲沟。白鹿原上李华村的原名就是女娲村。在孟岩村附近有一个叫拾旗寨的村子,村中人大多相信是古时祭祀仪仗队成员的后代。”
生于华胥国之说
《列子·黄帝》篇云:“华胥氏之国献出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距)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挞无伤痛,指擿无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庄子·马蹄》篇云:“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赫”即“华”的音转,一说赫胥是华胥之后裔。这自由自在、相互平等的华胥之国(应是氏族部落),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真实反映。弇州(州名、山名)和台州的地望说法较多,因而“华胥之国”也有十余处之说,如:
(1)山东省说。台州,《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与《哀公十四年》均曰在齐地(今山东博山县)。台同、骀,《左传·哀公六年》云:邰在今章丘区县。《大清一统志》载:“章丘县西朝阳故城有赫胥墓”。华胥后裔之墓在此,故华胥国(即部落)也在今山东章丘,华胥亦自然生于此。
(2)山西省说。《左传·昭公元年》云:“汾川”,“则台骀汾神也。”《论衡》写作“台台”。《路史·后纪四》称默台、墨台,即台台。今山西汾水流域的侯马有骀神庙,其他县市也各有台、骀之地名。因而有学者认“华胥之国”在山西南部,华胥生于此。
(3)河南省说。《拾遗记》载:伏羲“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因河南新密市与新郑市之间古有“华阳国”(即华胥之国),故有学者认为华胥生于此。
4)陕西省说。《史记·五帝本纪》云:“封弃于邰。”《正义》引《括地志》云:“故城一名邰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后稷所封也。”邰城,在今杨陵区(今咸阳市武功县)“高新科技农业示范园”,遂有学者认为古华胥国在此,亦生于此。另一说是华胥氏生于今陕西宝鸡市南的天太山。
(5)甘肃省说。《山海经·西山经》云:“鸟鼠同穴山”,“西南三百六十里,日之山。”新编《辞源》释:“崦嵫,山名,在甘肃省天水县西,古代神话说是日入之处。”赵逵夫先生考证:崦嵫之山,正当今西和县以北的冢山。遂有学者认为华胥之国在今西和县一带,华胥生于此。
(6)青海说。屈原《离骚·远游》云:“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王逸注:“不周,山名,在昆仑山脉西北。”《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日不周。”赵逵夫先生日:“就战国时神话传说中不周山之原型言之,当指祁连山脉西端今敦煌市县以南当金山口两面之山(阿尔金山脉主峰与党河南山)。”“西海”泛指甘肃省以西的湖泊,有学者认为是青海湖。于是便说:“在西北海外,有一个华胥国。这是一个人间乐土,居住着一些半人半神的人。”华胥氏族在这一带,华胥自然生于此。
(7)四川省说。胡太玉《破译\u003c山海经\u003e》云:“《列子·黄帝四川》中所描述的‘华胥之国’,正如‘都广之野’一般,是一片人间乐园”,“我们认为华胥之国就是古代的天府之国”因而华胥氏族部落的居地在今四川盆地。
(8)浙江省说。《辞海》云:“唐武德五年(622)改海州为台州市,以境北天台山得名。治所在临海。”遂有华胥国在今浙江临海县之说,即华胥生于此。
(9)江苏省说。《辞海》云:“弇山,古国名。明王世贞在其家乡太仓州(今江苏太仓)所筑。因广七十余亩,中叠二峰,名上、中、下,极园亭林之胜。所以山为太仓的别称。”遂有华胥生于太仓县之说。传说太湖一带古有华胥山,遂有华胥氏生于此之说。
(资料来源:)
生于雷泽之说
《辞海》云:“雷泽,古泽名,即‘雷夏’。一名雷水。在今山西永济南市。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黄河。相传为‘舜渔雷泽’之处,实因水有雷名,强为牵合”;“古县名。治所在今山东菏泽东北。因雷夏泽得名。隋开皇十六年(596)置,金贞元二年(1154)废入鄄城县。”因对雷泽的地望认识分歧,遂有多处华胥氏生地之说。
《尚书·禹贡》云:“雷夏即泽。”《周礼》注:“雷泽在成阳。”《汉书地理志》云:“定陶国成阳,雷泽在其北。”即雷泽在今菏泽市市北的城县。成阳在今鄄城县西。古代雷泽水域宽广,涉及今山东鄄城、范县、濮阳市,因而有华胥故里分别在这三县之说。还因永济市有雷泽地名及水名,故又有华胥故里在永济之说。此外,还有雷泽在吴西、四川省之说。
生于九河之说
《拾遗记》载伏羲日:“华胥九河神女,以生余也。”《辞海》云:“《尚书·禹贡》记载当时黄河流至河北平原后‘又北播为九河’,据《尔雅·释水》说是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挈、钩盘、鬲津等九条河,今已不能确指。近人多主张九河不一定是九条河,而是黄河下游许多支派的总称。”其地域一说在今河北省东南,一说在今山东西北。文史专家认为后说较确。从史前社会说,可以理解为华胥部落由九个氏族组成。
生于华胥之洲说
晋代王嘉《拾遗记》云:“伏羲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华胥之洲地望说有今山东泗水县东北古华渚(今名黄沟)之说;有今河南新密与新郑市之间说;有今甘肃成县的仇池山之说;有今青海湖之说;有今四川盆地湖泊之说等。而记载华胥之洲在蓝田县的文献较为详细。
生于华池之说
何光岳《炎黄源流史》对诸多文献记载综合分析后说:“华胥氏也起于西方甘肃省东部的华池一带。”又云:“州既在西方”,“则州之华胥氏之国当在甘肃天水之东的华亭县(今华池县)。”《元和郡县志》云:“华池县因县西华池水为名。”县城在今甘肃合水县东北120里的华池镇。《大清一统志》卷201“平凉府”载:“华岭山,在华亭县东五十里,山多桦树”;“华尖山,在华亭县西北二里,县居山之麓。”县旁有华亭川,隋于此置华亭县。即华胥氏的故里在今甘肃庆阳市华池县。
婚配考证
传说华胥“履大迹”或“青虹绕神母”而怀孕,事实上她和燧人氏婚配而怀孕,《三坟》云:“伏羲,燧人子也”即为证明。何光岳释:“把伏羲说成是燧人之子,看来华胥氏可能是燧人氏之妻。原始社会的群婚制时期,一般子女只知有其母不知有其父,男方嫁到女方家,故可说伏羲氏是华胥氏之子,亦可说是燧人氏之子。”
地名考证
华胥及其氏族迁徙途中许多以“华”字为名称的地名,皆与华胥有关。甘肃庆阳“名叫华岭山、华尖山、华亭川、华亭县的地方,正因为华胥氏曾居留于此而得名。华胥氏以桦树为社树,故华岭多桦树,是华胥部落聚居的象征”。“华池西南庆阳县东十里有花坡,‘地多花木’,县西60里又有花村原,‘地产牡丹、弄岗报春苣苔’。华胥氏当以花为图腾而得名。”《仙佛奇踪》云:五代十国时,道土“陈抟居华山,有一客过访,正值其睡。旁有一异人,听其息声,以墨笔记之。客怪而问之,其人日:此先生华胥调,帝江(指盘古氏)谱也。”何光岳释:“华山因花多而得名,正合华胥氏以花为图腾之义。”可见华山乃因华胥迁此而得名。而华山之北的华阴市,今县城南的掌华山,华山南的华阳乡,华州区西的唐华清宫、华清官,华县北邻大荔县的华原,这些地名、山名的形成时间有先有后,不能断定是华胥本人东迁时期形成的,但与其族或裔支族的迁居、迁经有一定关系。
人物成就
华胥,作为三皇中女娲和伏羲的生母,也被认为是华胥国末期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是当时中原地区民族与天地八荒进行抗争和孕育着伟大华胥文明的领军人物。华胥的生平成就,集中体现在《蓝田县志·羲母庙碑》中:“其开物成务,八卦泄天机之蕴,六书肇文字之源,记天干地支作甲历为历象之示,正姓氏制嫁娶为婚姻之祖,虑民所统也,则龙师龙名上相下相以定其分,忧民不知食也,则造网养蓄教庖置厨,以成其化。太昊、女娲德被一时,功垂万事,故兹不忘圣德,宜先不忘圣德之所由,不鞅圣功,宜先不殁圣功自所生。”
担任部落首领
华胥是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早期的氏族代表人物,氏族一直延续到仰韶文化前(约6500或6000年前)。华胥氏族公社兴起于新石器时代初,为上承神话人物盘古氏、人皇、天皇、地皇的众多母系氏族公社之一,世代袭号称华胥氏。传至8050年前时,居住在华胥渚(今陕西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的氏族内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儿出生,即为后来伏羲和女娲之母华胥,她长大成人后因能为族人谋福利,被推举为公社首领,后发展为部落。《庄子》中提及华胥是中原地区远古时期无为而治的杰出帝王。
推动社会进步
华胥应是在重大危机的时刻承担起了延续氏族生存的重担,为华族得以存在做出了贡献。华胥及其部落的衍生、发展,推动了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在社会中地位崇高,掌握氏族领导权。世系按女性继承,子孙归属母亲。华胥即为该时期最早的杰出代表。而从地理位置分析,史前生活的半坡人也是华胥后裔。半坡遗址发现六千年前的稻谷物的遗留,说明此时母系氏族社会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的初期。
创始中华文明
华胥是数千年中华文明之母,学者认为“中华”与“华夏”之称源于“华胥”。《说文解字》、《尔雅·释草》、《广雅》等认为华字含有美好、光彩、声色、风采等雅称,华夏之称,来源于华胥,中华之称亦然。顾实《华夏考源》一文从文字训得出结论:“‘胥、雅、疋、夏’等古字相通,华夏就是华胥。因此可以说,中华文化就是华胥文化,华族文化的源头,也就是华胥文化。”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华胥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中华民族后代都是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华胥便是有史可考的中华民族的始祖,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
人物影响
华胥被誉为人文圣母,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文史、文化和经济等研究价值。
历史领域
由于华胥在历史上的贡献以及华胥部族在当时的影响,华胥被后世大量载于史册,流传数千年而不中断。这促使诸多文史工作者从多种角度华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华胥陵及周边华胥相关文化遗存的发现,与黄帝陵、秦岭博物院、钟鼓楼、城墙等重大历史文化遗存相互呼应,展现出华夏民族文化根脉。中国著名学者石兴邦、刘士莪、任本命等人也曾从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等不同角度,对母系氏族的起源、华胥氏族团的生成、历史的沿袭及现存遗迹与历史传说记载的对照进行考证。
文学领域
华胥本人及华胥国成为后世许多人追慕的对象。黄帝对华胥国思慕不已,乃有梦游华胥之事。《列子•黄帝篇》载:“华胥之人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好,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所利害。”“华胥”因此成为古诗词常见的典故,代指政治清明节、天下太平,也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泛言入梦。
文化领域
华胥相关的文化研究和发展,具有重大文化意义。华胥文化研究和发展,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有助于致敬先祖、凝聚海内外华人的血脉共鸣。来自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等海外华裔代表及港澳台代表,东干族、彝族、傈僳族等民族代表,以及道教、佛教代表等多国家、多地区、多民族、多领域的代表,均曾齐聚华胥氏恭祭大典,以追溯文化根脉、寻求血脉归宗情感认同。
经济领域
“华胥”这一重大课题和历史遗存,推动其故里蓝田县和华胥镇周边地区旅游发展和经济发展。华胥传说是陕西省级非遗项目,于2018年5月被列入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华胥国学推广和弘扬,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也为一路一带事业提供助力。对华胥陵的抢救性开发和保护,也将为推动陕西省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人物评价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石兴邦:“华胥和炎黄一样是华族的老祖先,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对华胥陵遗址采取保护措施,将其物化形态保留下来,还要将相关的民俗等意识形态的遗产保留下来,使代代炎黄子孙也能够了解祖先的文明。”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张新斌:华胥是以母权制为代表的前伏羲时代的人物,是中华人文母祖,是中华民族前华夏民族的重要源头。华胥的遗迹保留,是早期人类文化的体现,以华胥为代表的蓝田县文化,在中华文化源头的探索过程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华胥文化研究会会长曾宏根:华胥是中原地区上古时期一位杰出的部落女首领,她所创造的华胥国,孕育着国家的萌芽,闪烁着史前文化的光辉。华胥和她的子女伏羲、女娲创造了华夏文明,孕育了一脉相承的华族。
首届恭祭华胥氏大典活动组委会负责人权裕:华胥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元祖,必将成为凝聚海内外华人的重要纽带,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后世纪念
修陵建庙
华胥去世后葬于华胥渚,战国后人民修陵建庙予以祭祀。华胥陵,也称羲母陵,是华胥死后安寝的陵地。华胥陵在全国只有一处遗址,位于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北枕骊山,南临灞河。华胥陵原周长110米,东西宽68米,高7米。
近代学者牛兆濂的《续修蓝田县志》中记载:陕西蓝田有华胥陵,道旁有古华胥碑。蓝田有羲母庙三,则包羲渊于蓝田可知。三皇庙,在县西北三十里,祀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盖伏羲、女娲皆华胥氏所出,故祀于里。羲母庙,在县北三里,原名圣母庙。圣母非他,即华胥氏也。
祭祀延续
民间历来有“龙抬头”祭祀华胥的传统。大规模祭祀华胥陵的活动自明朝开始,于中华民国因战乱而中断。2006年起,二月二龙抬头节的祭祀华胥氏活动再度延绵成俗。华胥陵所在地——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办恭祭华胥氏大典,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缅怀中原地区始祖、弘扬民族文化、期冀华族伟大复兴的又一民族盛典。祭祀仪式一般有:击鼓鸣钟、敬奏祭乐、祭奠上香、献爵奠酒、敬献花篮、恭读祭文等。2006年3月1日,丙戌年龙抬头首届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举行,除敬奏祭乐、祭奠上香、敬献《伏羲八卦图》等仪式外,还有56米长的巨龙(代表56个民族)和34米长五彩飞凤(代表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现场表演,形成龙飞凤舞的盛大场面。2017年2月25-27日,丁酉年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举办期间包括慈善晚会、学术论坛、祭祀大典等形式和内容的多项活动。2022年4月3日,壬寅年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为给更多海内外华人搭建寻根祭祖的平台,主要以网络云祭的方式举办。
华胥文化
定义
华胥文化,是指华胥和子女伏羲、女娲及其后裔炎帝、黄帝,共同创造的灿烂的中华文明,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华胥文化是连接全球华人血脉与情感的纽带,也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
地方政府和国内知名学术单位、文化研究机构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全国性的华胥文化学术论坛和研讨会,对华胥文化在华族文明发源、文化发祥中的作用和地位取得共识,形成了《华胥宣言》《蓝田宣言》和《华胥文化共识》等阶段性成果。以考古学家石兴邦、中国社科院曹定云为首的上百位专家学者,通过考察历史遗迹、查阅史料典籍,得出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结论,形成了《华胥宣言》:华胥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位于蓝田县的华胥陵是中华民族的母亲陵;华胥氏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先祖;中华民族源于中原地区,华夏源于华胥。
影响
华胥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继承发展用火技术
华胥族群一是用蒿草编制草绳来保护火种,使日常生活用火很方便,包括烧烤、煮食等,都比以前更加方便;二是利用强火烧制陶器,并用陶器承放物品,水煮熟食,使人类彻底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促使人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三是开始建设简陋的房舍,并利用火光照明和取暖,促使人类开始摆脱秋雨潮湿和严冬寒冷的袭击。从此人类开始享受到房室温暖的幸福。保护火和广泛应用火,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推动文明生活过渡
华胥族群当时采集谷物主要是野生粟类和黍类,这种采集方式无法满足需要,华胥开始制造简单的耕种农具种植粟类和黍类谷物,并饲养牛、羊、猪、狗、鸡等动物,栽种枣树和核桃等果树,使族群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利用天然麻制造能遮体保暖的衣物,开始解决穿衣服饰问题。这些都是文明生活的重要标志。
开启女娶男嫁的婚姻礼制
华胥时代,在母系长辈的导向下,采取女娶男嫁的婚姻礼制,既保持了女人在婚姻中的主动权,又激励了男方保持身体健壮和生产能力较强,以吸引女方来娶,这种婚制不仅使家庭有了初步的雏形,而且有利于子孙后代健康成长,是人类文明的又一大进步。
开创“中华民族”主体形态之源
据文献记载,“中华”之名,来源于燧人氏的“风族”群体。此处“风族”群体,指华胥族群体,她们崇拜象征四季变化的大自然之风。华胥族群为应对季节变化,立标杆挂飘带观测,并在标杆中部设置四方框架,在框架的标志物上记录风向变化,预测四季更替。这一工具被专家学者称作古代的“测风仪”,现代“中”字便来源于它,象征着族群首领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在远古游猎时代,这种测风仪具有指向、定位的作用,为在森林和旷野中活动的人们指引方向,告知部落中心的位置,指挥、引导族人的行动。华胥族群迁居过程中设立的“中”字风号标记,标志其为风姓华胥人,史称华胥国人,即“中国人”。
华胥族群还崇拜自然之火光。“华”字来源于古木燃烧的火光,它为人类带来熟食和光明,又反映鲜花的形象,象征华胥人对鲜花美好、繁荣与雅致的追求。故“华”象征美丽和光明。华胥族群的子孙后代,善于与当地民族融合,但须以“华”为标号来表明自己是华胥族人,永远纪念先祖。据统计,以华字打头为地名在全国有几十处甚至上百处之多,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形态。
而华胥时期崇拜的图腾是“蛇”与“虹”,后来演变成“龙”文化,中华民族即自称“龙的民族”“龙的传人”。《拾遗记》云:神母游华胥之洲,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圣母华胥与神龙之裔雷神生养了伏羲、女娲,后繁衍出中华民族。
创造“河图洛书”文化
专家学者认为,河图洛书是燧人氏后期风姓族群的创造,风姓氏族的主要代表是华胥族群。随着社会发展,观测天文现象和风象变化以预测祸福,成为华胥人精神和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风姓华胥族首领华胥及其他氏族首领,在夜晚观察天象北斗七星或北斗九星的变化,并联想这种变化与大地风的变化有密切关系,逐渐形成了四季变化的“天索历”,从而为族群预测祸福。伏羲在母亲华胥族群河图洛书智慧的影响下,衍生创立了八卦图,也称“八卦易”,进一步预测祸福情况。基于此,后代逐渐形成了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简称“周易风水”。所以,河图洛书是“易经”形成的重要源头,也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形成的重要源头,对中原地区乃至世界的科技文化发展都有重大影响。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扬振宁、李政道,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汉森堡,丹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尼尔斯·玻尔教授,均称自己受到《易经》的启迪。
参考资料
癸卯年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在陕西蓝田华胥陵举办.始祖文化网.2023-12-20
华胥氏——中华文明的始祖.清风网.2023-12-14
史话太昊伏羲陵——伏羲论.中华伏羲周易研究会.2023-12-13
8000年前 蓝田曾现“神仙国”.新浪网.2023-12-14
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盛典在陕西蓝田举行.人民网.2023-12-13
陕西蓝田小镇是华夏文化发源地 华夏因此而得名.红网.2023-12-13
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陕西省社会科学院.2023-12-13
万人蓝田祭华胥氏专家称华胥氏是中华民族之母.陕西历史博物馆.2023-12-13
西安市的市级非遗项目——华胥传说.中国网.2023-12-15
华夏共祖华胥氏.人民网.2023-12-15
甘肃日报 | 【文化 · 史话】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的伏羲文化.澎湃新闻.2023-12-13
从华夏文明到中华文明(杜学文).澎湃新闻.2023-12-19
蓝田横岭:一道中国古代文化盛宴.搜狐网.2023-12-15
“龙头节”全球华人代表恭祭华胥氏.新浪网.2023-12-15
华胥氏——华夏始祖根脉的坐标.始祖文化网.2023-12-15
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搜狐网.2023-12-15
万余华夏儿女代表恭祭华胥氏 海外华人及外宾参祭.华商网.2023-12-15
华夏之源申遗在即(图).新浪网.2023-12-15
万余华夏儿女代表恭祭华胥氏 海外华人及外宾参祭.华商网.2023-12-15
首届华胥文化论坛在西安举办 在华胥探寻民族之根.华商网.2023-12-15
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3月1日举行.新浪网.2023-12-13
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将于2月25日在西安举行.央广网.2023-12-13
华胥陵—中华民族的母亲陵.始祖文化网.2023-12-15
陕西将举行首届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陕西历史博物馆.2023-12-13
万人蓝田恭祭华胥氏(图).新浪网.2023-12-13
商院关注: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举行.新浪教育频道.2023-12-13
万人在陕西蓝田恭祭中华始祖母华胥.人民网.2023-12-13
壬寅年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在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陵成功举行.和谐陕西网.2023-12-14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435号建议协办意见的函.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12-20
聚焦两会 | 韩宝生:将中华始母华胥陵的修复列入国家重大文化项目.艺术品网.2023-12-20
华胥氏与巴蜀渊源刍议 文/向胤道.科学网.2023-12-15
华夏之源申遗在即.搜狐网.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