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灞河

灞河

河,是中国西安市境内的一条河流,为渭河的右岸支流,发源于秦岭北坡蓝田县灞源镇麻家坡以北,包括清峪、流峪、同峪和倒沟峪4支源流,源流在玉山镇汇流后称灞河。灞河全长109千米,流域面积2581平方千米,流经灞桥区未央区,在西安市高陵区汇入渭河。

灞河原名滋水,春秋秦穆公称霸西戎后改名霸水,后人在“霸”字旁加上三点水,称为灞水。灞河上游河床比降大,洪水期水流湍急,河床左右摆动,河道弯曲甚多,新中国成立后建有较完善的堤防系统。灞河流域内农业发达,灌溉历史悠久,流域内建有灞渠、跃进渠、蓝桥渠、普惠渠、灞惠渠、团结渠、立新渠等诸多引水工程。灞河是关中交通要冲,连接着西安市东边的各主要交通干线,是所谓的“八水绕长安”八水之一。灞河上游,距西安约100多华里的地方是蓝田人的发现地。灞河上还有郑国、白渠等古迹。在灞桥区境内河段长度34千米,沿岸的西安半坡博物馆灞桥遗址老牛坡遗址使得灞河文化带的建设拥有充分的历史文化基础。

干流概况

走向

灞河,发源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灞源乡华岔村西部,灞河有四大源流即:清峪、流峪、同峪和倒沟峪,它们在玉山镇汇流后始称灞河。西流至华胥乡的新街西北入西安市灞桥区。

然后,自东蒋入西安市灞桥区境,东西横穿区境,在光泰庙与河交汇后向北至兰家庄注入渭河。在灞桥区境内的河段长度为34公里,流域面积125.52平方公里。

源流

麻川水,为灞水的主流。源在灞源乡东约10公里的董家崖。西流汇老虎沟水、松树沟水、白草沟水、冷水沟水、磨岔沟水、秦峪水沟水、南沟水、柳泉沟水至灞龙庙(今灞源乡政府所在地)西部,汇北川水。

北川水,灞水主流之一,亦有称作主源的。它源于灞源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0公里的箭峪岭北麓,南流,汇峪子沟水,大东沟水、曹家沟水、铁铜沟水、何家沟水、南孤庄水、白杨岔水至灞龙庙西部与灞源的麻川水汇合西流,汇湘子岔水。

湘子岔水,灞水主流之一,它源于灞源乡南木家台的东麓,北流汇杨家沟水,乌梢沟水后,至灞龙庙西部汇入灞源水西流,称“倒回峪”。

倒回峪,即麻川水、北川水与湘子岔水汇于灞龙庙后,西流至九间房乡下寨西段,一名倒沟峪,又称石门峪,东西长约17公里,灞河自灞龙庙西流,先后汇小南石门沟水、大南石门沟水、黑石河水、胡家沟水、大小南沟水、大小胡芦岔水、两岔河水等至九间房乡的下大寨汇流峪水。

流峪水,灞河主要支流之一,全长约20公里。它源于张家坪东沟村西北、木家台的南麓。西流汇庙沟水、韩家沟水、元家沟水、铜家山水、石沟峪水等,于九间房乡的徐家庄附近汇入倒回峪水,后西流又汇清峪水。

清峪水,全长约19公里,灞河主要支流之一。它源于将军帽山东省北麓,南孤庄沟,西流汇赤脚河水、岱北岔水、台子后沟水、北峪水,至清峪水汇后西南流,汇小清峪水、黄沟水、同峪河水、曲子村水后,至南玉山村旁,汇入倒回峪水西流。南玉山以下,始称灞河。灞河西流再汇于厚镇乡庙坡附近南流的稠水、公王水、桐化沟水、尹家沟水、覆车谷水、雷家河水、晒峪水、安沟水、李家沟水、党家岭水、大峪水、任家沟水、陈家坡水至张寨村之东与蓝水(清河)相汇。

河道变迁

浐、灞河,约在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早期骊山再次隆起,蓝田县北侧的横岭原随之上升,迫使秦岭山地来的水流环绕横岭原南侧而流,开始形成灞河。灞河下游段进入渭河平原,显示出游荡性河流特征。古时浐河是直接入渭的,灞河绕铜人原(临潼县西)向东流去,并不与浐河交汇。后由于骊山隆起,影响灞河向西偏移,而浐河距骊山较远,偏移较小,故使灞河夺去了浐河河道,浐河沦为灞河的一级支流。浐、灞汇合后,由于基底灞河断裂构造的扼制作用,河道比较稳定,只是由于渭河的北迁,入渭口向北推移。

主要支流

清河,又名蓝水,全长40公里。它源于商州区、蓝田县交界的好汉岭东麓,北流汇南沟水、店子沟至牧护关西南,折而西流至蓝桥镇杨家湾村西南2公里处入蓝田界。继续西流,先后汇冷水沟水、北沟水,南界牌沟水、包家沟水、榆村沟水、扇车沟水、窄峪沟水、龙洞沟水、白石河水、鸭峪水、斜峪沟水再折西北,通过悟真峪至河湾口西流至冯林寨北,再汇东沟水西流至胡家寨村西注入灞河。

辋峪河,又称屋水、辋川河:灞河第二大支流,流域葫芦岔形,大部分属秦岭北麓山区,长56.7公里,流域面积534.1平方公里。是灞河的最大支流,有东西二源。东源名曰东采峪水,长21公里,源于葛牌乡南的东沟南部,俗称沙沟是辋水之正源,北流汇油房沟、西沟二水、小山门沟水、瓦屋沟水至葛牌镇,再汇梨园沟水、南沟水、粉房沟水,西北流至铁索桥汇弥陀河水,银锭沟水、勇山沟水、尧沟水、榨菜沟水、纸房沟水、麻子沟水、虎岔沟水、凉水沟水、黄沙沟水、孤独沟水至两河桥,与辋水西源相汇。西源又名西采峪水,全长20公里,它源于红门寺东南的刘申沟东部,西北流汇大北沟水、大南沟水、张路沟水、北沟水、费家沟水、姚沟水、王和尚沟水、赵家沟水、刘家沟水、板厂水、唐家沟水、松林沟水、大坪水、武家沟水、杜家沟水、潘家园水至红门寺街,汇源于秦岭南麓的西采峪沟水北流,再汇四女桥沟水、冰水沟水、核桃沟水、土家沟水、印沟水至两河桥,与东源相汇。下称辋河。辋川河西北流,汇地瓮沟水、石板沟水、诸家河水、突沟水、西杆沟水、大苜沟水、陈家沟水、小苜蓿沟水、鸦获崖沟水、郭岭沟水、黄沟水、陶峪河水、玉村沟水、营上水至县城西南汇入灞河。

白马河,又名土胶河,源于横岭南坡、三官庙镇的南沟,西南流14公里至县城东南注入灞河。

白牛河,又名漪水,源于三官庙乡以南的封家湾,西南流汇樊家沟水,流长15公里,至青羊庄汇入灞河。

五里河,又名注水,它源于三官庙乡西部的马后湾,西南流14公里至白羊寨西注入灞河。

十里河水,有东西二源,东源称小城河,源于金山南的后湾,西南流12公里至徐梁坡村与西源汇合。西源称西底沟河,源于三官庙乡西部的核桃园村南,南流11公里至徐梁坡村与东源相汇合,再东南流3公里至席家河,西汇入灞水。

华山沟水,流长约10公里,有东西两源,东源源于冯家村乡西沟湾村北;西源源于洩湖乡的毕家寨村东,两源至华山沟相汇,西南流至王三庄南,注入灞河。

沙河水,源于洩湖乡的西坡村旁,南流14公里注入灞河。

漫道河,是条小河,源于洩湖乡的池秦村北,南流6公里注入灞河。

华胥河,源于华胥乡的屠家沟,南流8公里注入灞河。

红河,旧志称横河,有南北两源。南源水浊,源于骊山南麓的羊茂山,流经红土坡,水色变红,故名红河。红河西南流10公里至鹿家嘴村西南,与北源相汇。北源出骊山南麓,灞桥区的崇家沟村旁,西北流5公里汇十旗河,至上韩家入蓝田界,再南流5公里至鹿家嘴与南源相汇。南流约5公里注入灞河。

西沙河,为蓝田县灞桥区界河。它源于华胥乡北的蓉家村北,西南流5公里至朱家寨村西进入灞桥区界,再西南流约1.5公里注入灞河。

浐河,发源于汤峪乡秦岭主脊北侧海拔2000米以上,于西安城郊灞桥区注入灞河,全长63.5公里,流域面积760平方公里。主源为汤峪河,出山区汤峪口后,呈西北流向切穿白鹿原,于长安区魏寨乡与岱峪河汇流后始称浐河。主要支流有库峪河、汤峪河、岱峪河、荆峪河。库峪河为长安、蓝田两县之界河,发源于长安县东南部秦岭主脊北坡,向北流经库峪口出山地,于长安鸣犊乡汇入浐河,河长37.7公里,流域面积119.75平方公里;汤峪河,又名石门峪水,源于汤峪乡南月亮石东北1.5公里处,向西北流至斗井沟口,先后汇水层沟水、铁冠沟水、刘家沟水,至东沟口,北流,再汇半截沟水、黄毛沟水、南沟水、野猪窝水、野猪砭水、小蒜沟水、党家沟水、女桥沟水、吴家沟水、齐家沟水至汤峪口北流10公里在长安的白庙村西与岱峪水相汇,全长31公里。岱峪河,又名焦岱河,源于紫云山北麓的老沟,向东北流,汇西沟、东沟水后,北流至华山庙,再汇台沟水、大沟水、小沟水等至百神洞,再折向东北流入小寨镇,再汇小寨沟水、寺沟水、和尚沟水、牛心峪水、老虎沟水至焦岱镇之北,再汇羊峪水而流向西北,至长安区的白庙村西与汤峪河相汇,总长约29公里;荆峪沟河,讹称鲸鱼沟水,古名长水,源于荆山西麓的毛家十字,西北流向,先后汇峪沟水、聚仙坊水、韩家沟水、李家沟水,至孟村乡的朱家沟村南入长安界,流长约16公里。再往西北流11公里至灞桥区的高桥西3公里处汇入浐河

清峪:源于灞源镇四道沟,西流汇赤脚河水、岱北岔水、台子后沟水、秦贫水、庙后沟水、缠岱岔水、赵老沟水、槐树沟水、列石沟水、北峪水,至清峪水库后西南流,汇小清峪水、黄沟水、同峪河水、曲子村水后,至南玉山村旁,汇入倒沟峪水西流。南玉山而下始称灞水。西流,再汇源于厚镇乡庙坡附近南流的稠水、公王水、桐花沟水、尹家沟水、复车谷水、雷家河水、晒峪水、安沟水、李家沟水、党家岭水、大峪水、任家沟水、陈家坡水,至张寨村之东与蓝水相会。清峪河属混合型,长25公里,流域面积90.3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径流量1400.3米,河道比降0.05,相对高差1348米,流域平均坡度0.12。多年平均径流量3257.45万立方米,产流36.0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水力理论蕴藏量6209千瓦。植被良好,河流含沙量小,水流清澈。洪水时猛涨猛落,沿河两岸常遇洪害。

倒沟峪:源于灞源镇九道沟。灞水自龙王庙西流,先后汇小南石门沟水、大南石门沟水、黑石河水、胡家沟水、大小南沟水、大小葫芦岔水、两岔河水等至九间房镇乡下大寨汇流峪水。倒沟峪水几乎全部流经峡谷,干流长36.9公里,流域面积215.9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2,流域平均高程1387米,平均坡度0.15,多年平均径流量8225.79万立方米,产流38.1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水力理论蕴藏量1.58万千瓦,河网密度2.56公里每平方公里。流域植被良好,水流清澈,沟谷狭窄,深度150~450米。

流峪:发源于张家坪乡东沟,西流汇庙沟水、韩家沟水、元家沟水、魏家沟水、麻钱沟水后,转而西北流,再汇南沟水、磨扇沟水、鹅项沟水、铜家山水、石沟峪水等,至九间房乡徐家庄附近与倒沟峪水相汇,西流又汇清峪水。铜家山水、石沟峪水等,至九间房乡徐家庄附近与倒沟峪水相汇,西流又汇清峪水。干流水23.5公里,流域面积71.4平方公里,河道相对高差908米,平均比降0.05,流域平均高程1369.7米,平均坡度为0.18,河网密度2.51公里每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791.7万立方米,产流39.1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4991千瓦,植被好,泥沙含量小。

蓝桥河:系灞河中部一大支流。发源于蓝田县商州区交界迷魂阵山的东麓(商县境内),北流汇南沟水,店子沟诸水至牧护送西南,折而西流,长13.85公里,至蓝桥镇杨家湾村西南2公里处进入蓝田界。西流至蓝桥西街附近西北流,先后汇冷水沟水、北沟水、南界牌沟水、包家沟水、榆村沟水、扇车沟水、鸭峪水、窄峪水、龙洞沟水、白石河水、斜峪沟水,通过悟真寺,至河湾口西流,至大寨乡冯林寨北汇东沟水西流,至张寨村东汇入灞水西流,汇白马河水。长43.5公里,流域面积225.9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2,相对高差1294米(境内高差1125米),流域平均高程1337米,平均坡度0.11。境内干流长度29.65公里,流域面积147.4平方公里,河网密度2.19公里每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6161.32万立方米,产流41.8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1.07万千瓦。流域植被良好,含沙量小。

浐河支流:

(1)汤峪河:系浐河流域中部的一条支流,源于汤峪镇南月亮石东北1.5公里处。西北流至斗井沟口,先后汇水层沟水、铁冠沟水、刘家沟诸水至东沟口,北流再汇半截沟水、黄毛沟水、南沟水、野猪窝水、野猪砭水、小蒜沟水、党家沟水、女桥沟水、吴家沟水、齐家沟诸水至汤峪口。北流10公里,流至县界外约1.5公里处长安白庙村与岱峪水相会,长32.7公里,流域面积101.1平方公里(境外0.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3,流域平均高程1297.1米,平均坡度0.28,河网密度2.10公里每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5386.11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流53.7万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1.17万千瓦。流域内石山区占80%,植被良好,多年平均输沙量2.24万吨。

(2)岱峪河:源于铁观山北麓老人沟,东北流汇西沟、东沟水,北流至华山庙,再汇台沟水、大沟水、小沟水等至百神洞,东北流至小寨镇再汇小寨沟水、寺沟水、和尚沟水、牛心峪水、老虎沟水,至焦岱镇北汇羊峪水而西北流,至县界外约1.2公里处长安区白庙村西与汤峪河水相汇,长31.6公里,流域面积138.9平方公里(境外面积4.9平方公里)。平均河道比降0.03,流域平均高程1032.1米,平均坡度为0.24,河网密度2.23公里每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6708.4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流50.6万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5097千瓦。河谷狭窄,流域内属石山区,植被良好。

(3)荆峪沟:发源于安村乡红庙北,西北流汇峪沟水、聚仙坊水、韩家沟水、李家沟水,至孟村镇朱家沟村南入长安区界,再西北流至西安市高桥西3公里处,汇入浐河。境内长约16公里,流域面积8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250.18万立方米。

(4)库峪河:发源于长安县捐天岭东小窑湾,始为蓝田县、长安县界河。库峪之东支流源于肖家坡岭头西侧康家沟,北流汇车家河水,经史家寨至敬家村出蓝田界,约3.5公里汇入库峪干流。

灞河右岸右岸支流多是短小沟壑,自东而西,有稠水河、白马河、白牛河、白杨河、十里河、华山沟、沙河子、红河等。主沟最长为白马河,长17.8公里,短着数公里,河沟比降一般0.03左右,每平方公里产流8.3~28.3万立方米,由西而东递增,植被一般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模数年平均6766.89吨每立方米。最高者沙河11351.7吨每平方公里。

(1)白马河:发源于横岭南坡三官庙乡南沟,西南流14公里至县城东南,注入灞河,西流汇源于虎头山的林家河水,绕县城南关,至南寨,再汇辋川河水。

(2)白牛河:源于三官庙乡南的封家湾,西南流汇樊家沟水,流长15公里至青羊庄汇入灞水,西北流至白羊寨西汇五里河。

(3)五里河:源于三官庙镇西部马后湾,西南流14公里,至白羊寨西入灞水,西北流至席家河西汇十里河水。

(4)十里河:有东西二源,东源称小域河,源于金山镇南的后湾,西南流12公里至徐梁坡村与西源汇合。西源称井底沟河,源于三官庙乡西部核桃园村南,南流11公里至徐梁村与东源相汇,东南流3公里,至席家河西汇入灞水,西北流至王三庄南汇华山沟水。

(5)华山沟水:流成长约10公里,有东西两源,东源于冯家村乡西沟湾村北,西源于泄湖镇毕家寨村东,两源至华山沟相汇,西南流至王三庄南注入灞水,西北流至泄湖西南1公里处汇沙河水。

(6)沙河:源于泄湖镇西坡村旁,南流14公里注入灞水,西流至东故京南汇漫道河水。

(7)红河:源于骊山南麓的杨茂山,流经红土坡,水色变红,故名红河。红河西南流10公里,至鹿家嘴村西南,与北源相汇。北源出骊山南麓西安市崇家沟村旁,西北流5公里汇西安属的十旗河,至上韩家入蓝田县界,再南流5公里至鹿家嘴与南源相汇,南流约5公里注入灞河,西北流约4公里出蓝田界。

(8)西沙河:蓝田、西安市界河,源于华胥乡蓉家村北,西南流5公里,至朱家寨村西入西安界,再西南流约1.5公里注入灞河。

水文特征

蓝田县境内,河谷较宽阔,河床表现为一束一放又一束之串珠状形态。前程附近谷宽4至5公里,县城处达10公里,新街又收缩至仅1.5公里。汛期一般在夏季3个月,枯水期在冬季3个月。中上游在暴雨来之时,洪水猛涨猛落,形成凶猛洪水过程。1935年马渡王曾有高达290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1953年8月2日最大洪峰流量达1600立方米/秒。马渡王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54万吨,年内分配与径流量的年内变化一致。汛期输沙量最大,马渡王站年平均含沙量为6.32公斤/立方米,汛期8月份达18.5公斤/立方米。

灞桥区境内,河床比降,浐、灞河交汇处以上为2.35%,以下为1.58%。年平均径流量6.07亿立方米,其中:7至9月份最多,占33.8%;1至3月份偏少,占12.1%。据马渡王水文站资料,年平均输沙量为293.69万吨,最大为935万吨(1962年),最少为58.6万吨(1972年)。汛期河水最大含沙量达950公斤/立方米(1973年7月23日)。最大洪峰流量2160立方米/秒(1957年),最小洪峰流量229立方米/秒(1966年)。最枯年份中下游常断流。

开发治理

防洪工程

灞河治理

灞河流经蓝田县13个乡(镇),66个行政村,273个村民小组。河床比降大,洪水期水流湍急,河床左右摆动,河道弯曲甚多。60年代,上游断面150~200米,下游250~400米,少数河段达700米。

1961年11月,县水利站规划设计,华胥公社惠家斜大队修建70米混凝土砌石河堰,堤河滩地700多亩。接着张家斜、惠家斜、张河湾、拾旗寨4个大队联合修建7公里防洪堤,堤内拾河滩地1100多亩。1963年,洩湖公社漫道、薛家河、十里铺,三里镇公社青羊庄、白羊寨,普化公社马湾,李后公社罗李村,马楼公社马楼、安沟,玉山公社玉山、尚寺、阎河等大队修建河堤。1965年,上下游修建重点防洪堤17处,群众自蜣生石灰2000多吨,挖基础8.8万立方米,砌石5.7万立方米,堆砂堤31万立方米,投资31.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6.4万元,群众自筹5.2万元),投工70多万个工日,修建沉捆坝、铅丝笼坝、干砌石坝14.5公里,拾河滩地2730亩,保护耕地6700多亩。“文革”期间,治河无人问津,群众自发进行补修。1977年10月下旬,县委、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治理灞河总指挥部,下设东川、城关、西川三个战区,组织沿河玉山、九间房镇、马楼、普化、李后、大寨、城关、三里镇、洩湖、安村、孟村、华胥等12个公社社员开展治理“百里灞河”大会战。先后有51个大队,244个生产队的3万多名男女社员,在41.6公里长的灞河两岸开展治河工程。到1978年春季,治河5个多月,投工382.82万个工日,投资100多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4万元),移动土石593.12万立方米,修建河堤67公里,修丁坝345个,加厚土层改造低产田6536亩,新拾河滩地1856亩,修建田间道路35公里,植树41.55万株。这次治理灞河指导施工中强调“百里灞河一条线”,一些河段违背自然规律,缩窄了河道行洪断面,一些新修工程质量不高。到1983年,新修河堤一半冲毁,损失很大。

辋川河治理

1953年支流辋川河上游东、西采峪遭受洪水灾害后,沿河葛牌街、铁索桥、白家村、草坪、阴坡等村采取随弯就势,垒石砌堰,修拾河滩地。1962年冬季,草坪街投资9400元,用工1.2万个工日,修建浆砌石河堤450米,保护了街镇安全,拾河滩地150亩。1963年冬至1965年春,大寨公社薛家村、营上、大寨、榆林等大队对河口以下河道进行治理。工程分为两期进行,投工10.2万个工日,投资3.1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7万元),移动土石6.94万立方米,共修防洪堤7.5公里,修拾河滩地3100多亩,保护堤内耕地5800亩。70年代后期,西采峪甘家坪、板厂、龙王庙、狮子沟、红门寺、玉川、两河桥、董家崖和官上、阎家村动工治河修堤,拾河滩地。

引水工程

辋灞渠

无坝引水自流灌溉渠道。从蓝田蓝关街道南寨村引灞河水。1857年11月动工修建,1958年5月竣工。1963~1964年整修、扩大断面,1966年11月~1967年5月建成渠首200米长驼峰坝,灌溉面积2.0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65万亩,灌溉面积中抽水灌溉3400亩,水田1700亩,渠井双灌1.3万亩。主要工程:干渠1条,18.6公里长,衬砌5公里;斗渠40条,36公里长;建筑物120座,其中渡槽7座,隧洞2处,抽水站6座,灌区打井106眼。工程总投资56.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8.9万元。灌溉蓝关、三里镇、洩湖、华胥、冯家村、孟村等6个乡镇的21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的耕地。上游流域面积1460平方公里,渠首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渠首年引水量3000万立方米以上,年灌溉面积1.7~3.5万亩(次),渠道利用系数0.56,平均灌溉效率1100亩每昼夜,亩均毛用水量480立方米,灌区粮食平均亩产从80年代始过500公斤,1990年达675公斤。1959年开征水费,1984年调整水费,年征收水费1.2~2.4万元。年管理经费支出0.9~1.7万元,经费基本自给。

1959年成立辋灞渠灌溉管理委员会,1964年11月成立灌溉管理站,并建有灌溉管理,计划用水、灌溉试验、财务包干等制度。灌区田间工程较全,冬、春、夏灌溉顺利。曾受到地、市、县水电部门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表彰奖励。

跃进渠

位于蓝田县横岭的厚镇乡清峪河右,由槐树沟口无坝引水。1958年8月动工修建,以玉山、厚镇乡农民为主施工,灞源、金山、三官庙、华胥、洩湖、三里镇、普化、城关等8个乡农民支援。日上民工3000~4000人,1961年1月干渠竣工,1961年3月试水,因木质倒虹缝隙漏水过多,压力不足,试水失败。同年7月开通官道支渠,当年灌秋田1800亩,1962年夏灌玉米2500多亩。干渠长12.5公里,建筑物34座,其中官道木质倒虹800米长。南峪干渠、北峪干渠引水量均为1立方米每秒,下游干渠引水量2立方米每秒。

1961年,设跃进渠管理处,内有干部1人,乡村管理工人20人,1962年工人因生活困难回家,至1972年,10年期间渠道工程无人管理,损毁者多。

1972年冬季,第二次修建跃进渠,修复加固渠道建筑物12座,改建官道木质倒虹为钢筋混凝土管,1973年5月1日试水成功,并由2名干部、20名农民工人管理渠道。1984年秋,阴雨连绵,环山渠道滑塌,大部破坏,不能通水灌溉。

蓝桥渠

位于蓝田县南大寨乡。民国24年(1935)县长郝兆先组织修建。1956年重建,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从冯林寨村东引蓝桥河水西流,灌冯林寨、蒋寨、洛寨、新寨、张寨、胡家巷、圪塔、、大寨9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5630亩耕地。重建工程1958年竣工,投工3.3万个工日,动用土石1.86万立方米,修建建筑物13座。1964年,因渠道工程不配套,灌溉面积降至800亩。同年冬季,灌区农民施工160天,修建长33米,高1.35米底栏栅坝1座,暗洞80米,4孔节制闸1座,桨砌渠道300米,投工9075个工日,渠灌面积恢复到5600亩。1987年以后,渠道未设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工程老化、淤积、损坏严重。

普惠渠

位于蓝田县东马楼、普化乡,从窑沟河口灞河北岸引灞河水,由铁瓦沟退入灞河。1957年12月动工修建,1958年6月建成。渠长7.9公里,引水流量1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5500亩。工程投工5.2万个工日,动用土石1.78万立方米,1984年7月18日第二次整修,8月27日竣工。成石拱渡槽、清凉寺排洪桥及进水闸各1座,投资4000元,投工4636个工日,补助粮食305公斤。渠灌秋树庙、石头滩、景靳村、石韦和清凉寺5个行政村耕地,乡管工程,管理站设于石头滩村,兼管人员5人。

灞惠渠

灞惠渠原名“西长临”合作渠。渠首位于灞河右岸灞桥镇西渠村,无坝引水,设进水闸1座,设计引水流量4万立方米/秒。灌区包括县(区)7乡,耕地面积4.97万亩。其中:灞桥区1乡0.99万亩;长安县3乡2.91万亩(1958年10月划归灞桥区);临潼区3乡1.07万亩。渠系工程有:干渠1条长2.57公里,渠底宽2米,渠深1.80米,边坡比1:1,比降1/2500。支渠2条长16.7公里,渠底宽1米,渠深1.56米,边坡比1:1,比降1/2000,输水流量各2立方米/秒,各类配套建筑物57座。工程设计考虑到灞河流量不足,确定运用方案以冬、春灌为主,争取引洪灌溉秋田,设施面积4.47万亩。

1957年9月16日,陕西省水利局召开座谈会,决定成立“西长临合作渠工程委员会”。主任由灞桥区副区长担任、副主任由长安区临潼区副县长担任,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施工。建设资金采取民办国助方式解决,凡灌区乡村按受益面积每亩负担2.29元。总投资14.90万元,其中国家9.70万元,乡村自筹5.20万元。

灌区由3县(区)抽调专人组成管理机构,负责灌溉管理和工程维护。1959年,实灌面积3.30万亩,引水量约300万立方米。1965年后,由于灞河采沙和城市水源地影响,河床下切,地下水位下降,渠首不能正常引水,灌溉面积逐年下降,临潼区3乡停灌,渠道失修报废。1973年3月,郊区革委会决定,由灞桥人民公社组成“灞惠渠管理站”。1980年,仅存干支渠5公里,灌溉灞桥镇耕地0.05万亩。1984年,因河床下切1.5米,无法引水而废弃。

团结渠

团结渠位于灞河右岸灞桥区洪庆镇。1957年8月,由原豁口乡组织2800名民工修建,投资0.16万元,同年12月建成并引水冬灌。渠首位于灞河右岸的惠东村,设计引水量1.5立方米/秒。有干渠1条长3公里,支渠8条长5公里,灌溉惠东、惠西、田王3村的河岸耕地0.50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0.33万亩,渠井双灌0.17万亩。经过长期运行,渠道淤积失修,1978年,实灌面积下降到0.16万亩。1989年,河床取沙下切,将渠首移至上游燎原村,无坝引水,设进水闸1座,并对灌区重新进行规划,干支渠长11.2公里,设施面积1.80万亩。1991年,对渠首1公里干渠进行浆砌石防渗。1993年,有效灌溉面积0.30万亩,年引水量约100万立方米。

立新渠

立新渠位于灞河左岸灞桥区霸陵乡。1972年12月开工,1973年5月竣工。渠首位于马渡王村,设计水流量1.5立方米/秒。灌区包括霸陵乡13村36个村民小组。渠系工程有干渠1条长11.5公里,已衬砌8.5公里,支渠5条长13.5公里,分渠51条长25.5公里。设施面积0.6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5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0.30万亩。

污水过灞工程

污水过灞工程位于灞河右岸灞桥区新筑乡。国有工程。引用西安市城市污水(沣惠渠),设计灌溉面积11万亩,其中自流6万亩,提灌5万亩。1975年3月,由郊区革委会组织施工,1978年5月,基本完成自流灌区渠系工程。渠首位于灞河左岸未央区潭家乡下水腰村,惠渠胜利一支渠末端,通过渡槽引入右岸。设计流量3立方米/秒。

灌区包括灞桥、新筑、水流、新合4乡(镇)、24村、254个村民小组,有6.34万人,耕地11.39万亩。建成干渠3条长26.41公里,衬砌12.5公里;支渠8条长32.4公里,各类建筑物106座。主要有灞河渡槽1座,长500米,宽3.5米,为箱形双悬臂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槽上设便桥,荷载3吨;双曲拱斜拱渡桥2座,净跨度6米,桥面荷载3吨,渡槽侧墙采用无筋肋板结构,支承部分采用空腹双曲拱结构;新合输水隧洞,长360米,高2米,宽1.2米,采用装配式施工方法,侧墙用水泥块砌筑。国家投资137万元。

污水过灞自流灌区,主要利用城市污水资源,进行冬春施肥灌溉,设施面积6.6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67万亩。1977~1982年,最大灌溉面积1.68万亩,最大引水量352万立方米(1980年)。1983年后,因供水不足和引起地下水污染等原因而停灌。1985年,灞桥区人民政府决定废弃,管理机构撤并,渠道工程报废。

参考资料

灞河.《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4-03-06

灞水浩浩千古流.搜狐旅游.2024-03-06

西安八水绕长安——灞河.百家号.2024-03-06

何以中国丨蓝田猿人遗址:实证百万年前的人类文明.央广网.2024-03-06

西安治水重塑“八水绕长安”.中国政府网.2023-12-09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682号提案的复函.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政府.2024-03-06